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前牙反 he

合集下载

口腔正畸名解和问答题

口腔正畸名解和问答题

1.同一个或同一组牙齿发生整体移动比发生倾斜移动所需的力大,利用一个或一组牙的整体移动来支持一个或一组牙的倾斜移动,使整体移动的部分不动或仅移动少量,而倾斜移动的部分达到理想的移动效果。

这种支抗方式称为稳定支抗。

2、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移动,以矫治错畸形。

3, 生长中心:在骨的生长过程中,速度快、较活跃的部分称为生长区;而某些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生长区称为生长中心。

所有的生长中心都是生长区,但生长区并不一定都是生长中心。

4.近中终末平面终末平面是指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1分)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1分)5.Pont index 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0.5分)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6.潜行性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

(1分)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发生在透明样变相对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

(0.75分)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

(0.25分)7.Maximum anchorage 最大支抗。

(0.5分)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

(1分)最大支抗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0.5分)8.B点下齿槽座点。

(0.5分)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1.5分)9.间隙分析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0.5分)和可用间隙(0.5分),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

(1分)10.斜面导板是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

(0.5分)位于上颌腭侧的基托增厚形成斜向后下的斜面,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诱导下颌向前,并压低下前牙同时增加后牙垂直向生长。

(1.5分)11 矫形力Orthopedic force 又称整形力。

【口腔病】 前牙后合

【口腔病】 前牙后合

前牙反合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可表现为下颌前突,近中错合及前牙反合。

多由于不良哺乳姿势,乳前牙滞留或早失,上恒切牙先天性缺失,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全身性疾病以及遗传性下颌前突所致。

因程度不同可表现为前牙反合,磨牙为中性合,严重病例则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合及下颌前突同时存在。

诊断1.牙源性多由于牙齿萌出或替换过程中的局部障碍所至,常表现为单纯的前牙反。

反覆盖较小,磨牙关糸为中性或接近中性关糸。

下颌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糸无明显异常,颏部不前突,颜面部基本正常。

下颌可自行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糸。

X 线头影测量骨骼无形态结构异常,矫治容易,预后良好。

2.骨源性多由于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除了前牙反外常显示反覆盖大。

磨牙为近中错,并伴有颌骨畸形。

可表现为下颌角钝,下颌体长,下颌支短或上颌前部发育不足。

颏部明显前突,下颌常不能自行后退。

颜面多呈凹面形,有时还伴有开颌畸形。

其矫治困难,单纯的正畸矫治效果不一定好。

这类前牙反又可按机理分为3型:(1)上颌前部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

(2)上颌发育正常,下颌过度发育。

(3)上颌发育不足伴下颌过度发育。

3.功能性由于不良哺乳姿势等而引起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造成下颌前突和前牙反,但其下颌形态和大小基本正常,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或浅覆关糸,有人称之为假性下颌前突。

如不及早矫治,日久可能发展成真性下颌前突。

4.X线头影测量(1)SNB角及面角增大,说明下颌相对颅底前突,下颌角增大。

牙源性前牙反者上述测量值正常。

(2)下颌前突伴有上颌后缩者,SNB角减小S-Ptm,Ptm-6减小。

无上颌后缩者上述测量值正常。

(3)ANB角及AB平面角增大,AO-BO值减小,说明上下颌关糸明显不调,牙源性前牙反者上述测量值基本正常。

(4)面突角(G-Sn-Pg')增大,H角(H线-N’P’g)减小Z角(FH-H线)增大说明软组织侧面突度减小。

上唇突度(Ls-SnPg')减小或正常。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崔琳,王迪,郝钢,庄虹霞(解放军第79集团军医院口腔科,辽宁辽阳111000)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观察组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比较两组矫正前后头颅测量结果和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牙槽座角(SNB角)、上下牙槽座角(ANB角)、牙槽座角(SNA角)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3.33%(2/ 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可改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且可降低复发情况,改善患儿外形,矫正效果明显。

