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第1课时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4章14.3.2 公式法(第2课时)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2 公式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了因式分解意义的基础上,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对比较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2.在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分解因式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2.进一步体验“整体”的思想,培养“换元”的意识.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难点】观察多项式的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和综合运用分解的方法,并完整地进行分解.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矩形图片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反方向的变形,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法.现在,大家自然会想,还有哪些乘法公式可以用来分解因式呢?(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师问1:什么叫因式分解?(出示课件4)学生回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教师问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学生回答: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a+b)(a–b)教师问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4-a;(2)16m4-n4.学生回答:(1)ax4-a=a(x2+1)(x+1)(x-1);(2)16m4-n4=(4m2+n)(2m+n)(2m-n).教师问4:结合上题思考因式分解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①一提二看三检查;②分解要彻底.教师问5: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除了平方差公式之外,还有哪些公式?请写出来.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教师讲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教师问6:你能把下面4个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并求出你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吗?(出示课件5)学生讨论后拼出下图:教师问7: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学生回答:(a+b)2=a2+2ab+b2教师问8:将上面的等式倒过来看,能得到什么呢?学生回答:a2+2ab+b2=(a+b)2(出示课件6)教师问:观察这两个多项式:a2+2ab+b2;a2–2ab+b2,请回答下列各题:(出示课件7)(1)每个多项式有几项?学生回答:三项(2)每个多项式的第一项和第三项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这两项都是数或式的平方,并且符号相同.(3)中间项和第一项,第三项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是第一项和第三项底数的积的±2倍.教师讲解:我们把a²+2ab+b²和a²–2ab+b²这样的式子叫做完全平方式.教师问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2+2ab+b2;(2)a2-2ab+b2.学生回答:(1)a2+2ab+b2=(a+b)2;(2)a2-2ab+b2=(a-b)2.教师问10:将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写即是分解因式的平方差公式.同样道理,把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写即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能不能用语言叙述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2+2ab+b2=(a+b)2,a2-2ab+b2=(a-b)2.教师问11: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请分解因式.(1)a2-4a+4;(2)x2+4x+4y2;(3)4a2+2ab+14b2;(4)a2-ab+b2;(5)x2-6x-9;(6)a2+a+0.25.学生讨论后回答如下:(1)a2-4a+4;是,原式=(a-2)2 (2)x2+4x+4y2;不是(3)4a2+2ab+14b2;是,原式=(2a+12b)2(4)a2-ab+b2;不是(5)x2-6x-9;不是(6)a2+a+0.25.是,原式=(a+0.5)2教师问12:根据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和方法,分析和推测什么叫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如下:①三项式;②两项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③第三项为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总结点拨:(出示课件8)完全平方式: a²±2ab+b²完全平方式的特点:1.必须是三项式(或可以看成三项的);2.有两个同号的数或式的平方;3.中间有两底数之积的±2倍.简记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出示课件9)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完全平方式,将它写成完全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例1:分解因式:(出示课件12)(1)16x2+24x+9;(2)–x2+4xy–4y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1)分析:(1)中,16x2=(4x)2,9=3²,24x=2·4x·3,所以16x2+24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即16x2 + 24x +9= (4x)2+2·4x·3+ 32.解:(1)16x2+ 24x +9= (4x)2 + 2·4x·3 + 32= (4x + 3)2;(2)中首项有负号,一般先利用添括号法则,将其变形为–(x2–4xy+4y2),然后再利用公式分解因式.(2)–x2+ 4xy–4y2=–(x2–4xy+4y2)=–(x–2y)2.例2:如果x2–6x+N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N是( )(出示课件15)A . 11 B. 9 C. –11 D. –9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中间项–6x=2x×(–3),故可知N=(–3)2=9.答案:B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本题要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根据参数所在位置,结合公式,找出参数与已知项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求出参数的值.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例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出示课件18)(1)3ax2+6axy+3ay2 ;(2)(a+b)2–12(a+b)+36.