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器任务一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原理课堂PPT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 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 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 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
则有些复杂。
11
12
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 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以下简称ATF),带 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 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 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 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 轮。
13
E:\2013年课件\液力变矩器(流畅) _320x240_2.00M_h.264.flv
14
8
9
曾有一种说法,AT上的液 力变矩器相当于MT上的 离合器,起到动力的连接 和中断的作用。其实这种 说法是错误的。AT与发动 机曲轴是直接连接的,不 像MT有一个动力的开关: 离合器。所以从点火的瞬 间开始,液力变矩器便开 始转动了,对于动力的连 接和中断,仍由齿轮箱内 部的离合器来完成,液力 变矩器唯一与MT离合器 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液力 变矩器“软连接”的特性, 与MT离合器的“半联动” 工况相近。
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 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 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 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 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 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 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
6
1、液力变矩器的结构 泵轮 :动力输入 导轮:增加扭矩 涡轮:动力输出
7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机械传动装置,主要用于汽车、船舶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它能使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具有防止过载、减少磨损和 提高起步加速度等作用。
定义和作用
作用
液力变矩器是一个重要的启 动装置。通过变换扭矩比, 它可以在驱动轮与负载之间 提供平滑的动力传递。
2 建筑机械
3 农业机械
液力变矩器在建筑机械中 也非常常见。例如,装载 机、挖掘机等设备,使用 液力变矩器可以有效地提 高操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农业机械中,液力变矩器 主要用于拖拉机和收割机 等设备中。容易掌握和使 用,而且使用寿命较长。
液力变矩器的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
故障
常见故障包括液压系统漏油、齿轮和轴承损坏、控制阀故障等。这些故障要及时维修,否则 会影响装置的性能。
维修方法
维修液力变矩器需要注意细节,例如:更换密封件、修复齿轮或轴承等。维修过程必须按照 液力变矩器的设计图纸和维护手册来进行,以确保维修质量。
保养方法
液力变矩器的日常保养方法包括更换液压油、润滑油、清洗液压系统、定期检查设备等。这 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液力变矩器的寿命和性能。
液力变矩器的发展趋势
环保节能
优点
• 起步平稳,减少功率亏损; • 自动变速,适合各种工况; • 液力变矩器寿命比机械变速箱更长。
缺点
• 效率较低,消耗油量多; • 液压控制成本高,维护成本较高; • 效果会受外界因素影响。
液力变矩器的应用领域
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中,液力变 矩器的作用非常突出。它 可以与发动机和电动机配 合,在高效转换和节省能 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发动机启动时,液力泵便开始工作。液压系统从油箱中吸取液体,并将其压送 到液力泵。
液力变矩器液力耦合器区别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传递动力,二者均属于动液传动,即通过液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液体动能变化来传递动力,这种传动称为液力传动.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一.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力偶合器的主要零件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叶轮,称工作轮.由发动机曲轴通过输入轴驱动的叶轮为泵轮,与输出轴装在一起的为涡轮.叶轮内部装有许多半圆形的径向叶片,在各叶片之间充满工作液体.它们的内腔共同构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环状空腔;循环圆的剖面示意图.通常偶合的泵轮与涡轮的叶片数是不相等的,以便避免因液流脉动对工作轮周期性的冲击而引起振动,使偶合器工作更平稳.