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化验的标准值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临床意义一、引言血气分析是评估人体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的常用检查手段。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二、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1. pH值pH值是血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7.35-7.45。

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pH值的异常可能表明人体酸碱平衡紊乱,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反映了人体的呼吸情况,正常范围为35-45 mmHg。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呼吸性酸中毒,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呼吸性碱中毒。

3. 氧分压(PaO2)PaO2反映了人体的氧合情况,正常范围为80-100 mmHg。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低氧血症,需进一步评估氧合状态和供氧治疗。

4. 标准碳酸氢盐浓度(HCO3-)HCO3-反映了人体的碱储备情况,正常范围为22-28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碱中毒,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酸中毒。

5. 氧饱和度(SaO2)SaO2反映了血液中的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正常范围为94-100%。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低氧血症,需进一步评估氧合状态和供氧治疗。

6. 间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EtCO2反映了呼吸机械通气情况,正常范围为35-45 mmHg。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呼吸机械通气不足,需进一步调整。

7.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nion Gap是评估酸碱紊乱的指标,正常范围为8-16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酸中毒。

8. 水合作用(Base Excess)Base Excess反映了酸碱平衡状态,正常范围为-2 - +2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碱中毒,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酸中毒。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血气分析报告示例,供读者参考。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酸中毒:血液酸性增加,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状态。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者ALT)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与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通常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的时候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者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者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饮酒与某些药物或者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一致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要紧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因此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者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类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根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速率法:0IU/L 30IU/L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类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者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局部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1.白细胞分类 (DC) :化验介绍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N〕: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 嗜碱性粒细胞〔 B〕: 0-1% 淋巴细胞〔 L〕: 20-40% 单核细胞〔 M〕: 3-8%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a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堵塞、肺堵塞等。

c .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a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 .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 线及镭照射。

d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响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 a .变态反响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c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a .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响。

增多见于: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 〕淋巴细胞〔 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 a .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一系列重要的指标信息,以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情况以及肺功能等方面的状况。

本文将针对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pH值pH值是指体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反映了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人体的动脉血pH值约为7.35-7.45,临床上可通过血气分析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失衡的情况。

例如,当pH值低于7.35时,可能表明患者处于酸性代谢状态,可能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而当pH值高于7.45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碱性代谢状态,如呼吸性碱中毒等。

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动脉血中CO2的分压水平,通常用于评估肺通气功能。

正常情况下,PaCO2应该在35-45mmHg之间。

当PaCO2超过45mmHg时,可能说明患者存在通气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呼吸功能不全。

而低于35mmHg的PaCO2值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呼吸过度的情况,如急性呼吸碱中毒等。

3. 氧分压(PaO2)氧分压是指动脉血中氧气的分压水平,用于评估氧合状态。

正常情况下,PaO2应该在75-100mmHg之间。

当PaO2低于75mmHg时,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者肺栓塞等疾病。

而高于100mmHg则可能说明患者存在高氧血症的情况,如氧气治疗过度等。

4. 标准碱剩余(BE)标准碱剩余是一种用于评估酸碱失衡的指标,可以反映血液的酸碱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BE应该在-2mEq/L至+2mEq/L之间。

当BE 值低于-2mEq/L时,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酸中毒等状况。

而高于+2mEq/L的BE值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的情况,如呕吐或利尿等疾病。

5. 氧饱和度(SaO2)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 2.3 %
>11mg/L (n=216)
. Chew DP, et al. Circulation. 2001;104:974-975. 15
hsCRP的临床应用
3. 监测药物疗效
4

