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综述一、地形图要素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二、测量控制点各等级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条款规定符号表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等级控制点均按图式条款符号表示(不含图根点),分别在点名前加级别代号,A、B、C、E;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或代水准联测)的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至;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注至。

三、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墙角如防震加固垛的房屋,以垛外角测绘。

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表示。

城镇内的老居民区,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所有分割线均用实线绘制。

A、房屋性质注记一般1—2层注“砖”、3—7层注“混”、8层以上注“砼”。

B、房屋层次注记凡楼顶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不记层数;楼顶层阁楼、小型楼梯间低于米的不记层数;房屋地下室不算层数,在房屋性质后加注“D”字。

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简单房屋小于时,可用直线连接。

D、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²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E、走廊、悬空走廊及挑楼(多层房屋、上部是楼房、下面是走廊)。

均依《图式》表示。

F、阳台落地的按房屋测绘,不落地的一般阳台宽度在图上大于的依《图式》表示。

不落地阳台距地面高度不足1米的按落地处理。

G、栅房只表示固定的,临时性的不表示。

精品范文-地形图技术总结_技术最新工作总结

精品范文-地形图技术总结_技术最新工作总结

精品范文-地形图技术总结_技术工作总结(文章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密级:编号:....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年07月2xx....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目录1 概述 (1)(1)、 1 任务来源及目的.................................................................................................................................1 (1)、2 工作量.................................................................................................................................................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1 (1)、(3)、1 任务的安排....................................................................................................................................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1)、 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2 (1)、(4)、1 测区概况........................................................................................................................................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2)、 1 技术依据.............................................................................................................................................3 (2)、2 技术执行情况.....................................................................................................................................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2)、(2)、 3 时间系统........................................................................................................................................4 (2)、(2)、4 主要精度指标................................................................................................................................4 (2)、3 图根控制测量.....................................................................................................................................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5 (2)、(4)、1 基本要求. (5)(2)、(4)、 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5 (2)、(4)、3 地形图的编辑................................................................................................................................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9 (2)、(6)、1 经验教训........................................................................................................................................9 (2)、(6)、2 建议 (9)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1 概述(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综述一、地形图要素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二、测量控制点各等级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1—3.4条款规定符号表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等级控制点均按图式3.3条款符号表示(不含图根点),分别在点名前加级别代号,A、B、C、E;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或代水准联测)的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至0.001m;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注至0.01m。

三、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墙角如防震加固垛的房屋,以垛外角测绘。

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表示。

城镇内的老居民区,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所有分割线均用实线绘制。

A、房屋性质注记一般1—2层注“砖”、3—7层注“混”、8层以上注“砼”。

B、房屋层次注记凡楼顶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不记层数;楼顶层阁楼、小型楼梯间低于2.2米的不记层数;房屋地下室不算层数,在房屋性质后加注“D”字。

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D、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E、走廊、悬空走廊及挑楼(多层房屋、上部是楼房、下面是走廊)。

均依《图式》4.3.1.3表示。

F、阳台落地的按房屋测绘,不落地的一般阳台宽度在图上大于1.5mm的依《图式》4.3.1.3表示。

航测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图技术总结

航测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图技术总结

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的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福建省海陆勘测有限公司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日- 1 -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的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项目负责人:项目审核:总结编写:批准:目录一、概述 (1)1、测区概况 (1)2、任务来源 (1)3、任务内容 (1)4、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2)5、已有资料 (2)6、投影、坐标和高程系统 (2)二、资源配置 (3)1、本项目主要人员一览表 (3)2、拟投入仪器设备一览表 (9)三、技术要求 (10)1、技术依据 (10)2、数学基础和图幅规格 (12)四、E级GPS及I级导线控制网测量 (13)1、E级GPS网 (13)2、I级导线测量 (13)3、GPS观测 (13)五、四等水准测量 (17)六、像控点测量 (17)1、像控点的选刺 (17)2、像控点整饰 (18)3、像控点联测 (18)七、航测内业总结 (18)1.空三部分 (18)2.航测数字化内业测图 (20)3.地形图编辑 (20)八、成图质量 (21)九、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21)十、提供资料成果 (24)1、基本文档 (24)2、首级控制成果 (24)3、像控测量成果 (24)4、航测法数字地形图成果 (24)5、正射影像图成果 (24)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的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一、概述1、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平原新区南部,东临G107国道,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郊区隔河相望,西与武陟县为邻,北至黄河大堤,与祝楼乡相望。