偶合器的叶片一般制成平面的,这样制造简单.偶合器的工作轮多用铝合金铸成,也有采用冲压和焊接方法制造的.偶合器的上述特性对车辆起步很有利.因为车辆起步时,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这时油液传给涡轮的转矩最大,对克服起动阻力有利.当克服起动阻力后,车辆开始行驶,此后随发动机继续加速,泵轮、涡轮以及整个车辆也逐渐加速.当泵轮转速随发动机增加到额定转速后,涡轮的转速也随泵轮转速的增加而变化,但同时还受外界阻力的影响.当外阻力较大时,涡轮将随之减速,这时油液传递较大的动力以克服外阻力.当外阻力减小时,涡轮的转速也就逐渐增加而趋近于泵轮转速,这时油液传递较小的动力.当车辆下坡时,使涡轮转速增加到等于泵轮转速,这时两工作轮的离心力相等,油液停止了在循环圆内的环流运动,因此油液不再传递动力.如果在车辆下坡时,涡轮的转速增大到高于泵轮转速时,将反向传递动力,此时,发动机可以起一定的制动作用.二.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三个工作轮及其它零件组成.泵轮和涡轮都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上,而导轮则与壳体固定不动;三个工作轮都密闭在由壳体形成的并充满油液的空间中.各工作轮中装有弯曲成一定形状的叶片,以利油液的流动,各工作轮中心部分成圆环形,称之为循环圆内环.通常把轴面内所形成的内环与外环间的面积称为变矩器的循环圆.由循环圆所构成的回转体空间则是变矩器内油液进行环流动的空间.和偶合器相比,变矩器在结构上多了一个导轮.由于导轮的作用使变矩器不仅能传递转矩,而且能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的不同(反映工作机械运行时的阻力),而改变涡轮输出力矩,这就是变矩器与偶合器的不同点.由上述可知,当涡轮转速降低时(即机械所受到的外阻力增加时),则涡轮力矩将自动增加,这正好适合机械克服外阻力所需要,这就是变矩器自动适应外载荷变化的变矩性能.、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是改变扭矩的在液体循环流动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导轮可以改变液体敌流向,这就等于纶涡轮增加了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使涡轮输出转矩不同于泵轮输入转矩,起到“变矩”作用。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功用

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有什么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变矩液力变矩器和液力耦合器都有泵轮和涡轮,他们的差别就在有无导轮。
如果没有导轮,液力变矩器就是一个耦合器。
耦合器泵轮和涡轮的转速不同而转矩相等。
由于导论的存在,变矩器能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不同而改变涡轮转矩的输出值。
在汽车变矩器中当变矩系数达到2之后由于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泵轮停止转动,变矩作用消失,变矩器实际上就成为耦合器导轮在低速时起到增扭的作用,一般安装在单向离合器上不能反转。
泵轮由发动机带动旋转带动汕液流动形成涡流冲击涡轮旋转将力传给涡轮。
在泵轮和涡轮上有导流板,汕液形成了环流在泵轮涡轮导轮之间循环流动。
泵轮油液冲击涡轮的力FB经涡轮冲击导轮导轮不能反转或固左不动形成反作用力FD作用在涡轮上。
蜗轮得到的力FT=FB+FD就是导轮的增扭作用1.功用液力变矩器位于发动机和机械变速器之间,以自动变速器油(ATF)为工作介质,主要完成以下功用:(1)传递转矩。
发动机的转矩通过液力变矩器的主动元件,再通过ATF传给液力变矩器的从动元件,最后传给变速器。
⑵无级变速。
根据工况的不同,液力变矩器可以在一泄范围内实现转速和转矩的无级变化。
(3)自动离合。
液力变矩器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发动机也不会熄火,此时相当于离合器分离:当抬起制动踏板时,汽车可以起步,此时相当于离合器接合。
(4)驱动油泵。
ATF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油泵提供一泄的压力,而油泵一般是由液力变矩器壳体驱动的。
同时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液力变矩器的动力传递柔和,且能防I匕传动系过载。
2.组成如图4一6所示,液力变矩器通常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元件组成,称为三元件液力变矩器。
也有的采用两个导轮,则称为四元件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总成封在一个钢制壳体(变矩器壳体)中,内部充满ATF。
液力变矩器壳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曲轴后端的飞轮连接,与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
泵轮位于液力变矩器的后部,与变矩器壳体连在一起。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16
液力变矩器中三个元件的功用:
泵轮: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变 为自动变速器油的动能。
涡轮:将自动变速器油的动能转 变为涡轮轴上的机械能。
导轮:改变自动变速器油的流动 方向,从而达到增矩的作用。
.
17
活塞为环状,另外活塞上有密封圈、回位弹簧。
壳体
主动盘
卡环
活塞
压盘
弹簧
从动盘
输入轴
花键毂
.
58
(3)工作情况:
离合器接合:当压力油经油道进入活塞左面的 液压缸时,液压力克服弹簧力使活塞右移,将 所有离合器片压紧。
a.当nw﹤0.85 nb时,此时nb>nw,油液速度
Vc流向导轮的正面, Md >0, Mw= Mb+Md ,可见Mw> Mb ,起变扭作用。
b.当nw=0.85 nb 时,油液速度Vc 与导轮叶 片相切, Md =0,Mw= Mb ,为偶合器(液力 联轴器)。此转速称为“偶合工作点”。
.
