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RFID设备调试及软件开发_学
RFID技术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RFID技术姓名:***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2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5 年6 月24 日实验项目列表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2级姓名: *** 学号: *** 实验课程: RFID技术实验室号:_田C306 实验设备号: 12 实验时间: 15.5.15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例:实验一RFID(13.56MHz)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ZigBee协议栈的原理。
2、学习RFID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
二、实验内容1、搭建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的ZigBee网络。
2、通过ZigBee网络采集RFID模块的数据并在上位机上显示结果。
三、实验设备1、串口线、USB线(一头扁的一头方的)、M3-LINK仿真器、5V电源。
2、协调器开发板、路由器开发板、包含RFID(13.56MHz)传感器的节点开发板和射频卡。
3、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以及ZigBee组网源程序。
四、实验说明1、硬件组成从硬件角度看,系统由4大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节点、中间的路由节点、将数据传送到PC机的协调器节点以及PC机几个平台。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到,除协调器与PC机的通讯可采用以太网或USB外,其他各个部分之间都采用ZigBee网络。
整个系统除了PC机外的其他部分都采用当前最流行的低功耗、小封装的Cortex-M3芯片做主控芯片。
其中的终端节点和路由节点采用LM3S811,汇聚节点采用内部集成以太网和USB控制器的LM3S6952或LM3S9B96,终端节点除ZigBee部分进行数据传输外,还有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
2、ZigBee协议栈串口应用五、实验步骤1、将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Luminary文件夹拷贝到“C:\Keil\ARM\INC”目录下,若弹出“确认文件夹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全部”。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一、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传感器实现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本报告旨在总结与分析团队在RFID实训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详细介绍实训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与软件,以及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标及准备工作在开始实训之前,团队明确了实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同时,我们对所需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研和采购,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2. 实验一:RFID工作原理及硬件配置在这一实验中,我们详细学习了RFID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和阅读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配置RFID硬件。
3. 实验二:RFID标签编程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软件对RFID标签进行编程,并实现标签读写功能。
通过编程,我们能够为每个标签分配唯一的序列号和数据。
4. 实验三:RFID应用与案例研究这一实验环节中,我们研究了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跟踪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
5. 实验四:RFID系统性能测试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测试了RFID系统的性能,包括读取距离、标签识别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6. 实验五:RFID系统集成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搭建了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
我们实施了系统集成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分析通过对RFID工作原理和硬件配置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 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正确配置硬件设备。
2. 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在RFID标签编程实验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标签的编程和数据读写功能。
这使得标签能够存储和传输特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RFID教学实验箱实验内容初稿(实验一添加实验步骤说明)(精)

13.56MHZ HF多协议读写器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二、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_Request、Anticoll、Select、Halt、Authentication 操作实验三、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标准协议的M1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四、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Request、Halt、Deselect操作实验五、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AT88RF020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六、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SR176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七、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协议的Verayo卡的256/512位读卡器认证标签、读写块、internal、获取随机数、写口令到标签等双向认证操作实验八、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verayo卡带认证的读写标签数据操作实验九、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Inventory16、Inventory、Stay_Quiet、Select指令操作实验十、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Reset_To_Ready、Read、Write、Lock、Write_AFI、Lock_AFI、Write_DSFID、Lock_DSFID、Get_System_Information、Get_Multiple_Block_Security指令操作实验十一、基于符合ISO/IEC 7816 标准协议的CPU卡RATS指令操作实验十二、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1):选择文件、取响应数、取随机数、外部认证实验十三、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2):擦除DF、建立文件、增加或修改密钥实验十四、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3):内部认证、读二进制文件、写二进制文件、写记录文件实验十五、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消费指令操作(1):验证PIN、初初化交易、读余额、圈存实验十六、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消费指令操作(2):消费/取现/圈提、取交易认证、重装/修改PIN2、综合性实验(1)实验项目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二、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_Request、Anticoll、Select、Halt、Authentication操作实验三、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标准协议的M1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四、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Request、Halt、Deselect 