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区域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是郑、新、焦三区的中心位置,1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测区地处黄河滩区。

地势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

地下水位低,一般在5米左右。

测区耕地越50平方公里,大部分属沙壤土,全境气候冬春少雨雪,多风,雨水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本次1:1000地形图生产涉及范围为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以下简称本项目区域)。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第一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一、概述1、任务来源;2、测区概况;3、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4、完成的任务情况。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1、建设部1999年颁布的CJJ8-99《城市测量规范》2、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3、国家标准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平面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2、高程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四、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二)、高程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五、图根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六、地形图测量1、地形图分幅、编号、比例尺、成图方法;2、地形图测绘方法:(1)、碎部测量(2)、形图上高程注记(3)、城区外电力线、通讯线连线表示(4)、测绘房屋综合(5)、天然形成和人工修建的坡、坎的测绘表示(6)、梯田的田坎、陡坎、斜坡表示(7)、河流测绘(8)、花圃、植被表示(9)、其他地物的表示。

3、地形图整饰:(1).地物、地貌,各种管线及各要素的整饰(2).高程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注记的位置(3).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测图时间以及图幅外的一切整饰。

七、成果资料的检查八、提交资料第二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1、完成任务情况:⑴、任务来源:老师下发、测区范围: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遵守的技术要求:测量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5cm)、规范和图式;⑵、施测单位:第四小组、工作起止日期:6-14——6-、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

2、利用资料情况:⑴、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⑵、坐标系统、采用仪器:全站仪、观测方法:先进行控制测量,平差,再进行碎步测量、实测范围:文科楼往下,音乐美术楼,到图书馆;⑶、利用资料的精度情况;⑷、对利用资料的检查分析和技术评价。

2022年地形图测绘总结1000字(15篇)

2022年地形图测绘总结1000字(15篇)

地形图测绘总结1000字(15篇)导读:关于地形图测绘总结,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20--年7月--日,我校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在五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形图测绘。

经过近两个月的测绘实习,学生们都能做到仪器精准,仪器整齐,仪器有序,测图准确。

在仪器的精准测量中,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到测绘实习的方方面面,每个测绘都要做到精准,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这次测绘实习过程中的感想。

关于地形图测绘总结,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20--年xx月--日,我校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在xx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形图测绘。

经过近两个月的测绘实习,学生们都能做到仪器精准,仪器整齐,仪器有序,测图准确。

在仪器的精准测量中,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到测绘实习的方方面面,每个测绘都要做到精准,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这次测绘实习过程中的感想。

地形图测绘总结(范文):120--年xx月--日,我校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在xx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形图测绘。

经过近两个月的测绘实习,学生们都能做到仪器精准,仪器整齐,仪器有序,测图准确。

在仪器的精准测量中,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到测绘实习的方方面面,每个测绘都要做到精准,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这次测绘实习过程中的感想。

我们每天在进行测量的时间都很充足,在测量的过程中,每一个数字都会与测量的方法相结合,我们也都能够做到,不会的我们不会就问我们,我们会尽力去做好。

这样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测量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测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在测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看好图纸,才能更好的把仪器精准的放进图纸中。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测量的时候很难的,但我们每一个小组都会一起努力,都没有出现一点差错,我们在不断的测量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这次测量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测量的辛苦和劳累。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二〇一四年七月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项目负责:张伟拟编:李蕴飞审核:程上宾总工程师:代志国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一概述二作业的技术依据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四控制测量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六成果资料的检查七结论与建议八成果资料提交一、概述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