24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分析
定义:当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一定,泵轮 的转速和转矩也一定时,涡轮与泵轮之间 的转矩比、转速比、和传动效率三者的变 化规律。 转矩比=涡轮输出转矩/泵轮输出转矩 转速比=涡轮转速/泵轮转速 传动比=输入轴转速/输出轴转速
.
23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分析
分析:变矩器工作时,作用在涡轮上的扭矩 ( Mw )不仅有泵轮施加给涡轮的扭矩(Mb), 还有导轮的反作用力矩(Md),即:Mw= Mb+Md。
.
点击播放
55
离合器片
变矩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涡流”的产生 当泵轮随飞轮转动时,由于离心
力的作用,液体沿泵轮叶片间的通道 向外缘流动,外缘油压高于内缘油压, 油液从泵轮外缘冲向涡轮外缘,又从 涡轮内缘流入泵轮内缘,可见在轴向 断面(循环圆)内,液体流动形成循 环流,称为“涡流”。
(2)环流的产生 因涡流的产生,液体冲向涡轮使两 轮间产生牵连运动,涡轮产生绕轴旋 转的扭矩。可见,循环圆内的液体绕 轴旋转形成“环流”。 上述两种油流的合成,形成一条首 尾相接的螺旋流。只有当涡轮的扭矩 大于汽车的行驶阻力矩时,汽车才能 行驶。
(3)油液流动(螺旋形路线)
耦合器传动特点:
如果不计液力损失,传给泵轮的输入转矩及涡 轮上的输出转矩相等
汽车在变工况下行驶时(如起步、经常加减速),锁止离
合器分离,相当于普通液力变矩器;当汽车在稳定工况下
(达到耦合工况)行驶时,锁止离合器接合,动力不经液力
传动,直接通过机械传动传递,变矩器效率为1。
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的主要功能是:
➢ 在汽车低速时,利用变矩器低速扭矩增大 的特性,提高汽车起步和坏路的加速性;
2.涡轮:涡轮上也装有许多叶片。但涡轮叶片的扭 曲方向及泵轮叶片的扭曲方向相反。涡轮中心有花 键孔及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泵轮叶片及涡轮叶片相 对安装,中间有3~4 mm的间隙。
3.导轮:导轮位于泵轮及涡轮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安装 在及自动变速器壳体连接的导管轴上。它也是由许多扭曲 叶片组成的,通常由铝合金浇铸而成,其目的是为了变矩 器在某些工况下具有增大扭矩的功能。
第二节 液力变矩器
1.结构 由泵轮、涡轮、导轮 组成 及变矩器的区别 和偶合器相比,变矩 器在结构上多了导轮 (stator) 导轮 通过导轮座固定于变 速器壳体上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力偶合器的结构通常由泵轮、涡轮和引导叶片组成。
其中,外壳是连接着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部件,它承受动力输入和输出的作用。
泵轮和涡轮是两个相对转动的元件,泵轮通常由发动机的曲轴通过一个连接装置驱动,涡轮则与传动系统相连。
引导叶片位于泵轮与涡轮之间的液力工作间隙中,其作用是引导和调节液力偶合器的工作流体。
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发动机启动并输出动力时,液压泵轮开始旋转。
液压泵轮通过离心力将液体从中心向外侧运动,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个旋转的液力薄壁。
涡轮由液压泵轮的液力薄壁作用力驱动,形成一个相对于液压泵轮相反方向的旋转薄围。
因此,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液体通过涡轮的传动作用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上。
此时,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液体介质起到了传递扭矩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动力输出的目的。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液力偶合器非常类似,也由泵轮、涡轮和引导叶片组成。
然而,液力变矩器相比于液力偶合器有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在液力变矩器中引入了一种称为液力转化器的机件,用于改变输入转速和输出转矩的比例。
液力转化器通常由一个容积可调的转化器喷嘴和一个用于调节流体流动的转化器传动轮组成。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液压泵轮将动力从发动机输出到液力变矩器内部,涡轮通过液体对转化喷嘴的作用来改变输入动力所产生的旋转速度和转矩。
当发动机运行时,液力传输中的一部分旋转液流经过流量的改变和液体的离心力作用进入转化器喷嘴。
通过改变液体流量来改变喷嘴的容积,从而调节液力比例,实现输出转矩的调节。
因此,液力变矩器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整输出转矩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总结起来,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是一种通过液体的动力转化来实现动力输出和调节的装置。
液力偶合器通过液压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液体传递扭矩,实现动力输出;而液力变矩器则通过引入液力转化器来调节输入和输出的转速和转矩比例,实现输出转矩的调节。
这两种装置在汽车、工程机械等设备中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传动作用。
项目二 液力变矩器认知_实训指导手册

项目二液力变矩器认知实训指导手册学生姓名学号组别实训场地实训时间实训设备项目成绩:_____________ 一、项目描述液力变矩器是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它是由液力耦合器演变而来的。
