《张衡传》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

【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

【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

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

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

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张衡传》的原文全面地记叙了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选作课文时删节较多。

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原文比较多的篇幅收录了张衡的文学创作,节选时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还有:“著《周官训诂》,……凡三十二篇。

”综合介绍张衡的著作和学术上的成就,节选时也略去了,使第5自然段突出了张衡政治上的表现。

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经历,因关系较小,也略去了。

在写到他的为人时,详写了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了“上书乞骸骨”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节选时又删去了原在第4、5自然段之间,不敢与阉党斗争以及明哲保身等表现的文字。

可见,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

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重点写他的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地动仪时,除了具体记述机构、作用以显示其不平常的科学才能外,还生动描摹了地动仪的形状雕饰,使所写事物更为形象;对地动仪不仅写了它的“静态”,还写了它的“动态”,不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语概述了它的灵验,还用“地震陇西”这一典型事例证明它的神妙。

由于剪裁恰当,详略适宜,使人对他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表现和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对他首创的地动仪则印象更为突出鲜明。

高中语文《张衡传》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

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就是张衡。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

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课件)仿照示例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师:于天河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颁奖的盛典,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张衡致颁奖辞。

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的事业心,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楷模之所以成为楷模,并不在于我们美丽的词章,而在于他的责任心,对文学工作的无限追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高度的评价,而在于他的爱国心,对祖国事业的执着、奉献。

《张衡传》教案范文

《张衡传》教案范文

《张衡传》教案范文篇一:《张衡传》经典教案《张衡传》教案课型:新授授课时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3.文史、文化常识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一、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二、解题“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比较“传”的不同含义:《张衡传》《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传记)(传记)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1.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③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2.分析结构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四、小结1.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2.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张衡传课型:新授授课时数: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3.文史、文化常识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一、查讲评作业从书题三、四、五可见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对课文中涉及地这些文化、语言方面的知识必须经常地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并迁移动用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二、文化常识1.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6)史汉:《史记》、《汉书》(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5)郎中:官名(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11)行:去应荐(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13)就:就职任职(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15)应:应职接受官职(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3.其他(1)年号纪年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2)地名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3)学校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①张衡字平子②屈原名平③韩愈字退之④苏轼字子瞻⑤苏辙字子由⑥诸葛亮字孔明⑦刘备字玄德⑧关羽字云长⑨张飞字翼德⑩赵云字子龙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4.课堂综合拓展练习解释加点词语:(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3)徙为上谷太守(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5)遂造太学受业(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7)除兰台令史(8)后迁玄武司马(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10)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11)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12)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三、语言知识1.副词(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④毕:群贤毕至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3)表示否定的副词①不:衡不慕当世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④弗:行道之人弗受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⑦勿:愿将军勿虑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2.多义词?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因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公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③唇吻翕辟(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3.句式?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附录】板书设计张衡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篇二:《张衡传》教案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3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过程与方法1、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情感价值观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地动仪张衡对这个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发明的(张衡就是从小喜欢数星星的那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章——《张衡传》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的心灵世界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8226;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三、解题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四、梳理8226;积累1.一词多义(1)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启窗而观(看)(2)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3)因因入京师(因而)因以讽谏(就)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4)乃十年乃成(才)遂乃研核阴阳(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5)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6)制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2.古今异义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3.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傍行八道(“傍”通“旁”)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5.文言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2)被动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介词结构后置句果地震陇西(5)省略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再转为太史令(6)状语后置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6.文化常识(1)文史专名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⑥史汉:《史记》《汉书》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郎中:官名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3)其他①年号纪年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②地名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京师(京城)③学校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庠、序(学校)(“俾入邑痒”)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五、作业: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课文特点探究: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篇三:张衡传教案《张衡传》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重点)(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学习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难点)(3)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精神(德育)【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实录
明确:(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虽……而)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注意“奇”的意动用法)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注意宾语前置)
生 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生 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师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生 说明张衡很懂得政治手腕。
师 评价非奸非恶的人请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学生笑)
生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师 正是,张衡并非书呆子,这一句恰恰证明了张衡的政治智慧。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1)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2)品味课文凝练平实的语言。
师 从传记中可看出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
生 经历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顺帝。
生 应该是四位,还包括章帝。
板 书:
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完整版)张衡传课堂实录

