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两大市场均衡与总需求调节政策done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需求-文档资料37页

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需求-文档资料37页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2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置于视野之内,
假若价格水平提高,名义收入水平提高,
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则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如果货币当局
不相应调整名义货币供给,货币非均衡的
局面就会出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名义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4)取得投资者对投资的使用效益责任不 明,项目超概算、建设延期、大量的后遗 症等是常见的现象。
但要使这一不等式有硬化的约束力, 必须具备如下的前提条件:
(1)外生价格,即无论是投入晶价格,还 是产出价格,对企业来说都是给定的;企 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制定者;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1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经济学引入均衡概念:一般将其用于 描述市场供求的对比状态。这里提出的货 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概念,则是用来说明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均 衡条件为MJ‘Md。而货币非均衡则是M,; iMd。这里,可能是存在着过大的货币需求, 但货币供给短缺;也可能是相对于货币需 求来说,货币供给过多。
1.在集中计划体制国家,货币供求均衡 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货币供给经常偏多,而 且供给过多的失衡程度可以长期保持在较 严重的水平上。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国际金融重点笔记11-14章

国际金融重点笔记11-14章

第十一章开放宏观均衡与国际收支调节和汇率制度选择[选择]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分析通常使用的模型是IS-LM-BP。

[选择]由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平衡,称为货币性失衡。

[选择]代表满足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实际收人与名义利率组合的曲线是IS曲线。

[选择]代表国际收支平衡的实际收入与名义利率组合是BP曲线。

[选择]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之和为零。

[选择]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点是LM曲线与IS曲线、BP曲线的交点。

[选择]如果是大国经济,我们希望采用的汇率制度是浮动汇率制度。

[选择]由于国民收入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选择]改变国内外支出在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分布格局,以此调节国际收支差额和国内总供求对比状况的政策是支出转移政策。

[选择]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将导致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选择]一般来讲,对于开放效果在固定汇率政策下实现内外均衡的最佳选择是财政政策。

[选择]研究经验表明,在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市场非理性的投机活动很容易造成汇率错位,即汇率超调。

[选择]当传闻货币供给存在意外扩张时,投机者会产生悲观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抛售本币力度大于货币扩张所引起的本币抛售程度,从而使本币贬值程度超过正常水平,这是汇率的随波效应。

[选择]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货币局制度。

[选择]允许市场汇率围绕中心平价更大幅度地波动的汇率制度是钉住平行幅度。

[选择]将本币发行权一并放弃,直接使用其他货币作为本国流通中的法定货币,这种行为称为美元化。

[选择]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选择]关于BP曲线说法正确的是若利率弹性为零,则BP曲线垂直于横轴、若利率弹性无限大,则BP曲线垂直于纵轴、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大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BP曲线比LM曲线平坦。

[选择]属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的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第11章教案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

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

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

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一)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孟昊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孟昊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理论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理论一、填空题1、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________用于解释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决定,是对汇率的静态分析;________用于解释某一时间段上汇率变动的原因,是相对动态的汇率分析方法。

2、根据大卫•休谟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将会引起________,使得本国的货币减少和物价下跌,进而本国出口________,进口________,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其恢复平衡。

3、从产业组织行为角度分析垄断优势对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影响的投资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1963年经济学家斯旺将丁伯根的理论运用于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分析,提出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矛盾问题,被称为“斯旺模型”。

5、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在一国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会带来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原有的固定汇率在投机冲击下产生危机。

二、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A国的利率高于B国,则A国货币相对于B国货币在远期将( )。

A.升值B.贬值C.不变D.无法判断2、根据国际收支说,影响国际收支进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 )。

A.本国和外国的国民收入B.本国和外国价格水平C.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D.对未来汇率水平变化的预期3、关于资产组合分析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分了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B.在存量分析中纳入了经常账户这一流量因素C.模型过分复杂,影响了其实际运用D.模型中的变量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很难获取统计资料4、在一般情况下,一国货币贬值后,该国出口产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可能( )。

A.下跌B.上涨C.不变D.先涨后跌5、以凯恩斯宏观经济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