3
肌 梗

2
相 对

1


安慰剂
0
阿司匹林
1
2
3
4
hsCRP 四个水平浓度
• hsCRP升高(>2.1mg/L)的健康男子,服用阿司匹林
.
31
关于是否使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的问题
一、家庭测试:不建议使用任何消毒剂,只要清洁采血部位即可
原因: 1、由于使用一次性安全采血针,一人一针,且血糖试纸也是一次性的, 血糖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与其他患者交叉接触血样 2、 有机溶剂或是强氧化性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反应进而导致血糖测 试结果发生偏差甚至错误
利于动态监测)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
5
CRP的临床应用
.
6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
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CRP升高见于感染、炎症、心梗、手术和创伤
➢ 当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数小时后即可明显上升 (100-1000%)
➢ 在细菌感染时显著性增高,而病毒感染时增高 不明显(正常或轻度升高)
.
26
注意
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 中蛋白质变化所致,而这 种变化一旦发生并不能迅 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 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 应间隔1周以上
.
27
血糖类—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疗 1、GLU: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地昔帕明)
里米酮,扑痫酮,去氧苯巴
比妥)
Digitoxin(Crystodigin) 15-25ng/mL Procainamide(Pronestyl) 4-10µg/mL
(洋地黄毒苷)
(普鲁卡因胺)
Digoxin(Lanoxin)(异羟 0.5-2.0ng/mL Propranolol(Inderal)(心得 50-100ng/mL
Diet with 800mg/dL for 3 days, fast for 8 hrs(连续 3 天 800mg/Dl 的饮食, 然后禁食 8h)
Fasting before test(禁食 前测试)
6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 (血常规)
42-52%
35-47%
Serum iron(血清铁) 65-175µg/dL
50-170µg/dL
RBC count (红细胞计 4.5-6.2million/µL
数)
4-5.5million/µL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5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 150,000-400,000cells/µL
1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WLPT 全程伴随式家庭教师组

实验室检查结果
胃肠道的血液分析正常值
Albumin(白蛋白)
实验室检查结果
避免剧烈活动 8hr,过多 摄入红肉 24hr。
血液酶/心脏标志

临床生化检验标准值

临床生化检验标准值

临床生化检验标准值临床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手段,用来评估患者体内特定生化指标的水平。

然而,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平均值来确定的,因此被称为标准值。

了解和解释这些标准值对于正确解读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每个生化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标准值范围。

这些范围通常根据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常见的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浓度、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和肌酐)、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血脂水平(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都有特定的标准范围。

这些标准值的确定是通过广泛的研究得出的。

通常,研究人员会招募大规模的、代表性的人群,并测试他们的生化指标。

然后,他们将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标准差是衡量所有数据与平均值之间差异的指标。

根据统计学原理,标准差可用来确定正常范围,通常采用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来确定。

临床生化检验标准值的意义在于,它们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比较患者特定指标水平与正常范围的方法。

如果一个指标的结果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一些生理或病理问题。

例如,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患有糖尿病,肾功能指标异常可能暗示肾脏疾病的存在。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正常范围只是一种参考值,并不代表绝对健康或疾病。

每个人的生理状态和生化指标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当结果超出标准范围时,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一定存在健康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作出判断。

总之,临床生化检验标准值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参考,并能帮助解释患者特定生化指标结果的意义。

然而,只有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临床化验的标准值及意义内科刘孝慧主要内容•常规化验:血常规、尿沉渣、大便化验、生化全项、离子分析。

•特殊化验检查:心梗三项、心肌酶、血、尿淀粉酶、肝炎七项。

血常规的正常值及意义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RBC:红细胞数成年男性 4.0~5.5*1012/L成年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Hb: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数>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 5.5*1012/L,血红蛋白>160g/L即认为增多。

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

1.相对性增多: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甲亢等。

2.绝对性增多:即为红细胞增多症。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生理性:可见于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肾癌、肝细胞癌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属于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低约10%-20%,可见于婴幼儿和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

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丢失过多。

二.白细胞的检测,参考值(一)白细胞计数成年人 4.0~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参考值(一)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55~75% 2.04~7.05*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 0.05~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1% 0~0.1*109/L淋巴细胞20~40% 0.8~4*109/L单核细胞3~8% 0.12~0.8*109/L(二).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55~75%2.04~7.0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下午较早晨高。

病理性增多,多见于: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最常见。

2)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等。

3)急性大出血:1~2小时内。

4)急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汞中毒、蛇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真红、肝癌、胃癌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原因有:1)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病毒感染时。

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伽玛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性因素。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嗜酸性粒细胞(E)为0.5~5% 绝对值0.05~0.5*109/L增多:见于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2)寄生虫病:血吸虫、蛔虫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4)其他,某些恶性肿瘤、传染病等。

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临床意义较小。

3.嗜碱性粒细胞(B)为0~1% 绝对值0~0.1*109/L增多:见于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诊等。