操作实验五、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AT88RF020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六、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SR176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七、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协议的Verayo卡的256/512位读卡器认证标签、读写块、internal、获取随机数、写口令到标签等双向认证操作实验八、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verayo卡带认证的读写标签数据操作实验九、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Inventory16、Inventory、Stay_Quiet、Select指令操作实验十、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Reset_To_Ready、Read、Write、Lock、Write_AFI、Lock_AFI、Write_DSFID、Lock_DSFID、Get_System_Information、Get_Multiple_Block_Security指令操作(2)实验方案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13.56MHZ 非接触IC技术。
实验一 RFID设备调试及软件开发_学

实验一RFID读写器调试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学习各类RFID读卡器的使用。
2、掌握RFID读卡器程序设计的方法。
3、理解基于QT的RFID案例程序。
二、实验内容调试CBT-IOT赛百特物联网实验箱HF高频读卡器,对ISO14443A卡进行识别、数据操作,并分析其通信协议。
调试FR105 HF高频读卡器,对ISO15693、ISO14443A卡进行识别,以及数据操作,并分析其通信协议。
调试FR1200 UHF超高频读卡器,对ISO18000-6C卡进行识别,以及数据操作,并分析其通信协议。
调试基于各种RFID读卡器的QT程序,包括电子钱包、公交卡充值、上班刷卡考勤系统、车流量统计、药品出入库、电子锁控制等应用,分析程序与读卡器之间的串口通信。
三、实验预备知识1、CBT-IOT实验箱HF高频读写器CBT- IOT实验箱HF板载模块特点:●工作频率:13.56MHz●芯片:MF RC531(高集成非接触读写卡芯片)●支持ISO/IEC 14443A/B和MIFARE经典协议●支持mifare1 S50等多种卡类型●最大工作距离:100mm,最高波特率:424kb/s●支持lCrypto1加密算法并含有安全的非易失性内部密匙存储器●处理器 STM8S105高性能8位架构的微控制器,主频24MHz●通信方式:串口TTL,可直接插接无线通讯模块组网开发,多模块无线组网通讯●电源:DC 5V串口设置:波特率115200bps,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通信协议:说明:SOF:固定为0xEE 0xCC,标志一帧的开始。
Sensor typle:传感器类型,RFID为0xFE。
Sensor id:固定为0x01,为RFID读卡器的编号。
Cmd id:命令ID,0x01为充值,0x02为扣款,0x03为查询。
ID0~3:4 字节卡号DATA0~3:4 字节数据END:固定为0xFF,标志一帧的结束。
CBT-IOT HF RFID模块充值扣费功能通信协议详细说明:识别:发送:不用发送指令,读卡器一直在不停的读卡返回:EE CC FE 01 03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FF充值:发送:CC EE FE 01 01 XX XX XX XX FF (ID省略)返回:EE CC FE 01 01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FF扣款:发送:CC EE FE 01 02 XX XX XX XX FF (ID省略)返回:EE CC FE 01 02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FF2、FR105 HF高频读写器FR105读卡器特点:●工作频率:13.56MHz●支持协议:ISO15693、ISO14443A协议●读卡距离:10cm●电源:DC 5V1A●通信接口:RS232串口串口设置:波特率115200/57600bps,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3、FR1200 UHF超高频读写器FR1200 超高频读写器特点:●工作频率:902~928MHz(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工作方式:以广谱跳频或定频发射方式●射频功率:10~30dBm●支持协议:ISO-18000-6C(EPC G2)标准●读卡距离:3-5米(和标签及天线有关)●平均功耗:小于10瓦●电源:DC 5V2A●通信接口:RS232串口设置:波特率57600bps,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通信协议:发送指令:SOF LEN CMD [DATA] END接收数据:SOF LEN CMD STATUS [DATA] END解释:SOF:固定为0xAA,数据帧的起始标志。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应用开展。
本文将以RFID实训为主题,探索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在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一、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利用电磁波通过无线方式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RFID标签、读写器和中央数据库。
RFID 标签内部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芯片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天线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读写器则通过天线向RFID标签发送电磁波信号,并接收从标签返回的响应信号。
中央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来自各个标签的数据。
二、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中,RFID技术可以通过标签精确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在物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用RFID读写器,可以实现自动化记录货物进出库的时间和位置,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从而方便管理者实时掌握物流情况。
2. 仓库管理RFID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仓库管理中。
每个货物都附带一个RFID标签,仓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快速扫描并记录货物的进出库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减少人为错误。
3. 超市购物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超市购物体验的改进。
如果每个商品都带有一个RFID标签,消费者只需要将购物车推过RFID读写器,系统就能自动识别所有商品并计算总花费,避免了传统扫码购物的繁琐过程。
4. 动物追踪RFID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比如对家禽、牲畜等动物进行身份追踪。
通过在动物的耳标或体内植入RFID标签,饲养员可以精确记录动物的信息,包括疫苗接种情况、生长发育等。
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管理水平。
三、RFID技术在实训中的应用在RFID实训中,学生需要掌握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实践能力。
RFID实验1,2报告12页word文档

RFID实验报告实验一智能识别技术与系统实验实验时间:2019年6月21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2.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
3.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1、条码技术实验(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
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
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
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 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整理)RFID设备应用实训.

