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干熄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干熄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概述:干熄焦是指通过干燥、熄焦处理后的焦炭产品。
传统的焦炭生产方法一般采用湿熄焦,即熄焦过程中喷洒水进行冷却。
然而,湿熄焦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热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究干熄焦技术的可行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干熄焦技术的应用,解决湿熄焦存在的问题,提高焦炭生产的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
二、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干熄焦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研究和应用基础,已经证明技术可行。
干熄焦不仅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熄焦过程中的热能利用效率。
采用干熄焦技术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
2.市场可行性:焦炭是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在市场需求稳定。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境友好型熄焦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
干熄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经济可行性:在传统的湿熄焦过程中,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对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压力。
采用干熄焦技术后,可以提高熄焦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干熄焦技术的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通过节约能源和减少生产成本,能够快速回收投资。
4.环境可行性:湿熄焦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众所周知的问题。
采用干熄焦技术后,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减少废水排放。
同时,干熄焦技术在熄焦过程中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项目实施方案:1.技术研发:根据干熄焦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市场需求,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对干熄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2.试点项目:选择一家焦炭企业进行干熄焦技术的试点项目,对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验证。
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获取相关技术和经济数据。
3.推广应用:在试点项目成功后,通过技术推广和宣传,将干熄焦技术推广至更多的焦炭企业。
同时,采取对应的培训和支持措施,确保技术的顺利应用。
四、项目投资及效益分析:1.项目投资:该项目的初步投资估计为1000万元。
干熄焦技术的节能减排及环保分析

干熄焦技术的节能减排及环保分析摘要:随着现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不断变化,我国已经开始不断的重视相应的能源节能减排技术,比如说干熄焦技术。
干熄焦技术作为我国重点的企业节能减排措施之一,在钢铁企业当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干熄焦技术发展状况,研究该项技术的相关制约因素、参考指标等,阐明该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节能减排、环保干熄焦技术在一部分的工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根据干熄焦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的节能减排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干熄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的相关应用在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相应干熄焦技术工艺。
在60年代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取得了较为突破的进展。
同时大部分工厂也已经开始采用了干熄焦技术,但是由于70年代全球性的能源发生了危机,进一步促进了干熄焦技术的普遍发展。
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始鼓励和提倡运用干熄焦技术去节约能源。
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初,宝钢一期的工程开始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且在2005年左右先后已经有了十几个钢铁的联合企业投资了干熄焦的相关装置,到目前为止干熄焦装置已经超过了一百多套。
截至今年年底,我国的干熄焦产量已经达到了近亿吨。
随着干熄焦技术的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同形式,但干熄焦技术的整体流程也有一定的相同点。
中国的干熄焦技术以及相关装置经过了国外的引进,但是随着我国国内技术的更新,技术配套的配置以及功能都不尽相同。
这些功能都影响到了干熄焦的节能效果和节能减排技术,我国去其槽粕,采取的配置重点发挥干熄焦工艺的优点,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建设投资,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干熄焦经济效益。
二、干熄焦工艺的相关分析2.1干熄焦节能效果分析干熄焦系统主要是利用了惰性气体和红焦进行相互换热,吸收红焦显热的惰性气体,之后再将其能量传递给锅炉,从而生产蒸汽用于发电。
2024年干熄焦装置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干熄焦装置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干熄焦装置是炼焦厂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将高温的焦炭迅速冷却至室温。
随着炼焦产业的发展,干熄焦装置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本报告旨在对干熄焦装置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
2. 市场概述干熄焦装置是炼焦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有效地控制焦炭的质量,提高炼焦产能。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炼焦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干熄焦装置市场的需求。
3.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干熄焦装置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干熄焦装置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然而,市场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加剧市场竞争。
5. 市场驱动因素干熄焦装置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炼焦厂数量的增加,进而提高了干熄焦装置的需求。
•干熄焦装置具有提高焦炭质量和炼焦产能的功能,符合炼焦企业追求高效盈利的需求。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使得干熄焦装置的性能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6.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干熄焦装置市场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熄焦装置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例如采用先进的冷却和排烟系统,提高装置的效能。