关键词:早期前牙反牙合;上颌前方牵引器;固定式牙合垫;复发率;头颅测量结果前牙反牙合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的面中1/3因为上颌骨的发育不足,呈现凹陷的状态,下牙一般呈现反咬合的状态。

正常人的上颌牙是覆盖下前牙1/3左右,但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遗传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下颌前伸,形成反咬合的状态[1]。

患儿侧面表现下巴明显的突出,面中1/3凹陷,严重者甚至影响美观。

临床提倡在早期进行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对牙、颌、牙合面的生长环境进行改善,有效避免出现错牙合畸形或者减弱畸形的严重程度[2]。

既往采取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但前牙反牙合患儿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上颌牙列拥挤,增加了固定矫治中牙列排齐的难度。

目前,固定式牙合垫治疗越来越广泛用于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治疗中,且有一定的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李伟;王宇琛;徐璐璐【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恒牙早期安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5岁,前牙反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颜面侧貌呈凹面型。

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进行一期矫形治疗。

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软、硬组织分析。

结果 12例患者平均疗程5个月,治疗后SNA角增加2.29°,SNB角减少2.08°,ANB角为3.0°,Y轴角增加2.14°,上齿槽座A点明显前移,软组织侧貌由治疗前Ⅲ类凹面型转变为治疗后Ⅰ类直面型。

结论在恒牙早期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显著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患者正侧貌外形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192-195)【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器;固定式牙合垫;前牙反牙合;恒牙早期【作者】李伟;王宇琛;徐璐璐【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正畸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正畸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正畸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恒牙早期的前牙反牙合是妨碍青少年及儿童面部正常发育的主要疾病,因颌骨比例失调所致面部畸形或不对称常伴有牙列拥挤、个别牙移位及牙位长抽代偿性倾斜、ANB角小于0°、SNB角大于SNA角、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磨牙近中关系、恒牙早期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等[1]。

临床中应积极早期干预治疗,以改良牙、颌、牙合面生长,防止或减缓错牙合畸形加重[2-3]。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治疗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治疗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是牙齿错颌的一种表现。

牙齿错颌是指上下颌牙齿的前后、左右、垂直方向的不正常位置关系。

该问题常见于青少年,随着儿童快速生长,出现先后牙齿之间的错位就越容易发生。

什么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是指恒牙尚未长出之前,前牙发生反合,与下颌前牙错位位于恒牙前面。

而第一恒磨牙则向前移动,增加了上颌和下颌之间的分离距离,导致牙齿错颌的产生。

这种问题需要及早治疗,否则会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美观,甚至影响正常的发音和咀嚼功能。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治疗方法牙齿矫正治疗牙齿矫正治疗是解决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常用方法。

在初诊中,医生会通过拍片和模型对牙齿进行分析,制定出对应的个性化矫正计划。

矫正治疗可以分为传统矫正治疗和隐形矫正治疗两类。

传统矫正治疗传统矫正治疗是指通过牙套等固定矫正器材将牙齿纠正到正确的位置。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牙齿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牙套通常需要佩戴一年以上,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但是,传统矫正器材比较大,佩戴比较不便,而且容易造成口腔不适和口臭等问题。

隐形矫正治疗隐形矫正治疗是指通过隐形矫正器材将牙齿纠正到正确的位置。

隐形矫正器材通常比较小,佩戴比较方便,不会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

此外,隐形矫正器材可以随时拆卸和更换,有效降低了口腔不适和口臭等问题。

隐形矫正治疗的矫正效果一般需要佩戴一年以上。

牙齿成形术牙齿成形术是指通过去除或增加一定量的牙齿组织以改变牙齿的形状和位置。

牙齿成形术可以快速改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问题。

牙齿成形术通常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具有速度快、效果明显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但是,该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牙齿错颌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口腔外科手术口腔外科手术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牙齿移动到正确位置。

