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答: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文章首先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分清敌友才能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
毛泽东从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认清了各阶级不同的政治态度。
指出:地1、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是中国革命的对象;2、中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需要革命”和“怀疑革命”的两面性,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但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仅仅是一个幻想,根本行不通;3、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由于他们集中和经济地位低下,又受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特别能战斗,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农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特别是贫农和其他半无产阶级,人数最多。
由于他们遵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最深,都要求革命,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基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毛泽东在文章结尾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4、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综上,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官僚、买办、地主以及反动知识派,是敌人;无产阶级工人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小资产者、半无产者是朋友;至于中间派——要时常提防他们扰乱阵线。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41301003 李自繁关键词:阶级分析方法新应用国际关系摘要:虽然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新时期、新形势面前我们可以在深刻分析当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过去党在长期革命中取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创新性的应运和发展,使过去的理论成果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毛泽东在一九二六年做《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旨在论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对象!从而认清真正可以团结的朋友和真正需要打击的敌人,将革命顺利进行到底!在当时这篇文章更注重于对国内阶级问题的分析上、更注重于解决国内矛盾!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可以将这个理论进行新的应运和发展,使它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如果将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的各阶级比作世界上不同种类的各个主权国家,通过对各个国家的深刻分析,从而明辨谁是我们可以真正团结的朋友,谁是我们需要共同防御的敌人!这样更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上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他强调了认清朋友与敌人对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并且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在认不清敌友的情况下,取得革命胜利的例子!近代中国史上,就有不少例子!自1840年英国打开国门的将近100年间以来,堂堂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却遭受这列强的百般侵略和压迫,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针扎!这是为什么呢?当时中国确实是落后,列强的船确实是坚固,炮确实是锐利,但清政府又真正的整顿军队,团结民众去抗击列强的有几回呢?若是说到团结民众应该是没有的。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一部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分析著作,它属于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结果之一。
曾国藩的《中国社会的分析》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抗,试图以西方及科学方法来重新理解中国社会及其演变。
也就是说,本书重新定义了中国社会类别的概念,以改变传统阶级观念,促进军事、政治和社会变革。
首先,曾国藩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审视了中国的各阶层结构,从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结构分析。
他把中国社会一分为二,分别以“旁人”和“宗民”来区分,用新的分类析究中国社会中的宗族关系、个人的财产关系,以及社会发展在其中的作用。
曾国藩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视角,看待社会中不同阶层间的关系;这也为后来人们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西方政治思想引入到中国以及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诞生也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人更加清楚各阶级之间的差异,考虑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对占主导地位的数量较少的一小部分阶层进行平等地处理。
最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由于其建立在客观观察和实证研究之上,也成功地改善了其他此前研究中国社会的著作。
在西方和中国,都把本书作为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作品,被认为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经典著作。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为研究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它不仅研究了中国主流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也成功地将西方政治思想引入到中国,为中国革命和后来的发展屹立不倒,谱写了重要的历史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右倾机会 主义
事实的教训
单击此处填加标题
中山舰事件
1926.3.18
第二部分
文本探究
中国社会各阶级
地主阶级 买办阶级
中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谁是我们的敌人?
半无产阶级
游民无产者 谁是我们的朋友?