(完整版)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实录兰州市五十七中刘小成师: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人: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六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这个人是谁?生:张衡.师:是张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范晔的《张衡传》,一起感受张衡的魅力。

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三个目标:①解决课文中的文言现象,②了解张衡的成就与贡献,③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范晔(398~445年),字慰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

此书对考核史事有参考价值,文字亦朴素精练。

今本《后汉书》包括梁代刘昭的增补部分,共一百二十卷。

师:张衡简介: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师: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用7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试题,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将不会的题弄懂,解决不了的举手问老师。

生:一词多意中的“因"不好理解,请老师介绍一下。

师:“因”在文言文中有这样一些意思:(1)于是、就(2)趁机(3)通过(4)沿袭等。

师:这篇课文中,涉及到许多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请同学们找一下,有哪些,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知道的还有哪些?生:举、辟、召。

生:还有拜、迁、转。

生:“除”也表示授官,“黜”表示免官。

师,很好,表示官职变化的词很重要,同学们要多积累.师:刚才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的文言词,现在我们做些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古代官职变动的学问——《张衡传》教学实录

古代官职变动的学问——《张衡传》教学实录

古代官职变动的学问——《张衡传》教学实录师: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6年12月01日13时23分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北纬43.70度,东经86.80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测量地震地动仪器的人谁吗?生:是我国的张衡。

师: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生:东汉人。

师:大家还了解张衡的哪些信息?生:张衡是我国古代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

早在1800多年前,他就研制成候风地动仪这样精妙的仪器,并在其他很多方面对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名字,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阅读提示)。

师:说得很概括,很全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篇幅虽然不长,但是难度比较大,原因之一就是较多地使用了官职变迁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概括了张衡一生的官场变化脉络,也表现了他的为人品质和情操。

师:在我国现代官场上,显示职务变化方面的词语十分简单,无非是任命、免职、调离、辞职等,但是在古代,这种词语非常丰富,仅就本文就达17个之多。

这是因为古代官场职务的变化要比现在复杂得多,用词自然也就丰富很多。

师:刚才我们对全文内容进行了大概的梳理,对课文主要意思已经基本清楚。

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本文哪17个词语表现了官职变迁情形,它们在文中各表示了什么意思,体现了张衡怎样的品质?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这句话中有两个官场变化用词,一是“举”,二是“辟”。

“举”是举荐、推荐的意思,“辟”是征召、应征的意思。

生:注释中的“召”,就是文中下面“累召不应”中的“召”,也是古代官职专用词语,与下段“征”的意思相同,“征”也是官场职务用词,都表示征召的意思,所以征召是可以合用的。

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个“举”意思是当时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去当官,此后张衡又面临着“连辟公府”,接着又多次征召他到三公府去任职,这对当时身份低微的张衡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张衡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了解XXX及《后汉书》。

2) 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 研究人物传记写作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 采用质疑导读法,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探究XXX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研究XXX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XXX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以“我看XXX”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XXX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重点记叙了XXX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XXX《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XXX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XXX。

二、问题设置: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XXX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XXX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3.XXX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

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 XXX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 XXX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科学成就,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视频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引出地动仪的重要性,再引出张衡。

今天我们通过范晔的《后汉书》,一同走近张衡。

二、了解传记1、传记: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2、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3、特性: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某些诗也可以被当做史料看待,譬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4、注意: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还要选择其最具特征的事件,叙述其品格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三、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

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四、整体感知1、找几个同学朗读一下课文。

2、纠正字音、句读。

3、适当点评。

五、课文研讨(一)分4个小组,解决难词难句,疏通文意。

第一段1、因入京师因:趁机,乘便。

2、游于三辅;观太学游、观: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3、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

