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参考答案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main( )
{ float a,b,c;
float s,v;
scanf("%f,%f,%f,%f",&a,&b,&c);
s=a+b+c;
v=s/3.0;
printf("\n%7.1f,%7.1f",s,v);
}
实验五参考答案
一.1、a=10,b=30,c=10
}
2、main()
{int i;
double m=100000,n,s;
n=0.01;
s=0;
for(i=1;i<=30;i++)
{s+=n;
n=n*2;
}
printf("%f %f\n",s,m*30 );
}
实验八参考答案:
一.1、s=12345
2、7,
5,
3,
3、<1,2>=6
二.1、% for(j=k;j>0;j--)
第4行改为scanf("%d",&a[i]);
第12行改为printf("av=%d\n",av);
四.1、分析:C中数组长度必须是确定大小,即指定N的值。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取出其中两种作为参考。
方法一:起泡排序
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对相邻两数进行比较,如次序对则不做任何操作;如次序不对则使这两个数交换位置。第一遍的(N-1)次比
{ case 10:
case 9: ch='A'; break;
case 8: ch='B'; break;
实验四 SQL语言-参考答案

实验四SQL语言【实验目的】1.掌握SQL语言的使用方法2.利用SQL语句实现相关的操作3.能够独立写出一些较复杂的SQL语句【实验内容】1. 建立一个Student表,由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Sdept (所在系)五个属性组成。
其中学号不能为空,值是唯一的,并且姓名取值也唯一。
查询名为“创建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6)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4) unique,ssex char(1),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2. 建立一个SC (学生选课)表,它由学号Sno、课程号Cno,修课成绩Grade组成,其中(Sno, Cno)为主码。
),查询名为“创建SC”。
Create table sc(sno char(6),cno char(3),grade single,primary key (sno,cno))3. 查询所有姓刘的学生的学号与姓名及其出生年份,查询名为“查找姓刘的学生”。
Selelct 学号,姓名,year(出生日期) as 出生年份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like “刘*”4. 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降序排列,查询名为“选修了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Select 学生表.学号,学生.姓名,选课成绩表.成绩from 学生表,课程表,选课成绩表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表.学号and 课程表.课程编号=选课成绩表.课程编号and 课程表.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order by 选课成绩表.成绩6. 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及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年龄,查询名为“20岁及以下的学生”。
Select 姓名,年龄from 学生表where year(date())-year(出生日期)<=207. 查询考试成绩有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实验答案(四-五-六)参考答案

实验四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1. 简单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下列操作,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其数据查询操作:(1) 查询数学系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from studentwhere dept='数学系';(2)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sno)from sc;(3)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101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distinct(sno),gradefrom scwhere cno='0101'order by grade desc,sno asc;(4)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101的成绩在80-90 分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乘以系数0.8 输出。
select distinct(sno),grade*0.8 as'sore'from scwhere cno='0101'and grade between 80 and 90;(5) 查询数学系或计算机系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dept in('数学系','计算机系')and sname like'张%';(6) 查询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from scwhere grade is null;2. 连接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并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下列数据连接查询操作:(1) 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
select student.*,amefrom student,sc,course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o;(2) 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142(供参考)