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分析:(1)中有公因式3a,应先提出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2)中将a+b 看成一个整体,设a+b=m,则原式化为m2–12m+36.解: (1)原式=3a(x2+2xy+y2)=3a(x+y)2;(2)原式=(a+b)2–2·(a+b) ·6+62=(a+b–6)2.总结点拨:利用公式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如平方差式,完全平方式等)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出示课件19)例4: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出示课件21)(1)1002–2×100×99+99²;(2)342+34×32+16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100–99)²=1(2)原式=(34+16)2=2500.总结点拨:本题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可以简化计算.例5:已知:a 2+b 2+2a –4b+5=0,求2a 2+4b –3的值.(出示课件23)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分析: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a 2+b 2+2a –4b+5与完全平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颜色相同的项),因此可通过“凑”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将已知条件转化成非负数之和等于0的形式,从而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来求解.(出示课件24)解:由已知可得(a 2+2a+1)+(b 2–4b+4)=0即(a+1)2+(b –2)2=0∴ 2a 2+4b –3=2×(–1)2+4×2–3=7总结点拨:遇到多项式的值等于0、求另一个多项式的值,常常通过变形为完全平方公式和(非负数的和)的形式,然后利用非负数性质来解答.(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7-31)1.下列四个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A .a 2+1B .a 2–6a +9C .x 2+5yD .x 2–5y2.把多项式4x 2y –4xy 2–x 3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 .4xy(x –y)–x 3B .–x(x –2y)21020a b +=⎧∴⎨-=⎩12a b =-⎧∴⎨=⎩C.x(4xy–4y2–x2) D.–x(–4xy+4y2+x2)3.若m=2n+1,则m2–4mn+4n2的值是________.4.若关于x的多项式x2–8x+m2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_________ .5. 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1)x2–12x+36; (2)4(2a+b)2–4(2a+b)+1;(3) y2+2y+1–x2;6. 计算:(1) 38.92–2×38.9×48.9+48.92.(2)20142-2014×4026+201327. 分解因式:(1)4x2+4x+1;(2)1x2–2x+3.3小聪和小明的解答过程如下:小聪: 小明:他们做对了吗?若错误,请你帮忙纠正过来.8. (1)已知a–b=3,求a(a–2b)+b2的值;(2)已知ab=2,a+b=5,求a3b+2a2b2+ab3的值.参考答案:1.B2.B3.14. ±45. 解:(1)原式=x2–2·x·6+62=(x–6)2;(2)原式=[2(2a+b)]²–2·2(2a+b)·1+1²=(4a+2b–1)2;(3)原式=(y+1)²–x²=(y+1+x)(y+1–x).6. 解:(1)原式=(38.9–48.9)2=100.(2)原式=20142-2×2014×2013+20132=(2014-2013)2=17. 解: (1)原式=(2x)2+2•2x•1+1=(2x+1)2(2)原式=13(x2–6x+9)=13(x–3)28. 解:(1)原式=a2–2ab+b2=(a–b)2.当a–b=3时,原式=32=9.(2)原式=ab(a2+2ab+b2)=ab(a+b)2. 当ab=2,a+b=5时,原式=2×52=50.(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a2±2ab+b2=(a±b)2一提,二看,三检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3.3第1课时《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案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1.理解平方差公式,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重点)2.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难点)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能很快知道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与大家交流.2.你能将a 2-b 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类型一】 判定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a 2+(-b )2B .5m 2-20mnC .-x 2-y 2D .-x 2+9解析:A 中a 2+(-b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B 中5m 2-20mn 两项都不是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C 中-x 2-y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D 中-x 2+9=-x 2+32,两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1)a 4-116b 4;(2)x 3y 2-xy 4. 解析:(1)a 4-116b 4可以写成(a 2)2-(14b 2)2的形式,这样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而其中有一个因式a 2-14b 2仍可以继续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x 3y 2-xy 4有公因式xy 2,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解:(1)原式=(a 2+14b 2)(a 2-14b 2)=(a 2+14b 2)(a -12b )(a +12b ); (2)原式=xy 2(x 2-y 2)=xy 2(x +y )(x -y ).方法总结:分解因式前应先分析多项式的特点,一般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公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因式为止. 【类型三】 利用因式分解整体代换求值 已知x 2-y 2=-1,x +y =12,求x -y 的值. 解析:已知第一个等式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x -y 的值.解:∵x 2-y 2=(x +y )(x -y )=-1,x +y =12,∴x -y =-2. 方法总结: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可使运算简便.探究点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整除问题248-1可以被60和70之间某两个自然数整除,求这两个数.解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找出范围内的解即可.解:248-1=(224+1)(224-1)=(224+1)(212+1)(212-1)=(224+1)(212+1)(26+1)(26-1).∵26=64,∴26-1=63,26+1=65,∴这两个数是65和63.