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2课《愚公移山》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是一部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____,比如以前学过的《______》和《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通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_____通_____。

3.古今异义(1)惩.山北之塞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处罚(2)聚室.而谋曰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指房屋(3)指.通豫南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尾巴(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毛发(7)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休息(8)汝心.之固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心脏4.一词多义而(1)面山而.居(___________)(2)聚室而.谋曰(_________)(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_)其(1)其.妻献疑曰(_____________)(2)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3)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且(1)年且.九十(___________)(2)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诚(1)帝感其诚.(_____________)(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苦(1)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止(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_____)(2)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___________)(2)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3)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4)箕畚..运于渤海之位(___________)(5)帝感.其诚(__________)6.句子翻译(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22.愚公移山[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2)杂然相许.(3)汝之不惠.8.用“/〞给以下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断一处)(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响有何异同?(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答复以下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假设为盗假设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假设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假设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22.愚公移山[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2)杂然相许.(3)汝之不惠.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断一处)(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闻之,欣然规往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左臂挂念珠倚之2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3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衰微(shuāi)赫然(hè)心会神凝(yí)B.逼狭(xié)炽痛(chì)义愤填膺(yīng)C.澎湃(pài)重荷(hè)一拍即合(jì )D.哺育(bǔ)默契(qì)气冲斗牛(dǒu)二、文言文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则》)(乙)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八语上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语上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语上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荷担者()孀妻()始龀()一厝朔东()雍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2)惩山北之塞()(3)聚室而谋()(4)毕力平险()(5)指通豫南()(7)如太行、王屋何()(8)且焉置土石()(9)荷担者三夫()(10)始龀()(11)寒暑易节()(12)虽我之死()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将“举行”改为“举办”)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

(删去“多地”)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

(删去“分布”)4.仿写画线句子。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

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子,本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课内精读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īběn)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5.翻译下列句子。

(精品文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精品文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项籍弃书捐剑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②。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怒之:意动用法。

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

③略:大概。

1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2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2)剑,一人敌(3)不足学(4)又不肯竟学3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 . 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5 . 课文选自《______》,编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人名)。

6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7 . 周处从“三横”之一到“终为忠臣”,以下对其蜕变原因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里人的劝告B.自我的反省C.自己的行动D.贤人的指点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