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总结规范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_测绘年终工作总结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_测绘年终工作总结一、总结目的测绘年终工作总结是对本年度测绘工作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旨在评估工作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总结内容1. 工作概况总结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包括测绘项目、测量任务类型、工作量等。
2. 工作完成情况对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完成的项目和任务数量、质量评价、进度控制等。
3. 问题和不足详细列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如技术难题、工作流程不合理、设备老化等,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 经验和教训总结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如技术经验、管理经验等,以及避免再次犯错的教训。
5. 技术创新总结本年度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应用情况,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6. 资料和文件管理对资料和文件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7. 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对本年度工作中的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进行总结,如培训情况、人员配备、团队协作等,提出加强人员培养和团队合作的建议。
8. 设备和仪器管理总结设备和仪器的管理情况,包括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提出设备更新和维护的建议。
9. 风险和安全管理总结在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如现场安全、数据安全等,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
三、总结要求1. 真实客观总结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工作情况,不夸大成绩,也不掩盖问题。
2. 具体细致总结要具体详尽,对工作中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
3. 结果导向总结要明确工作成效,对完成的工作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4. 提出建议总结要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解决方案。
四、总结格式1. 标题测绘年终工作总结2. 文章结构按照上述内容要求,逐条撰写工作总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3. 字数要求总结篇幅一般为1000字左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个人总结(三篇)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个人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测绘专业技术工作也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测绘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在____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众多的。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对个人的技术能力以及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入和明确的认识。
一、技术能力总结在过去一年里,我在测绘专业的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
首先,我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工程测量和数据处理中,我能够熟练地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了准确的空间数据支持。
其次,我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能够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测量,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地貌信息,为各种项目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测量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熟练掌握了全站仪、GPS测量仪等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保证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专业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测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其次,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主要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很少涉及到大型项目的管理和团队协作。
然而,随着职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大型项目中,并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
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职业规划展望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我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测绘专业技术工作者。
具体而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学习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和机遇。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_测绘年终工作总结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_测绘年终工作总结
一、引言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运用测绘技术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特撰写此测绘技术总结。
本文旨在对过去
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为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和效率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
1. 参与项目测绘设计,包括测量方案制定、控制点的测量、现场导线等;
2. 使用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展示;
3. 协助工程师完成测绘报告和图纸的编制;
4. 参与现场测量工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 测量方案制定时,有时未考虑到实际情况,导致测量结果不理想;
2. 在数据处理和图形展示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
3. 在协助工程师编制测绘报告和图纸时,有时理解不准确,导致图纸和报告的错
误;
4. 在现场测量工作中,有时存在马虎和疏忽的情况,需要提高工作细致性和主动
性。
六、工作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项目提
供更好的支持。
我们也会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法,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
贡献。
七、结语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我们发现了问题、找到了不足之处,并制定了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测绘技术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测绘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测绘工程专业技术总结引言测绘工程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工程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各行业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促进技术交流和发展。
一、技术概述测绘工程的概念:测绘工程是指通过测量和绘图技术,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位置、属性、形态等信息,并编制成各种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技术分类:根据应用领域,测绘工程可以分为地籍测绘、工程测绘、海洋测绘等;根据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传统测绘和现代测绘。
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各行业提供决策支持。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实现高精度测量和定位的关键技术,它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等领域。
三、数据处理与解析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融合等,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
解析方法:解析方法包括几何解析和数学解析,是实现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基础。
四、技术前沿与挑战人工智能在测绘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测绘工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自动识别、遥感图像解译等。
新型传感器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高精度测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激光雷达、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等。
大数据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成为测绘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五、人才培养与交流培养方案:为适应测绘工程的发展需要,应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学术交流: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六、实践经验分享项目经验: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技术流程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点,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测绘技术总结格式

测绘技术总结格式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