•环境友好型产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环境友好型的干熄焦装置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提高焦炭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市场转移: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这将带动发展中国家干熄焦装置市场的增长。
7. 结论干熄焦装置市场在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未来市场将受到技术更新、环保要求和区域市场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干熄焦技术的节能减排及环保分析

干熄焦技术的节能减排及环保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干熄焦技术在钢铁制造领域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为更好地落实干熄焦技术的使用优势,保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目标可以得到落实,需要准确分析干熄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希望能够妥善解决能源生产中资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过大的问题,全面分析干熄焦技术的减排效果,不断为整体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节能减排、环保分析一、前言现阶段,干熄焦技术在联合钢铁企业焦化厂中的应用效益越来越好,能够满足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使用目标,在独立焦化厂的应用与生产中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成为各企业生产方式的首选,并逐渐结合各项新型生产技术进行节能效果的分析与落实,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干熄焦技术的发展历程干熄焦技术自开展与应用开来,虽起步较晚,但仍处于积极创新、完善与发展当中。
希望能够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学习与改革能够保证钢铁联合企业首当其冲,创新发展。
现如今,我国已有多台干熄焦设备投入现场运营与生产环节,普及力度较高,推广效益较好,施工针对性较强,总体思路和发展前景属于国际先进行列。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生产效益来落实干熄焦技术设备的大型化发展目标,能够为整体焦化厂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可持续效益。
三、分析比较干熄焦工艺与湿熄焦工艺3.1对干熄焦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使用工艺,在实际生产时利用惰性气体和红焦进行化热处理后,能够吸收红焦显热作用后的惰性气体,并达到热量传输、匹配余热,使蒸汽与发电机共同作用。
其次,干熄焦装置每次使用之后,可以利用参数来计算排焦温度和焦挥发效率以及比热容的数值,在理论参考数据的依托下将干熄焦炉中等损耗率降至最低,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把增环气体带入锅炉总热量的数值,达到热量循环二次利用的目标。
最终利用余热锅炉热平衡参数计算方式,余热锅炉热效率能够在80%左右,扣除焦炭燃烧的热量后,每吨红焦显热产量在3.82 MPa。
2024年干熄焦装置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干熄焦装置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干熄焦装置是一种用于焦炭生产过程中将热焦炭迅速冷却、干燥并熄灭的设备。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干熄焦装置在焦炭生产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干熄焦装置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目前,全球焦炭生产市场规模庞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焦炭生产量约为4.2亿吨,其中中国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
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建筑、能源等行业的需求增加,焦炭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从而推动干熄焦装置市场的发展。
干熄焦装置作为焦炭生产过程中必备的设备,其市场需求与焦炭产量密切相关。
随着焦炭市场的增长,干熄焦装置市场也将随之扩大。
另外,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湿熄焦方法因其对环境的污染而受到限制,而干熄焦装置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环保压力下,干熄焦装置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市场竞争与趋势目前,全球干熄焦装置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企业有美国的Energy Recovery Inc.、日本的JF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中国的山东锅炉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市场份额较大。
然而,随着干熄焦装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竞争对手也将逐渐涌现。
未来,干熄焦装置市场的竞争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熄焦装置的技术也将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先进的热回收技术,提高能效和节能效果,将成为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2.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干熄焦装置企业需要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以满足用户需求。
3.售后服务:干熄焦装置的售后服务对用户而言非常重要,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
在市场竞争中,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成为企业争夺客户的重要因素。
干熄焦的发展

干熄焦的发展作者:李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2期[摘要]:干法熄焦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其英文名称为Coke Dry Quenching,简称CDQ。
干熄焦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燃烧后的废气),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
文章主要对这一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做出阐述。
[关键词]:干熄焦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09 -01一、干熄焦的发展过程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
进入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
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前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到90年代中期,日本的干熄焦技术不仅在日本国内被普遍采用,同时它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南韩等国,其干熄焦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二、国内干熄焦技术的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宝钢一期从日本引进干熄焦至今,现有六个厂投产了干熄焦,各厂的使用状况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各厂的干熄焦状况1.宝钢干熄焦宝钢为配合12×50孔(6m)焦炉,共建了12套75t/h规模的干熄焦装置,年处理焦炭510万吨,共分三期建设。
一期4×75t/h干熄焦装置于1985年5月建成设产,二期、三期分别于1991年6月和1997年12月建成设产。
一期干熄焦装置是从日本全套引进的;二期干熄焦装置是在消化吸收一期的基础上,主要由我国自己设计建成的,设备国产化率占设备总重的80%,部分关键部件从日本引进;三期除极少数关键部件从日本引进外,绝大部分设备已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
干熄焦技术.