RFID设备应用实训1. 实训一:RFID基础1.1实训项目1:人员身份识别测试1.1.1实训目的认识RFID识别基本应用原理。
1.1.2实训环境1.1.3实训步骤1.1.3.1安装“《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在附带光盘中找到“光驱盘符:\安装文件\《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1.3.exe”安装文件如图1-5-1所示;图1-5-1《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文件双击“《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1.3.exe”文件运行,弹出“《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程序”界面,请点击“下一步”,如图1-5-2所示;图1-5-2 “《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程序”界面单击“下一步”,进入“许可协议条款”界面,出现如图1-5-3所示;图1-5-3“许可协议条款”界面请选择“我同意该许可协议的条款”及单击“下一步”,同意“许可协议”,进入填写用户信息界面,如图1-5- 4所示;图1-5-4 填写用户信息填写用户信息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选择“目的地文件夹”界面,如图1-5-5所示;图1-5-5 选择“目的地文件夹”“目的地文件夹”使用默认值即可,点击“下一步”进入“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界面,如图1-5-6所示;图1-5-6 “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界面“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使用默认值即可,点击“下一步”进入“准备安装”界面,如图1-5-7所示;图1-5-7 “准备安装”界面确认无误后单击“下一步”,进入“正在安装”界面,如图1-5-8所示;图1-5-8 “正在安装”界面安装需要大概5-10分钟请耐心等待;安装已完成,如图1-5-9所示,最后点击“完成”结束本程序的安装。
图1-5-9 “安装完毕”界面点击“完成”按钮后安装程序会自动进入“MSXML 4.0 SP2 Parser and SDK”补丁的安装,如图1-5-10所示;图1-5-10 安装“MSXML 4.0 SP2 Parser and SDK”补丁界面点击“Next”,进入到“许可协议条款”选项界面,如图1-5-11所示;图1-5-11 “许可协议条款”选项界面请选择“I accept the terms in the License Agreement”选项并点击“Next”,进入填写用户信息界面,如图1-5- 12所示;图1-5-12 填写用户信息填写用户信息后点击“Next”,进入“选择安装类型”界面,如图1-12所示;图1-5-13 “选择安装类型”界面点击“Install Now”,开始安装,如图1-5-14所示;图1-5-14 “正在安装”界面稍等片刻,出现安装完成界面,点击“Finish”结束安装,如图1-14所示;图1-5-15 “安装完成”界面“《MISD》 RFID应用开发平台”全部安装完毕后,安装的目标位置文件夹结构如图1-5-16所示;图1-5-16 “《MISD》 RFID应用开发平台”文件夹结构文件夹及文件的相关说明如下:a).“MisdADO”文件夹:开发平台的核心文件b).“MisdRfid”文件夹:RFID中间件c).“新建工程模板”文件夹:新建工程项目的模板d).MisdRfidConfig.exe:中间件配置程序e).UpdateTools.exe:平台升级程序自动创建的快捷方式如图1-5-17所示。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一、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电磁场中的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对物体的唯一识别与跟踪。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RFID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与实践经验,以及对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进行探讨。
二、实训目标1. 熟悉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和流程。
3. 实践RFID技术在物流追踪和库存管理方面的应用。
4. 分析RFID技术在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前景。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1. RFID标签的设计与制备在实训开始阶段,我们了解了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以及标签芯片、天线和封装等组成结构。
我们首先学习了标签设计的基础原理,然后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标签模拟和设计。
在设计完成后,我们通过制程工艺流程,制备了自己设计的RFID标签样品。