无产阶级
各阶级简述
地主买办阶级
各阶级简述
中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各阶级简述
半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第三部分
第二次修改稿于同年3月13日开始为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 周刊第116期和117期连载。
第三次修改稿则收入了1951年版《毛泽 东选集》第一卷。
第四次修改稿载于1952年7月第二次印 刷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925年工人运动浪潮
省港大罢工 五卅惨案
沙基惨案
党内错误思潮
“左”倾 机会主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专题研讨
社会历史背景 文本探究 意义与影响
第一部分
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史背景
文献简介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最早刊于 1925年12月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 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4期
随后的20余年里毛泽东曾几易其稿并将 修改过的稿子公开发表。
第一次修改稿发表在1926年2月1日的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印行的《中国 农民》第二期上。
意义与影响
意义
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 论发端和萌 芽的重要标 志。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
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中国革命的 对象、动力、同盟者作分析
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应分 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 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1925年,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文是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
第一种倾向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与国民党所代表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存在着根本性的斗争;第二种倾向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当时工人运动日趋高涨的形势下,只注意工人运动,忽视了农民运动。
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去何处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
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为解决党的真正敌友问题写下了这篇著作。
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中指出中国过去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根源是敌友不分,明确指出为了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分清楚敌友。
而分清敌友要根据对其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就是朋友了。
在社会中经济地位高,享有特权的人或者阶层愿意维持现状,不愿意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受到革命的影响,从而反对革命;而那些经济地位低下,解决不了温饱的人自然也就是革命的忠实拥戴者,处于两者之间的阶层也会向革命的阶层或者与革命对立的阶层游移。
不同阶层的经济地位基本决定了他们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
随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阶级,从经济地位、生活状况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将社会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及游民无产者。
最后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摘要】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启示,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文章中,毛泽东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阶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阶层冲突和团结,同时指导我们在解决社会分化问题时应该重视阶级和群众的利益,坚持人民立场。
毛泽东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重要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思想启示, 社会阶层关系, 结论1. 引言1.1 介绍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背景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他在1930年代初期撰写的一篇重要著作,主要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阶级关系复杂。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阶级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各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深入研读和理解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毛泽东对封建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指出封建社会主要分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阶级。
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土地和财富,控制着政治权力。
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劳动阶级,他们被地主剥削压迫,生活贫困困苦。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本书的研究,阐明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一部由李政道、李文芳、毛孝勇、王所组织的著作,其以社会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撰写,主要讨论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各种阶级间的关系和关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中国的社会结构复杂,阶级关系复杂。
在中国传统的游牧社会,整个社会可以分为农民阶层、经济中小资产阶级、官僚权贵阶层、政治财团阶层以及知识分子阶层等多个阶层,并且其中还包括户籍和社会隐藏的阶层分化。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还指出,社会革命以及社会改革及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阶层逐渐走向中产阶级,经济上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也得到迅速发展,僧侣、士绅和下层官僚也作为新出现的中产阶层出现,政治财团阶层以及知识分子阶层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户籍和社会隐藏的阶级分化则有所改善等等。
其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分析也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见解。
它分析指出,新兴的中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在这种矛盾冲突下,中产阶级更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它还指出,尽管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比以前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但在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方面,它们还有待获得应有的发展和提升。
最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于中国社会主要阶级及其间关系的见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
它丰富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分析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结构,发现其中的矛盾和危机,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因势利导,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一部有着重要意义的著作,它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见解,其对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如何应对社会的复杂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正在蓬勃 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大革命的高潮。而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则为 举行北伐战争准备了较为巩固的后方基地。
当时,中国的革命势力和反革命的势力正酝酿着一场大决战。在这 一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都有自己的表现,反映出其 对待革命的态度。同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级争夺 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除原有的老右派 外,又出现了以蒋介石、戴季陶等为首的新右派。他们鼓吹阶级调 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 众进行阶级斗争,并借此在统一战线中排挤和打击共产党。而当时 在中共党内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以陈 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 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 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 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
毛泽东还批判了党内的“左”右倾错误。
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在于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 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思想,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的萌芽。
5、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 农民。
6、毛泽东且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 动摇的阶级。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 政治地位、政治态度,说明中国革命的领导、 动力和对象。
第一,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41301003 李自繁
关键词:阶级分析方法新应用国际关系
摘要:虽然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新时期、新形势面前我们可以在深刻分析当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过去党在长期革命中取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创新性的应运和发展,使过去的理论成果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毛泽东在一九二六年做《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旨在论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对象!从而认清真正可以团结的朋友和真正需要打击的敌人,将革命顺利进行到底!在当时这篇文章更注重于对国内阶级问题的分析上、更注重于解决国内矛盾!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可以将这个理论进行新的应运和发展,使它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如果将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的各阶级比作世界上不同种类的各个主权国家,通过对各个国家的深刻分析,从而明辨谁是我们可以真正团结的朋友,谁是我们需要共同防御的敌人!这样更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上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他强调了认清朋友与敌人对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并且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在认不清敌友的情况下,取得革命胜利的例子!近代中国史上,就有不少例子!
自1840年英国打开国门的将近100年间以来,堂堂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却遭受这列强的百般侵略和压迫,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针扎!这是为什么呢?当时中国确实是落后,列强的船确实是坚固,炮确实是锐利,但清政府又真正的整顿军队,团结民众去抗击列强的有几回呢?若是说到团结民众应该是没有的。
不但不团结反而是变相的联合列强反动的镇压!