方法总结:解决整除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代数式化为整式乘积的形式,然后分析被哪些数或式子整除.【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1012-992;(2)5722×14-4282×14. 解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1012-992=(101+99)(101-99)=400;(2)5722×14-4282×14=(5722-4282)×14=(572+428)(572-428)×14=1000×144×14=36000. 方法总结: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通过变形可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则可以使运算简便.【类型三】 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 ,向里依次为99cm ,98cm ,…,1cm ,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析:相邻两正方形面积的差表示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则S阴影=(1002-992)+(982-972)+…+42-32+22-12=100+99+98+97+…+2+1=5050(cm2).答: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5050cm2.方法总结:首先应找出图形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三、板书设计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首先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征.分析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然后再确定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二项式,通常考虑应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可提,应先提取公因式,而且还要“提”得彻底,最后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因式要化简;二是分解因式时,每个因式都要分解彻底。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a
b a
a+b a-b
a2 - b2= (a+b)(a-b)
b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2 - b2= (a+b)(a-b)
a-b a+b
b a
a-b a+b
a2 - b2= (a+b)(a-b)
b
a
a2 -
b2=
1 2
(2a+2b)(a-b)
=(a+b)(a-b)
2b
a-b 2a
分解因式: (1) 25x2-4 =(5x+2)(5x-2) (2) 4x3 -x =x(4x2-1)
=25×400×130
=1.3 ×106
1.解:原式= (x²+ 9y²) (x²- 9y²)
= (x²+ 9y²) (x+ 3y) (x- 3y)
2.解:原式=2a(a2- 4)
=2a(a+2)(a-2)
对于分解复杂的多项式,我们应该怎么做?
1.先提取公因式 2.再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3.每个因式要化简,并且分解彻底
谈谈有何收获
那你和你表
妹今年分别 等一下,我能够 几岁了?
算出来!
今年我的年龄
和我表妹年龄 的平方差是87。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 算出来吗?
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角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观察你剪剩下的部分。
思考(: 1 ) 你 能 将 它 剪 成 两 部 分 然 后 拼 成 一 个新的图形吗? (2)你能根据先后两个图形的关系说明 一个等式吗?
(a+b)(a-b) = a²- b²
整式乘法 a²- b²= (a+b)(a-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这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注意引导,确保讨论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此外,对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混淆问题,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帮助同学们明确这两个公式的区别和适用场景。通过具体的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这两个公式的不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整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我进一步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在讲解平方差公式时,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在推导过程中对(a + b)(a - b) = a² - b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例题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这种方式似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家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讨论非常积极,这让我感到欣慰。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需要更多地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成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方差公式在实际数学题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1章 因式分解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来自教材)
知2-练
(3)(2x+3)2-(3x-4)2=[(2x+3)+(3x-4)][(2x+3) -(3x-4)]=(5x-1)(7-x).
8 【中考·北海】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D ) A.x2-4=(x+4)(x-4) B.x2+2x+1=x(x+2)+1 C.3mx-6my=3m(x-6y) D.2x+4=2(x+2)
知1-练
9 【中考·仙桃】将(a-1)2-1分解因式,结果正 确的是(B ) A.a(a-1) B.a(a-2) C.(a-2)(a-1) D.(a-2)(a+1)
(2) 2ab3-2ab =2ab(b2-1) =(b-1)(b+1).
知2-讲
(来自《点拨》)
总结
知2-讲
(1)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关键是确定公式中的a 和b,再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对于有公因式的 多项式需要先提取公因式后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 式,同时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 解为止. (2)注意: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最后的结果除了 要求不能再分解因式外,还要注意使每个因式最简.
2 易错小结
1. 分解因式:(a+b)2-4a2. 解:(a+b)2-4a2=(a+b)2-(2a)2=(a+b+2a)(a+b-2a)
=(3a+b)(b-a). 易错点:忽视系数变平方的形式导致出错
本题易将4a2写成(4a)2导致出错.
2. 分解因式:a4-1. 解:a4-1=(a2+1)(a2-1)=(a2+1)(a+1)(a-1).
