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历史悠久

合集下载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第二单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古邑溯源款款而行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安徽阜阳的历史

安徽阜阳的历史

安徽阜阳的历史
阜阳和安徽其它地市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
阜阳春秋为胡子国,据传胡姓发源于此地双古堆.战国为楚国地,太和的巨阳是楚国都城遗址.秦置汝阴县,邓杲聚众起义,后为刘邦大汉天下的开国功巨.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颍州从此为阜阳之别称.南梁以后又叫胡城.颍阳.清丘等县名.唐时复叫汝阴县,后为颍州,其中初唐时也侨置信州,宋政和六年[1116]由于是龙飞之地置顺昌府,其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少胜多的精点战役"顺昌大捷",城东颍坷三角洲北的万人山,传说就是金兵的尸首垒起的阜丘.金为颍州.至元二年[1336]省汝阴县入颍州,汝阴从此在史书中消失.明为江南省颍州.洪武六年[1373]毫州隶属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为颍州府,始设阜阳县,阜阳之名始于天下.1948年曾短暂设置阜城市,1975年于城关及郊区设县级阜阳市.1996年撤地设地级阜阳市,辖三区颍州颍泉颍东.1997亳州阜阳分治结束了六百多年一家的历史.。

关于阜阳的常识

关于阜阳的常识

关于阜阳的常识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东、颍泉3区,临泉、太和、阜南、颍上4县和县级界首市,面积101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4.1万人。

历史上,阜阳曾称汝阴、颍州、信州、顺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附廓阜阳县,阜阳正式确定为县名。

“阜阳”二字来自于东汉时期境内的阜阳侯国,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阜”意为高,谐音“富”,“阳而阜生”;“阜”拓展为敦厚、富有、旺盛、安定、繁衍生息之意,“阳”拓展为自强不息、万物复苏、蓬勃发展之意。

自汉代以来,阜阳名称虽然有所变化,管辖区域也各有不同,但其行政中心均在今阜阳城区。

北宋名相苏颂在颍州为官时,曾盛赞“颍为善郡”,后又称“颍淮善郡”。

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距今7200-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淮夷”先民在此拓土定居,形成了阜阳历史上第一个原始村落——王新庄遗址。

2020年,颍东岳家湖遗址的发现发掘,也将人类在阜阳城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里,胡、沈、养、慎等小国林立,留下“百里为王”的传说。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先期转战便直抵阜阳境内。

南宋顺昌大捷阻遏了金军南下的步伐,元末红巾军颍州起义点燃了农民大起义的烽火,清末捻军雉河集会盟动摇了清王朝统治根基,淮上军光复颍州吹响了皖北响应辛亥革命的号角。

五四运动后,阜阳的革命形势风起云涌,逐渐成为皖北革命的中心。

阜阳四九起义打响安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彭雪枫将军率部挺进皖北,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淮北平原纵横驰骋抗击日军;刘邓大军曾在这里驻扎休养、逐鹿中原,加快了全国的解放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百万阜阳人民战天斗地,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开启了治理淮河的伟大工程,修筑起“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人工运河——茨淮新河。

改革开放后,阜阳人民敢想、敢试、敢闯,成为农村改革的排头兵,探索开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阜阳模式”,在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我的家乡阜阳

我的家乡阜阳
2 阜阳还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汉代 时期,阜阳的书法艺术就已经开始盛行,出 现了像袁术、桓熙等书法大家。宋代,颍州 西湖的"欧苏堤"更是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5
01
地理和自然资源
地理和自然资源
01
阜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境 内地形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
我的家乡阜阳
大美阜阳欢迎你!
-
目录
CONTENTS
1
2
3
历史和文化 地理和自然资源
美食
4
社会经济
3
我的家乡阜阳
阜阳,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 北平原南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x
下面是对阜阳的详细介绍
01
历史和文化
历史和文化
1 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 时代,阜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如阜南的王 店遗址、太和的坟台遗址等。春秋战国时期, 阜阳属于楚国,楚庄王曾在此地修建颍水长 城,抵御晋国的进攻
明的特点
02
阜阳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且煤炭质
量优良。同时,阜阳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辖区内河流众多,
包括颍河、泉河、茨河等。这些河流不仅为阜阳提供了充足
的水资源,还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01
美食
美食
阜阳的早点小吃 非常丰富,如油 茶、麻花、馓子、
发糕等
阜阳的美食也是非常 有特色的
社会经济
此外,阜阳市的服务业发展也很 快,特别是旅游业、商贸物流业 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迅速。阜阳市的旅游业资源丰富, 如颍上县的八里河风景区、阜阳 市区的颍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旅 游景点。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 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阜阳市的 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安徽阜阳的历史介绍