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研究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液力耦合器。
二是液力变矩器,三是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本项目主要认知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
二、项目目标1.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工量具及检测设备。
(2)按照标准工艺流程使用检查仪器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检查。
(3)按照标准工艺流程检查液力变矩器零速工况和导轮工作状况。
(5)能够按照文明生产及环保要求,正确处理有害的废液和报废零件。
2.知识目标(1)了解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了解液力变矩器的功用;(3)掌握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3. 素养目标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质量要求。
三、项目实施小组内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一)小组分工姓名主要职责姓名主要职责(二)车辆信息登记表(1)接待维修车辆,了解车辆信息。
(2)收集和验证车辆故障。
(3)询问客户信息,填写《车辆维修接车单》。
车型生产时间车辆识别码发动机型号故障描述(三)设备器材汽车整车、常用工具一套、温度计(四)实施步骤1. 液力耦合器结构(1)液力耦合器主要由、、轴承、输入轴、输出轴等组成。
和统称为工作轮,相对安装且相互(接触不接触)。
(2)泵轮和涡轮的内腔共同构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环状空腔,其轴线断面一般为圆形,此环状空腔称为循环圆,内腔充满油液。
2.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1)液力耦合传动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将输入轴输入的动能通过泵轮传给工作油,工作油冲击涡轮,将动能传给涡轮,使涡轮转动并对外输出。
A. 工作油B. 空气C. 泵轮D. 涡轮E. 输入轴F. 输出轴(2)发动机带动泵轮旋转时,动力经输入轴1传给 3 ,驱动泵轮以转速n B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发布时间:2009-7-10 9:23:12 来源:点击数:5063一、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现代汽车上所用自动变速器,在结构上虽有差异,但其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却较为相似,前面已介绍了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供油系统、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自动换挡操纵装置等部分组成。
本章将分别介绍自动变速器中各组成部分的常见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自动变速器的拆装和故障检修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
汽车上所采用的液力传动装置通常有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两种,二者均属于液力传动,即通过液体的循环液动,利用液体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
(一)液力偶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液力偶合器的结构组成液力偶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又称液力联轴器。
在不考虑机械损失的情况下,输出力矩与输入力矩相等。
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发动机过载,二是调节工作机构的转速。
其结构主要由壳体、泵轮、涡轮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液力偶合器的基本构造1-输入轴 2-泵轮叶轮 3-涡轮叶轮 4-轮出轴液力偶合器的壳体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泵轮与壳体焊接在一起,随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而转动,是液力偶合器的主动部分:涡轮和输出轴连接在一起,是液力偶合器的从动部分。
泵轮和涡轮相对安装,统称为工作轮。
在泵轮和涡轮上有径向排列的平直叶片,泵轮和涡轮互不接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约3mm~4mm);泵轮与涡轮装合成一个整体后,其轴线断面一般为圆形,在其内腔中充满液压油。
2、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运转时,曲轴带动液力偶合器的壳体和泵轮一同转动,泵轮叶片内的液压油在泵轮的带动下随之一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压油被甩向泵轮叶片外缘处,并在外缘处冲向涡轮叶片,使涡轮在液压冲击力的作用下旋转;冲向涡轮叶片的液压油沿涡轮叶片向内缘流动,返回到泵轮内缘的液压油,又被泵轮再次甩向外缘。
液压油就这样从泵轮流向涡轮,又从涡轮返回到泵轮而形成循环的液流。
液力偶合器中的循环液压油,在从泵轮叶片内缘流向外缘的过程中,泵轮对其作功,其速度和动能逐渐增大;而在从涡轮叶片外缘流向内缘的过程中,液压油对涡轮作功,其速度和动能逐渐减小。
液力偶合器要实现传动,必须在泵轮和涡轮之间有油液的循环流动。
而油液循环流动的产生,是由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存在着转速差,使两轮叶片外缘处产生压力差所致。