该方法适用于牙齿错颌的程度较重,传统矫正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患者。

口腔正畸学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口腔正畸学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口腔正畸学模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9题,每题1分,共89分)1.活动矫治器常由哪些部分构成A、唇挡、颊屏、唇弓、腾弓、he支托等B、基托、腭杆、带颊曲的唇弓、唇挡等C、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如箭头卡,邻间钩,双曲舌簧,螺旋簧,基托等D、带环、托槽、弓丝等E、带环、托槽、弓丝、栓钉等正确答案:C2.口腔不良习惯占各类错he畸形病因的A、1/4B、1/2C、1/5D、1/6E、1/3正确答案:A3.矫正近中扭转的下中切牙,有几个不同的组织反应区A、1个压力区和1个张力区B、3 个压力区和 3个张区C、4 个压力区和4个张力区D、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E、5个压力区和5个张力区正确答案:D4.正常乳牙he的特征是A、有剩余间隙B、乳尖牙为远中关系C、前牙覆盖深D、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远中型为多E、以上均不正确正确答案:E5.前牙反he骨型分类,骨骼Ⅲ型是A、ANB 角<2°B、ANB角<0°C、ANB 角<4°D、ANB 角>0°E、ANB 角<5°正确答案:B6.使 6 直立每侧可得间隙A、1.0 mmB、3 mmC、0.5 mmD、1.8 mmE、2.5 mm正确答案:A7.成人修复前正畸治疗竖直基牙的方法A、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不能前移倾斜牙的牙根B、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可迁移倾斜牙的牙根,并关闭前牙的散在间隙C、成人修复前正畸压低对殆牙不能用水平曲压低伸长的磨牙D、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不常用局部弓E、成人修复前正畸压低对he牙可用长臂水平曲加前牙垂直牵引正确答案:B8.矫治牙列拥挤增加骨量的途径,除了A、外科手段刺激牙槽骨生长B、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C、矫治旋转牙D、外力刺激颌骨及牙槽骨生长E、功能性刺激颌骨及牙槽骨生长正确答案:C9.口呼吸造成的错he占各类错he畸形病因的A、97.20%B、25%C、29.4%D、15%E、71.21%正确答案:D10.哪项不是骨性前牙反he的诊断标准A、近中磨牙关系B、ANB≥0C、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D、前牙代偿明显E、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正确答案:B11.正常咬合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与下颌的以下何处接触为多A、下颌第二磨牙中央窝B、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C、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边缘嵴D、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边缘嵴E、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沟正确答案:A12.成人修复前正畸治疗压低对he牙的方法A、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不常用局部弓B、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可迁移倾斜牙的牙根,并关闭前牙的散在间隙C、成人修复前正畸压低对he牙可用长臂水平曲加前牙垂直牵引D、成人修复前正畸压低对he牙不能用水平曲压低伸长的磨牙E、成人修复前竖直基牙不能前移倾斜牙的牙根正确答案:C13.22 题所述者的矫治方案是(女,12岁,面型及上下颌骨及牙弓关系正常,上牙列拥挤 10.5 mm,下牙列拥挤 8.5 mm。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前牙反牙合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前牙反牙合
磨牙关系:多数为近中,少数是中性。
.
2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1)下颌长度:下颌综合长度、下颌体长度也比正常牙合大。 形态 :下颌角大,颏角减小。 位置: 下颌整体位置前移,颌关节、升支、下颌角、颏部靠前。
(2)上颌与中面部:上颌向前发育不足,长度减小,位置后缩。 (3)上下颌间关系异常:Ⅲ类骨面型(Class Ⅲ skeletal pattern) (4)颅底位置异常:后颅底相对于前颅底向前、下倾斜 (5)上中切牙唇倾、下前牙舌倾: 代偿前牙反牙合关系
下颌虽可后退,但 ANB角<00 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 形态异常 位置异常 前牙代偿明显
功能性 磨牙关系轻度近中 轻度Ⅲ类骨面型 下颌可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 ANB角>00(多数) 颌骨大小、形态正常 但位置靠前 前牙代偿不明显
(2) 前牙反牙合的颅面类型
矢状类型 :六种 垂直类 型:三种
A、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 46% B、下颌正常、上颌后缩型 21% C、上、下颌均正常型 15% D、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 13% E、上、下颌均前突型 3% F、上、下颌均后缩型 2%
(前部)
(整体)
2、按骨骼型分类:根据骨骼位置 (1)骨骼Ⅰ型:ANB角≥0 (2)骨骼Ⅲ型:ANB角≺0 N
A
B
N
A B
.
3.按致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分类
(1)牙源性(牙性):牙萌出、替换障碍,上、下切牙的位置异常 造成前牙反牙合。磨牙关系中性,颌骨颜面基本正常,预后好。
(2)功能性(肌能性、假性):有神经-肌肉参与、下颌向前移位 所形成的前牙反牙合。如咬合干扰和早接触、口腔不良习惯、不 正确哺乳等原因。磨牙轻度近中关系,反覆盖小,反覆牙合深。 下颌骨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但位置前移,轻度Ⅲ类骨面型。下 颌可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预后好。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牙尖交错颌,也称为交错颌,是一种牙齿排列异常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上下颌牙齿应该是相互咬合的,但是在交错颌的病例中,上下颌牙齿并不是完全咬合的,而是交错着排列。

