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学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的奥秘和生命现象。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结合讲授法,教师将系统的向学生介绍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 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应用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胞研究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他们的作业展示出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积极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并参与讨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了拓展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通过拓展学习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视野。
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在讲解知识点时,我要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清晰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单元《走近细胞》教学教案.doc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第1单元 走近细胞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5.布置学生迅速解答学案中知识点的“例2”,并通过了解完成情况掌握教学效果。
1.仔细观察教师对显微镜的操作,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观看PPT演示,对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进行记录。通过完成“例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建议教师之后开设一堂实验课,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显微镜,结合理论知识,好进一步所学知识。
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1.观看PPT演示的内容,
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努力找出所展示内容之间的关联。
2.思考问题。
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则可分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
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活环境是活细胞。
PPT演示图片及问题和答案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6min
2.对教师提及的五种原核生物的类型重点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成“例1”,检测学习效果。
口述,PPT演示图、表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
9min
1.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物镜和目镜)。
2.低倍镜观察细胞。
3.高倍镜观察细胞,重点介绍使用高倍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演示:
①步骤和要点是: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将之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走进细胞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走进细胞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4.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难点: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显微镜
3. 实验用玻片和载玻片
4. 浦板
5. 染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细胞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对生命的重要性,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5分钟)
1. 老师讲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介绍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三、实验操作 (30分钟)
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演示。
2. 学生自行观察干酵母细胞、植物细胞等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3. 学生利用浦板和染色片,在玻片上制作细胞标本,并观察细胞的剖面结构。
四、总结 (10分钟)
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综合练习题,以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可以加入更
多的案例和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走近细胞 教学设计

走近细胞教学设计主题:走进细胞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细胞的基本功能。
3. 掌握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过程。
教学步骤:第一节:细胞的组成和结构(30分钟)1. 引入主题:通过引入细胞对身体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细胞的基本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模型,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细胞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光镜下的细胞图像,了解细胞的结构,包括质膜、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4. 讲解细胞器的功能:通过示意图和动画,讲解各个细胞器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功能(40分钟)1. 细胞的营养摄取:学生通过观察渗透实验和透明膜实验,了解细胞如何通过细胞膜摄取营养物质。
2. 细胞的代谢反应: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细胞的代谢反应,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 细胞的物质转运: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图像,了解细胞内物质的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
4. 细胞的排泄功能:通过观察实验和示意图,讲解细胞的排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如何排除代谢废物。
第三节: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过程(50分钟)1. 细胞的繁殖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繁殖方式,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 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示意图和动画,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以及干细胞的重要性。
3. 观察细胞分化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模型: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光镜下的细胞图像。
3. 示意图和动画: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等。
4. 渗透实验和透明膜实验。
5. 实验及观察显微镜图像。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或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或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细胞繁殖和分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走进细胞教案—修改

走进细胞教案—修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 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3.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细胞膜的保护和物质交换、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存储、细胞质的代谢活动、细胞器的特定功能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细胞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结构。
3. 分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细胞模型和图片。
2. 分组讨论的准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组成部分,讲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 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并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概括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6. 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细胞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细胞的研究过程。
2. 介绍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学生了解细胞学说的意义和影响。
七、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在疾病治疗和生物科技方面的应用。
2. 讨论细胞治疗技术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八、实验操作1. 安排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细胞模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切片,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九、课堂互动1. 开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案 走进细胞

教案1 走进细胞谨记:生物语言的严谨性!专有名词!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必修一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除病毒以外,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它是生物)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必修三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S:1,植物没有系统,植物有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3,生态系统强调是“相互作用”,因此动物园里的动物与周围环境不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4,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5,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机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中去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的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6,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和布局(均匀型,密集型,随机型)7,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可以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显然只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的。
8,植物导管是死细胞,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但筛管是活细胞,属于组织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皮肤属于器官2,原核与真核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注意,不管怎样,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不隶属于原核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层次!PS :1,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大部分是单细胞生物)如绿藻(水棉,小球藻) 变形虫,草履虫,眼虫等;2,细胞壁的区别: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 3,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4,质粒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的能自我复制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 分子5,细胞学说:①英国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②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修改 ③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动植物的统一性 6,病毒:①个体微小,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所以说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和RNA 是错误的,只能说“或”!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离体后会以结晶形式存在(休眠)④结构简单,一般由遗传物质(DNA 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⑤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 体)三大类。
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

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基础: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 (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
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致人体的降低。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 → →→ → → → 。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 )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D、生物体的细胞内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5、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第一章走进细胞教案设计

第一章走进细胞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第一章走进细胞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教学难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电子板书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胞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电子板书等教学工具,呈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教师讲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等。
3.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组分配一个显微镜和细胞样本。
2. 学生观察细胞样本,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特征。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的分类和功能,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进化和多样性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2. 教师展示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并简要介绍其功能和结构。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
2.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整理,梳理重点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细胞的作业,包括细胞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全面展示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日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探讨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系统层次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2、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1、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人类已经在细胞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然而,许多未解之谜还得回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哪些关于细胞的知识:
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关于细胞的知识。
播放介绍人类感冒病毒结构和感染过程视频。
说明sars病毒与感冒病毒的相似性。
指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生活和繁殖的?
(2)脱离了细胞,病毒还是生物吗?(3)你还知道哪些有病毒引起的疾病?
2、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生物的运动、觅食、繁殖、生长发育等活动都称为生命活动。
请同学阅读分析“资料分析”中的相关实例,回答下列问题?
(1)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完成运动和繁殖的?
(2)人的胚胎是怎样发育的,胚胎发育的起点是?
(3)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
(4)人体部分细胞的死亡,对整个系统回忆初中
生物关于
细胞的知
识,完成
相关填
空。
学生回顾
初中关于
病毒的知
识,小组
讨论并尝
试回答问
题
阅读课
本,自主
思考,参
与小组讨
论,听取
别人意
见,形成
自己的观
点。
通过以思维
导图的填空
的形式,帮
助学生回忆
并总结相关
知识。
建立
初高中知识
的连接。
病毒是生
物,但是离
开了细胞就
不能表现出
生命特征,
为生命活动
离不开细胞
和细胞是最
基本的生命
系统的教学
打下铺垫。
同时通过设
置与生活相
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将生命活动
离不开细胞
分解为一系
列较为简单
的问题,训
练学生从文
字、图像中
获取信息的
能力,文字
信息的总结
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指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通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
请同学从四个方面总结说明“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实现也离不开细胞。
有人说:“如果生物体是大厦,那么细胞就是建造大厦的砖头。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正确吗?
生物体不是细胞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以细胞为基础构建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而每一个层次的系统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教师展示不同领域的生物学书籍。
依据教师
的引导总
结“为什
么生命活
动离不开
细胞”
思考并回
答教师问
题。
思考并回
答教师提
出的问
题,听教
师的介
绍,体验
生物学的
不同层次
的研究。
能力。
以恰当的问
题引发学生
思考,结合
图片资料提
高学生认
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会议并总结初中学过的知识,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平稳过渡。
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但是采用
FLASH视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病毒的了解同时也成为解决“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将“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分解为几个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最后通过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自我总结即可完成,关键是如何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动植物生理结构的知识来加以引用。
解决如P6”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之类的问题。
这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同时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的基础,同时细胞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学生初中知识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
教师不只是把问题甩给学生,而是对问题进行处理,分解为一系列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来解决问题。
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