2. RFID读写器的选用与配置在实验室中,我们了解到RFID读写器负责与标签进行通信,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系统。
我们学习了RFID读写器的选择原则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将读写器与计算机相连,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和功能设置。
3. RFID应用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实践。
- 在物流追踪方面,我们模拟了货物的进出仓库环节,使用RFID技术完成对货物的扫描、记录和追踪,在后台系统中实时更新货物的位置和状态,实现了物流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 在库存管理方面,我们通过RFID标签对货物进行唯一标识,并将其与库存系统相连接,实现了库存盘点的自动化、高效化,大大提升了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 在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对RFID技术的潜力进行了探索。
通过RFID标签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系统、物资流通等方面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添加槽函数声明void readMyCom()
(4)窗口类.cpp的类的构造函数,或“打开串口”按钮中添加初始化串口语句。
myCom = new QextSerialPort(portName,QextSerialBase::EventDriven);
程序:(1)Z-tek-ZE533-CDM20830_Setup;(2)HL-340
安装方法:(1)直接运行安装包内的可执行程序。(2)手动指定驱动程序位置,进行驱动安装和更新。
安装成功后,将USB转串口线的USB接口一端插入笔记本电脑,查看“设备管理器”--“端口”,记录其串口号。
注意:(1)更换笔记本电脑的插入USB接口,其串口号可能会变化。建议实验过程中,一直插入一个固定不变的USB接口。
3、串口工具模拟PC端RFID软件,发出各种操作指令,并接收读卡器回复数据,进行分析。
PC端软件串口调试工具
7
在Qt中并没有特定的串口控制类,大部分人使用的是第三方写的qextserialport类。
windows下只需要使用其中的6个文件:
qextserialbase.cpp和qextserialbase.h
DATA:命令参数,或返回的数据,例如标签号、读取的数据。部分指令无DATA部分。
END:固定为0x55。
4
协议规定,标签存储器分为四个存储体,每个存储体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组成。
a)保留内存保留内存应包含杀死口令和访问口令。杀死口令应存储在00h至1Fn的存储地址内。访问口令应存储在20h至3Fn的存储地址内。
返回:EE CC FE0101 XX XXXXXXXXXXXXXX FF
扣款:
发送:CC EE FE0102 XX XXXXXX FF(ID省略)
返回:EE CC FE0102 XX XXXXXXXXXXXXXX FF
2
FR105读卡器特点:
工作频率:13.56MHz
支持协议:ISO15693、ISO14443A协议
b)EPC存储器EPC存储器应包含在00h至1Fn存储位置的CRC-16、在10h至1Fh存储地址的协议-控制(PC)位和在20h开始的EPC。PC被划分成10h至14Fh存储位置的EPC长度、15h至17Fh存储位置的RFU位和在18h至1Fh存储位置的编号系统识别(NSI),CRC-16、PC、EPC应优先存储MSB (EPC的MSB应存储在20h的存储位置)。
访问口令
保留内存的20h至3Fh存储电子标签的访问口令,访问口令为1 word,即2 bytes。电子标签出厂时的默认访问指令为0000h。用户可以对访问指令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对访问口令进行锁存,一经锁存后,用户必须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才能对访问口令进行读写。
EPC
EPC为识别标签对象的电子产品码。EPC存储在以20h存储地址开始的EPC存储器内,MSB优先。询问机可以发出选择命令,包括全部或部分规范的EPC。询问机可以发出ACK命令,使标签反向散射其PC、EPC和CRC-16(在特定情况下该标签可以截断应答-参见6.3.2.10.1.1)。最后,询问机可以发出Read命令,读取整个或部分EPC。PC+EPC也称为UII。
Exten Data:固定为0x0000,为2Byte扩展数据域。
END:固定为0xFF,标志一帧的结束。
6
调试思路及过程:
1、运行PC端RFID软件,通过菜单、按钮等操作,测试RFID读卡器。主要操作为参数设定、单卡识别、多卡识别、数据块写入、数据块读取。
2、串口工具接收到PC端软件通过上位机向读卡器发出的各种指令。
HF RFID模块拨码开关设为“_ _ _ |”,其他模块设为“_ _ _ _”。即,只有HF RFID模块使用Debug UART进行输出调试。并打开模块下方的电源开关,以及实验箱左上角的电源开关。
通信线路:笔记本USB接口——USB转串口线——RS232串口线——实验箱Debug UART接口——HF RFID模块。
2Byte
1Byte
说明:
SOF:固定为0xEE 0xCC,标志一帧的开始。
Sensor typle:传感器类型,RFID为0xFE。
Sensor id:固定为0x01,为RFID读卡器的编号。