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咀嚼、语音和口腔健康等方面。

交错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异常、饮食习惯、口腔习惯等。

在遗传因素方面,交错颌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交错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下颌骨过小、牙齿过多等。

饮食习惯和口腔习惯也会影响交错颌的发生,例如长期吃软食、吸烟、咬指甲等。

交错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牙齿不完全咬合、牙齿间隙过大等。

此外,交错颌还会影响咀嚼和语音,导致口腔不舒适和发音困难。

交错颌还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例如龋齿、牙周炎等。

治疗交错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矫正牙齿,另一种是手术矫正。

矫正牙齿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牙套矫正、隐形矫正、托槽矫正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和角度,使牙齿排列更加整齐,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调整上下颌骨骼的位置和角度,使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适用于严重的交错颌病例,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病例,矫正牙齿的方法更为常见。

预防交错颌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预防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交错颌的发生。

饮食均衡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避免口腔习惯可以减少牙齿的损伤和移位,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总之,交错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预防方法也很简单。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可以有效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如果已经患上交错颌,及时采取矫正牙齿或手术矫正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前牙反he【英文名】crossbite of anterior teeth【缩写】【别名】【ICD号】K07.3【概述】前牙反可有个别前牙反及多数前牙反。

个别前牙反是一个症状,常常合并于牙列拥挤。

多数前牙反指3个以上的上颌前牙与对牙呈反关系,是一种错类型。

本节所讨论的“前牙反”指多数前牙反。

前牙反时,磨牙关系多数为近中,称为安氏Ⅲ类错;少数情况下磨牙关系为中性,按Angle分类为Ⅰ类错,但Salzman等根据其尖牙为近中关系仍将其归入安氏Ⅲ类错。

磨牙关系不同,前牙反的严重程度有差别,但治疗原则却相同。

本节以前牙反为题,包括了上述两种情况。

前牙反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

并且随患者的生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受到口腔各科医师的重视。

【流行病学】前牙反是我国儿童中常见的一种错畸形。

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资料,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为8.10%、4.90%和4.90%,较白种人高,与日本人接近。

【病因】1.遗传因素 前牙反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据有关资料,将近一半的前牙反患者,1至3代的血缘亲属中有类似错存在。

错畸形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研究证明,安氏Ⅲ类错,不论是“骨骼性”还是“功能性”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患者中,家族史阳性者骨骼畸形并不比家族史阴性者更严重,也并没有更多的几率发展成为严重骨性前牙反。

因此临床上不能通过简单地询问家族史来区别患者前牙反的类型并估计预后,只有仔细地分析亲属、特别是父母的型、骨型,家族资料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些单基因的遗传综合征,影响到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前牙反可以是该综合征的表征之一。

这样的遗传综合征主要有:唐氏综合征(D o w n-综合征)、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Sche u tha u er-M arie-Sainton s y n d rome)、C ro u zon综合征、虹膜-牙齿发育不全综合征(R ieger s y n d rome)等。