安徽阜阳的历史介绍

安徽阜阳的历史介绍安徽阜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四川盆地起源的龙山文化初期,阜阳地区开始出现原始社会村落,人类文明开始在这里萌芽。

随着历史的推进,阜阳的地位逐渐上升。

西汉时期,阜阳地区成为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交通便捷,商业繁荣。

东汉末年,曾是著名的黄巾军义军大本营之一。

三国时期,周仓随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停留,留下了"阜阳周仓"的典故。

晋代时,阜阳地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行政系统,设立了"太守"和"郡"等官职。

这些举措成为了这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唐代时期,阜阳是河南路的州府。

宋代时期,阜阳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内建有多处寺庙和学府,成为当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明清时期,阜阳地区人才辈出,出了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家。

尤其是明代的文人画家汤仲弓、清代的小说作家李渔均是出自阜阳。

自古以来,它就是文化的中心,具有"文化古城" 的美誉。

阜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文化遗产众多,包括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书法、绘画、诗词等等。

其中,苏杭流派的书法和八大山人的绘画技艺尤为出众。

另外,阜阳还拥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阜阳地区传统的养蚕产业和漆器制作技艺均是全国知名的产业,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总之,安徽阜阳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遗产的城市,值得人们前来探索和发现。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阜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阜阳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阜阳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老的建筑、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以及灿烂的历史传统,使得阜阳市成为了一座备受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之城。

阜阳市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如伏羲庙、黄帝陵、太阳神庙等;阜阳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土故事、民歌等。

这些古迹和民俗文化资源为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二、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成为了阜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还得到了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仍然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问题。

目前,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种类不够多样化,大部分产品都是相似的,缺乏特色和创新,这不利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阜阳市已经大力投资建设了一些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但是整体来看,历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阜阳家乡的介绍

对阜阳家乡的介绍

对阜阳家乡的介绍
阜阳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淮河流域的中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岳麓之南,岳阳之北”。

阜阳地处中国的黄金农业带,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的“砀山香米”更是享誉全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外,阜阳还是全国重要的养蜂基地之一,出产的蜂蜜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欢。

阜阳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市区内有清代古街区、五台山公园、三山圩遗址等历史文化景区,同时还有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湖风景区等自然风光景点。

此外,阜阳还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区之一,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如中央苏区首府瑶山、黄陂大峡谷等。

阜阳的美食也是一绝。

当地的特色美食有“砀山臭豆腐”、“阜阳牛肉面”、“石婆子烤鱼”等,让人垂涎欲滴。

总之,阜阳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还是品尝美食,都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 -。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第二单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古邑溯源款款而行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历史悠久,地域广大,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繁华扼要的一大都邑。

沿革免叙,现兹就阜阳市区及周边现存历史文化价值较大,保存又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与遗址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一、城池
明代颍州城池现仍保存完好,城墙四至清晰,隍池齐整。

