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积累(曾)
100例 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

(7-9)年级课外文言文常考、易考重点词语解释100例归纳(一) 2011.12.241、学书不成,去(离开)译文:学习读书没有学成,就离开了。
2、项梁怒之(生气,发怒)译文:项梁为此生气。
3、学万人敌(战胜)译文:学习战胜万人的技能。
4、又不肯竟学(终于,完毕)译文:又不肯善始善终地学习,不肯持之以恒地学习。
5宿于逆旅(旅店)译文:在旅店住宿。
6良宵难遣(排遣,消遣)译文:美好的夜晚难以消遣、派遣。
7媪隔壁呼其妇(古代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译文:老妇女隔着墙壁呼叫她的儿媳妇。
8明日复其势(局势)译文:第二天又恢复了那棋局的局势。
9主人与食(给)译文:主人给他食物。
10更为益盐(更,更加。
引申为“增加”)译文:又为此增加盐的数量。
11缘有盐故(原因)译文: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12便空食盐(吃)译文:于是就是空口吃盐。
13将会宾客(宴请)译文:将宴请宾客。
14而作是念(这)译文:而产生这个念头。
15卒无安处(最终、终于)译文:最终没有安身的地方。
16作是念已(停止)译文:产生这个念头就停止了。
17性暴,不可驭(驾驭)译文:性情暴躁,不能驾驭。
18蹄啮伤人多矣(咬)译文:用蹄子踢,用口咬了人,咬了很多了。
19谏议入厩(马棚)译文:陈谏议进入马棚。
20谏议遽招子(立刻)译文:陈谏议立刻招呼自己的儿子。
21曩有愚者(从前)译文:有个愚蠢的人。
22常于户外县履为志(鞋子)译文:经常在门外悬挂着鞋子作为标志。
23及午(到、到······的时候)译文:到了中午。
24吾家徙乎(搬走)译文:我家搬家吗?25谓元伯曰(对······说)译文:对元伯说。
26将过尊亲(拜访)译文:将要拜访您的父母双亲。
27元伯俱以白母(告诉)译文:元伯(一一,详细)全都告诉母亲。
28至其日(到)译文:到了那一天。
29其水甘而不良(甜)译文:那里的水甜并且不好。
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

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文言文实词积累50个

文言文实词积累50个1. 安:安稳,安定。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哪里。
如“安能辨我是雄雌”。
2. 被:被子。
同“披”,穿。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3. 倍:加倍。
通“背”,违背。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本:草木的根。
根本,基础。
本来,原来。
5. 鄙:边境。
浅陋,无知。
如“肉食者鄙”。
6. 兵:兵器。
军队。
战争。
7. 病:疾病。
生病。
困苦不堪。
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察:观察。
明察。
考察后予以推举。
如“察臣孝廉”。
9. 朝:早晨。
朝廷。
朝代。
10. 曾:曾经。
竟,竟然。
如“曾不若孀妻弱子”。
11. 乘:坐,驾(车)。
趁着。
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12. 诚:诚心。
确实,实在。
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3. 除:清除。
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 辞:言辞。
推辞。
告别。
15. 从:跟从。
顺从。
参与。
如“弟走从军阿姨死”。
16. 达:到达。
通达,明白事理。
17. 当:对着,面对。
应当。
在(某时或某地)。
18. 道:道路。
道理。
学说。
④说。
19. 得:得到。
能够。
同“德”,感恩。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0. 度:计量长短的标准。
制度。
度过。
④估计。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1. 恶:罪恶,不良行为。
厌恶。
怎么,哪里。
如“恶能无纪”。
22. 发:出发。
发出。
打开。
④头发。
23. 伐:砍伐。
讨伐,攻打。
夸耀。
如“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4. 方:方形。
方圆。
正,正在。
25. 分:分开。
分配。
名分,职分。
26. 奉:捧着。
侍奉。
供给,供养。
27. 负:背。
依仗。
辜负。
④失败。
如“胜负之数”。
28. 复:恢复。
再,又。
29. 盖:大概。
句首语气词。
遮盖。
30. 故:缘故。
旧的。
故意。
④所以。
31. 顾:回头看。
看。
拜访。
④反而,却。
32. 固:坚固。
顽固。
本来。
33. 归:返回。
归还。
归属。
34. 国:国家。
国都。
35. 过:经过。
过错。
超过。
④拜访。
36. 好:美好。
《赤壁赋》-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解析版

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赤壁赋[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望”“曾”“徐”三字及次常用字“赋”“危”“将”。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化.()而登仙。
【答案】①属(劝请)②横(笼罩,覆盖)③纵(放任)④如(往) ⑤凌(越过) ⑥万顷(广阔的江面)⑦冯(同“凭”,乘) ⑧虚(太空) ⑨御(驾)⑩羽化(飞升成仙)(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①扣(敲)②溯(逆流而上)③渺渺(悠远的样子)④倚(循,依) ⑤和(同声相应,唱和) ⑥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⑦缕(细丝)(第3段)苏子愀然..()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正襟危坐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答案①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危坐(端坐)③缪(同“缭”,盘绕、围绕)④方(当) ⑤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⑥酾酒(斟酒)⑦固(本来) ⑧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⑨遗响(余音,指箫声)(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实词积累

