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今天一共收了 128个菠萝。
每箱装6个,一 共有18个纸箱, 装得下吗?
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策略一 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128>120, 120÷6=20(个), 20> 18, 不够装。
32×9≈320(千克) 8×35≈320(千克) 7×35≈280(千克) 320+320+280=920(千克)1吨=1000千克 答:920<1000,故可以把苹果、梨、香蕉全装上车。
21+1=22(个)
答:需要22个纸箱才能装下。
21 6 128
12
8 6
2
归纳总结 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 选择估算的方法,可以通过精确计算验证估算策略,从而得出结 论的正确性。
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教材P29 练习五 第11题】
403÷3 =134······1
策略二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18<20, 20×6=120(个), 120<128, 不够装。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小结:估算的结果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
他们的分析有道理吗?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请和同学交流一下。 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
128÷6=21(个)······ 2(个)
627÷5 =125······2
1 34 3 403
3
10 9 13 12
1
验算:
134 ×3
402 +1
403
1 25 5 627
5
12 10
27 25
2
验算: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
知识归纳
知识讲解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除法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先求出间接条 件,从而解决问题。 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是“分析法”和“画线段图”。
知识讲解
1、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 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 种算法是否正确。 2、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 出线段图。
知识讲解
本章节学习目标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 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 的思维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知识讲解本章节学习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谢谢观看~
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整理

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整理应用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
方法一:分析法----由问题入手,有求这个问题,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如果条件没有出现,再问要求这个条件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逐步推导,知道所有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1、小涛每天坚持写大字32个,八月,他一共写了多少个大字?2、小明用140元买3个热水瓶,售货员找给他8元,每个热水瓶多少钱?方法二:综合法----由已知条件入手,把有关联的两个数量放在一起,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把所求出来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找出其他已知条件中可以关联的,再提出新的可以解决的问题,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问题。
例1、冰箱厂要生产5000台冰箱,已经生产了8天,还剩2120台没有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11时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时是19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小华小涛比赛跳绳,小华6分钟跳624下,小涛5分钟跳530下,他们俩谁跳的快?方法:思路:2、果园采摘苹果1200千克,已经运走450千克,剩下的每5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方法:思路:3、小区组织去北海公园春游,有48人报名,其中儿童17名。
儿童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15元,门票一共多少元?方法:思路:4、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报名乒乓球队的96个人,是报名篮球队的3倍。
(1)报名篮球队有多少人?(2)报名足球队的人数比篮球队的三倍还多7人,报名足球队有多少人?(1)方法:思路:(2)方法:思路:5、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乘汽车,只需2小时,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方法:思路:6、小区中央有一个正方形的水池,它的周长是49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方法:思路:8、小涛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英语得了99分,小涛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方法:思路:9、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89分,数学成绩公布之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多少?方法:思路:10、校服上衣68元一件,裤子比上衣便宜13元,要买8套需要多少钱?方法:思路:11、二年级三班制作纸花,每小时可以做160个,从中午11时到下午2时,大约可以制作多少朵纸花?方法:思路:12、王大爷家养了15只鹅,养鸭的数量是鹅的4倍,养的鸡比鸭多38只,王大爷养鸭多少只?养鸡多少只?方法:思路13、有58名同学去划船,每4人租一条船,需要租多少条船?方法:思路:14、济南到青岛的公路全长393千米,小明坐大巴9:10从济南出发,下午1:10到达,这辆大巴平均每小时大约行驶多少?方法:思路:1、王老师为学校买26本作文本,每本18元,王老师带了600元,买完作文本,他还剩多少钱?2、社区中共有18栋居民楼,第座都有9层,每层有8个单元,这个社区共有多少个单元?3、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报名参加单项比赛,其他年级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少5人。
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诀窍

【解决问题与关键词】
【一】①+:求“一共”,求“大的数”,用+法。
【变多就用+】
②-:求“还剩”,求“小的数”,求“比…多/少…”,求其中的一部分,用-法。
【变少就用-】
③× :求总量(几个几),用×法。
【有几倍就有几份】
④÷ :求“一份”,求“份数”,用÷法。
【二】常用公式:
①【平均分问题】总数=每份数×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每份数=总数÷份数
②【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③【价钱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④【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三】口诀:
①有“吗”要比较: 有“吗”、“够不够”、“能不能”等比较词,要算出总量,再带单位比较。
②看到“大约”圈一圈: 1个“大约”要估算(≈),多个“大约”要精算(=)。
③问题有“各”分开答,两答之间逗号连。
④单位是“倍”,不用写单位。
⑤给后就相等,说明差两倍。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