西北城墙一段数百米与城东南角楼望霍楼(奎星楼)仍存。

二、旧城格局
阜阳旧城格局最晚在明代中期即已形成,至今无太大变化。

南北大街是中轴线,西半城以南北向建设街、文德街、鹿祠街为左翼,东半城以聚星街、光华街、青云街为右翼。

北门外往前延伸是泉河,既是城市北部的天然屏障,又是熙攘繁闹的水陆码头。

中轴线南端是迎薰门,城内的鼓楼,既是北城的南门,又是连接南、北二城的纽带。

- f& t* V; |, k: t5 F阜阳旧城范围内今共有街、巷、胡同90多条,且旧貌犹存。

如,建设街后卫旧址与解放北路多有无名巷道相通,拐绕纷繁,是城市街巷系统发展、积淀后不可多得的珍贵体现。

三、水系
1、黑龙潭,据传宋时即以形成,不知却否,但明代时此谭已存在,确是实情,现几乎干涸;
2、大观塘,元代迎祥观后的护院沟塘,与旧城西北城墙交相辉映,现污染严重;
3、姚池,清代形成;
4、西城墙内侧大塘,包括韩家大塘、芦池,绵延一二百米,实属珍贵;
青云街大塘,在青云街南段西侧居民院内,是卜家桥大塘遗存;
6、大水门道,即西北护城河;
四、古代建筑
明代颍川卫旧址,俗称后卫,现仍完整保存明代兵营旧址,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的珍贵文物;
文庙旧址,现存后墙二段,在明伦巷南北二侧;
贡院,除大殿外,尚存旧房约十间,前、后墙完整,蜿蜒近百米;
清代捐输局,明代建筑,同类性质旧址全国罕见;
府城隍庙,明代始建,是阜阳现存最高规格的古建筑;
县城隍庙,在府城隍庙东,也有旧房保留,应一体保护;
刘武穆公祠;
迎祥观,元代道观,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在此留下混元衣,现仍保留有偏院一所,殿宇、厢房九间与散落石雕构建;
资福寺;
10、清真寺,在青云街;
11、郭家祠堂,现存前后殿宇六间,历史价值极高;
李家祠堂,明代始建,现存殿宇六间,墙上砖雕之精美,阜阳仅见;
13、刘家祠堂,即《淮流》编辑部旧址,现存东厢房三间;
14、田家祠堂,明朝始建,现存殿宇近十间,内部木构仍保存完好;
15、清举人傅汝鉴故居,院落一所,举人长孙现仍在故居近旁居住;
16、连家胡同大院群,原胡同内南、北两侧共有八座私人宅院,现仍残存北侧门楼三座,旧房数间;
17、民国江西军务督办邓如琢公馆,两进院落现保存完好,且为邓家后人居住,九江现有邓如琢花园,其孙邓重麟现任泰中文化经济协会理事会执行副主席;
18、民国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副军长潘善斋公馆,现存大门楼一座与胡同北侧旧房数间,潘宅解放初期曾为阜阳县政府办公地;
19、民国安徽省商会会长潘慎伍故居,原有房屋100多间,现仍存十数间,且格局残存,极为珍贵;
20、宁家大院,现仍存后房三间;
21、安仁会宁隽元故居,清末建筑,现仍存;
22、李家花园,清末书画家李良辰营建,现格局仍存,李良辰后人仍在此居住,李良辰夫
妇亦埋葬院内;
@23、解放北路无名巷内房屋一座三间,结构奇特,价值极高;
24、解放北路无名巷内院落一所,房屋一座,现废弃无人,颇为精美;
25、聚星书院遗址,有石碑三块;
26、清颍书院旧址,现存南侧围墙一段;
五、近、现代优秀建筑
1、地委旧楼,在光华街,保存完好,极为珍贵;
2、阜阳专署建筑,现保存完整,是从宋至清的州县旧址。

现专署后巷南侧有明清时期衙署后墙;
3、国民党县党部旧址,现保存完好,前院有花园;
4、解放初期城关区委、市管会旧址,现存大门一座,旧屋数间;
5、清代义仓旧址,道光十三年建,现为第二制药厂家属院,门楼、仓房尚存;
6、阜阳县邮政局旧址,民国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保存完好;)
7、阜阳县邮电局旧址,上世纪中期建筑,院落井然,格局完整;
8、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及北侧建筑,系解放初期租赁张姓私人茶馆开设,民国建筑;
9、阜阳报社旧址,是解放初期阜阳报社的办公地,现有旧建筑数幢;
10、新华书店旧址,建国初期建筑,现保存完好;
11、阜阳县总工会旧址,院内有上世纪中期青砖房屋数幢,精美异常,北侧院内有清末旧房一座与古井一口;
12、两湖会馆,保存完好,现为商铺,后院有小楼;
13、裕皖当典,民国十四年县税捐局长尹幼亭开设,有门面五间,现仍存;
14、和兴钱庄,在解放北路,民国建筑,现有房屋三间;
15、阜兴公钱庄,在解放北路,即第七粮站处;
16、裕昌祥果店,在解放北路,民国时开设,现仍营业,店铺保存完好;
17、福泰兴果店,在解放北路,砖木结构,中有过街楼,前檐木雕精美异常,极为罕见;
18、张氏杂货铺,在解放北路,民国时建筑,下店上宅,私人开设,现仍营业;19、福音堂;
20、意大利天主教堂,在解放北路某家属院内,现存清末砖木大殿一座三间,建在高台之上,殿前砖砌围墙亦未毁坏,据说系意大利天主教堂旧址,其建筑价值在福音堂之上;
21、红楼,在解放北路,上世纪中期建筑,敦实厚重,精美异常,现保存完好;
22、宁胡同西洋大门楼,现保存完好,由来不清;
23、粮食局家属楼,在九中巷,系上世纪中后期建筑,设计精美,做工细致,价值极高;
24、一职高院内建筑群,包括民国以来各个驻进单位所建房屋,是阜阳市区优秀建筑的一大荟萃点;
|25、民国安徽省长、二十七军军长王普公馆;
26、民国盐业公司旧址,在解放北路,现有砖结构建筑二层;
27、颍州独立旧址-农学堂,现仍存围墙一段,价值极高;
28、文革中建西市区居委会旧址,近代优秀建筑;
六、古遗址汉代汝阴侯宫殿遗址,在今张家胡同南至人民路范围内,上世纪飞机场出土汝阴侯汉墓主人的生前宫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