卒
1旦日飨士卒 2全卒为上,破卒次 之 3初,鲁肃闻刘表卒 4卒相与欢,为刎颈 之交 5五万兵难卒合
走
1双兔傍地走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 烧而走也 4窃计欲亡赵走燕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6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7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8走虽为敏
91、相
• • • • • • • • • • 1悔相道之不察兮 2儿已薄禄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5桓公欲相鲍叔 6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及时相遗归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0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谢
1阿母谢媒人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3乃令张良留谢 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 门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6多谢后世人 7及花之既谢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 否"
89、微
• 1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 得李牧,斩之。 • 2其文约,其辞微 • 3勃,三尺微命 • 4动刀甚微 • 5但微颔之 •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7周室微,陪臣执政 • 8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90、悉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古之治天下,至纤至 悉也 3丞相亮其悉朕意 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 三十万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 陋
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自可断来信 3烟涛微茫信难求 4低眉信手续续弹 5欲信大义于天下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9言必信,行必果 10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 之若父母矣
兴
120个文言实词积累

(极品)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实词积累120个

实词积累120个摘要:1.实词的定义与重要性2.实词的种类3.如何有效积累实词4.实词积累的实际应用正文:【实词的定义与重要性】实词是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与虚词相对应。
实词能够表示事物的属性、动作、状态等方面的意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掌握丰富的实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实词的种类】实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语,如“人”、“桌子”、“北京”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过程的词语,如“吃”、“走”、“学习”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语,如“美丽”、“高大”、“红色”等。
4.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的词语,如“一”、“二”、“第三”等。
5.量词:表示度量单位的词语,如“个”、“台”、“斤”等。
6.代词:可以替代名词、数词、量词等词类出现的词语,如“我”、“你”、“这”等。
【如何有效积累实词】1.阅读:多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理解,积累词汇。
2.记忆:将生词、难词进行整理,定期复习,巩固记忆。
3.实际运用:在写作、日常交流中尽量使用丰富的实词,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学习语法:通过学习语法知识,了解词类的划分和词义的辨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实词。
【实词积累的实际应用】实词积累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写作中,丰富的实词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实词有助于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实词积累也是各类汉语考试(如高考、四六级、考研等)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实词能够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总之,实词是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掌握丰富的实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文言文实词积累

文言文实词积累(一)∙去(1)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离)(《韩非子·五蠹》)(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岳阳楼记》)∙鄙(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地区)(《为学一首示子侄》)(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陋、庸俗、浅陋)(《曹刿论战》)(3)先帝不以臣卑鄙。
(见识短浅)(《出师表》)∙病(1)病入膏肓,实无救法。
(疾病)(《聊斋志异·莲香》)(2)寡人反取病焉。
(耻辱)(《晏子使楚》)(3)未果,寻病终。
(生病)(《桃花源记》)∙称(1)先帝称之曰能。
(称赞)(《出师表》)(2)不以千里称也。
(著称)(《马说》)∙从(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听从)(《左传·曹刿论战》)(2)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跟随)(《李斯列传》)∙方(1)舟子索钱,一钱方往。
(才)(《一钱莫救》)(2)今方来,吾欲辱之。
(正好、正要)(《晏子使楚》)(3)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圆)(《愚公移山》)∙会(1)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口技》)(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会)(《岳阳楼记》)∙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伤仲永》)2)持就火炀之。
(靠近)(《活板》)∙能(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能够)(《曹刿论战》)(2)先帝称之曰能。
(能干,有才能)(《出师表》)∙期(1)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期限)(《龟虽寿》)(2)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会、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积累:曾}
⼀一、品读
钱⾦金⽟玉舍⾝身取义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
道光壬寅②鸦⽚片衅③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
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
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
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
其近卒泣陈⑥:“公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⑦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
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选⾃自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 【注释】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道光壬寅:指⼀一⼋八四⼆二年。
道光是清宣宗的年号。
③衅
(xìn):此指战祸。
④趣(cù):同“促”,催促。
⑤勖(xù):勉励。
⑥泣陈:边哭边说。
⑦幸:希望。
【品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钱⾦金⽟玉官既⾄至千总________ ②既⾄至吴淞__________
③及东炮台陷_________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且焉⾄至⼟土⽯石(《愚公移⼭山》)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上 官 又 未 有 ⽂文 檄 趣 君 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字
曾
“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附带练习】
1.连线题,将下⾯面左栏“曾”字的释义与右栏的例句中“曾”字的意思进⾏行匹配。
céng A.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 ①曾经 B.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zēng C.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属⿏鼠。
《原君》
②作加强语⽓气⽤用,
相当于“竟”, D.⽼老⾂臣病⾜足,曾不能⾏行⾛走。
《触龙说赵太后》
“竟然”或“连…⋯…⋯都…⋯…⋯”
E.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2.成语助记,辨析下列成语中“曾”字的意义。
(1)曾不惨然____________ (2)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
(3)曾祖⽗父____________ (4)得未曾有_____________
3.故事助记,结合下⾯面故事中的语境,填写画线字的释义。
愚公⾃自曾_________(1)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________(2)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________(3)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________(4)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
三、说⽂文
舍⾝身取义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钱⾦金⽟玉为了抗击外国侵略者,愿舍⾝身取义,称得上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钱⾦金⽟玉真是这样的⼈人。
不少⼈人在论述“爱国主义”、“报效祖国”、“⽣生命的价值”、“舍⾝身取义”等时,往往以岳飞,⽂文天祥等为例,读了上⾯面⼀一则材料后,钱⾦金⽟玉以⾝身殉国的事例不是更新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