今义:舒缓、不急迫。

古今异义。

4、交接俗人交接:交往接触。

今义:连接、相接。

古今异义。

5、举孝廉不行举:(被)举荐不行:没有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古今异义。

6、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因:通过,借助以:来讽谏:讽喻规劝。

7、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也作“附会”。

今义: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

如“牵强附会”。

古今异义。

8、奇其才奇:意动用法,认为。

奇第二、三段9、再转复为太史令:第二次转调又担任太史令。

10、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11、自去史职去:离开,卸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课堂实录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

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张衡传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张衡传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张衡传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

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就是张衡。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

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 (课件) 仿照示例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师:于天河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颁奖的盛典,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张衡致颁奖辞。

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的事业心,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楷模之所以成为楷模,并不在于我们美丽的词章,而在于他的责任心,对文学工作的无限追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高度的评价,而在于他的爱国心,对祖国事业的执着、奉献。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张闻闻同学。

生:龙瑞颜同学写的很有文采,并能体现张衡品质。

下面我想展示一下我的颁奖词。

张衡,宇宙的探索者,他拥有过人的智慧,敏锐的思维,高洁的品质,孔孟的思想,不懈的精神。

他才华横溢并学以致用,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命是他的资本,知识是他的土壤,汗水是他的养料,品质和毅力是他最好的良药。

他成长在中国,神游在世界,在宇宙的长河中探索自然的奥妙,他就是张衡。

师:说的很好,哪位同学还要继续给张衡颁奖。

刘金生同学。

生:我觉得张闻闻写的很好,但是历史学家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而张闻闻只强调了他的文学成就,我的颁奖词是:才高无骄,从容淡静,高洁如莲,淡雅如兰。

十年钻研锲而不舍,浑天地动,响彻古今。

他的文学成就无人不知,而身为政治大师,他却鲜为人知,遥想当年,他治威严,整法度,禽奸党,上下肃然,当朝众人无不叹服。

科学巨匠,文学宗师,大汉贤臣,张衡之名被永久载入史册,为世人铭记!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很有创意,也很有文采,老师希望我们同学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能像这两位大科学家一样,获得这样的殊荣和盛赞。

然而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每个知识点,对于语文课而言,字词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交流一下字词方面的预习情况,跟往常一样,先提出疑问,然后交流,同学们有问题吗?没有,那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学生朗读字音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的读音,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词语的解释,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时天下承平日久”中的“承平”该怎么解释?师:哪位同学能帮她解决这一问题?张闻闻同学。

生:“承平”是“连续安定”的意思。

师:简单来说就是“天下太平”。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其他字词。

生:逐句逐词解释。

师:张嘉琪同学给大家疏通了所有字词,同学们有问题吗?生:老师,我觉得“举孝廉不行”的“举”在这里是推举,在句子里应翻译成“被推举”。

师: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刚才“拜郎中”的“拜”字,单独翻译“拜”应该是“授予官职”,根据句中的意思应翻译成“被授予官职” 。

前面我们了解了传主的卓越成就,也疏通了字词方面的问题,下面要进一步地走进文本,去看看文中是如何介绍张衡的。

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

生:学生朗读课文。

师:好的,字音把握的很准,读的不错,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下面同学们把书拿起来,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开始。

生:学生齐读课文。

师:老师从大家铿锵有力的读音中听到了你们的自信。

然而自信是要建立在扎实的学习基础之上的。

下面我们就要准备翻译一下这部分内容。

在翻译之前老师要对大家提出三点要求:(课件)翻译的原则——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口头翻译翻译的过程——画出疑点我们都知道文言文的翻译讲求信、达、雅。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信”。

也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

口头翻译更要强调同学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和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其次,俗话说:学贵质疑。

圈画疑点能逐步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我们结合学案和书下注释来翻译一下课文前三段,同学们开始吧。

生:同学们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会学习的表现,谁有问题?柏嘉慧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请问老师,“因以讽谏”这句话如何翻译?师:谁能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生:这句话是这样翻译的:凭借它来讽喻规劝。

师:那么老师想要追问一个问题,这里的“它”是如何翻译出来的?生:在“以”后面添加一个“之”,把“之”翻译成“它”。

师:嗯,还有同学有问题么? 王志博同学,你来说一下生:“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文” 书下注解中说“属”翻译成连缀,请问连缀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也看到这个字了,王志博同学的疑问是“属”为什么翻译成连缀的意思,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属”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念做shǔ 比如:“属于”“隶属”“归属”,在这里为什么翻译成“连缀”?同学们有过思考么?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属”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

