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1905年,乘 日俄战争获胜之机,把朝鲜
变成 实际上的殖民地 ;
④1910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 日韩合并
条约
》,正式吞并朝鲜。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原因
(1)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增加原料产地、 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2)可能性: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 表,积极对外扩张。 概念辨析 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对 全世界的统治体系。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 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制;(2)以资 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3)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向帝国主义过渡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美国
①工业 发展最迅速。
(1)状况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居世界第
一 位,成为以 重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国 家。
(2)原因
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 资源 丰富。
②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 原料和广阔
的国内市场 。
(2)特征:俄国被称为“ 军事封建 帝国主义”。
6.日本
(1)状况
①日本工业革命在1885年前后出现高 潮,完成于20世纪初。
②在政府保护下,日本产生了 垄断 组 织。
① 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原因
② 甲午中日战争 后的中国赔款为日
本提供了资金。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向帝国主义过渡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 摇,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的格 局发生了变化,最终酿成了一战。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 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 识增强。 (7)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等大量应用于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资本
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与科学相结合
市场
需求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地点
英国首先,法美相继完成。★
欧美各国同时发生(美、德、英、法)★
起源
工人生产实践
科学家实验室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代替蒸汽动力★
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成就
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蒸汽机车、轮船)、冶金与采煤业
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开Leabharlann 出现★资本主义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级
社会结构
产生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电、内燃机(汽车、飞机)、化工(塑料、合成橡胶、油漆、炸药、药品、有机化肥)、钢铁
高考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德 速度仅次于 的割占,提供了资本和 产阶级
练
国 美国,重工 资源;(3)德国是后起资 帝国主
课 后
业特别是军 本主义国家,便于采用 义
强 化
事工业发展 新技术和新设备;(4)德
作 业
迅速
国科技发明多,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
资
料
卡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17单元
复
习
定
位考 点国 家 Nhomakorabea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原因
望
1894年工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
高 考
业产量跃 越,资源丰富;(2)西部的
演 练
居世界第 开发,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课 后 强 化 作
美 国
一,成为 以重工业 为主导的
;(3)欧亚移民提供了劳动 托拉斯 力和技术;(4)外来资本的 帝国主 涌入;(5)黑人奴隶制的废 义
业
工业国家 除,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
方面 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高
考
演 练
美、德、意、日等国家统一,开辟了统一的国内
市场 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
课
后 强
方面 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促成第二
化 作
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业
资 料 卡 片
资金 方面
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积累了大量资本,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重 要条件
热 点
业、电力工业。
展
望
(3)垄断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国、德国。
高
考 演
(4)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流通领域),托
2014第六单元工业革命(近代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从20世纪50年代 以来,原子能,电 子计算机,微电子 技术和宇航技术的 发展。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启示
•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 2、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3、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各国先进技术。 • 4、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担负起 民族振兴的重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1-2课)
考点11: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考纲要求:
考点1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时间、发源、扩展,开始部门、 标志、重大发明(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史蒂芬 孙和蒸汽机车)、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重大发明 (爱迪生和电灯、莱特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 话)、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 • • • • • 兴起: 20世纪中叶 起源: 美国 标志: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主要成就
• 1.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 2.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 国问世,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 3.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上天) • 4.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 5.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定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 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 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 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3、特点: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
4、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迅
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它的发明把人 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发生
「历史学习」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习」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工业革命早期,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提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推行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进而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进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1765年1)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个工业国家)2) 首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3) 发明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4) 新的发展阶段: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5) 交通工具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汽车。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 时间:19世纪70年代(187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此外,电动机、电车、电报、电影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 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1)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2、生产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最早生产的行业:新兴工业和钢铁行业4、(看)含义: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垄断的目的),一些大企业采用兼并和相互联合等方式(垄断的方式),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垄断的表现),形成了垄断组织。
并渗入到社会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通榆县第二中学 于立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通榆县第二中学于立国【教材分析】本课节为世界历史上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从美国开始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度,也逐渐形成了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后来一战的爆发留下了隐患.因此本课在这册历史书中也占有着重要地位.【学习者特征分析】所教四个班级,学生大多数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初步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能从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真相,能初步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
(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
(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法】(1)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3)指导学生用概括归纳的方法,分析掌握重要的历史现象。
【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讲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 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 击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思想 主张自由竞争、自由
贸易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 放弃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殖民 扩张
商 全品 球输 扩出 张、掠夺原料、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生产力 社会关 系
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读图说史
导读:1869年,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城市卡里卡特的电 缆铺设完成,图为印度工人在铺设电缆。
思考:哪些科技发明和因素导致了电缆的铺 设?有什么意义?
提示:(1)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 报。19世纪中后期,电报和电话把世界各地 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意义: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科技 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错失机遇。
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统治腐朽。 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强大,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四个阶段: 第一,以新航路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二,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三,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成阶段; 第四,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阶段。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形成原因: 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力量: 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技术条件: 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
(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
(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法(1)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时,指导学生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分析问题。
(2)学习垄断组织形成一目时,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3)学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指导学生用概括归纳的方法,分析掌握重要的历史现象。
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成就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2.特点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且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另外,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新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
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依靠实践经验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又一个特点。
生:(读书)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此,就使得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德国、俄国、美国交叉进行。
这样,两次成果都采用,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1.形成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
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影响师:(总结影响)第一、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为科研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取得新成果,加快新成果的应用步伐。
第三、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不仅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还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政治日益腐败。
资本家建立的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比较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也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快垄断程度高)师: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在这一阶段,美国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为以重工业为主。
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阶段,美国的工农业比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9年其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约两倍。
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第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美国领土幅员辽阔,矿藏资源丰富。
第二、广阔的国内市场。
领土的扩张和美国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广大市场。
第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欧亚移民不断进入美国,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第四、充足的资金。
内战后国内政治形势稳定,吸引了欧洲资本大量涌入。
第五、直接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垄断组织)。
由于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所以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2.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经济大发展带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师: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
到20世纪初,就德国经济总体来说,不但超过法国,而且也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如下:第一、从内因看,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从外因看,对法战争胜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
第三、从技术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成就、办新企业。
第四、从生产看,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也很高,仅次于美国。
总之,因为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容克地主控制政权,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和银行业,垄断资本家则力图挤入贵族行列。
由此,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继续保存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从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在继续发展。
但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企业包袱重,不愿采用新技术。
第二、在殖民地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使得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殖民地,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总之,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但信贷资本发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但这一时期,就法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是比较缓慢的,被美国和德国远远超过,其经济地位从世界的第二位下降到世界的第四位。
影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再回答。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小结)第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市场狭小,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第二、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外的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国内生产领域。
总之,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
但法国的资本输出与英国不同,法国的资本输出极大部分是给外国政府的财政贷款,而不是像英国那样,是生产性的投资。
这种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的资本输出,使法国每年收获巨额利息,法国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
因此,它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5.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经济落后且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俄国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工业有了大幅度增长。
20世纪初,俄国的垄断组织已控制了俄国的工业生产,俄国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俄国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上,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存在,导致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沙皇为开辟国外市场,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且带军事性和封建性)师:日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请大家先看课本相关内容思考生:(看书并思考讨论)。
师:(归纳)日本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是:A、明治维新的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B、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C、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获得民巨大利益,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大发展。
总之,到20世纪初,日本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那么,它具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继续看书思考。
生:(看书并思考讨论)师:日本封建性垄断集团因为无力用经济手段同其它强国竞争,就与军阀集团联合采取军事手段,发动日俄战争等,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