本文旨在总结一项测绘项目的实施过程,提炼项目中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并探讨未来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测绘技术概述测绘技术起源于古代的测量和制图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地质勘查、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三、项目实施过程1.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组成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分工明确,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进行数据采集。
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成果验收与评价:项目成果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评价结果为优秀,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借鉴。
四、技术创新与成果展示1.技术创新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
2.成果展示与应用:项目成果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五、经验与教训1.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通过与专家咨询和内部研讨,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2.改进与优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水平,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六、展望未来1.测绘技术发展趋势:未来测绘技术将向更高精度、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我国测绘技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测绘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旨在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2024年,作为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测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测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工作内容在2024年,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精准测绘数据采集与更新精准的地理信息是各项工程、规划和决策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测绘技术,完善测绘数据采集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对已有数据的更新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高精度的测绘仪器设备是保证测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熟练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GIS 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技能,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4.地图制图与出版地图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加强对地图制图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地图的制作质量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对地图的出版和宣传,提升地图对大众的影响力和使用率。
5.测绘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测绘标准与规范是保证测绘工作质量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测绘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实施。
三、取得的成绩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1.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2.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得到有效管理,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
3.深入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测量专业技术总结(通用5篇)测量专业技术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测量专业技术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测量专业技术总结(通用5篇)】,供你选择借鉴。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1通过这次控制测量实习,我首先学到了很多基本的测绘方法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测绘技能,这将对我以后从事测绘事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自己对未来充满自信。
第一,学会了二等精密水准仪的使用和检校方法;学会了精密水准网的布设和施测方法;学会了精密水准测量的记录方法;了解了精密水准测量的国标要求,了解了社会上测绘行业中的限差要求,以后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复习和巩固了水准网闭合差计算、以及水准网平差计算。
第二,学会了精密经纬仪的使用和检校方法;学会了精密角度的测量方法;学会了四等角度测量的记录方法;复习和巩固了水平角闭合差计算和角度平差方法。
第三,加强巩固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学会了四等导线的布设与施测方法;复习和巩固了导线的计算与平差计算。
第四,复习和巩固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复习和巩固了三角高程测量闭合差计算以及对三角高程网的平差计算。
第五,第一次接触商用的平差软件,掌握使用了导线和水准网的平差软件,清楚了软件的平差原理与方法。
第六,了解了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了GPS网的布网方法,掌握了GPS静态测量方法以及数据的采集,掌握了静态数据的处理方法,GPS基线网的解算以及网平差的计算,学会了通过软件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法;了解了CORS网的原理和优点,掌握了CORS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学会了GPS-RTK动态测量方法,熟悉了RTK测图的模式及作业流程,掌握了用RTK进行野外测图的方法,再一次巩固了用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锻炼了实践能力的同时,巩固了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工程测绘标准与规范解读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工程测绘标准与规范解读工程测绘标准与规范解读工程测量,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从建筑、道路、桥梁,到水利、地质、矿业,无一不涉及测量。
而对于测量工程师来说,标准与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就工程测绘标准与规范进行解读,为工程测量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一、工程测绘标准的意义作为工程测量从业人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标准的意义。
标准不仅仅是一份规范,而是在工程测量中的基石。
它指导我们通过可复制性和可比性的测量结果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通俗地讲,标准是公认的、优秀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并继续升级和完善。
通过标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
同时,标准化也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使得整个社会得以向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工程测绘标准及其应用我国工程测绘标准早于五十年代就已经建立。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测绘标准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完善。
在这方面,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渐成熟,标准数量逐步增加,引领着许多行业的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形地貌普查、土地整治、建筑工程、公路、边坡及地下水工程等。
比如,对于地图测绘,标准规定了地图比例尺比、地图内容标准、签注数据规范等。
对于建筑工程,标准规定了测量、勘察、监理、设计等领域的整个流程。
标准在工程测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工程测量中的规范标准是工程测绘的基石,同时,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规范也同样重要,必须要被遵循。
规范能够约定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则,从而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测量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必须要遵守测量控制网、数据采集、计算分析、报告整理等方面的规范。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应该切实保证测量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技术总结规范篇一: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测量工程测量工程技术总结报告一、概况(一)任务来源为了加强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全面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崇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甲方)委托四川旭普信息发展产业(以下简称乙方)对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开展1:2000地形图测量。
测量面积约为4.65 km2(6980.8亩)。
(二)测区概况1、地理位置崇州市济协乡位于崇州市的中西部,其概略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8〞北纬30°38′59〞及东经103°39′5〞北纬30°40′45〞之间,东隔西河与崇州市区和锦江乡相邻,南临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市区,西与白头乡接壤,北与道明乡接壤。
幅圆面积16.3平方公里。
济协对外交通发达,过境道路街安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每日有数班客车来往于崇州市区、道明乡白塔湖风景旅游区;成温邛辅道由东至西可达白头乡、王场乡;有济民路、桤泉路、文昌街、新义路、双凤路、红杨路6条,村道辐射全乡各村,与相邻场镇相联。
济协乡地处川西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534—557米。
主要水系有西江河由北至南流,主要灌溉渠系有济民堰、桤木河、泉水河、黄泥河、韩家堰、光明堰、向阳河,水资源丰富。
济协乡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属中性。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植被所代替。
