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治疗哮喘病的中成药】

合集下载

一表汇总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一表汇总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一表汇总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以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重构为主要特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所致。

其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症状和气流受限的程度在不同时间和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表现为多变性。

中成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且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成药治疗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

(1D)使用条件:小青龙制剂包括:小青龙颗粒、小青龙胶囊、小青龙合剂、小青龙口服液。

推荐按不同制剂说明书服用,疗程7日。

适用于症见呼吸急促、胸闷、喉中哮鸣音、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天冷或受寒易发作、口不渴、面色晦暗、怕冷、舌淡苔白的中医寒哮证患者。

烦热燥渴、痰黄、面红、口干口苦、舌红属热哮证患者慎用。

本品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运动员慎用;目前暂时缺乏该药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证据,故此类患者应慎用。

中成药治疗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

使用条件:寒喘祖帕颗粒适用于症见呼吸急促、胸闷、喉中哮鸣音、咳嗽痰多,哮喘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中医寒哮证患者。

烦热燥渴、痰黄、面红、口干口苦、舌红属热哮证患者慎用。

目前暂时缺乏该药用于孕妇、哺乳期女性的安全性证据,故此类患者应慎用;运动员慎用;建议用法:开水冲服,1次6 g,1日2次,疗程7日。

中成药治疗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黏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人类用药的历史始于单味药,随着对药物认识和病因病机的理解不断深化,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哮喘病的方剂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甘草6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效】解表蠲饮、平喘止咳。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5g、杏仁6g、石膏12g、生姜9g、大枣3枚。

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

主治】主要用于寒喘。

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哮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黄芩4.5g、款冬花9g、桑白皮9g、苏子6g、半夏9g、杏仁4.5g、甘草3g。

宣肺止咳平喘的中成药

宣肺止咳平喘的中成药

宣肺止咳平喘的中成药
可以宣肺、止咳、平喘的中成药,包括川贝枇杷膏、半夏止咳糖浆、止咳化痰丸等。

1.川贝枇杷膏。

该药主要是由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等组成,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所以可以用于宣肺、止咳、平喘,常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等所致的咳嗽痰黄、咽喉肿痛等证。

2.半夏止咳糖浆。

该药由制半夏、麻黄、苦杏仁、陈皮、甘草等组成,可以止咳祛痰,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3.止咳化痰丸。

该药由麻黄、射干、陈皮、制半夏、桔梗等组成,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之功,常可以用于治疗哮喘、气急、喉鸣等。

可以宣肺、止咳、平喘的中成药比较多,但是具体选择需要在就诊中医科,由专业的中医师辨证后指导使用,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

平时需要多注意锻炼,饮食上也需要注意以清淡为主。

治疗哮喘的中成药

治疗哮喘的中成药

治疗哮喘的中成药
复方灭活白葡萄球菌片
成份:小檗碱、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灵芝。

适应症: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和消炎作用,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复方满山红糖浆
成份:满山红、百部、桔梗、远志、罂粟壳。

适应症:止咳,祛痰,平喘。

用于支气管炎及咳嗽、哮喘等。

海珠喘息定片
成份:珍珠层粉、胡颓子叶、天花粉、蝉蜕、防风、冰片、甘草、盐酸氯丙那林、盐酸去氯羟嗪。

适应症:平喘,祛痰,镇静,止咳。

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

止喘灵口服液
成份:麻黄、苦杏仁(燀)、连翘、洋金花。

适应症:平喘,止咳,祛痰。

用于哮喘、咳嗽、胸闷痰多;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如意定喘片
成份:蛤蚧、蟾酥(制)、黄芪、地龙、麻黄、党参、苦杏仁、白果、枳实、天冬、五味子(酒蒸)、麦冬、紫菀、百部、枸杞子、熟地黄、远志、葶苈子、洋金花、石膏、甘草(蜜炙)。

