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十六计》的“无中生有”有感
读《三十六计》有感(15篇)

读《三十六计》有感(15篇)读《三十六计》有感1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三十六计》的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是: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意思是:指本来没有的东西却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
草船借箭”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计策。
“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令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完不成则受军法处死。
诸葛亮欣然答应。
周瑜又令所有工匠都不能给诸葛亮造箭。
诸葛亮悠闲地过了两天,第三天对鲁肃说:“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士兵,装上一千个草人,晚上将船停在江边。
”鲁肃答应了。
晚上诸葛亮邀鲁肃到船上饮酒,并令士兵将船向对岸的曹营驶去。
船到江心时,江面起着大雾,诸葛亮令士兵擂起战鼓,齐声呐喊向曹营逼近。
曹军以为东吴要偷袭,因江面雾大只得对着战鼓响的地方射箭,结果箭全部射到船中草人身上。
就这样诸葛亮凭着智慧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很多,比如我们班的某些同学自己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然后硬说是某某同学弄坏的,嫁祸于人,在同学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错误的,“无中生有”对敌人可以使用,但是对好人却万万不能使用,否则就会伤了和气,影响团结。
通过读了“无中生有”这一计后,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智慧,同时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受益匪浅。
读《三十六计》有感2读完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的计谋是多么的重要啊!《三十六计》出于明清之际,作者不详,但内容却非常丰富,重要。
它里面主要分成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个大类。
它里面共有36个计谋,每个计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引人入胜。
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空城计,美人计和苦肉计。
书中提到的很多计谋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教会我许多计谋与道理:从“围魏救赵”中,让我知道在困难前不要冲动,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败而胜;从“空城计”中,让我知道遇到问题,需要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去面对问题……这里面蕴含着多少智慧的结晶啊,这是中华民族多重要的计谋啊,如果没有这些重要的计谋,历史可能将重写!看完之后,我真不知这是谁想出来的,这真让我明白,原来古人是多么的有智慧,多么的聪明。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相关推荐三十六计读书心得(精选55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计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篇1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十六计》。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里面三十六个有趣故事。
在三十六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
里面讲了一个首领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很多弓箭。
诸葛亮在这三天里什么也不干他的部下都问他您为什么不去造弓箭呢。
诸葛亮都说:“我自有办法”。
在最后一天晚上,诸葛亮让自己的部下做了很多稻草人,放在船上,去攻打敌人,敌人以为是真的,所以就猛射箭。
当诸葛亮收回船的时候,稻草人身上都是箭。
算起来有一整船呢。
这本书非常有趣,希望大家借阅。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篇2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十六计》,你们一定不知道这是谁写的吧,其实这本书没有固定的作者,是后人研读《孙子兵法》和古代的一些战争总结出来的战斗计谋经验。
其中,第七计是我最喜欢的一计——无中生有计的妙处,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是敌人判断失误,从而出其不意地击败敌人。
大家一定想知道计名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吧,让我给大家揭开这个叫《草船借箭》的计名故事吧。
刘备为了对付曹操,与孙权结成了同盟。
诸葛亮留在东吴辅佐孙权,周瑜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
诸葛亮回营后,让鲁肃准备二十艘船、六百名士兵、青布、稻草。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和他取箭,鲁肃大惑不解,船在曹军面前一字排开,战士们开始擂鼓,鲁肃惊慌失措:“曹军出来,如何是好?”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放心,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轻易出兵。
”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心想:“现在江面雾这么大,敌军突然来袭,肯定有埋伏,不能大意。
”曹操下令,只能让弓箭手将对放射退。
于是,东吴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十万支箭。
这则故事中的诸葛亮就用到了这一计,我们要多多向诸葛亮学习。
《三十六计》读后感800字作文(精选6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800字作文(精选6篇)《三十六计》800字篇1《三十六计》作者及其身卒年月不详,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勇永远敌不过智。
此书主要讲了由三十六个计谋构成的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及败战计。
从第一计瞒天过海到最后一计走为上,计计精彩。
可谓是攻守兼备,战无不胜。
我来给大家介绍几个众所周知的计谋。
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比如张仪诓楚助强秦。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他人之手去害人。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比如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比如隋文帝智灭南陈。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