第五章 干熄焦锅炉用水处理系统
• 第一节 水净化的目的 • 第二节 干熄焦锅炉水、汽质量标准 • 第三节 水净化除盐的主要工艺原理及工艺 流程 • 第四节 锅炉给水调整处理工艺 • 第五节 水质净化工艺的主要设备 • 第六节 武钢7号、8号焦炉干熄焦水处理系 统
第六章 干熄焦调试与开工
• 第一节 红焦装入系统的调试
一、排焦装置 (一)设备介绍 (二)设备点检维护 二、运焦皮带
• 第三节 干熄炉 一、干熄炉的结构 (一)圆形干熄炉的结构
圆型干熄炉由预存段、斜道区及冷却段组成。
料钟 水封槽
去除尘装 置
手动蝶阀 旁通管 预存段 旁通管流量调节 阀 去一次除尘 器 人孔
空气导入 管
空气导入调节 阀 调节板 斜道 冷却段 供气装置上部 伞面上锥斗 十字风道 下锥斗
四、焦粉收集装置
(一)简介 (二)点检维护内容
第三章 干熄焦锅炉
•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或工业生产 中的余热等热能加热水或其它工质,产生具有一 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热水或其它工质的一种受 压、受热设备。
• 第一节 锅炉的种类 一、锅炉的分类 二、锅炉的组成 三、锅炉的型号
• 第二节 干熄焦锅炉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干熄焦锅炉工作原理
五、提升机 提升机运行于提升井架和干熄炉顶轨道上, 将装满红焦的焦罐提升并横移至干熄炉炉顶,与 装入装置相配合,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内。装完红 焦后又将空罐经提升、走行和下降落座在焦罐台 车上。提升机由PLC与其他设备联动,机上无人操 作,采用变频调速运行。 (一)设备介绍 (二)设备点检维护 (三)钢丝绳的调整及更换方法
• (三)煤气烘炉 • 煤气烘炉期间的主管理温度为预存段温度T5,
主要目的是将T5逐渐升至800℃左右,与将来装入 红焦时的温度接近,同时继续将耐火材料砌体中 的水份除去。煤气烘炉是以干熄炉烘炉人孔设置 的煤气燃烧器,燃烧焦炉煤气为热源对整个系统 进行加热。为防止温度变化过大,需要细致地调 节燃烧状态。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利用循环风机的 抽力为动力在整个气体循环系统通道内流动。
干熄焦技术的发展

( 钢 股份 会 司 , 徽 马 安
摘
要 : 绍 了干 熄 焦 走型 化 、 介 国产 化 、 约 化 发 展 趋 势 , 结 合 国 内干 熄 焦技 术 发 展 , 出一 集 并 提
些看法。
关键词 : 干熄 焦 ; 发展 ; 势 趋
中 国 分 类 号 : Q 2. T 5O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6 5 0 2 O一0 0 2 10 6 6 2 0 ) l 3— c 0 0
T eT c n l yD v lp n o o k D y Q e h n h e h oo e e me tfrC c r u c ig g o
DI NG ,S - i g Yi HIDe r n u
M a  ̄s a r l a d S e I . It . An i 4 0 0.Ch n a,I n Io l n t e 1 Co d 。 hu 3 0 2 ia
8 0 。 经 一 次 除 尘 器 除 尘 后 进 入 干 熄 焦 锅 炉 换 热 5℃
( OA 干 熄 焦 无 一 次 除 尘 器 , 体 直 接 进 锅 炉 ) TS 气 , 温度 降 至 2 0 以下 。 冷 惰 性 气 体 由 锅 炉 出 来 , 0℃ 再 经 二 次 除 尘 器 除 尘 后 由循 环 风 机 加 压 经 换 热 器 冷 却
,3 , 0
至 10 5 ℃进入 干熄炉 循环使用 ( S A 干熄焦无 风 TO
机 பைடு நூலகம் 换 热 器 ) 。
干 熄 焦 主 要 设 备 有 : 熄 炉 主 体 设 备 、 料 设 干 装 备 、 料装 置 、 炉 设 备 、 体 循 环 设 备 及 其 他 附 属 排 锅 气 设备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点击次数: 142 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中小]一、国外干熄焦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干熄焦工艺发展概况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CDQ),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
干熄焦能回收利用红焦的显热,改善焦炭质量,减轻熄焦操作对环境的污染。