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1)E级GPS测量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二〇一四年七月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项目负责:张伟拟编:李蕴飞审核:程上宾总工程师:代志国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一概述二作业的技术依据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四控制测量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六成果资料的检查七结论与建议八成果资料提交一、概述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

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1)E级GPS测量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

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

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

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吴淞高程系。

A、首级GPS控制测量
本测区在已有控制点基础上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一个,共4点。

1、布设
在起算点控制下,在测区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的布设GPS E级控制点。

布设要求:
2、选点
点位要选定在通视良好,利于发展,地质坚实的地方,并埋设钢钉。

GPS E级控制点名按控制英文control第一个大写字母统一编号,并编制了点位说明(点之记)。

观测前对仪器按“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作业。

观测技术要求
3、计算
基线解算及网平差计算使用计算机,南方公司编制的GPS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计算,最后成果取至0.001米。

B、一级测距导线测量
1、概述:以四等GPS点为起算点,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一级导线网,进行平面控制加密测量。

本工程共布设一级导线网一个。

一级导线网观测水平角两测回,其余观测值与五等测距高程导线网同步。

测区一级导线点编号为C**。

一级导线点在坚硬铺装地面,用钢钉嵌入地面,其顶部刻有“+”字叉,并用水泥固定。

导线点埋设时,钢钉顶部
不允许高出地面态多。

在点位附近明显地物上,用红油漆标明点号。

一级导线点编制了点位说明(点之记)。

4、平差计算及精度情况:一级导线网的观测数据在平差计算前皆经过严格的限差检查,经检查,各项限差均达到要求后才进行平差计算。

一级导线网水平角各项限差按下表执行,其余限差与四、五等测距高程导线网一致。

平面坐标计算采用按方向严密条件平差。

导线网条件方程按下式成:方位角条件:±βi+W iT=0
X坐标条件:[±(Y i-Y终)μβi+CosT iμsi]+W x=0
Y坐标条件:[±(X终-X i) μβ+SinT iμsi]+W y=0
经平差,一级导线网的各项精度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

且一级导线网各点经过南方S86-T移动RTK在时段良好的高精度状态下进行复核。

C、图根控制测量
1、本测区利用南方SOUTH国内第一款真正无线一体化的GNSSRTK 产品,采取GPRS与固定IP工作方式进行图根控制施测。

2、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以满足测图精度要求为原则,根据测图需要布设图根点。

图根控制点用铁钉中心标志或在岩石和坚硬的水泥地上凿刻三角形和中心点标志。

3、图根控制点编号用A开头,如A1,A2,A3等。

4、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时,用两个已知点中派河北(147)及五十埠(200)求取转换四参数,另外用已有控制点FX进行检校。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1、碎步点采集
野外碎步点采集利用极坐标法直接测取地物和地形点坐标并储存于全站仪内。

2、地形测量
按甲方指定施测范围我单位统计共完成约5.3KM带状地形图测绘,具体地形图测绘总结如下:
1、地形图表示了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2、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轮廓以墙基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房屋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用直线连接。

3、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烛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的人工形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不表示,当坡、坎密集时,作适
当取舍。

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实测坡脚。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4、植被在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被时,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置不超过三种。

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2mm 的用双线表示,小于2mm的用单线表示。

5、各种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进行调查核实注记于图上。

3、内业成图
(1)将野外采集的数据下载入计算机内。

(2)数据编辑
(3)碎步展点
(4)根据展点利用CASS9.0手工在计算机上绘制与实地相符合的地形图。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1.作业小组对所测成果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上交总工办检查。

2.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达到100%;总工办室内检查100%;室外按总面积不低于30%进行检查。

3.所有成果室内进行了100%检查。

4.所有成果我单位进行不低于总面积30%的实地对照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我单位认为: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量的资料齐全,采用的技术先进,成果质量优良,资料齐全完整,内容详实,装订格式规范。

成果准确可靠,控制布设合理,各级控制面积达到合同要求,可提交验收,成果资料可提供甲方使用。

八、成果资料提交
1、带状地形图电子版1份;
2、测绘技术总结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3、点之记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4、导线点成果表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