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基本理论表格整理心理学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教育硕士心理学学习理论复习思想结构图心理学理论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有关看法总结:认识过程心理学心理过程感情过程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气质性格知情义的关系:三个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互相浸透认识过程基础感情过程前提反作用影响影响调理意志过程心理学研究客观任务心理本质发展研究任务和意义系统研究意义原结构主义教育则机能主义原则心理学方法和行为主义派别察看方格式塔试验法精神剖析丈量过去和此刻人本主义检查现状认知个案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体信息整合神经元轴突传达信息树突接受信息突触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联系神经元2、神经激动神经激动刺激 去极化状态 电位差 极化状态不该期 刺激不反响神经激动脉冲式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活动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 中边沿系统额叶——语言中枢 脑顶叶——运动中枢枢大脑 神小脑经间脑:丘脑和下丘脑个体和种族保留系脑干:延脑、脑桥、中脑调理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统脊参加记忆活动髓感觉的整合中 最低部位,基本功能是反射和传导神经激动枢神 喜悦过程减退克制经 活动过程条件克制 分化克制克制过程系非条件克制统扩撒和集中外克制 活超限克制活动规律动互相引诱正引诱、负引诱4、反射结构及其种类结构感觉器-传反射反射弧特别通路着迷经-中三种通路非特别通路 枢-传出神无条件反射环形通路经-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强两种化关系信号 条件反射时系统工具性条件反射程表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发生:反应-感觉性-信号性反应发展:感觉-知觉-思想萌芽生与发展心人类心理的发发生: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和语言发展:阶段性;心剪发展条件(遗传,理生与发展环境和教育,心剪发展的动力)的发人类心理的基归纳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限制性生本特色与行为主义——华生(五个看法)发精神剖析学派——两个人头,五八阶段展个性心剪发展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四个要素,三种适理论应),四个阶段。
心理学基础知识框架表格

心 理 现 象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性
个性
个性心理 特征
自我意识
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 感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感受性变化规律:适应、对比、相互作用、实践发展、后像 视知觉、听知觉等 知觉 知觉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知觉)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再现)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想象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幻想(理想、空想) 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注意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重组 思维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概括水平:动作概括、具体形象概括、抽象概括 内部言语(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言语 外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情绪 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主要心理成分 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意志努力 品质 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 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兴趣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能力特征:与活动密切联系、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完成一项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能力 活动需要多种能力配合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能力、才能、天才 胆汁质
心理学史归纳表格

毕达哥拉斯
1.存在着可以脱离身体,不死而轮回降生的灵魂。
2.灵魂分为三部分:理性,智慧,情欲。
3.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
4.动物只有智慧和情欲,没有理性,人三者齐备,理性不死。
2.灵魂论
亚里斯多德
1.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身体的功能。
2.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有理性灵魂。
3.这些原始材能是活动的,主动寻求外部刺激,并与这些刺激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的能力。
9.空间知觉
洛采
部位标记说
外界刺激虽具有空间的关系,但人直接得到的却是特殊感觉而不是空间形式。
赫尔姆霍兹
经验论
1.在视觉方面,他支持杨氏的理论,对杨氏的三色说做出了新的发展。
2.他认为对颜色做出不同反映的眼内受体只有三种,由于三种受体的作用,人眼获得了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的感觉。
1)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
2)认为心理学研究不能用数学,给心理学发展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很多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丧失了信心。使另一些研究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不是根据自己从事专业学科的特点来考虑。心理学并不是绝对不能用数学。
3)心理三分法的理由是:认知情感和意志,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
提斯顿
康德
弗洛伊德
对心理学的贡献或影响
1)内省法是指人对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情境中观察,也要在同一情境中反复观察,这种观察要进行比较,加以分析,并抽出共同因素。
2)内省要注意观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重复,取得多数人较为一致的结果。
3)心理学可以用内省法,但将其作为唯一方法不正确。
4)内省法是指对心理现象遗留的“最初的回忆”的观察,不妨碍心理想象的进行。
心理学重要知识表格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抑制型 弱 抑郁质 兴奋型 不平衡,强 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七章心理诊断技能第八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九章心理测量技能
.
.。
心理咨询二级理论总结表格

性格
结构
静态结构
动态结构 态度 倒U型曲 喜欢 线 动机
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 活动强度与活动效率 价值中立原则 系统性原则 伦理原则 观察法 调查法 档案法
原则 社会心理 学 主要方法
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访谈;问卷
先赋角色 成就角色 规范化程 规定性角色 度 开放性角色 功利型角色 功能 表现型角色 获得方式
首因与近因 不熟的人首因,熟的人近因 效应 光环效应 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 有社会适应意义,消极 加法模式 各种品质分值总和 平均模式 分值加以平均 信息整合模式 印象形成 加权平均模式 各种特征的重要性 中心品质模式 忽略次要,只看重要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管理策略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已 投其所好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内控者与外控者(美罗特) 不变性原则 海德 折扣原则 凯利 凯利三维 刺激客体 协变原则 主体 情境 社会视角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准备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 意志品质
四个冲突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虎头蛇尾和执拗 怯懦和任性
能力
结构分 先天和社文分 领域分 创造程度分 个体差异 影响发展的因素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液体能力、晶体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发展水平、类型、早晚 遗传、环境和教育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存和种系发展 免除恐惧和焦虑 地位、评价 发挥潜能,自我完善
缺失性需要 马斯洛需 要层次理 论 生长需要
人格
特性 包括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 气质和性格 感受性和耐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3一般学习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5归属与爱,◆(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尊重);:永远得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6学习迁移类型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7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8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9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0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1青少年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智力维力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3空间,音乐,-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运动,人际,自知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4 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16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4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5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6知觉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7记忆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8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9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0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1意志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目的性教育 1.2.2.提问题→多思考组织实践3.学习知识→基础个别指导 3.4.4.学科教育→目的性自我锻炼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幻想5.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辩科学思维方法榜样的示范作用 1.4.证唯物主义)集体的教育力量5. 2.启发式→积极性&主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势4.验→定经反复学习动机的激发→积极作用“求同思1.创设问题→好奇心维”2.目标&作业难度际实 5. 实决解→践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问题表扬&外部奖赏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21.材料间的相似性 5.竞争教育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动机的培养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 &满足需要1.了解括程度(前提)动就(成2.立志教育4.学习的定势&态度机)5.认知结构特点自我效能感3.6.学习策略归因观4.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2.教材呈现方式节情绪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适宜的情绪状态:自1.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我调节6.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改进对学生的评价2. 性情景正确看待问题:多角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度→积极面1.问题情境 4.“疏”情绪调节方法: 2.定势(心理准备)与 5.实际锻炼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learn(发启型原 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3from others) 2.教授&训练方法3. 4.已有知识经验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 情绪与动机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 1.↑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自我设计+假设&推测+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4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学习的基本理论表格整理心理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在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强调完整的人,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力量观点的统称。
思想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一般学习理论◆(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类型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知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记忆思维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2.提问题→多思考3.学习知识→基础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1.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3.个别指导4.自我锻炼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榜样的示范作用4.集体的教育力量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好奇心2.目标&作业难度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4.外部奖赏&表扬5.竞争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满足需要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归因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积极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5.实际锻炼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材料间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提)4.学习的定势&态度5.认知结构特点6.学习策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2.教材呈现方式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3.原型启发(learn fromothers)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1.↑学生知识储备2.教授&训练方法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在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强调完整的人,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建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力量观点的统称。
思想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