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要点:(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
①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研究方式-①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
②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试验法(3)访谈法(4)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欺负与被欺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视觉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的学科,涉及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这一学科根据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探讨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多个基本理论和模型被用于解释和描述个体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是最为著名且广泛应用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之一、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内部的积极适应而不断发展的。
3.艾里克森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发展。
艾里克森通过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强调了每个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和与环境的较量。
他强调了个体如何与社会互动、消化其文化,以及如何发展出健康的身份认同。
4.变动系统理论:该理论来自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体的发展视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发展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系统(如同辈关系)和外系统(如社会和文化因素)。
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基本理论,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和模型也被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例如:托普尔斯基的情感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个体的发展方式和促进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2d99a3ccbff121dc368317.png)
贝克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错误逻辑推理:
①极端思维:即用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 ②主观臆断:即没有支持性或相关证据就武断做出消极的结论; ③选择性概括:即仅凭某一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 ④过度引申:由一个偶然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情况; ⑤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事件或情境; ⑥个性化:即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
(四)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避免精 神上的痛苦、缓解矛盾冲突、达到心理平衡而表现 的心理反应体系。
1.压抑 2.否认 3.反向 4.转移 5.退行 6.投射 7.升华
二、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在病理心理学领域。在当时的年 代,它不仅消除了心理障碍的神秘感和超自然解释,还开创了 全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开创了以精神分析疗法为代表的深层 次的心理治疗,被认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弗洛伊德提出 的系统的人格理论对人性的解释也是划时代的。
二、人本主义理论评述
❖ 人本主义心理学突破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 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治疗诸方面独树 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的发展,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 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 有评论认为,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 而马斯洛则将心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理论的依据缺乏有力 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 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无意识冲 突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且其 结论大多来源于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与正常人的情况有较大的 区别,因此结论的代表性也受到质疑。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3-发展⼼理学★★⼼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发展⼼理学发展⼼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期、幼⼉期、⼉童期。
第⼀节概述⼀.发展⼼理学的起源1.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本青少年⼼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理学、⼈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童⼼理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从出⽣到成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①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格发展五阶段。
②荣格:最早对成年期⼼理学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前半⽣与后半⽣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年⼼理学,特别阐述了临终前的⼼理。
③埃⾥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年期提出了⼈格发展的⼋阶段。
3.华⽣;最早进⾏⼼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奥尔波特实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研究格赛尔:⼉童发展常模研究。
4.何林沃斯:美国⼼理学家,1930年出版《发展⼼理学概论》,世界上第⼀部发展⼼理学著作。
⼆.⼼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1.⼼理发展的概念:⼴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衰⽼的⽣命历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发展⼼理学研究的两个领域:①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②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情感、价值观、⾃我意识、⼈际交往,⼈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3.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理发展既是连续的,⼜是分阶段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
----⼀边上楼梯,⼀边往前⾛4.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机体论:认为⼉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
(卢梭)②机械论:认为⼉童是被动的机体,⾏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量塑造(洛克)三.发展⼼理学研究的设计⽅式1.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理发展特点和发展⽔平,进⾏横向⽐较,从⽽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优质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三章《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具体内容涉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发展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理论讲解:a. 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b. 分析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
4.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心理发展理论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4. 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异同?c.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用心理发展理论解决儿童心理问题。
2. 答案:a.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b.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都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的、阶段性的,但在心理发展的驱动因素上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以及及时强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巴普洛夫
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有()。
A.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B. 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C. 能完成序列化问题
D. 掌握群集的概念
3、以下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 认知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
B. 发展阶段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发展阶段是以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D. 发展阶段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根据
4、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既影响儿童,又受儿童影响的复杂交织体的是()
A. 心理社会阶段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生态学观点
D.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5、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A. 重视人格的健康成长
B.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
C. 性教育
D. 多元的成功评价体系
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弗洛伊德认为代表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意识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属于控制系统的是()。
A. 本我
B. 本我和超我
C. 自我和本我
D. 自我和超我
9、弗洛伊德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 生理年龄
B. 心理年龄
C. 思维特点
D. 力必多的位置
10、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是()。
A. 弗洛伊德
B. 艾里克森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11、艾里克森认为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是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
A. 6—12岁
B. 12—20岁
C. 15—17岁
D. 20—40岁
12、“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冯特
D. 维果斯基
1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 先天成熟
B. 后天经验
C. 意识
D. 主体的动作
14、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 图式
B. 意识
C. 数理逻辑经验
D. 语言
15、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A. 达到守恒
B. 开始注意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16、 A问:你有兄弟吗?B答:有 A问:他叫什么名字?B答:吉姆 A问:吉姆有兄弟吗?B答:没有以上对话体现了儿童B思维的哪种特点()
A. 自我中心
B. 泛灵论
C. 直观思维
D.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17、“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
A. 维果斯基
B. 艾里克森
C. 华生
D. 班杜拉
18、“儿童不能独自掌握的问题需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完成”。
这句话体现了维果斯基理论的哪个概念()。
A. 初级心理机能
B. 智力适应工具
C. 合作式学习练习
D. 最近发展区
19、斯金纳认为,发生反应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是()。
A. 操作性行为
B. 应答性行为
C. 反应性行为
D. 反射性行为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哪个阶段能推论脱离现实的假想问题()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1、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与我们的启示是()
A. 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探索
B. 教育时要针对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
C. 奖赏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
D. 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
22、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掌握人类文化的过程
B. 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
C. 认为语言与认知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D. 高级心理机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
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 注意
B. 保持
C. 动作再生
D. 强化和动机
答案: 1.C 2.ABCD 3.ABD 4.C 5.ABCD 6.ABCD 7.D 8.D 9.D 10.B 11.B 12.A 13.D 14.A 15.C 16.D 17.A 18.D 19.A 20.D 21.D 22.ABCD 23.ACD 2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