上半部分是一个“尸”字头,实际上是它的形旁,它的本意是尾巴的“尾”,它表示的是尾巴与身体相连,所以“属”的本意就是“连接”,那么对于文字来讲,就要把它“连缀”成文,意思就是这样来的。

同学们还有问题吗?生:“所居官职辄积年不徙”中的“辄”怎么翻译?师:哪位同学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孙诗瑶同学。

生:我觉得应该解释成“就”。

师:好,同学们还有疑问吗?没有疑问,我找同学把课文翻译一下。

谁来翻译?郑友权同学。

生:学生翻译课文。

师:哪位同学能给他的翻译点评一下。

王睿莹你来说。

生:我觉得他翻译的很好,每个字每个词都翻译的很准确,并且句子间很连贯,通篇很流畅,声音也很洪亮。

生:郑友权翻译的很好,但有一个句子,我跟他翻译的不一样,“才高于世”中的“于”,我翻译的是“比”,“才学比世人高”。

师:在这个地方你把它处理成介词结构后置句,很好,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张闻闻同学。

生:郑友权翻译的确实很好,但第二段中“衡善机巧”的“巧”没有译出来,应该译成“张衡擅长机械制造方面的巧妙”。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前三段的任务完成啦,但我们今后还有很多的语段要翻译。

当我们面对历代的典范作品时,往往或是雾里看花无从下手,或是望文生义囫囵吞枣……,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开启古代语言文学宝库的钥匙,如何披荆斩棘闯过路障重重的考试关口?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所选文章大多为史传类文章,本文是一篇典型而又精彩的人物传记,我想我们能否通过对这篇传记的学习,来了解传记类文章的一些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人物传记有哪些特点?或者说都写了什么内容?大家仔细考虑一下。

请王成玉同学来说一下。

生:传记除了介绍人物的性格,习惯之外。

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特征,最典型的事件去写。

还要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并且传记的基本特点为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本文就以详实的文笔全面的记录了张衡的一生。

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领域的诸多成就,尤其是在科学领域。

师:其他同学还想说吗?刘钠你来说。

生: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领域进行系统描述。

人物传记是后人对人或物的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

对历史和时代变迁有重要意义。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全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人物传记的一般题材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在开头先交代出传主的姓名、籍贯、品性以及一些自然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祖上父辈都是做什么的,读过哪些书,考取科举情况,以及最初的授官情况等等。

然后作者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选取一些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表现人物的过程当中会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等等。

在众多的人物当中很多人都有从官的经历,就像刚才的两个同学提到的,在传记当中会提到他们官职的变化。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中官职变化的词比较繁杂。

了解和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和特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老师就要提出第二个问题了:结合着课文,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古代人物传记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词有哪些?我们能否给他们归类呢?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很快找出这些词语。

夏文静同学,请你来说一下。

生:有举、辟、召、拜、迁、转、徙、征,一共八个。

师:那么这八个词如何翻译呢?张嘉琪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举”是“推举”,在这里译为“被推举”;“辟”是“征召”,“征”“召”都是“征召”;拜是“授予官职”;“迁”是升迁;“转”是“调转”;“徙”也是“调转”。

师:这八个词都是表示官职调动,但它们在意义上还有些区别,根据这些词的解释,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词该如何归类呢? 于洪霞同学,请你来说。

生:“举”是一类,“辟”“征”“召”是一类,“拜”是一类,“迁”是一类,“转”和“徙”是一类。

师:实际上,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词不仅如此,还有很多。

请大家看,(课件)这里还有一些词,这些词该怎么翻译?应属哪一类?郝书塬同学,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察”和“荐”和“举”一类,“除”和“授”与“拜”一类,“拔”和“擢”与“迁”一类,“调”和“徙”“转”是一类的,“假”“署”“权”是一类的,“黜”“贬”“谪”是一类,“废”“罢”“免”是一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