实验一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1、NaOH 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所以NaOH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
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酚酞变色范围为pH8.2~10.0,所以用部分变质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可将NaOH 和Na 2CO 3滴定完全,而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只能滴定出NaOH 的量,不能滴定出Na 2CO 3的量。
2、那要看他们的Ka 1,ka 2...Ka n 的比值. 若浓度达到0.1mol/l 左右,且cKa>=10-8 ,则可以用氢氧化钠滴定草酸不能被准确滴定,草酸Ka 1=5.9*10^-2 ,Ka 2(大约)=10^-5。
两个电离常数级别相差不太大,所以不能准确被滴定草酸。
3、不能。
在酸碱滴定中,作为标定酸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的弱酸盐,必须满足一定的水解程度,也就是说,它的电离平衡常数数量级不超过10-6,而草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5.9×10-2,不满足条件,所以不能用草酸钠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但草酸钠可以作为氧化还原滴定中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质。
实验二 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1、C (NaOH )= m (邻苯二甲酸氢钾)/(M (邻苯二甲酸氢钾) × V (NaOH )2、属于强碱滴定弱酸型的,最后生成的产物盐为强碱弱酸盐,且溶液呈碱性,所以用碱中变色的指示剂,可想而知酚酞最为理想。
3、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碳酸和醋酸都是弱酸,将同时被滴定实验三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1、V1=V2 时,混合碱只含Na 2C03;V1=0 ,V2>0时,混合碱液只含NaHCO 3V2=0 ,V1>0时,混合碱只含NaOH当V1 >V2, V2 > 0时,混和碱组成为NaOH 与Na 2CO 3;当V2 > V1,V1 > 0,混和碱组成为Na 2CO 3与NaHCO 3。
C语言实验报告 实验四 参考答案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参考答案)(1)编写程序sy4-1.c,输入n,计算并输出如下多项式的值:S n=1+1/2!+1/3!+1/4!+…+1/n!。
例如输入n为15时,输出1.718282。
算法分析:第一项可以看成1/1!,用循环控制累加n个分式,分式的分母是i!,分子固定为1。
参考答案:# include <stdio.h>void main(){double s=0,p=1;int i,n;scanf("%d",&n);for(i=1;i<=n;i++){p = p * i ; //计算分母i!s = s + 1 / p ; //累加}printf("s=%lf\n",s);}运行结果:(2)编写程序sy4-2.c,输入n,根据以下公式计算s:,例如当n=11时,结果为1.833333。
算法分析:该多项式的分母是累加。
参考答案:# include <stdio.h>void main(){double sn=0,s=0;int i,n;scanf("%d",&n);for(i=1;i<=n;i++){s = s + i ; //计算分母1~i的累加和sn = sn + 1 / s ;}printf("sn=%lf\n",sn);}运行结果:(3)编写程序sy4-3.c,计算3~n之间所有素数的平方根之和,要求:输入n,输出结果。
例如,输入n 的值是100,则输出结果是148.874270。
注意n应在2~100之间。
算法分析:穷举3~n之间的数找素数,若是素数则累加她的平方根。
参考答案:#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void main(){int i,j,n,flag;double s=0;scanf("%d",&n);for(i=3;i<n;i++) //穷举3~n之间找素数{flag=1; //假设当前的i是素数,标志变量设为1for(j=2;j<i;j++) //穷举要判断是否是素数的i的除数,范围2~i-1if(i%j==0) //若i能被j整除,则不是素数{ flag=0; break; } //标志变量改为0,并终止循环if( flag == 1 )s = s + sqrt( i ); //若i是素数,则累加sqrt(i)}printf("s=%f\n",s);}运行结果:(4)编写程序sy4-4.c,根据以下公式求p的值,(m与n为两个正整数且m>n)。
大连理工大学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思考题】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
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
2. (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3)如何降低热损耗?答:(1)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
(2)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3)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实验四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思考题】1. 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为什么?答:在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应保持一致,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且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
2. 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答:过热现象使得溶液沸点高于正常沸点。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电热丝较粗糙,吸附的空气作为形成气泡的核心,在正常沸点下即可沸腾,可避免过热现象。
3. 在连续测定法实验中,样品的加入量应十分精确吗?为什么?答:样品的加入量不用十分精确,因为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有一失去标签的Pb-Sn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将其熔融、冷却的同时记录温度,作出步冷曲线,根据步冷曲线上拐点或平台的温度,与温度组成图加以对照,可以粗略确定其组成。
C语言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 参考答案(第四版)

C 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学生改编)实验 1:C语言程序初步一、实验目的(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 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 C 程序,初步了解 C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判系统。
二、实验内容1.运行第一个 C 程序题目:ThefirstCProgram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c ,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includequotstdio.hquotmain printfquotThefirstCProgramnquot具体操作步骤(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a1.c。
(3)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则该题完成。
4按照第三章介绍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判系统,系统返回“通过”2.在在线评判系统中提交实现了计算 ab 功能的程序题目 1001:计算ab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
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inclu dequotstdio.hquotmain int ab scanfquotddquotampaampbprintfquotdquotab(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a2.c。
(3)按照前二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 15 30↙↙表示输入回车符(5)如果看到如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 的结果正确,如果得不到如下结果,则需检查并更正程序。
45(6)按照第三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判系统。
(7)显示题目列表,点击题号为 1001,题名为“计算ab”的题目。
(8)查看完题目要求后,点击页面下端的“sumbit” ,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查看评判结果,如果得到“accepted”则该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
raptor实验参考答案