2)血液病: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

4)其他,传染病、糖尿病、流感、天花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20~40% 绝对值0.8~4*109/L增多:见于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等。

2)肿瘤性疾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治疗。

4. 单核细胞(M)3~8% 绝对值0.12~0.8*109/L病理性增多:见于1)某些感染:主要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ESR或血沉率)是指红细胞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多种条件影响。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

(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参考值:男性0-15/1h 女性0-20/1h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50岁以上老年人,妊娠3个月以上等。

2.病理性增快:(1)各种炎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时。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球蛋白增高:慢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

血沉减慢:无意义。

尿常规的意义•化学检查•一、尿比密•二、酸碱度(PH)•三、尿蛋白•四、尿糖•五、酮体•六、尿胆红素与尿胆原•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管型•一、尿比密(SG)•参考值 1.015~1.025•意义:•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等。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等。

•二、酸碱度(PH)•参考值PH约6.5,4.5~8.0之间•降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维生素C等。

•增高: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等。

•三、尿蛋白•正常是阴性,>150mg/24小时,称蛋白尿。

•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寒冷、交感神经兴奋等。

•病理性:器质性病变,多为持续性•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SLE、药物(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等。

•四、尿糖:正常是阴性•肾糖阈(8.88mmol/l)•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亢、肝硬化、胰腺炎等。

•肾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等。

•其他:脑外伤、脑出血、果糖、乳糖等。

•五、酮体,参考值阴性•是B-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

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

2.非糖尿病性酮尿:高热、严重呕吐、禁食、妊娠剧吐等。

•六、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原理:肝及胆道内外各种疾病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从尿中排出为尿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

• 1.尿胆红素增高: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等。

• 2.尿胆原增高: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尿常规的意义-----显微镜检查• 1.红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肾结石、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肿瘤等。

• 2.白细胞和脓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

• 3.上皮细胞:来自肾至尿道的整个泌尿系统。

•尿中大量出现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 4.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包括: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细菌管型。

一般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

大便常规加潜血•一. 颜色与性状黄褐色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

•柏油样便:消化道出血。

•脓性及脓血便:肠道下段病变,如痢疾、溃结、结肠或直肠癌。

•二.潜血参考值阴性•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肉眼及显微镜均无法证实的出血。

•对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消化性溃疡——间歇阳性•消化道肿瘤——持续阳性•三.白细胞•正常不见或偶见。

肠道炎症时增多。

•四.红细胞•正常不见。

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结、结肠或直肠癌时可见。

生化全项的意义肝炎七项:甲肝抗体、丙肝抗体、乙肝五项肝功全项:血清酶学、蛋白、胆红素肾功: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肝炎七项:甲肝抗体、丙肝抗体阳性正在感染,存在病毒复制,有传染性乙肝五项HBsAg HBeAg 抗-HBc 抗-HBe 抗-HBs生化全项的意义——蛋白质功能检测参考值:TP 血清总蛋白60~80g/L ALB 白蛋白60~80g/LGLO 球蛋白60~80g/L A/G 白球比1.3~2.5意义:1.TP与ALB 增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2.TP与ALB 降低:(1)肝细胞损害影响合成: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TP< 60g/L或ALB < 25g/L 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2)营养不良(3)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4)消耗增加: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5)补液较多或水钠潴留。

3.TP与GLO增高:TP> 80g/L或GLO >35g/L 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

(1)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风湿及类风湿等。

(4)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结核病、疟疾、麻风病等。

4.GLO降低:主要因合成减少:生理性、免疫抑制、先天性低伽玛球蛋白血症。

5. A/G倒置:严重肝功能损害,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是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参考值:TBIL 3.4~17.1umol/L DBIL0~6.8 umol/L IBIL 1.7~10.2umol/L意义: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TBIL >17.1,但<34.2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171轻度黄疸,171~342为中度黄疸,>342为重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85.5,肝细胞性黄疸17.1~171,不完全梗阻性黄疸171~265,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342。

3.根据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血清酶学: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0~40U/L)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40U/L)ALT/AST (0-1)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2.慢性病毒性肝炎3.酒精性肝病4.肝硬化5.肝内外胆汁淤积6.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升高。

生化全项的意义——血清酶学ALP 碱性磷酸酶(35~104U/L):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酯产生磷酸,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肌等,胆道疾病时ALP 升高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