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四、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2. 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3. 电阻的计算与测量;4.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5. 实际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2. 电阻的计算与测量方法;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4. 实际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器,让学生思考: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电阻的计算与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电路问题,如: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求电阻的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
5.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U = IR电阻的计算与测量:R = U / I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2. 请解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3.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4. 请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欧姆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技术、电力工程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理解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如何判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程度。
5.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1. 欧姆定律公式:I = U/R2. 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 = I R,R = U/I3.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判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七、作业设计电路图:电源电阻器1 电阻器2 电阻器3 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和难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重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U = IR2.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以及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3. 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电流、电压和电阻。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运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阻、电压源、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方式。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U = IR。
(2)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3. 例题讲解:示例1: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路,电压源电压为U,求电路中的电流I。
示例2: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路,电流为I,求电路中的电压U。
4. 随堂练习:(1)根据给定的电阻值和电压源电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2)根据给定的电流和电阻值,计算电路中的电压。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欧姆定律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U = IR2.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1:一个电阻值为8Ω的电路,电压源电压为12V,求电路中的电流。
答案:I = 1.5A2. 题目2:一个电阻值为4Ω的电路,电流为2A,求电路中的电压。
答案:U = 8V3. 题目3:利用欧姆定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值。
(3)会推导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的变换式R=U/I领悟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制订方案、设计电路、选择器材、拟定步骤。
(2)能利用伏安法正确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电阻的过程,加深对“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与实验”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到目前所学的电学知识为止,我们学了哪些物理量?哪些可以直接测量?哪些不能?二、探究新知如何测量导体的电阻由欧姆定律I=U/R可推出R=U/I.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思考:如何改变电流、电压进行多次测量方法1:通过改变电电压,改变待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多次测量。
方法2:通过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改变待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多次测量。
实验目的:伏安法测电阻(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实现多次测量)原理:步骤:①电路图。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
③试触开关,观察的示数是否异常。
④闭合开关,通过改变进行多次实验。
⑤计算电阻学生实验:伏安法测电阻(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并移动滑片实现多次测量)1、原理:R=U/I2、器材:电、导线、开关、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3、实验步骤:⑴实验电路图:⑵连接实物电路电键应当。
闭合开关前应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图中应将滑片移到端。
连接实物电路注意:①摆放好各元件;②先连串联,③再并电压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以及功率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和功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以及功率的计算。
难点: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新课讲解:(1)电流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公式为 I = U/R。
(2)电阻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公式为 R = U/I。
(3)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公式为 P = UI。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 I = U/R电阻 R = U/I功率 P = UI七、作业设计电路图:U|R|I电路图:U|R1|R2|I答案:1. 电流 I = 2A,电压 U = 12V,电阻R = 6Ω2. 电流 I = 3A,电压 U = 18V,电阻R1 = 6Ω,R2 = 12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图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知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应用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欧姆定律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欧姆定律解释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欧姆定律的原理回顾我们需要明确欧姆定律的表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 = V/R,其中 I 表示电流,V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1. 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压值来计算电阻,或者根据电流和电阻值来计算电压。
这在电路的测量和分析中非常有用。
2. 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电路时,我们需要确保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满足特定的要求。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应用:(1)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R = U / I(2)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U = I R(3)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I = U / R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欧姆定律的求解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的知识。
问题: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两端电压为5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I = U / R = 5V / 10Ω = 0.5A。
2. 知识复习: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的欧姆定律应用问题。
例题: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如果将电阻值变为2R,其他条件不变,求新的电流I'。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I = U / R,I' = U / (2R)。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欧姆定律的应用问题。
练习1:一个电阻值为5Ω的电阻,两端电压为10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练习2: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如果将电压变为2U,其他条件不变,求新的电流I'。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1. 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R = U / I2. 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U = I R3. 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I = U / R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值为8Ω的电阻,两端电压为12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以及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表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公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电流的计算、电压的计算和电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
2. 培养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选择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I)电压(U)电阻(R)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通过的电流为2A,求电路两端的电压。
答案:U = IR = 2A × 10Ω = 20V2. 题目:一个电压为12V的电路,通过的电流为3A,求电路中的电阻。
答案:R = U/I = 12V / 3A = 4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以及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深化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运用。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3.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并学会用图像法分析
4.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学会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导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伏安法”测电阻
难点: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点拨法、提问法、实验探究为主。
四、教具准备:
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待测小灯泡、开关、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明确哪些物理量可以直接测量。
板书:欧姆定律的应用
提出问题:如何来测一个导体的电阻?
(二)新课教学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提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用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测出电压,用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测出电流,然后根据R=U/I算出电阻。
2.设计电路图
师生讨论交流画出电路图,强调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作用
3.器材实验步骤
需要那些器材?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未知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
4.学生实验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数据处理,求出R的平均值
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验中的注意点。
实验后教师总结这种利用电流表测待测电阻电流和电压表测电压继而利用公式R=U/I求的电阻R的方法叫伏安法。
二、小灯泡电阻的测量
按照伏安法测电阻相同的步骤进行进行实验,并测出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的电压、电流,进步一计算出
电阻。
强调灯泡两端电压太大,会烧毁灯泡,所以灯泡两端电压不能太大。
教师提问:根据实验数据,同一个灯泡的电阻如何变化?能不能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
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灯丝的电流就越大,温度就越高,所以电阻就越大。
用图表法分析数据
三、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实验测出两个电阻串联的总电阻,分析总电阻和各个串联电阻间的关系。
思考: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角度,为什么串联总电阻变大?
理论推导
我们已经知道串联电路总电流和总电压的规律,你能用已学的公式推导出来吗。
如果有n个电阻串联,则总电阻可推出:
R串=R1+R2+…+Rn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四、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电阻分别为10欧和20欧,两个导体串联接通后,通过10欧电阻的电流是0.5安。
求:①电源电压是多少?②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别是多少?③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有什么关系?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学生能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图,也会连接电路,但还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电路不会连。
对于灯泡的电阻变化理解还没有到位,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还要很多的习题来加以练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