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学《国学》课程《3、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非攻(节选)》1

非攻(节选)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曾庆安【学习目标】1、学会简单的断句技巧2、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疏通文意3、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
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二、断句技巧(句意法)1、句首发语词和敬词,之前断开夫、惟、盖、凡、窃、请、敬等2、句尾语气词,之后断开乎、哉、也、矣、欤、焉等3、句中连词,帮助断句:以、于、为、而、则等4、修辞顶真: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排比、对偶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合作讨论)1、找出通假字。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要说明的道理。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国学国学课程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完整版

背诵:《高祖论功》中高祖说的话。
古诗《大风歌》。
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
8、全班齐读高祖的话,再次体会高祖对于自己如何能得天下的看法。
1、课件出示汉字“力”字的演变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2、了解“力”字的由来、意思以及引申义。
3、生说说含有“力”字部的字。如:劳、动、勤、劝……
1、课件出示《大风歌》
2、生自渎,联系文中的【解读】,体会刘邦写大风歌的心情、意境。
3、课件出示《垓下歌》,进行对比,体会项羽英雄末路与刘邦志得意满的不同意境。
1、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原文,全班齐读。
4、学生对照译文,了解文章内容。
5、学生小组交流,说说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6、全班交流,师适时指导。
(高起、王陵直言不讳,高祖大肚能容、热爱学习。)
7、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高起、王陵说话时的直言不讳,高祖的自信从容。
教学难点
赏析第二段短句的写作技巧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高祖论功劳》原文。
三、新授——汉字家族“力”的演变过程。
四、新授——古诗撷英《大风歌》。
五、总结。
六、作业
1、师:大家知道汉代第一位皇帝是谁吗?
2、课件出示刘邦的图像。
3、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刘邦的资料。
4、教师结合资料,简介刘邦得天下的过程。
国学国学课程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
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课件20](沫茶默)
](https://img.taocdn.com/s3/m/6e3790e0eefdc8d376ee32ed.png)
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兴起于战国,兴盛 于西汉初期。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 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 老子 思
一、从“无为”到“有为”
成为非贵族家庭子弟为官从政的晋升之路。 将经学与利禄仕途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
(二)构建起以儒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二)地方官学
郡国——学 县道邑——校 乡——痒 聚——序
学五经 儒学民间独尊
三、儒学成为正统 新儒学的推广:教育官方化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儒学垄断教育
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研习儒家经典。
三、儒学成为正统
(二)构建起以儒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一)中央官学 BC136年,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置五经博士。
BC124年, 兴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 负责教授,完成经学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为官,
材料三: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粮食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汉帝国潜伏着的社会危机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王国势 力膨胀
土地兼 并剧烈
商人势 力过大
边境匈 奴为患
一、从“无为”到“有为”
自主思考: 诸子百家中哪一家政治学说可以适应汉武帝积极有为的需 要?各有什么利弊?
一、从“无为”到“有为”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左传》教学目标:1.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鉴赏“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4.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感受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不避强御”的精神品质。
难点: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载的标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单元要我们学习的是历史散文。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一部历史著作而言,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一部历史著作它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答:实录)。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里,历史典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记载着各个朝代的历史,而且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历代的史书,都可以展现出史官撰写史书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左传》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
当代史学家钱穆认为: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今天我们就以《左传》里的文章《晋灵公不君》为基准来了解“春秋笔法”。
(板书题目)二、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晋灵公、赵盾怎样的性格特点?(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作为臣子又有哪些表现?这些事情表现了晋灵公、赵盾怎样的性格特点?)概括晋灵君的性格特征:贪婪、荒唐、残暴、昏庸。
厚敛雕墙、弹人观辟、虐杀宰夫、虚言纳谏、患谏贼之、伏甲嗾獒,作为一个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
他不敬大臣,不子庶民,最终失去民心被赵穿所杀。
这样一个君主按现在的眼光看是死有余辜,但在那个时代只能是可谏不可杀。
作为臣子的赵盾像不像个臣子,有没有臣子的样子,表现在哪?品质特征:直言敢谏、忠诚仁义、古之良大夫。
忧心国事、骤谏灵公、恩惠养民、为法受恶、尊重史官文中是不是仅仅写了这两个人物?还有哪几个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士季、鉏麑、提弥明、灵辄)除了士季是以臣子进谏的形象出现,其他三个都是以卫士武士的身份出现的。
六年级国学第3课《高祖论功》教案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一课时) 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通文章,正确断句文章教学难点:会背其中重要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鸡犬新丰》1.师讲述《鸡犬新丰》的故事,2.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让你感觉到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虽然富贵,夺得了天下,却不忘孝敬父母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简单介绍刘邦1.让学生先说说,刘邦是谁,2.老师简单介绍刘邦。
(三)初读古文《高祖论功》1.学生自由读一读,2.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请一些同学来读。
第3课:高祖论功二、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文章大意。
3.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知道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师带同学们读,疏通难读的字。
2.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大概了解古文大义,3.老师讲解古文的意思。
重点理解:“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4.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讨论 ;你觉得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立邦所说的话吗?5.生再次读古文。
6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第3课:高祖论功三、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三课时)汉字家族追根溯源二、教学目标: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致理解并背诵大风歌教学难点: 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古诗积累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3.并当堂背诵,比赛。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四课时)古诗说一说二、教学目标:说一说关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来一个《楚汉争霸》的小型故事会。
杨阳2010——2011第一学期国学教案

