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专题辅导
高中生物有氧无氧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无氧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2. 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及示意图;
3. 理解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的原理。
教学内容:
1.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示意图;
2. 无氧呼吸的原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二、学习有氧呼吸(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有氧呼吸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重要知识点;
2. 展示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并解释每个环节的作用。
三、学习无氧呼吸(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无氧呼吸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在缺氧条件下细胞是如何产生能量的;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四、练习与检测(10分钟)
1.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讨论并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重要性;
2. 提出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学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高考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考呼吸作用知识点呼吸作为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在高考中是一个常见的考查点。
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高考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氧气的供应,与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从而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1.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酸性环境下的异路框中德系呼吸和正常呼吸。
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细胞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在不产生水的情况下释放能量,产生乳酸或酒精的过程。
二、高考重点考查的呼吸作用知识点1. 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物质的扩散实现气体交换。
氧气进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到达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
而二氧化碳则相反,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再被排出体外。
2. 呼吸调节机制人体的呼吸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分为主动和被动调节,主动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被动调节则是呼吸中枢对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敏感性反应。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血液中的pH值和钙离子浓度来调节呼吸。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织和器官。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还具有过滤、加湿、调节温度和声音形成等作用。
4.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有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内容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在相关的题目中。
三、高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注意理解题目要求在高考中,关于呼吸作用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呼吸过程、气体交换、呼吸调节、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高二生物知识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笔记

高二生物知识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笔记高二生物知识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③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②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③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 储存在ATP中。
2020高考生物复习资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020高考生物复习资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点总结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点总结高考生物考题中,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常常涉及的重要概念。
下面是对两个考点的总结: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一种代谢现象,主要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糖解(糖原的分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解:将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两个三碳的丙酮酸,然后通过有机酸分解成乙醇。
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Krebs循环:乙醇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醛酸,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2C3H6O3 + 9ADP + 9Pi + 6NAD+ + 6FAD → 6CO2 +6C2H4O2 + 9ATP + 6NADH + 6FADH2氧化磷酸化:乙醛酸被氧化成乙酸,并通过线粒体呼吸链最终生成水。
反应方程式为:6C2H4O2+24ADP+24Pi+18O2→12CO2+12H2O+24ATP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主要产生能量的方式为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
乳酸发酵:糖在肌肉中发酵产生乳酸,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乙酸发酵: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为乙酸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葡萄糖)的过程。
1.光化学反应:光能被吸收,激发叶绿素a的电子,产生高能电子;水分子被光解,产生氧气和两个氢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光能+2H2O→2H++1/2O22.光合糖合成反应:高能电子通过光合色素系统传递,最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
反应方程式为:6CO2+18ATP+12NADPH+12H+→C6H12O6+18ADP+18Pi+12NADP++6H2O 值得注意的是,光合作用不仅出现在植物中,还出现在一些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中。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专练24细胞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1.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2.生物的呼吸方式由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是进化中的一个飞跃。
在进化中,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物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下列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为了探究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类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C.有氧呼吸推动物种发展的原因是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D.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一定大于CO2产生量3.某动物组织,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为1∶3,则该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是()A.1∶2B.2∶1C.3∶1D.1∶14.[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吸收O2分子数等于释放CO2分子数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的CO2多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D.若产生的CO2多于乙醇的分子数,则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下图表示人体在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糖类的分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米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B.1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不相等C.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D.马拉松跑时,糖类分解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肌肉收缩6.[2023·全国乙卷]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浅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差异