如果泵轮和涡轮的转速相等,则液力偶合器不起传动作用。
因此,液力偶合器工作时,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泵轮传给液压油,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又将动能传给涡轮输出。
由于在液力偶合器内只有泵轮和涡轮两个工作轮,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除了受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作用力之外,没有受到其他任何附加的外力。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液压油作用在涡轮上的扭矩应等于泵轮作用在液压油上的扭矩,即发动机传给泵轮的扭矩与涡轮上输出的扭矩相等,这就是液力偶合器的传动特点。
液力偶合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形是:汽车起步前,变速器挂上一定的挡位,起动发动机驱动泵轮旋转,而与整车连接着的涡轮即受到力矩的作用,但因其力矩不足于克服汽车的起步阻力矩,所以涡轮还不会随泵轮的转动而转动。
加大节气门开度,使发动机的转速提高,作用在涡轮上的力矩随之增大,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作用在涡轮上的力矩足以使汽车克服起步阻力而起步。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继续增高,涡轮随着汽车的加速而不断加速,涡轮与泵轮转速差的数值逐渐减少。
在汽车从起步开始逐步加速的过程中,液力偶合器的工作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可用如图1-3所示的速度矢量图来说明。
假定油液螺旋循环流动的流速VT 保持恒定,VL为泵轮和涡轮的相对线速度,VE为泵轮出口速度,VR为油液的合成速度。
图2 涡轮处于不同转速时的液流情况(a)涡轮不动(b)中速(c)高速当车辆即将要起步时,泵轮在发动机驱动下转动而涡轮静止不动。
由于涡轮没有运动,泵轮与涡轮间的相对速度VL将达最大值,由此而得到的合成速度,即油液从泵轮进入涡轮的速度VR也是最大的。
油液进入涡轮的方向和泵轮出口速度之间的夹角θ1也较小,这样液流对涡轮叶片产生的推力也就较大。
当涡轮开始旋转并逐步赶上泵轮的转速时,泵轮与涡轮间的相对线速度减小,使合成速度VR 减小,并使VR和泵轮出口线速度VE之间的夹角增大。
这样液流对涡轮叶片的冲击力及由此力产生的承受扭矩的能力减小,不过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加,需要的驱动力矩也迅速降低。
当涡轮高速转动,即输出和输入的转速接近相同时,相对速度VL和合成速度VR 都很小,而合成速度VR与泵轮出口速度VE间的夹角很大,这就使液流对涡轮叶片的推力变得很小,这将使输出元件滑动,直到有足够的循环油液对涡轮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为止。
由此可见,输出转速高时,输出转速赶上输入转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趋势,但总不会等于输入转速。
除非在工作状况反过来,变速器变成主动件,发动机变成被动件,涡轮的转速才会等于或高于泵轮转速。
这种情况在下坡时可能会发生。
(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是液力传动中的又一种型式,是构成液力自动变速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装置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机构,并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功能。
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主要取决于变矩器的结构和性能。
常用液力变矩器的型式有一般型式的液力变矩器、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和锁止式液力变矩器。
其中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应用较为广泛。
1、一般型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液力偶合器相似,它有3个工作轮即泵轮、涡轮和导轮。
泵轮和涡轮的构造与液力偶合器基本相同;导轮则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并与泵轮和涡轮保持一定的轴向间隙,通过导轮固定套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图3)。
图3 液力变矩器1-飞轮 2-涡轮 3-泵轮 4-导轮 5-变矩器输出轴 6-曲轴 7-导轮固定套发动机运转时带动液力变矩器的壳体和泵轮与之一同旋转,泵轮内的液压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泵轮叶片外缘冲向涡轮,并沿涡轮叶片流向导轮,再经导轮叶片内缘,形成循环的液流。
导轮的作用是改变涡轮上的输出扭矩。
由于从涡轮叶片下缘流向导轮的液压油仍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只要将泵轮、涡轮和导轮的叶片设计成一定的形状和角度,就可以利用上述冲击力来提高涡轮的输出扭矩。
为说明这一原理,可以假想地将液力变矩器的3个工作轮叶片从循环流动的液流中心线处剖开并展平,得到图4所示的叶片展开示意图;并假设在液力变矩器工作中,发动机转速和负荷都不变,即液力变矩器泵轮的转速np和扭矩Mp为常数。
在汽车起步之前,涡轮转速为0,发动机通过液力变矩器壳体带动泵轮转动,并对液压油产生一个大小为Mp的扭矩,该扭矩即为液力变矩器的输入扭矩。
液压油在泵轮叶片的推动下,以一定的速度,按图4(b)中箭头1所示方向冲向涡轮上缘处的叶片,对涡轮产生冲击扭矩,该扭矩即为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
此时涡轮静止不动,冲向涡轮的液压油沿叶片流向涡轮下缘,在涡轮下缘以一定的速度,沿着与涡轮下缘出口处叶片相同的方向冲向导轮,对导轮也产生一个冲击力矩,并沿固定不动的导轮叶片流回泵轮。