适应症:宣肺定喘,止咳化痰,益气养阴。

用于肺气阴两虚所致的支气管哮喘,虚劳久咳,肺气肿,肺心病。

消癌平片(胶囊、口服液)
成份:乌骨藤。

适应症:抗癌,消炎,平喘。

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

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引言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尽管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药方,帮助儿童哮喘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方剂一:麻杏石甘汤
组成
- 麻黄9克
- 杏仁9克
- 石膏15克
- 甘草6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3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二:川贝石斛汤
组成
- 川贝母3克
- 石斛12克
- 桔梗15克
- 麦冬9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三:清喉化痰汤
组成
- 桔梗9克
- 泽泻9克
- 茯苓12克
- 槟榔6克
- 陈皮6克
- 干姜3克
- 粳米30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四:葱白豆腐汤
组成
- 葱白1根
- 豆腐100克
- 盐适量
用法用量
将葱白和豆腐切片,加适量清水煮熟,加盐调味后食用。

方剂五:玉竹百合粥
组成
- 玉竹15克
- 百合15克
- 粳米50克
- 冰糖适量
用法用量
将玉竹和百合洗净,加粳米一起煮粥,熟后加冰糖调味后食用。

结论
中医药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但需要注意,中医药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个体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患儿和家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并遵循医嘱正确使用。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物大全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物大全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物大全导语: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过程中的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针对这些疾病,中药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物大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 杏仁 - 杏仁具有平喘、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可以煮水或者蜜炙后食用。

2. 桔梗 - 桔梗能够清热祛痰、利咽开胃。

可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

可制成煎剂、糖浆等形式服用。

3. 杜仲叶 - 杜仲叶具有润肺止咳、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咳嗽等症状。

可以煎汤或泡茶食用。

4. 柴胡 - 柴胡能够疏肝理气、解郁止痛。

对于肺气不畅、胸闷、嗓子疼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饮煎剂或者口服颗粒。

5. 茯苓 - 茯苓有清热利水、安神止咳等功效,对于干咳、喉咙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煮水或泡茶食用。

6. 杭芍- 杭芍可以活血化瘀、生津润燥,常用于治疗肺结核后咳嗽、嗓子疼痛等症状。

可制成煎剂、颗粒等形式服用。

7. 甘草 - 甘草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可制成煎剂、糖浆等形式服用。

8. 菊花 - 菊花能够清热解毒、平肝降压,对于高烧、嗓子发炎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泡水或煮汤食用。

9. 洋参 - 洋参具有滋阴清肺、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嗓子干痒等症状。

可泡茶或者煲汤食用。

10. 黄芩 - 黄芩能够清热燥湿、止泻除痈,适用于咳嗽、气管炎等症状。

可煮水或泡茶食用。

11. 浙贝母 - 浙贝母具有清热润燥、祛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可制成煎剂或者颗粒服用。

12. 生白术 - 生白术能够健脾化湿、补中益气,对于呕吐、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煮水或煮粥食用。

总结:中成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选择。

杏仁、杜仲叶等药材可以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桔梗、柴胡等药材则适用于清热祛痰;茯苓、黄芩等药材则适用于治疗咳嗽和喉咙疼痛。

中成药配方详解:蠲哮片

中成药配方详解:蠲哮片

药典中药材:陈皮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黄荆子详解>>>
黄荆子
药典中药材:黄荆子
: 药典暂未收录黄荆子。
药典中药材:槟榔详解>>>
槟榔
药典中药材:槟榔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 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药典中药材:葶苈子
功效: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 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 小便不利。
药典中药材:葶苈子
用法: 3~10g,包煎。
药典中药材:葶苈子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青皮详解>>>
青皮
药典中药材:青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 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 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 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 青皮”。
药典中药材:大黄
用法: 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研末敷于患处。
药典中药材:大黄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大黄
注意: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药典中药材:生姜详解>>>
生姜
药典中药材:生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 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 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 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 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 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 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这几种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值得收藏

这几种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值得收藏

这几种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值得收藏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性质与过敏性疾病病因类似,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

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对于支气管哮喘,多数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茶碱等来控制病情,而中医则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喘症的范畴,多数是由于气阴两虚、脾虚痰盛、肺气失宣所导致,治疗上以止咳化痰、益气养阴、宣肺化痰为主,常用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如意定喘片如意定喘片由蛤蚧、制蟾酥、黄芪、地龙、麻黄、党参、苦杏仁、白果、枳实、天冬、南五味子、麦冬、紫菀、百部、枸杞子、熟地黄、远志、葶苈子、洋金花、石膏、炙甘草二十一味组成,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浅棕色至棕褐色,气微,味微甜、微苦,具有宣肺定喘,止咳化痰,益气养阴的功效,主要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久咳气喘、体弱痰多,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见上述证候者。