干熄焦起源于瑞士,最早的干熄焦装置是1917年瑞士舒尔查公司在丘里赫市炼焦制气采用的。
20世纪30年代起,前苏联、德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了构造各异的干熄焦装置。
干熄焦装置经历了罐室式、多室式、地下槽式、地上槽式的发展过程,由于处理能力都比较小,发生蒸汽不稳定、投资大等因素,这一技术长期未得到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切列波维茨钢铁厂建造了带预存室的地上槽式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达到5 2-56t/h。
这种带预存室地上槽式干熄焦工业装置解决了过去干熄焦装置发生蒸汽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连续稳定的热交换操作。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干熄焦技术的发展。
日本首当其冲,在能源短缺、节能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从前苏联引进干熄技术和专利实施许可,经过消化移植,在大型化、自动化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所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成投产了单槽处理能力为56-200t/h的多种规模的干熄焦装置39套,干熄焦率约占日本高炉焦用量的80%,是干熄焦装置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新日铁、NKK、德国蒂森·斯梯尔·奥托公司在干熄焦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
这些公司在扩大干熄焦装置能力、改善冷却室特性、热平衡、物料平衡、自动化、环保等方面实现了最佳化设计,其处理能力和装置的先进性远远超过前苏联,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见表1。
表1 乌克兰、日本、德国干熄焦技术对比表除前苏联、日本、德国拥有干熄焦装置外,印度、韩国、波兰、罗马尼亚、巴西、土耳其、尼日利亚和我国都相继建成了干熄焦装置。
(二)工艺技术特点与常规湿法熄焦相比,干熄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回收红焦显热出炉红焦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5%-40%,干熄焦可回收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熄1t焦炭可回收3. 9-4.0MPa、450℃蒸汽0.45-0.55t。
据日本新日铁对其企业内部包括干熄焦、高炉炉顶余压发电等所有节能项目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干熄焦装置节能占总节能的50%。
可以说,干熄焦在钢铁企业节能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改善焦炭质量干熄焦与湿熄焦相比,避免了湿熄焦急剧冷却对焦炭结构的不利影响,其机械强度、耐磨性、真比重都有所提高。
M40提高3%-6%,M10降低0.3%-0.8%,反应性指数CRI明显降低。
冶金焦炭质量的改善,对降低炼铁成本、提高生铁产量、高炉操作顺行极为有利,尤其对采用喷煤技术的大型高炉效果更加明显。
前苏联大高炉冶炼表明,采用干熄焦炭可使焦比降低2.3%,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1.5%。
同时在保持原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干熄焦可扩大弱粘结性煤在炼焦用煤中的用量,降低炼焦成本。
两种熄焦方法焦炭质量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干熄焦工艺和湿熄焦工艺焦炭质量对比3、减少环境污染常规的湿熄焦,以规模为年产焦炭100万吨焦化厂为例,酚、氰化物、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超过600t,严重污染大气和周边环境。
干熄焦则由于采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干熄槽内冷却红焦,并配备良好有效的除尘设施,基本上不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干熄焦产生的生产用汽,可避免生产相同数量蒸汽的锅炉烟气对大气的污染,减少SO2、CO2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两种熄焦污染情况见表3。