raptor实验参考答案Raptor实验参考答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Raptor是一种流程图工具,用于可视化算法和程序的设计过程。
它提供了一种直观和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并通过图形化表示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理解和编写代码。
在学习和教学中,Raptor经常被用于教授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提供一些Raptor实验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实验一:计算两个数的和算法描述:1. 输入两个整数num1和num2;2. 计算它们的和sum = num1 + num2;3. 输出sum。
Raptor流程图:```输入 num1输入 num2sum = num1 + num2输出 sum```实验二: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算法描述:1. 输入一个正整数n;2. 初始化变量a和b为0和1;3. 循环n次,每次计算a和b的和,并将结果赋给a,将b的值赋给a;4. 输出a作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Raptor流程图:```输入 na = 0b = 1循环 n 次temp = aa = a + bb = temp输出 a```实验三:查找数组中的最大值算法描述:1. 输入一个整数数组arr;2. 初始化变量max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arr[0];3. 遍历数组,如果当前元素大于max,则将其赋给max;4. 输出max作为数组的最大值。
Raptor流程图:```输入 arrmax = arr[0]遍历数组如果 arr[i] > maxmax = arr[i]输出 max```实验四: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算法描述:1. 输入一个正整数num;2. 初始化变量isPrime为true;3. 循环遍历从2到num的所有数字,如果存在能整除num的数字,则将isPrime置为false;4. 输出isPrime作为num是否为素数的判断结果。
Raptor流程图:```输入 numisPrime = true循环遍历 2 到 num如果 num 能被当前数字整除isPrime = false输出 isPrime```通过以上实验参考答案,我们可以看到Raptor作为一种流程图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算法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rotected:
char name[80];
public:
A(const char *n )
{
strcpy(name,n);
}
};
class B: public A
{
publi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void PrintName()
{
cout<<"name:"<<name<<endl;
}
};
intmain()
{
B b1("小明");
b1.PrintName() ;
return 0;
}
填入的内容
const char* n
:A(n)
2.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cout<<"请输入专业:"; cin>>major;
}
void Student::output()
{
Person::output();
cout<<"学号:"<<stu_no;
cout<<"专业:"<<major;
}
Student::Student(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string stu_no,string maj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string sex;
string id;
string phone;
public:
void output();
void input();
Person(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
}
};
int main()
{
Derived d;
d.fun();
}
填入的内容
public:
Base::fun();
2)编程: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编写一个学生和教师数据输入和显示程序,学生数据有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专业,教师的数据有工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职称、部门。要求编写三个类实现:
{
this->name=name;
this->sex=sex;
this->id=id;
this->phone=phone;
};
class Student:public Person
{
string stu_no;
string major;
public:
void input();
void output();
cout<<"请输入姓名:";cin>>name;
cout<<"请输入性别:";cin>>sex;
cout<<"请输入身份证号:";cin>>id;
cout<<"请输入电话:";cin>>phone;
}
Person::Person(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
{
Person::input();
cout<<"请输入职工号:"; cin>>tea_no;
cout<<"请输入职称:"; cin>>prof;
cout<<"请输入所在部门:"; cin>>dept;
}
void Teacher::output()
{
Person::output();
cout<<"职工号:"<<tea_no;
:Person(name,sex,id,phone)
{
this->stu_no=stu_no;
this->major=major;
}
class Teacher:public Person
{
string tea_no;
string prof;
string dept;
public:
void input();
void output();
Teacher(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string tea_no="",string prof="",string dept="");
};
void Teacher::input()
};
void Person::output()
{
cout<<"姓名:"<<name<<endl;
cout<<"性别:"<<sex<<endl;
cout<<"身份证号:"<<id<<endl;
cout<<"电话号码:"<<phone<<endl;
}
void Person::input()
{
cout<<endl;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继承与派生的概念。
掌握派生类的声明与构成。
掌握派生类的继承方式和访问控制权限。
掌握派生类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使用方法。
掌握基类与派生类的类型转换。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程序填空:填入相应的内容,使得程序可以正常运行。
1.#include <iostreamout<<"职称:"<<prof;
cout<<"部门:"<<dept;
}
Teacher::Teacher(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string tea_no,string prof,string dept)
Student(string name="",string sex="",string id="",string phone="",string stu_no="",string major="");
};
void Student::input()
{
Person::input();
cout<<"请输入学号:"; cin>>stu_no;
{
public:
void fun()
{
cout<<"Base::fun"<<endl;
}
};
class Derived:public Base
{
_______________
void fu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用基类的函数fun()
cout<<"Derived::fun"<<endl;
a) Person类包含最基本的共同信息
b) Student类继承Person类,并包含自己的私有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c) Teacher类继承Person类,并包含自己的私有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程序源代码(注意添加注释)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