英国侵略中国的军队不过万人,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若是诱军深入,内陆的省份加以支援,沿海省份阻断英军的退路,怎么能不取胜呢?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开始反清的农民抗争,但是当时正值列强侵华,按理说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是民族矛盾,最大的敌人是列强,可在列强一步一步的侵略中国的时候,清政府与太平军打的不可开交。
这支本来可以跟清政府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列强的太平军,反而成了清政府致力剿杀的对象。
这就大大削弱了清抗击列强的力量!兴起于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是有反清的倾向,但更主要的是反对列强,曾多次痛击侵略军,
打过不少漂亮仗,打出了中国精神!但惋惜的是,当义和团发展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时,在民族矛盾日益上升时,清政府痛下杀手,卑鄙愚蠢的联合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
这些事实再次充分的说明了在那个时候,各阶级都在个思个的利益,弄不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大敌,所以无法形成各阶级去抗击英国军队的合力,错失了很多机会!以至于在后来的国家、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走的那么曲折艰难!
毛泽东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上正确的分析了社会的各阶级,取得了最广大阶级的支持,从而领导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今天,我国的阶级矛盾不再像革命时期那样尖锐,也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
虽有阶级矛盾但并非是主流。
国际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在我们处理好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更要处理好国际矛盾!
按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思想,我们要在国际关系上处于有利地位,首先要分析好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若是朋友,就加强战略对话,深化互利合作,一道促进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若是敌人,加强战略防御,加深对话了解,在防范的基础上谋求合作!
当今世界,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国家划分为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按社会性质将国家划分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按社会会稳定将国家划分为战乱国家和和平国家……我们知道,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划分出很多不同类别的国家。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就是因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
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些国家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就走到一起了,有些国家存在这利益纷争始终对抗,也有些国家在斗争中存在利益共同点,既斗争有合作。
没有永久的对抗,也没用永远的共同利益。
所以无论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也好还是强烈对抗,始终是暂时的,一个阶段的。
纵观历史,国家间有一个斗争的时期,也有一个合作时期,或者还有一个斗争与合作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先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并在军事工业,航天工业,铁路交通,化工生产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合作,苏联派专家来华支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立。
当时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苏联。
倒向社会主义。
一边接受苏联的援助,一边援助朝鲜还有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从而使我国不至于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即使是在两极对抗,冷战的时候,我国依然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国际上需要认清敌友。
越南,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曾近同中国一道抗争过,打击过美帝国主义。
但也曾近和中国发生过激烈的边境战争。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对越发动了侵略战争,长达17年的战争使越南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当时中国作为越南的兄弟国,大力援助越南。
1950-1978年中国共援越200多亿美元,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约五万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派兵入越参与后勤保障和作战,免费帮越南运输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助。
中国不仅对越南进行物资和军事援助,还将作为物资中转站和雷达站的中国领土夜莺岛“秘密移交”给了
北越,成了后来的白龙尾岛。
军事上:把中国最先进的武器给越南,甚至抽调现役装备转给越南。
生活上,毛泽东亲自指示为越南战士研制专门的压缩干粮、蚊帐、吊床和军鞋。
生产上,优先保证援越物资,不惜停止牺牲国内的正常生产生活。
贸易上,故意吃亏以支持越南。
这才打败美国,使得越南战争尽早结束。
然而越南战争结束不到五年,中越关系就出现了大转弯!1979年2月17日爆发中越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北部几个重要城市,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
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越南华人持续逃亡。
两国在整个八十年代持续爆发边界冲突如在两山战役中国军队攻占老山、者阴山地区。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中越关系,再次证明。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始终变化的,是复杂的。
不同的时期我们需要对我国与他国的关系作出明确的分析,不同的时期也需要我国分析自己在国际上的角色。
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用阶级分析的思想去解决国内问题,那么在新时期,我们不仅要用这种阶级分析思想去处理应对国内问题,我们更应该用阶级分析的思想去分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更好的处理国际问题。
是我们中国始终以一个大国的姿态,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人民出版社1991.6.。
2.《太平天国四十年》盛巽昌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
3.《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刘洪亮科学出版社2011年。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
5. 《十年论战——1956年—1966年中苏关系》吴冷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6.《越南民族解放战争》武元甲越南外文出版社 1971年。
7.《大外交》基辛格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