表3 干熄焦工艺与湿熄焦工艺污染对比单位:kg/h(三)国外干熄焦工艺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干熄焦技术的推广应用,干熄焦设备的高效化、大型化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趋势。
建设大型干熄焦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生产操作、自动控制、维修与管理简便、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相继开发设计并建成了单槽处理能力分别为110t/h、150t/h、180t/h、200t/h以上的大型干熄焦。
干熄焦单槽处理能力按焦炉组生产规模确定,以一套配置,不配备备用干熄焦装置,当干熄焦装置检修时,启用湿法熄焦。
干熄焦大型化带来了工艺技术和装备的一系列改进,使干熄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主要的改进措施如下:1、装料装置的改进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不是单纯加高干熄槽高度,而是采取加大直径来增大干熄槽容积,选择合理的高径比H/D,使投资要经济一些,结构要紧凑一些。
但随着干熄槽直径的加大,槽内面料偏析而更加不均匀。
针对这个问题,在装料装置溜槽的底口设置一个布料料钟,不仅解决了装料偏析,同时由于布料均匀使冷却气体分布均匀,通过焦层阻力减小,使焦炭冷却速度也较为一致。
因此,使冷却气体循环量下降200-300m3/t,从而降低了循环系统的动力消耗。
2、实现连续排焦前苏联和日本以前的设计,都是采用间歇排焦,即用多道闸门交替开闭或振动给料器与多道闸门组合方式,这种排焦装置的结构和程度控制较复杂,且还造成干熄焦槽内温度压力频繁波动。
日本新日铁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电磁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阀组合成连续排焦装置。
实现了连续不间断排焦,克服了间歇排焦之不足。
这种装置结构紧凑,降低排焦设备高度5m左右。
德国TOSA公司采用的是方形干熄槽,冷却室下部设计为多格溜槽,每格装有摆动式排焦装置,通过摆动阀按顺序连续排焦,也解决了间歇排焦温度压力不稳定的问题。
3、采用旋转接焦方式采用旋转接焦方式是防止接焦装焦偏析的措施,克服了过去采用矩形焦罐接焦形式的焦粒偏析和装焦布料的不均匀。
其优点除此之外有以下四点:一是圆形焦罐与矩形焦罐相比,在相同有效容积下,重量减轻,圆形焦罐的有效容积比大,为88%,矩形为65%;二是由于重量减轻,提升机能力可降低,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三是圆形焦罐受热均匀,使用寿命相对延长;四是圆形焦罐接焦均匀,提升机导轨受力平衡,避免了矩形焦罐载荷不均对一边提升导轨的过度磨损。
4、节能措施新日铁采取在循环风机后,即入炉前增设给水预热器,降低入炉气体温度。
德国TOSA在干熄槽冷却室安装水冷壁、水冷栅,都是为了提高冷却效率的节能措施,并使吨焦循环气体量下降。
采用水冷壁、水冷栅方式,气料比降至每吨焦1000m3,吨焦能耗13kWh,仅为前苏联干熄焦吨焦能耗的60%。
5、锅炉设备防止干熄焦废热锅炉炉管磨损,是一个关键问题。
近年来,采取了许多耐磨耐蚀技术措施,使锅炉故障率大大降低,保证了干熄焦装置的正常安全运行。
日本电价昂贵,为增加发电量提高效益,日本的干熄焦吨焦产汽量高达600-700kg,蒸汽压力10MP a以上。
6、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采用无备用干熄焦方式,对设备可靠性、作业率要求更高。
日本干熄焦设备可以达到1.5年检修一次,作业率达到98%。
干熄焦控制全部采用三电一体化方式,实现了全自动操作。
二、国内干熄焦工艺应用情况(一)基本概况我国干熄焦技术的应用,始于上海宝钢。
1985年,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引进日本4*75t/h干熄焦装置并正式投产运行,这是我国最早引进投产的干熄焦装置。
同年,上海浦东煤气厂引进前苏联2*70t/h干熄焦装置,并于1994年投产。