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全师避敌。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在古代,三十六计只要能灵活运用一定能一统天下。
三十六计的清单是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三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计计制胜。
先祖们用三十六计打了许多胜仗,也用它躲避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十六计》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精选15篇《三十六计》读后感1《三十六计》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谋略内容的书是我喜欢书种的'排名第二。
这本书的内容有解说,有原来内容,还有类似的故事内容,里面用词恰当,还给计名分了类。
《三十六计》又称《秘本兵法》,它是从前人的战斗经验,并对阴阳变化之理得出的计谋编合起来的书本,向人们介绍了在各种环境下克故或避故制胜的谋略。
我深信《三十六计》这样一本经过历史大浪冲刷仍得以保存和留传、具有真知灼见的谋略之书,对青少年儿童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过人智慧的滋养,做到古为今用,不断提高应变能力,适应正变得越来越激烈的当代社会竞争,将非常有益。
三十六个计谋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有用的,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经验和阴阳变化之理编出几个与众不同的计谋。
所以大家要多动脑,才能创造未来。
《三十六计》读后感2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读过许许多多的书,许多人热爱读书,也有许多人讨厌读书。
而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只要有多余的时间,我就会拿起一本书,开始细细地读起来。
这一天,妈妈给我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十六计》。
一看到这本书,我立马兴奋起来。
因为这本书是我梦寐以求的,所以我特别兴奋。
翻开这本书,我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给吸引住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攻战计中的《欲擒故纵》。
因为这个计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诸葛亮想出来的,而且他还用这个计策七擒了孟获。
所以我十分喜欢这个计策。
在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智者。
一些商家常常用此计,开始往往会给你一些甜头尝,让你割舍不掉,然后再下手达到目的。
《三十六计》读后感3这本书我看了四遍,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遍我是在刚买时看的,我觉得它很稀奇,很好看。
第二次看时我觉得它很好看,但在哪见过,很熟悉(我在看历史)。
第三次,我觉得很熟悉,我看过。
第四次看的时候,我觉得它有一点腻,但还是很喜欢。
我当时是懒洋洋地去看的,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去思考它的内容,认真地去品位。
这四种感觉都包含着我从各个角度去喜欢这本书,它让人陶醉。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三十六计》读后感1炎炎夏日,我要寻找书中的一片清凉,于是漫长的暑假我就与书相约。
读完《三十六计》,我被一个个或惊心动魄或出奇制胜的计谋故事所吸引了。
书中一共有六套计谋,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每一套中各包含六条计谋,总共三十六计。
在这三十六计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一计,瞒天过海。
这个计谋讲的是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后,整天下理朝政,搞得民不聊生。
当时,隋文帝已统一北方,他深知陈朝国力已不堪一击,便想灭了陈国,可是隔着一条长江天堑,如何进攻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呢?老臣高颖向他献了一计。
隋文帝一声令下,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见这个阵势,陈朝将领以为隋军即将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对马,准备决一死战。
哪知剑拔一弩一张等了好几天,隋军却撤了回去,这时,陈朝上一上一下一下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安营扎寨。
陈军慌忙再度备战。
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光,陈军更是进退两难。
这样,陈朝军士气衰竭,隋军不费一兵一卒就灭了陈国。
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要想得到某样东西,不能硬抢,要智取,这样才能更好得取得。
书中有一个清凉的世界,人世间的一切,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我都能在书里找到他们!合上书本,我想开了: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远祖们,虽然遥遥隔了五千年,但在书本之上心灵之上分明盘旋着一群圣贤的灵魂!他们像一位位远年的老人,蔼霭然朝我笑着!我很想抚一摸一他们慈祥的皱纹,倾听他们博博的脉动!于是我又翻开了书本……《三十六计》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
这本书讲到的很多计谋,是根据古代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孙子兵法》改编的。
我看了之后,觉得其中有些计谋特别有意义。
比如,隔岸观火,暗度陈仓,声东击西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计谋。
读《三十六计》有感作文

读《三十六计》有感作文读《三十六计》有感作文1《三十六计》被人称之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十大名著,为什么会被人们这样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记录着凝结着中华人民智慧的三十六条有名的计策,所以托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当我看到三十六记的目录时,光凭着自己字面上的理解,我就啧啧称赞。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胜战记里的瞒天过海和敌战记里的无中生有,而攻占记我却不怎么喜欢。
我先来介绍一下瞒天过海,这是讲述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安定边疆,率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了大海边,可是怎样度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呢?李世民心急如焚,这时一位下官想了一条妙策,只要不要皇上看到还就行了。
于是他造了一艘特别的船,里面犹如在府里的客厅一样,唐太宗上去后以为还在路面上,其实已经率领三十万大军开始渡过大海了。