A.弹性分析法B.乘数分析法C.吸收分析法D.货币分析法6、侧重于国际投资条件的国际投资理论主要包括()。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一、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尽管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因具体国家具体时期而异,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种情况:(一)经济周期变化对国际收支均衡的影响如果承认经济发展过程总是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就应当注意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和企业的收入相应变化,企业生产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通过对进出口的影响,致使国际收支失衡。

这种由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二)经济结构对国际收支均衡的制约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了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其中,进口结构要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而实现贸易支出稳定增长。

否则容易引起进口数量大起大落,造成贸易外汇支出的剧增或锐减。

而出口结构则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否则外贸收人将会下降。

换言之,一国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适应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的变动,也会引起贸易差额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剧烈波动。

这种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不平衡。

(三)国民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国民收入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周期、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国民收入变化。

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可以分别从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方面,收入决定储蓄和消费,自然也就影响到进口需求。

当国民收入提高时,进口支出随之增加,容易出现经常账户逆差。

另一方面,收入影响投资,从而引起国际资本流动。

因为在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对外投资相应增加,结果资本流出很可能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第11章 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第11章 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二、BP 曲线的移动


国内物价水平变化: 国内物价水平上升,BP曲线向左移动; 国内物价水平下降,BP曲线向右移动; 汇率变动: 本币升值,相当于国内价格水平上升, BP曲线向左移动;本币贬值,相当于国内 价格水平下降, BP曲线向右移动;
图10-6 BP曲线的移动
r
P上升,e下降
BP2 BP BP1
r BP(e0) BP′(e1) r* r1 r0 E1 E0 E* LM IS"(e1) IS′(e0) IS(e0) O Y0 Y1 Y*
Y

结论:在浮动汇率,资本有限流动的情
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取决于
资本流动的情况。也就是说,资本流动
性越弱,财政政策越有效;资本流动性 增强,财政政策的作用被削弱了。
投资减少
Y减少
M
r
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净出口 增加
国际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赤字减少
结论

货币存在自动调整机制,无论存在顺差 还是逆差,从长期来看,都会自我清偿, 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国内货币存 量不变的条件下趋于均衡。
收入调节机制

AD=C+I+G+(EX-IM)

如果把EX-IM看作是国外净投资,用If表示, 令Id表示国内总投资,则: AD=C+Id+G+If
P下降,e上升
O Y
偏离BP曲线

在BP曲线的左上方,意味着国际收支盈余; 国内利率太高,或者国民收入太低; 在BP曲线的右下方,意味着国际收支赤字; 国内利率太低,或者国民收入太高;

第二节 IS—LM—BP 模型
一、内部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第十一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一)社会需求全面回升,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二)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通货紧缩趋向得到明显遏 制;
(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动力充足; (四)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五)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财政实力明显 增强。
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 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 调节对象是社会的有效需求。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 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 策和中性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 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 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 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致平衡。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
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经济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 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 策。
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 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手段。
三、汲水政策中的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能进行 超额的,只是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恢复活力即可。
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 的恢复而停止。
第十一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一 财政平衡概述 财政平衡是政府预算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
系的反应。 财政不平衡的原因: (一)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的有
限性存在矛盾 (二)财政决策失误 (三)经济波动与经济管理水平的影响 (四)财政年度性 (五)意外事故
二 财政平衡的计算 当年财政盈余或赤字=预算的经常收入-(预算的经常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 LM模型
本章评析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 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包含已经持有的货 币数量〕。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 这里需要对投机动机与利率的关系做一定 的说明。 二、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评析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但凯恩斯对心理因素的强调掩盖了相关问题的客观性。
1.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利率观点的区别 凯恩斯否认了古典经济学的利率观点,他认为利
率由货币总供求决定,而不是储蓄和投资共同 决定的。储蓄会受利率影响,但主要受收入的 影响。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2.凯恩斯关于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决定
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一〕IS曲线的斜率 〔二〕投资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解〕 〔三〕储蓄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四〕消费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五〕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解〕
〔六〕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解〕 〔七〕政府转移支付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4
功能财政与公债
• 预算平衡思想的演变 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
功能财政: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 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5
功能财政与公债(续)

