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答案
洋葱实验报告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3.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洋葱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细胞,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结构。
通过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三、实验材料1. 洋葱;2. 刀片;3. 盖玻片;4. 载玻片;5. 水滴;6. 洋葱染色液;7. 显微镜;8. 清洁布。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1)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切取一小块洋葱组织;(2)将洋葱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洋葱染色液;(3)用镊子轻轻将洋葱组织展平,用盖玻片覆盖;(4)用清洁布轻轻按压盖玻片,使洋葱组织与盖玻片紧密接触。
2. 显微镜观察(1)将制作好的洋葱细胞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2)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视野清晰;(3)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壁:洋葱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呈透明状,位于细胞的最外层;2. 细胞膜: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呈透明状,难以观察到;3. 细胞质:细胞质充满细胞,呈透明状,其中分布有细胞器;4. 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明显的核膜和核仁;5. 液泡: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呈透明状,大小不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洋葱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洋葱细胞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洋葱细胞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七、注意事项1. 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时,应保持洋葱组织与盖玻片紧密接触,以免气泡影响观察;2. 显微镜观察时,应调整焦距,使视野清晰;3.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防止污染。
八、实验报告答案1. 实验目的:了解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
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有如下二个变化:(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
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五雷诺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B,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互换性实验报告答案

互换性实验报告答案实验报告:互换性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物品的互换性,也即相同物品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怎样的差异性,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两组相同物品,分别置于相同环境和不同环境下。
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两部电子显微镜,两个恒温箱实验材料:同型号的螺丝和螺母4. 实验步骤(1) 将螺丝和螺母按照同等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A组和B组;(2) A组螺丝和螺母分别装在一个恒温箱内,保持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3) B组螺丝和螺母装在另外一个恒温箱内,保持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4) 以电子显微镜检验A组和B组螺丝和螺母的细小差异;(5) 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结果经过对100个样本的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A组和B组螺母和螺丝的差异并不显著;(2) 细小差异主要来自实验环境,而非物品本身;(3) 温度和湿度的差异会导致部分物品表面的氧化程度有所区别;(4) 不同的锈蚀程度影响了螺丝和螺母的耐用性。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恒定环境下,所选的螺丝和螺母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没有显著差别;(2) 不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会导致物品的表面氧化程度增强、锈蚀程度加重等问题;(3) 螺丝和螺母的互换性应该从长期使用效果入手,而不应该轻视环境对物品的影响。
7. 参考文献[1] Mark D., and Jones H., (2010), Experiment and theory on therole of macroscopic transport in the diffusion of molecules in zeolit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4(1): 198–206.[2] Hinkle J.A. and Leung C.B., (2002), Comparison of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 polyethylene following irradiation and accelerated aging,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22(4): 265-270.8. 致谢感谢实验室同事提供的设备和材料,感谢学校提供的实验室环境。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五雷诺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电工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共9篇)

电工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共9篇) 电工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及思考题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
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
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
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①波形清晰;②波形稳定;③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④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
答:①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②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③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④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实验所使用的电压表虽内阻很大,但不可能达到无穷大,电流表虽内阻很小,但不可能为零,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雷诺实验报告答案