而无中生有讲的是著名的故事《草船借箭》,在《草船借箭》里刘备与孙权结盟,而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贤才,于是找了个借口让他造十万只箭,并不给其做的原料及工匠,诸葛亮就在半晚偷偷率领改造过后的船队驶向地方阵营,并命将士击鼓,当天有雾,敌军看不亲是真人还是稻草人,就以为有敌军进犯就命所有的弓箭手向船队射击,箭全射在稻草人上,过了几个时辰就稻草人上的箭就够了,于是就向敌军拜谢走了,箭不仅没少于十万还多了,周瑜听说诸葛亮把箭弄到了,于是去岸边搬箭,问了同去的将士后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三十六计》这本书里不仅仅有计策,还告诉了我们的一些道理:人不能做事方法单一,要举一反三。
读《三十六计》有感作文2《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讲述战争谋略的智慧读本。
其中包括六套计谋: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中有具体介绍了六个计。
翻开目录,我就被胜战计的第四计——“以逸待劳”深深地吸引了眼球。
“以逸待劳”的原文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意思是“迫使敌人陷入困境,不用与他相战。
坚守防线,造成其疲倦,即可创造优势”。
这个计记叙了春秋末期李牧守边关的经典战例。
《三十六计》读后感9篇(最新)

《三十六计》读后感9篇这个假期,我读了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
全书分为六块,分别为:胜战计、强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弱战计、退战计,每一块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
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
《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
细细。
读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
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
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
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
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读三十六计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读三十六计心得体会范文10篇《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三十六计心得体会10篇,方便大家学习。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中听到的一句话,终于有一天,我成为了它的主人,津津有味地阅读。
里面的内容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个个读起来琅琅上口: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隔岸观火……仔细品读,还真是爱不释手!其中“暗渡陈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秦末农民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时韩信派了1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
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
章邯料定栈道修复决非易事,毫无防备,殊不知韩信的主力已抄下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了咸阳。
读到这儿,我的感想颇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也有人在使用这一计吗?记得上一次妇女节,我决得妈妈在这14年中为我付出了许多心血,于是我毅然决定送妈妈一些精美的小礼物,于是我将零花钱带着,独自一人去步行街挑选礼物,商店里的物品可真是琳琅满目,有机器猫,有洋娃娃,还有各种各样的头花。
但由于资金不够,我只能望洋兴叹。
接着我货比三家终于挑好了礼物,一把桃木梳和一个小沙漏,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
接着我又买了一张贺卡工工整整地写着“祝妈妈常保青春,健康平安。
”妈妈收到了我的礼物高兴地对我说:“谢谢你暗渡陈仓地为我挑选礼物。
”也许你们本来认为暗渡陈仓是坏事,但我相信这件事会改变你们的观点。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得着三十六计。
我想说平时你们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瞎闯祸哦!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休手旁观,班级的荣誉需要你来献计献策,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三十六计心得体会2前几天,妈妈在书店里给我买了一本《三十六计》,现在我读完了,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三十六计》这本书集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战斗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十六计》的“无中生有”有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三十六计》的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是: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意思是:指本来没有的东西却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
草船借箭”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计策。
“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令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完不成则受军法处死。
诸葛亮欣然答应。
周瑜又令所有工匠都不能给诸葛亮造箭。
诸葛亮悠闲地过了两天,第三天对鲁肃说:“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士兵,装上一千个草人,晚上将船停在江边。
”鲁肃答应了。
晚上诸葛亮邀鲁肃到船上饮酒,并令士兵将船向对岸的曹营驶去。
船到江心时,江面起着大雾,诸葛亮令士兵擂起战鼓,齐声呐喊向曹营逼近。
曹军以为东吴要偷袭,因江面雾大只得对着战鼓响的地方射箭,结果箭全部射到船中草人身上。
就这样诸葛亮凭着智慧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很多,比如我们班的某些同学自己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然后硬说是某某同学弄坏的,嫁祸于人,在同学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错误的,“无中生有”对敌人可以使用,但是对好人却万万不能使用,否则就会伤了和气,影响团结。
通过读了“无中生有”这一计后,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智慧,同时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受益匪浅。
五年级: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