Cmd id:命令ID,0x01为充值,0x02为扣款,0x03为查询。
ID0~3:4字节卡号
DATA0~3:4字节数据
使用方法:
(1)将上面所说的6个文件复制到工程文件夹下。
(2)在Qt Creator中左侧的文件列表上,鼠标右击工程文件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Add Existing Files,添加这6个文件。
(3)在需要使用串口类的窗口类的头文件中:
添加头文件#include "win_qextserialport.h"
d)用户存储器用户存储器允许存储用户指定数据。该存储器组织为用户定义。
杀死口令
保留内存的00h至1Fh存储电子标签的杀死口令,杀死口令为1 word,即2 bytes。电子标签出厂时的默认杀死指令为0000h。用户可以对杀死指令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对杀死口令进行锁存,一经锁存后,用户必须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才能对杀死口令进行读写。
c)TID存储器TID存储器应包含00h至07n存储位置的8位ISO15963分配类识别(对于EPCglobal为111000102)、08h至13n存储位置的12位任务掩模设计识别(EPCglobal成员免费)和14h至1Fn存储位置的12位标签型号。标签可以在1Fn以上的TID存储器中包含标签指定数据和提供商指定数据(例如,标签序号)。
qextserialport.cpp和qextserialport.h
win_qextserialport.cpp和win_qextserialport.h
如果在Linux下只需将win_qextserialport.cpp和win_qextserialport.h换为posix_qextserialport.cpp和posix_qextserialport.h即可。
END:固定为0xFF,标志一帧的结束。
CBT-IOT HF RFID模块充值扣费功能通信协议详细说明:
识别:
发送:不用发送指令,读卡器一直在不停的读卡
返回:EE CC FE 01 03 XX XXXXXXXXXXXXXX FF
充值:
发送:CC EE FE0101 XX XXXXXX FF(ID省略)
读卡距离:10cm
电源:DC 5V1A
通信接口:RS232串口
串口设置:波特率115200/57600bps,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
3
FR1200超高频读写器特点:
工作频率:902~928MHz(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
工作方式:以广谱跳频或定频发射方式
射频功率:10~30dBm
支持协议:ISO-18000-6C(EPC G2)标准
注意:实验过程中,请勿随意修改访问口令、杀死口令。
5
继电器模块特点:
型号:CBT-RelaySwitch
处理器:STM8S
开关通道:1路
动作时间:≤8ms
释放时间:≤5ms
通信接口:UART(TTL电平),可插在CBT串口调试板上使用
触电形式:1A
触电负载:10A 125VAC;5A 250VAC;5A 30VDC
安装成功后,查看“设备管理器”--“端口”,记录其串口号。
记录实验串口设备号(CBT串口调试板):
3、安装串口调试助手:串口调试工具AccessPort.rar,绿色免安装,解压后可直接用。
4、下载、解压“PC端程序”包,里面包含了各种RFID读卡器的PC端演示程序,绿色免安装。
2
1、物理连接和设置
通信方式:串口TTL,可直接插接无线通讯模块组网开发,多模块无线组网通讯
电源:DC 5V
串口设置:波特率115200bps,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
通信协议:
SOF
Sensor typle
Sensor id
Cmd id
Data
Exten Data
END
2Byte
1Byte
1Byte
1Byte
6Byte
阻抗:≤100mΩ
电器寿命:≥10万回
供电:DC 5V,由调试板供电
串口设置:波特率1152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
通信协议:
传感器发送串口数据包:
SOF
Sensor typle
Sensor id
Cmd id
Data
Exten Data
END
2Byte
1Byte
1Byte
1Byte
6Byte
2Byte
1Byte
说明:
SOF:固定为0xEE 0xCC,标志一帧的开始。
Sensor typle:传感器类型,继电器为0x0F。
Sensor id:固定为0x01。
Cmd id:固定为0x01。
Data::为6Byte传感器数据域,打开00 00 00 00 0001,关闭00 00 00 00 0000。
myCom ->open(QIODevice::ReadWrite);
…………//设置波特率、等
connect(myCom,SIGNAL(readyRead()),this,SLOT(readMyCom()));
(5)在.cpp添加readMyCom()函数代码,实现串口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QByteArray temp = myCom->readAll();
LEN:数据帧的长度,不包括数据帧的起始标志0xAA。
CMD:命令ID及参数,简单命令无参数。连接设备0x00,读取功率0x01,设置功率0x02,读取频率0x05,设置频率0x06,单标签识别0x10,防碰撞识别0x11,停止识别0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