9 88
7 6
4
答:收集废纸的千克数高于平均数 的是三、四、六3个月。低于平均 数的是一、二2个月。
95×75 = 7125(平方米) 7125-1800 = 5325(平方米) 答:那么喷水池的面积是5325平方米?
7、用32米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菜地,一边利用房屋的墙壁 (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14 = 18(米) 18÷2 = 9 (米) 14 × 9 = 126(平方米)
20×12 = 240(平方米) 240÷6 = 40(株) 答:这个花圃里一共栽了40株花。 (2)沿花圃四周有一圈栅栏,栅栏全长多少米?
20+12 = 32 (米) 32×2 = 64(米)
答:栅栏全长64米。
品名
钢笔
笔记本
文件夹
单价(元)
25
7
?
文件夹的单价是多少元? 12×3 = 36 (元)36-25-7 = 5 (元)
面积是多少 平方分米?(画出图形)
6-4=2(分米) 4×2=8(平方分米)
答:剩下纸片的面积是8 平方分米。
3、一个会议室的长12米,宽9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如果用 地砖铺地, 每块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至少要买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12×9=108(平方米)
3×3=9(平方分米)
=10800(平方分米) 10800÷9=1200(块)
三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总复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1、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0分米,宽20分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菜地可以收萝卜6千克,这块菜地共可以收萝卜多少千克?
30×20=600(平方米) 6×600=3600(千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苏教版ppt课件

根据线段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
?套
松鼠妈妈打算存80个松果过冬,已经存了 50 个,接下来 每天还要再存5个,可是小松鼠每天会悄悄吃掉2个。这样, 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经过2天呢?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 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总的长度-已经铺的长度=还要铺的长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这样,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经过2天呢?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个? 这样,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经过2天呢?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个? 总的长度-已经铺的长度=还要铺的长度 总的长度-已经铺的长度=还要铺的长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说一说对“85千克”这个条件的理解。 说一说对“85千克”这个条件的理解。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之间的关系吗? 松鼠妈妈打算存80个松果过冬,已经存了 50 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再存5个,可是小松鼠每天会悄悄吃掉2个。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 这样,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经过2天呢?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个? 说一说对“85千克”这个条件的理解。 根据线段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
先在表格中填一填,再根据规律算一算。
5 6 7 8 9 10
53 56 59 62 65 68 71 74 77 80 80-50=30(个) 5-2=3(个) 30÷3=10(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松鼠妈妈打算存80个松果过冬,已经存了 50 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再存5个,可是小松鼠每天会悄悄吃掉2个。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线段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桐山万里丹山路,雄风清于老风声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说一说对“85千克”这个条件的理解。 根据线段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根据线段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松鼠妈妈打算存80个松果过冬,已经存了 50 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再存5个,可是小松鼠每天会悄悄吃掉2个。 总的长度-已经铺的长度=还要铺的长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知识梳理:解决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
三年级下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知识吧
解决问题—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解决问题
1.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算式中既有乘
法,又有除法,
要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进行计算。
更多资源:小初高题库
加油!。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
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三年级数学下册专题知识讲义-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

植树节,原计划25个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人要种12棵,如果平均每人只要种10棵,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完成任务?根据“原计划25个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人要种12棵”,可求出植树节这天要种树的总棵数,再用树的总棵数除以平均每人要种的棵数即得实际需要的同学个数,列式解答即可。
种树的总棵数:12×25=300(棵)实际需要同学的人数:300÷10=30(人)答:需要30个同学才能完成任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同学们种树的总棵数,进一步用总棵数除以实际每人种的棵数,即得到需要同学的人数。
知识梳理1. 在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弄清数量关系。
2. 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是:总数÷份数=每份数。
即学即练例题1枣园里有9行枣树,每行12棵,每棵枣树收枣9千克。
这个枣园一共收枣多少千克?解答过程:根据题意,可利用乘法的意义,用12乘9计算出共有枣树的棵数,然后再乘9计算即可得出共收的枣的重量。
12×9×9 = 108×9 = 972(千克)答:这个枣园一共收枣972千克。
技巧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题2果园里栽了93棵桃树,还栽了7行杏树,桃树和杏树一共有282棵,平均每行杏树有多少棵?解答过程:用桃树和杏树的总棵数,减去桃树的棵数,再除以7,就是平均每行杏树的棵数。
据此解答。
(282-93)÷7=189÷7=27(棵)答:平均每行杏树有27棵。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杏树的总棵数,然后再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例题3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解答过程:用总棵数180除以总行数6即可求得每行多少棵。
180÷(3+3)= 180÷6=30 (棵)答:平均每行有30棵。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了除法的基本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几用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我们在这一节会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要点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三、经验之谈:
这一节考察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要多加思考,明白要达到的目的。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加速度学习网 我的学习也要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