2010——2011第二学期国学教案杨阳国学启蒙之《三字经》授课目标:教授三字经“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授课基本内容: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授课提纲自我介绍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
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
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
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
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国学启蒙之《三字经》授课目标: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授课内容: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授课提纲: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
(5分钟)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
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
(5分钟)4,考世系,知始终。
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5分钟)5,自羲农,至黄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君王时所用。后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 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 也都用此大礼。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
即贬官。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面”,称臣叫做“北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
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4.朝拜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朝聘】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
年派大夫朝见为“小聘”;每隔三年 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 朝见为“朝”。
【朝觐】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
秋见曰觐”。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5.宾主礼仪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
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古 诗 文 与 纪 时
夜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
“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三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天仰色头纪相时向、鸣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
的就是 Sunday,Monday,Tuesday……Saturday.
古 诗 与
星 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王勃《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非攻》1

非攻(第二课时)南充龙门中学林鹏一、教学目标:1学生齐读《四库全书》版的《非攻》(上),在第一课时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文言句读的魅力、作用。
2结合文本理解墨子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的具体表现。
3学习墨子运用常见事物、现象进行类比说理的论辩方法,以及理解墨子这种论辩技巧在本文说理时所取得的效果。
4理解墨子战争观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现代的不义之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组织学生齐读《四库全书》版的《非攻》(上),旨在增强学生对文言句读作用的认识,同时,以达到进一步熟悉文本目的。
②理解墨子战争观在现实中的存在意义,培育学生“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精神。
2难点:①理解在墨子“兼爱”核心思想引领下,他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②学习、把握墨子运用常见事物、现象进行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通过此法达到层层逼近、浅入深出的论辩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非攻》的朗读技巧、文言知识,进而疏通了文意,那么,在我们今天正式学习第二课时之前,让我们先走进复习环节。
(二)再读经典、感知句读1组织学生齐读《四库全书》版的《非攻》(上)。
2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读文言原文的魅力、作用。
(三)研读经典、突破难点1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那他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基础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怎样的呢?损害别人侔:用类比证明其相同。
援:援引事例论证。
推:推理决定是非。
3结合文本学习、理解墨子运用哪些常见事物、现象进行了怎样的说理,以及理解墨子这种论辩技巧在本文说理时所取得的效果。
以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为例:1阅读史料,了解墨子为反对不义之战而四处奔走、不畏艰险的奋斗经历。
2联系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现代的不义之战,比如隋唐攻灭高勾丽之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不义之战,引非之,罚之 罪益厚 罪益厚 罪益厚 从而誉之入人园圃,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大为攻国浅入深出,论辩有力杀不辜,扡其衣裘,取戈剑说理方法:运用类比,由小到大, 层层推进 坚决反对 结论: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继承、学习、宣扬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可贵精神和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高祖论功劳》原文。
三、新授——汉字家族“力”的演变过程。
四、新授——古诗撷英《大风歌》。
五、总结。
六、作业
1、师:大家知道汉代第一位皇帝是谁吗?
2、课件出示刘邦的图像。
3、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刘邦的资料。
4、教师结合资料,简介刘邦得天下的过程。
1、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背诵:《高祖论功》中高祖说的话。
古诗《大风歌》。
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
1、课件出示汉字“力”字的演变过程。
2、了解“力”字的由来、意思以及引申义。
3、生说说含有“力”字部的字。如:劳、动、勤、劝……
1、课件出示《大风歌》
2、生自渎,联系文中的【解读】,体会刘邦写大风歌的心情、意境。
3、课件出示《垓下歌》,进行对比,体会项羽英雄末路与刘邦志得意满的不同意境。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高祖的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2、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原文,全班齐读。
4、学生对照译文,了解文章内容。
5、学生小组交流,说说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6、全班交流,师适时指导。
(高起、王陵直言不讳,高祖大肚能容、热爱学习。)
7、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高起、王陵说话时的直言不讳,高祖的自信从容。
8、全班齐读高祖的话,再次体会高祖对于自己如何能得天下的看法。
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
教学内容
《高祖论功》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领悟高祖对于自己为何能得天下的见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集思广益,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流利的诵读课文。教学源自点赏析第二段短句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