动物物种包括常见的野兔、松鼠等兽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等两栖类;蛇、草蜥等爬行类。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16℃,降雨量95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1177小时左右;无霜期达260天左右。
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
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幅员面积为6980.8亩,约为4.65km2,项目区树木较多,通视较差,这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行政隶属成都市崇州市济协乡。
3、已经完成工作量1)GPS控制测量;2)图根控制测量;3)1:2000地形图测量,4.65平方公里;4)项目区界桩测量;5)面积分类统计。
二、作业技术依据1)《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1005: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下称《GPS规范》);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下称《图式》):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过渡时期适用);7)《四川省勘测定界技术要则》;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9)成土资发[2005]362号“关于印发《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的通知”。
10)《土地整理项目上交工作图补充要求》2007年1月15日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文件。
三、现有资料分析和利用1、现有收集到四川省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的控制点成果,尖峰山(JFS)位于崇州市三郎镇境内,向家河坝(XJHB)位于怀远镇境内。
上述各点均保存完好。
两起算点坐标如下表:两点可作为本测区的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互相检验。
2、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其中包括已有的权属界线数据,可作为本次测量工作控制选点和确定测区范围的工作底图。
四、技术方案(一)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选择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二)地形图比例尺及成图方法1、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采用1:2000比例尺;等高距2.0m。
2、成图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成图。
(三)软件系统采用南方公司开发的CASS6.1数字化测绘软件系统。
(四)平面控制测量1、GPS引点说明本项目的首级控制点是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尖峰山(JFS)和向家河坝(XJHB)两点埋石保存完好。
两控制点离测区的距离在GPS控制测量的E级控制网边长限差内,可直接与本项目区中所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 GPS控制测量按照《GPS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GPS控制测量GPS控制测量按E级GPS测量精度要求进行布测,平面控制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
1)控制点的命名、编号E级GPS点号按GPS01,GPS02,GPS03,……流水命名。
2)控制点的设置控制点的布设除网型满足有关的规定外,所设标志均按《GPS 规范》中的要求布设。
3)GPS测量根据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本项目GPS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投入4台华测X20型接收机,以边连式网型布设控制网,同一时段同步观测45分钟以上。
由于测区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通视条件较好。
控制点位于视野开阔的位置、能长期保存和方便寻找。
GPS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仅5mm,精度满足《GPS规范》的要求。
3、图根控制测量鉴于现代RTK(动态GPS)技术的日趋成熟,技术优势显著(精度高,其标称精度分别为平面 1cm+1ppm 高程2cm+1ppm;作用距离远,5-10km;搬站少,有效范围内可以不搬站;误差积累少)。
所以本测区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进行测量,开阔地带采用RTK测量,施测时要求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通视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镜站采用对中杆立镜,要求气泡严格居中,精度完全符合测量规范及1:2000地形测量要求。
图根点的选点埋石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前提,一般采用临时标志,有条件的地方,以及兼顾每幅图有两个以上固定标志的原则增设固定标志。
数据处理及限差的执行按《规范》及《GPS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高程控制测量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也采用GPS方法,高程控制测量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施测。
通过同步观测测定高差,利用GPS与国家已知高程控制点联测获得篇二:测绘总结编写的技术规定测绘总结编写的技术规定: fffsky | 分类 : 测量资料 | 超过 683 人阅读 | 已有 0 人留下了评论说明:CH 1001一1991General rules for drafting technicalsummarie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Al 幅面的要求Al. 1 测绘技术总结报告的正文和封面宜用A 4 (210mm X 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印和拍摄缩微制品。
有困难时亦可采用16开白纸(184mmX 2 60mm),Al.2 报告的封面在书写、打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与复印。
一般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洲绘技术总结编写的要求、层次和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范围内的侧绘成果技术总结的编写工作,其他测绘成果的技术总结编写工作亦可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1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技术方案、作业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质量和主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说明,以便于用户(或下工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制、修订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积累资料。
测绘技术总结是与侧绘成果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永久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2.2 技术总结分项目技术总结与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技术总结系指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成果验收合格后,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总结是指项目中各主要侧绘专业所完成的侧绘成果,在最终检查合格后,分别撰写的技术总结,由生产单位负责编写。
工作量小的项目可将项目技术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
技术总结经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随侧绘成果、技术设计书和验收(检查)报告一并上缴和归档。
2.3 编写的依据a. 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
b. 技术设计书、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c. 有关专业的技术总结。
d. 侧绘产品的检查、验收报告。
e. 其他有关文件和材料。
2.4 编写的要求a. 内容要真实、完整、齐全。
对技术方案、作业方法和成果质量应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对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生产的新品种要认真细致地加以总结。
b. 文字要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c. 项目名称应与相应的技术设计书及验收(检查)报告一致。
幅面大小和封面格式参照附录A执行。
3 项目技术总幼的主要内容3.1 概述部分a. 任务的名称、来源、目的,作业区概况,任务内容和工作量。
b 生产单位名称,生产起止时间,任务安排,组织概况和完成情况。
c. 采用的基准、系统、投影方法和起算数据的来源与质量情况。
d. 利用已有资料的情况。
3.2 技术部分a. 作业技术依据:包括使用标准、法规和有关技术文件等(下同)。
b. 仪器、主要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及其检验情况。
c 作业方法,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殊问题的处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经验教训。
d. 对新产品项目要按工序总结生产中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别对发生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要详细地总结,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
e. 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成果质量和精度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存在重大问题及处理意见对设计方案、作业方法和技术指标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9. 作业定额、实际作业工天和作业率的统计。
3.3 附图、附表a. 作业区任务概况图。
b. 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c. 成果质量统计表。
d. 上交测绘成果清单。
e. 其他。
4.5.6 附图、附表a. 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 控制点布设图。
c. 仪器、工具检验结果汇总表。
d. 精度统计表。
e. 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篇三:测绘技术总结编制规定测绘技术总结编制规定一、目的使全院测绘技术总结(以下简称技术总结)编制规范化,保证技术总结的质量,促进全院测绘成果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测绘项目技术总结的编制。
三、测绘技术总结编制依据1、测绘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包括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
2、测绘技术设计书、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3、现有生产过程、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据。
四、测绘技术总结的编制要求1、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