每次口服2-4 片,一日3次,孕妇禁用。

另外,由于本品含有洋金花,因此青光眼应该患者禁用。

固本咳喘片固本咳喘片由党参、麸炒白术、茯苓、麦冬、盐补骨脂、炙甘草、醋五味子七味组成,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甜、微酸、微苦、涩,具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每次口服3片,一日3次。

咳喘顺丸咳喘顺丸由紫苏子、瓜蒌仁、茯苓、鱼腥草、苦杏仁、制半夏、款冬花、桑白皮、前胡、紫苑、陈皮、甘草十二味组成,为黑色的包衣浓缩水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深褐色,味微苦,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痰浊壅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见上述证候者。

每次口服5g,一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个治疗哮喘病的中成药】
一、冷哮
1.小青龙合剂。

用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所致之咳嗽喘急、痰白清稀、恶寒无汗等症。

2.寒喘丸
用治咳嗽痰盛、哮喘不止、咽喉不利、夜卧不宁等症。

3.痰饮丸
用治咳嗽气逆、气促发喘、痰多清稀、胸膈不快等症。

4.气喘冲剂
用治风寒咳嗽、恶寒无汗、痰多、喘逆气急等症。

5.苏子降气丸
用治肺胃气逆所致痰湿壅盛、咳嗽喘促、胸膈痞满、恶心呕吐等症。

6.芸香草油气雾剂
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哮喘发作时吸入。

7.麻黄止嗽丸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之咳嗽、哮喘、咯痰色白而清稀、恶寒无汗鼻塞等症。

8.定喘膏
用治寒喘为病,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膈痞、气喘痰鸣等症。

二、热哮
1.鲜竹沥
用治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等症。

2.礞石滚痰丸
用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昏迷、惊悸、咳喘痰稠及大便秘结等症。

3.定喘丸
用治咳嗽哮喘、胸满气逆、喉中痰鸣等症。

4.控涎丹
用治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胸胁隐痛、痰喘痛甚、寢不易出、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以及瘰疬痰核、腹胀停水、四肢浮肿等症。

5.止嗽定喘丸
用治风邪入里化热,热壅于肺所引起的身热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喘促、胸满烦躁、呼吸气粗、喉中痰鸣,甚则鼻翼扇动、咽干口渴等症。

6.小儿清肺丸
用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气促作喘、口干声哑等症。

7.哮喘冲剂
用治哮喘发作,咳嗽气急、胸闷痰黏、痰白色或黄色不易咯出、发热等症。

8.止嗽化痰丸
用治咳嗽痰多、气逆作喘、胸膈满闷等症。

9.清气化痰丸
用治肺经痰热之咳嗽,气粗痰涌、痰鸣如吼、胸痛烦闷、咯痰黄稠或黄浊如脓等症。

10.橘红丸
用治肺热咳嗽、哮喘,咯痰黏黄量多、心中烦闷急躁等症。

三、肺虚
1.固本液
用治气阴亏虚引起的潮热咳嗽、体弱少力、腰酸便燥等症。

2.康寿乐片
用治阳气不足、久嗽气喘、体虚易汗、易患外感等症。

3.蛤蚧定喘丸
用治虚劳所致久嗽、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及老人喘息等症。

4.人参保肺丸
用治肺气虚弱、虚劳之咳、咳嗽痰稀、气喘、气短懒言等症。

5.人参蛤蚧散
用治久病体虚,兼有肺热之气喘咳嗽等症。

四、脾虚
黄芪膏
用治脾肺气虚,以致心悸气短、久嗽虚喘、乏力自汗等症。

五、肾虚
1.七味都气丸
用治肾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等症。

2.金匮肾气丸
用治肾阳不足所致之腰酸脚弱、肢冷浮肿、小便不利或频数、耳鸣目眩、痰饮咳喘等症。

3.蛤蚧党参膏
用治肺肾气虚所致之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声低气怯、自汗遗尿、肢冷面青等症。

4.黑锡丹
用治阳虚阴盛所致之哮喘、阳痿、带下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