1991年和1997年宝钢二期、三期采用日本技术的两组4*75t/h干熄焦,2 001年首钢采用日本技术的1*65t/h干熄焦装置相继建成投产,2003年马钢的干熄焦工程被列入“九五”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引项目——干熄焦消化吸收创新“一条龙”项目工程,是国内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国产化率达90%以上的干熄焦装置。
此外,武钢、鞍钢、昆钢、通钢等国内钢铁企业也都在进行干熄焦工艺的建设。
迄今为止,国内已有17套干熄焦装置投入运行。
(二)国内冶金焦化行业特点和干熄焦发展趋势首先,我国是产焦大国,焦炉多,且炉组生产能力不一,干熄焦装置应同炉组生产能力匹配,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
起初我国引进的干熄焦装置以70t/h和75t/h两种规模为主,不能合理地与炉组生产能力匹配,且采用备用干熄焦方式,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建设投资,影响干熄焦经济效益。
以年产焦量100万吨焦化厂为例,配置2*75t/h一组干熄焦装置,以湿熄焦备用,其处理能力富余20%;对年产焦量70-80万吨焦化厂,仍配置2*75t/h一组干熄焦,处理能力富余高达50%,显然不合理,以干熄焦备用,能力富余更多,更不合理。
因此,我国干熄焦装置必须根据生产能力形成系列,向大型化发展,开发100t/h以上处理能力的干熄焦成为趋势。
以国外干熄焦大型化进行来看,只有干熄焦装置大型化、高效化,才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干熄焦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能耗大户,随着国家能源价格的调整,能源消耗已占钢铁生产成本的30%左右。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能耗较高,严重影响钢铁工业的竞争力,随着钢铁、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节能降耗成为自“九五”规划以来冶金全行业的工作重点。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炼铁系统(铁、炼、焦)占总能耗的50%以上,污染也是最严重的。
因此,炼铁系统节能一直是冶金企业节能和环保的重点,而在炼铁系统中,最大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措施当属干熄焦,干熄焦具有节能、环保、提高质量的三重效益。
我国机焦生产能力达到9000万吨/a以上,其中冶金系统产焦能力达到6000万吨/a,但干熄焦率很低,建设干熄焦的市场需求很大。
针对以上所述情况,近几年来,在国家冶金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下,干熄焦作为重点节能推广项目已经得到冶金企业积极响应,继武钢140t/h干熄焦项目之后,马钢(125t/h)、涟钢(100t/h)、本钢(1 21t/h)、包钢(125t/h)等十几家企业曾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100t/h以上规模干熄焦装置。
从这些在建和拟建项目中可以看出,大型化、高效化、国产化是干熄焦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干熄焦技术以来,在中间近20年缓慢发展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节能降耗、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建设高潮。
(三)国内部分厂家干熄焦设备运行情况1、在宝钢的应用情况(1)基本概况我国第一套干法熄焦装置即宝钢干熄焦一期工程于1985年5月23日顺利投产,随后又进行了二、三期干熄焦工程。
现共有12座处理能力为75t/h的干熄焦装置在安全、正常地运行着。
(2)运行工艺参数处理能力: 75t/h干熄槽主要尺寸:储存室内径:Φ6060mm预存室容积: 200m3冷却室内径:Φ6800mm冷却室容积:300m3装入焦炭温度:1000-1050℃冷却后焦炭温度: 200-250℃循环气体量: 1500Nm3/t焦循环气体入口温度: 180-200℃循环气体出口温度: 800±50℃蒸汽产率:420-450kg/t焦蒸汽参数:46kgf/cm2,450℃循环气体组成:CO:8%-10%;H2:2%-3%;O2:0%-0.2%;CO2:10%-15%;N2:70%-75%(3)效益评估宝钢干熄焦自1985年5月23日投产至1998年5月31日,一、二、三期干熄焦共创造了如下经济实效:处理焦炭量3312万吨;产生蒸汽量1924万吨;发电量139347万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