雷诺实验报告答案雷诺实验报告答案雷诺实验是一种经典的流体力学实验,旨在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雷诺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状态。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解答雷诺实验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一些与实验相关的话题。
1. 实验目的与原理雷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主要通过测量不同雷诺数下的流速、压力和阻力系数等参数来分析流动状态。
雷诺数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无量纲参数,定义为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可以描述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和湍流特性。
2. 实验装置与操作雷诺实验通常采用雷诺管作为实验装置,该装置由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组成,管内通过一定流量的流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调节流量、测量压力差、记录流速等参数,并通过改变流体的性质、管道的形状等条件来观察不同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不同雷诺数下的流速、压力差和阻力系数等参数。
通过绘制雷诺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流速呈线性增加趋势。
这说明在低雷诺数下,流体流动较为稳定;而在高雷诺数下,流体流动变得湍流,流速增加的幅度较大。
4.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进行雷诺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误差的存在。
例如,在测量流速时,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流体本身的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流体的稳定性,减小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实验应用与意义雷诺实验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我们可以优化管道设计,提高流体输送的效率。
此外,雷诺实验还可以应用于风洞实验、水力模型试验等领域,帮助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雷诺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流体力学实验,通过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我们可以了解雷诺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状态。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
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
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MIPS指令系统和MIPS体系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指令级模拟器 (2)熟悉掌握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熟悉MIPS指令系统及其特点,加深对MIPS指令操作语义的理解 (4)熟悉MIPS体系结构
二. 实验内容和步骤 首先要阅读MIPS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了解MIPSsim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 (1)、启动MIPSsim(用鼠标双击MIPSsim.exe)。 (2)、选择“配置”->“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在非流水方式。 (3)、参照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多条指令、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 (4)、选择“文件”->“载入程序”选项,加载样例程序 alltest.asm,然后查看“代码”窗口,查看程序所在的位置(起始地址为0x00000000)。
(5)、查看“寄存器”窗口PC寄存器的值:[PC]=0x00000000。 (6)、执行load和store指令,步骤如下: 1)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4,是一条 有 (有,无)符号载入 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4)查看R1的值,[R1]= 0xFFFFFFFFFFFFFF80 。 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8,是一条 有 (有,无)符号载入 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6)单步执行1条指令。 7)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80 。 8)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C ,是一条 无 (有,无)符号载入 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9)单步执行1条指令。 10)查看R1的值,[R1]= 0x0000000000000080 。 11)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14 ,是一条保存 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1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14)查看内存BUFFER处字的值,值为 0x000080
(7)、执行算术运算类指令。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1,将其值修改为2。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2,将其值修改为3。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20 ,是一条加法指令。 5)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6)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00000005 。 7)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24 ,是一条乘法指令。 8)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9)查看LO、HI的值,[LO]= 0x0000000000000006 ,[HI]= 0x0000000000000000。 (8)、执行逻辑运算类指令。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1,将其值修改为0XFFFF0000。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2,将其值修改为0XFF00FF00。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30,是一条逻辑与运算指令,第二个操作数寻址方式是 寄存器直接寻址 (寄存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 5)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6)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FF000000。 7)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34,是一条逻辑或指令,第二个操作数寻址方式是 立即数寻址 (寄存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 8)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9)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00000000。
(9)、执行控制转移类指令。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R1,将其值修改为2。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R2,将其值修改为2。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40,是一条BEQ指令,其测试条件是 两操作数相等 ,目标地址为0x 。 5) 单步执行1条指令。 6) 查看PC的值,[PC]=0x0000004C,表明分支 成功 (成功,失败)。 7) 一条指令是一条BGEZ指令,其测试条件是 大于等于0 ,目标地址为0x00000058 。 8) 单步执行1条指令。 9) 查看PC的值,[PC]= 0x00000058,表明分支 成功 (成功,失败)。 10) 下一条指令是一条BGEZAL指令,其测试条件是 大于等于0 ,目标地址为0x00000064。 11) 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 查看PC的值,[PC]= 0x00000064,表明分支 成功 (成功,失败);查看R31的值,[R31]=0x000000000000005C 。 13) 单步执行1条指令。 14)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74。 1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68,是一条JALR指令,保存目标地址的寄存器为R1 ,保存返回地址的目标寄存器为R3 。 16)单步执行1条指令。 17)查看PC和R3的值,[PC]=0x00000074,[R3]=0x000000000000006C。 实验3 流水线及流水线中的冲突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计算机流水线基本概念。 (2)理解MIPS结构如何用5段流水线来实现,理 (3)解各段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4)加深对数据冲突、结构冲突的理解,理解这两类冲突对CPU性能的影响。 (5)进一步理解解决数据冲突的方法,掌握如何应用定向技术来减少数据冲突引起的停顿。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MIPSsim。 (2)、根据预备知识中关于流水线各段操作的描述,进一步理解流水线窗口中各段的功能,掌握各流水寄存器的含义。(用鼠标双击各段,就可以看到各流水寄存器的内容) (3)、参照MIPSsim模拟器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周期、执行多个周期、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特别是流水寄存器内容的变化。
(4)、选择配置菜单中的“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于流水方式下。 (5)、观察程序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步骤如下: 1)选择MIPSsim的“文件”—>“载入程序”选项来加载pipeline.s。 2)关闭定向功能。这是通过“配置”—>“定向”。 3)用单步执行一个周期的方式执行该程序,观察每一个周期中,各段流水寄存器内容的变化、指令的执行情况(“代码”窗口)以及时钟周期图。 4)当执行到第13个时钟周期时,各段分别正在处理的指令是: IF: LW $r4, 60($r6) ID: ADDI $r3,$r0,25 EX: ADDI $r1,$r1,-1 MEM: ADDI $r6,$r0,8 WB: ADD $r2,$r1,$r0 画出这时的时钟周期图。 (6)、这时各流水寄存器中的内容为: IF/ID.IR: 2361655356 IF/ID.NPC: 48 ID/EX.A: 0 ID/EX.B: 0 ID/EX.IR: 25 ID/EX.Imm: 537067545 EX/MEM.ALUo: 4 EX/MEM.IR: 539099135 MEM/WB.LMD: 0 MEM/WB.ALUo: 8 MEM/WB.IR: 37264136 (7)、观察和分析结构冲突对CPU性能的影响,步骤如下: 1)加载structure_hz.s(在模拟器所在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 2)执行该程序,找出存在结构冲突的指令对以及导致结构冲突的部件。 根据始终周期图可知存在结构冲突的指令是浮点加法指令fadd,导致结构冲突的部件是浮点加法器
3)记录由结构冲突引起的停顿时钟周期数,计算停顿时钟周期数占总执行周期数的百分比。 总周期数为52个,结构停顿周期数35个,占总执行周期数的67.30769%
4)把浮点加法器的个数改为4个。 5)再次重复步骤(1)~(3)的工作。
如上图,可知修改后结构冲突引起的停顿时钟周期数为2个,占总执行周期数的10.52632%
6)分析结构冲突对CPU性能的影响,讨论解决结构冲突的方法。 结构冲突出现的频率较高,导致的停顿使得CPU流水的效率下降,可以通过分别设置独立的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方法,或者仍只是一个存储器,但采用两个分离的Cache,即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 (8)、 观察数据冲突并用定向技术来减少停顿,步骤如下: 1)全部复位 2)加载data_hz.s 3)关闭定向功能。 4)单步执行一个周期,同时查看时钟周期图,列出在什么时刻发生了RAW(先写后读)冲突。 发生冲突的周期是4、6、7、9、10、13、14、17、18、20、21、25、26、28、29、32、33、36、37、39、40、44、45、47、48、51、52、55、5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