当液压油对涡轮和导轮产生冲击扭矩时,涡轮和导轮也对液压油产生一个与冲击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扭矩Mt和Ms,其中Mt的方向与Mp的方向相反,而Ms 的方向与Mp的方向相同。
根据液压油受力平衡原理,可得:Mt=Mp+Ms。
由于涡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Mt与液压油对涡轮的冲击扭矩(即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知,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在数值上等于输入扭矩与导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之和。
显然这一扭矩要大于输入扭矩,即液力变矩器具有增大扭矩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输出扭矩增大的部分即为固定不动的导轮对循环流动的液压油的作用力矩,其数值不但取决于由涡轮冲向导轮的液流速度,也取决于液流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
当液流速度不变时,叶片与液流的夹角愈大,反作用力矩亦愈大,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也就愈大。
一般液力变矩器的最大输出扭矩可达输入扭矩的2.6倍左右。
图4 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图A-泵轮 B-涡轮 C-导轮1-由泵轮冲向涡轮的液压油方向 2-由涡轮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 3-由导轮流回泵轮的液压油方向。
当汽车在液力变矩器输出扭矩的作用下起步后,与驱动轮相连接的涡轮也开始转动,其转速随着汽车的加速不断增加。
这时由泵轮冲向涡轮的液压油除了沿着涡轮叶片流动之外,还要随着涡轮一同转动,使得由涡轮下缘出口处冲向导轮的液压油的方向发生变化,不再与涡轮出口处叶片的方向相同,而是顺着涡轮转动的方向向前偏斜了一个角度,使冲向导轮的液流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变小,导轮上所受到的冲击力矩也减小,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亦随之减小。
车速愈高,涡轮转速愈大,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与导轮叶片的夹角就愈小,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亦愈小;反之,车速愈低,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就愈小。
因此,与液力偶合器相比,液力变矩器在汽车低速行驶时有较大的输出扭矩,在汽车起步,上坡或遇到较大行驶阻力时,能使驱动轮获得较大的驱动力矩。
当涡轮转速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冲向导轮的液压油的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减小为0,这时导轮将不受液压油的冲击作用,液力变矩器失去增扭作用,其输出扭矩等于输入扭矩。
若涡轮转速进一步增大,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继续向前斜,使液压油冲击在导轮叶片的背面,如图1-5(c)所示,这时导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Ms的方向与泵轮对液压油扭矩Mp的方向相反,故此涡轮上的输出扭矩为二者之差,即Mt=Mp-Ms,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反而比输入扭矩小,其传动效率也随之减小。
当涡轮转速较低时,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高于液力偶合器的传动效率;当涡轮的转速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等于液力偶合器的传动效率;当涡轮转速继续增大后,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将小于液力偶合器的传动效率,其输出扭矩也随之下降。
因此,上述这种液力变矩器是不适合实际使用的。
2、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目前在装用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使用的变矩器大多是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图5),它和一般型式液力变矩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导轮不是完全固定不动的,而是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支承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导轮固定套上。
单向超越离合器使导轮可以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发动机前面看),但不能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5 综合式液力变矩器1-曲轴 2-导轮 3-涡轮 4-泵轮 5-液流 6-变矩器轴套 7-油泵 8-导轮固定套 9-变矩器输出轴 10-单向超越离合器。
当涡轮转速较低时,从涡轮流出的液压油从正面冲击导轮叶片,如图4(b)所示,对导轮施加一个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但由于单向超越离合器在逆时针方向具有锁止作用,将导轮锁止在导轮固定套上固定不动,因此这时该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和液力变矩器相同,涡轮上的输出扭矩大于泵轮上的输入扭矩即具有一定的增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