知1-导
知1-导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案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2、能熟练应用提公因式法、套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平方差公式,逆向思维归纳出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初步掌握一提二套的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及应用于整式的因式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严谨性与灵活性,感受观察、分析是获取知识的先导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重点】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把多项式适当变形后套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易错点】公式a2-b2中a ,b 易找错,如a2-4=(a+4)(a-4)中对应公式中的b 为2。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活动1:忆一忆1、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B )A 、(2a+b )(a-b)B 、(-2a+b)(-2a-b)C 、(2a+b)(-2a-b)D 、(2a+b) (a-2b)2、填空:25x2=(5x)2, 162m =(4m )20.09a2b4=(0.3ab2)2, 0.49(x+y)2=[0.7(x+y)]2活动2:想一想同学们,你能很快得出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答案:利用平方差公式得992-1=100×98,是100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知梳理知识点: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公式(a+b )(a-b)= a2-b2 叫做平方差公式,把这个公式从右至左使用,可把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三:应用示例例1:把25x2-4y2因式分解分析:25x2=(5x)2,4y2=(2y)2,25x2-4y2=(5x)2-(2y)2,原式即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解:25x2-4y2=(5x)2-(2y)2=(5x+2y )(5x-2y )例2:把(x+y )2-(x-y )2因式分解。
分析:将(x+y )看成a,(x-y )看成b ,原式即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 因式分解 公式法(第一课时)

14.3.2 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后,公式法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它是整式乘法中平方差公式的逆向应用,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要充分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公式的形式与特点. 公式左边的多项式形式上是二项式,且两项符号相反;公式左边的每一项都可以化成某一个数或式的平方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体会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上的应用。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并从中体验“整体”的思路,树立“换元”的意识。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说出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知道这里的平方差公式与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互逆变形的关系。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虽然有了第一节提公因式法做基础,但学生有时还会出现因式分解后又反转回去做乘法的错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因式分解的概念,理解它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变形关系。
学生在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是找不准哪个数或式相当于公式中的a , b 。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并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问题1 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提公因式法的定义是什么?因式分解:(1)3mx-6nx 2;(2)4a 2b+10ab-2ab 3;(3)252 y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找同学的答案投影展示。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案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14章14.3.2 公式法第1课时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差公式并应用于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与特点,提高判断、运算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进一步了解换元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因式分解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思考多项式a2-b2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分解因式吗?【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名师导学”.鼓励学生思考并合作交流,并大胆地表述出来.教师可提供以下思考步骤: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用,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2.提公因式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就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对该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3.对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不能说不能因式分解.4.对a2-b2,提公因式法不适用,联想(a+b)(a-b)=a2-b2,这启示我们有新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归纳总结】因式分解的公式法中平方差公式为a2-b2=(a+b)(a-b),它具有如下特点:(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个(填序号).【分析】①⑤是两个符号相同的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③是三项式,不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②④⑥都能写成两个数(式)的平方差,在实数范围内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答案】3【教学说明】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应紧紧抓住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判断,分别从项数、符号、平方项等方面判断.例2分解因式.【教学说明】(1)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把负平方项交换放在后面;(2)1是平方项,可以写成“12”.例3分解因式.【教学说明】(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中含有多项式,那么先提起公因式,再运用平方差公式求解.(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的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有().3.王敏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kg的糖果10.2kg,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王敏就说应付99.96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的结果相吻合,售货员很惊讶地说:“你好像个神童,怎么算得这么快?”王敏得意地说:“过奖了,我只不过利用数学上的一个公式”.你知道王敏同学是怎样计算的吗?【教学说明】设置上述3个题目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结构认识及应用,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师生共同检查.第3题虽然是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应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与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区别.【答案】1.D2.(1)(2x+3)(2x-3);(2)(2x+p+q)(p-q);(3)(x2+y2)(x+y)(x-y);(4)ab(a+1)(a-1);(5)(13x-y)(-x+13y);(6)x(x2+x+2)(x+1).3.10.2×9.8=(10+0.2)(10-0.2)=102-0.22=99.96(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集体回顾平方差公式结构与分解因式时应注意的事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4.3”中选取部分题.2.完成创优作业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因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推导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教师应组织学生利用这个关系自主认识出新知识,了解公式的结构特征,并交流思考.加深学生对公式变式的认识,从而全方位地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范围,再指导学生利用实际训练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