高中生物教案:浅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差异一、引言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呼吸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作为能量来源,是生物体内大量生成 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则不需要氧气,但产生的ATP 数量较少。
本文将从生物体能量获取的角度,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和差异。
二、有氧呼吸1. 特点有氧呼吸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来分解分子中可供呼吸利用的高能化合物,最终产生 ATP 的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糖解、Krebs 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其中,糖解和Krebs 循环是生成 ATP 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让细胞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ATP 产量有氧呼吸能够生产大量的 ATP。
分解葡萄糖的完整过程,能产生大约 38 个 ATP。
而利用脂肪分解生产 ATP 的过程,需要更多步骤和氧气, ATP 产量会更高,可以达到 129 个 ATP。
而利用蛋白质生成ATP 的过程,则需要通过转化成糖类的方式,产量比较低,只有 36 个 ATP。
3. 适用物种有氧呼吸在所有的生物物种中均有发生。
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因为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维持生命,它们的线粒体数量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 ATP 的产量。
三、无氧呼吸1. 特点无氧呼吸指的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产生 ATP 的过程。
这种情况下,生物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有氧呼吸的糖解或 Krebs 循环,而是采用发酵代替,将糖类分解为乳酸、酒精或产生其他有机酸。
耐受无氧环境的微生物,如乳酸菌或发酵细菌,往往都采用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
2. ATP 产量由于无氧呼吸采用的是发酵代替正常的糖解和 Krebs 循环,生产ATP 的效率比较低。
发酵成果产量较少,每一次糖类的分解只能产生2 个 ATP。
3. 适用物种一些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等,可以在缺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但在大多数生物物种中,它只是一种临时手段,因为它产生的ATP 数量远远不够。
高二生物知识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笔记

高二生物知识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 引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的两种方式。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命体,都需要通过呼吸来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需要的化学能。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在于氧气的存在与否。
本篇笔记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呼吸方式的原理、过程和产物。
2.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来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解、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2.1 糖解糖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步,它发生在细胞质中。
该过程将葡萄糖(C6H12O6)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C3H4O3),同时生成两个ATP分子和两个NADH分子。
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因此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2 Krebs循环Krebs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步,它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在这个过程中,丙酮酸经一系列反应被氧化为二氧化碳(CO2)。
同时,释放出能量并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储存为ATP分子和载氢体NADH和FADH2。
2.3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是有氧呼吸的第三步,它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在这个过程中,NADH和FADH2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跳跃,并最终被氧气接受,生成水。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通过这些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ATP。
2.4 产物有氧呼吸的主要产物是能量(ATP)和水(H2O)。
每个葡萄糖分子可以产生最多36个ATP分子。
3.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包括两个主要的步骤:糖酵解和乳酸发酵。
3.1 糖酵解糖酵解是无氧呼吸的第一步,它发生在细胞质中。
该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乳酸(C3H6O3),同时生成两个ATP分子和两个NADH分子。
由于缺氧的存在,NADH分子无法在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因此无法继续通过 Krebs 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产生更多的ATP。
3.2 乳酸发酵由于细胞内缺氧,NADH不能被进一步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永远是各种考试的重点,出题量大且难度高。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一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一. 区别
二. 联系
仔细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两种呼吸类型也是有共同点的。
1. 从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看,两者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 从反应过程来看,这两种呼吸类型的第一步反应,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3.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原始地球的大气不含氧气。
所以,那时候的生物的呼吸方式都为无氧呼吸。
当蓝藻等自养型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有了氧气,才出现了有氧呼吸。
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三. 优劣
从能量供应角度看,有氧呼吸每分解1mol葡萄糖,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
而无氧呼吸分解1mol葡萄糖,只能释放196.65kJ的能量。
对于需氧型生物来说,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所提供的能量无法满足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所以,对于提供能量来说,有氧呼吸要优于无氧呼吸。
从产物的角度看,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生物体是无害的。
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乳酸的形成,会使动物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肌内酸痛。
乳酸过多还可能引起稳态的改变、乳酸中毒等。
酒精对植物细胞有很强的毒害作用。
所以,需要型生物的无氧呼吸,基本上是为了帮助生物度过一些缺氧的不良环境,不能长时间地进行。
所以,从终产物有无毒害这一角度看,有氧呼吸要优于无氧呼吸。
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