公债是西方国家弥补赤字最常用的方法。 对于公债的利弊得失,人们看法不一。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11
货币市场的供和求(续)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

均衡条件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L=M L=L1(Y)+L2(r) M=M0

由此得到:
L1 (Y ) L2 (r ) M 0

该模型表示了了在货币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等教育图书公司
第十一章 两大市场均衡与总需求调节政策
如果粗略地划分,整个经济可以很简单地
做一个两分法,那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经济要实现均衡就是要实现产品市场 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本章我们将在前面 几章的基础上说明两大市场均衡和总需求 调节政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33
第十一章 结束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10
货币市场的供和求

所谓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 的状态。

货币市场的均衡的条件为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L=L1(Y)+L2(r) 。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是由政府的货币 政策决定的。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14Biblioteka 货币市场的供和求(续)
LM曲线中的三个区域:
区域3
r
区域1: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 降到很低水平时,投机需求 无限大,即“流动性陷阱” ; 区域3: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当 利率足够高时,投机需求为 零;
区域2
o
区域1
图11-3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8
货币政策及其操作(续)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 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 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 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 为。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决定商 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来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3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导致利率上 升,产生“挤出效应”,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 可采取这种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使总需求减 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时可采取这种组合。



第一,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由于货币需求增加而使 利率大幅度上升 ,挤出效应就很大,财政政策效果就很小, 反之,财政政策效果就很大。 第二,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 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3
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续)

一般认为,经济较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对经济前景 普遍看好,即使增税或削减政府支出,私人消费和投资需 求仍旺盛,因而紧缩财政的效果较差,只有靠紧缩的货币 政策才会对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过膨胀率有明显效果。 在经济不景气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效果甚微, 主要只能靠扩张财政的政策才能拉动经济走出低谷或衰退。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要对经济进行总量调控。 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实现四个目标,那就是: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1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抑制失 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 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18
两个市场的均衡与失衡(续)
r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八种失衡
I<S L<M A I>S L<M B I>S L>M
O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LM D
E
I<S
L>M C
IS
Y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0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12
货币市场的供和求(续)
图11-2 LM曲线
r
LM 4 3
假定:
货币需求函数:L1=0.5Y, L2=1000-250r;货币供给量 为M=1250
2 1
Y
O
100
150
200
250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货币市场的供和求(续)

LM曲线是描绘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 系的曲线。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6
产品市场的供和求(续)

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 的状态。

产品市场的均衡的条件为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 储蓄、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7
产品市场的供和求(续)

因此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

均衡条件 投资函数 储蓄函数
I=S I=I(r) S=S(Y)

由此得到:
I (r ) S (Y )

该模型表示了在产品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 之间的关系: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8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9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即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 求就会有大幅度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 时,利率就只会有很小幅度的下跌,从而投资增加幅度就不大, 国民收入增加也不多,即货币政策效果小;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则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对投 资和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就大,即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4
第一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5
产品市场的供和求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水平,而总支出中的投资取 决于利率,所以要先决定利率才能再决定投资和收入;而 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状况,货币需求又取决于 收入,所以要先讨论收入情况。

自动稳定器,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 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2
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 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 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 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产品市场的供和求(续)
r
图11-1 IS曲线
假定:
4 3
投资函数为I=1250-250r, 消费函数为C=500+0.5Y
2 IS
Y
O
150
200
250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产品市场的供和求(续)

IS曲线是描绘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 的曲线。 从IS曲线可知,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关系,IS曲 线的斜率为负值。若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 敏感,IS曲线越平坦;投资或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 越大,IS曲线越平坦。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6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财政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
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
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27
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前 者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经济萧条时多 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 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尹伯成 许晓茵 编著 30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西方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常常是为了稳定今年经济,减少 经济波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从反衰退的作用看,由于存在所谓流动性陷阱,因此 在通货膨胀时 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 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 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货币供 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