2.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唇腭裂是前牙反的重要病因之一。

由于唇腭裂影响骨缝增生和骨的表面增生。

同时手术瘢痕组织对颌骨发育有一定限制,唇腭裂伴有的错畸形中,最多见的是因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的前牙反或全牙弓反。

反的发生率、出现部位及严重程度与唇腭裂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骨缺损越多,反的发生率越高,反涉及双侧牙的可能性越大,畸形也越严重。

其他一些先天性疾病,也可以是前牙反的病因,例如先天性梅毒可引起上颌骨发育不足。

先天性巨舌症可造成下颌发育过大,上颌恒牙先天缺失也常伴有前牙反。

3.后天原因(1)全身性疾病:垂体功能亢进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如持续到骨骺融合之后,或者在骨骺融合之后发病,可表现为肢端肥大、下颌前突、前牙或全牙弓反。

维生素D缺乏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而使骨代谢紊乱,可因下颌骨发育畸形表现出前牙反、开。

(2)呼吸道疾病: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增生、肿大,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减小压迫刺激,舌体常向前伸并带动下颌向前,形成前牙反、下颌前突。

(3)乳牙及替牙期局部障碍:乳牙龋病及其引起的乳牙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是前牙反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后天原因。

①乳磨牙邻面龋:邻面龋使牙冠近远中径减小,牙齿的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早接触和干扰。

乳牙期关系不稳定,颞下颌关节形态未发育完成、可动范围大、神经肌肉反射也易于改变,任何原因造成的早接触和干扰都很容易诱发下颌关闭路径向前、或者向前侧方改变,形成前牙反,或者前牙及一侧后牙反。

②上颌乳磨牙早失:因缺少功能刺激,该部位齿槽骨的发育将受影响,恒侧切牙萌出时位置常偏向舌侧而与对牙产生早接触,诱发下颌关闭时向前移位,形成前牙反。

③多数乳磨牙早失:因被迫用前牙进行咀嚼,下颌逐渐向前移位,日久形成下颌前突、前牙反。

④上颌乳切牙滞留:恒切牙常被迫腭侧萌出,与对牙形成反关系。

⑤乳尖牙磨耗不足:因早接触可形成前牙反或前牙及一侧后牙反。

(4)口腔不良习惯:伸舌、吮指、咬上唇、下颌前伸习惯及不正确人工喂养都可造成前牙反、下颌前突。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1.牙关系异常 多数情况下反殆涉及6个上前牙,有时可为4个切牙。

反涉及一侧后牙时,可表现为下颌偏斜。

根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资料,前牙反病例中(除外唇腭裂),合并双侧后牙反者约占7%。

上前牙常有不同程度的拥挤,下前牙较少拥挤,即使有程度也较轻。

下牙弓一般较上牙弓发育得大,特别是在矢状方向上。

磨牙关系多数为近中关系。

2.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前牙反的颌骨颅面异常可归纳如下:(1)下颌:下颌生长过度,不仅下颌综合长度增加,而且下颌体长度也比正常者大。

下颌形态发育异常,表现为下颌角开大,颏角锐减。

下颌整体位置前移,颌关节、升支、下颌角、颏部都靠前。

(2)上颌与中面部:上颌向前发育不足,造成上颌长度减小,位置后缩。

由于上颌向前发育不足,上颌与颌关节位置相对聚拢,中面部紧缩。

(3)上、下颌间关系异常,Ⅲ类骨面型。

(4)后颅底相对于前颅底向前向下倾斜。

颅底位置异常促进了下颌前突。

(5)上中切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倾,以代偿前牙反关系。

3.面部软组织 前牙反面部软组织厚度发育基本正常,并可见到唇部、颏部软组织厚度改变以代偿相应部位的骨骼畸形。

然而,由于参与代偿的部位和代偿量有限,不可能掩盖其颌骨关系的异常,软组织侧貌仍呈明显的Ⅲ类。

4.口颌系统功能异常(1)咀嚼肌活动不协调:有关研究表明,与正常相比前牙反患者正中位时颞肌后束低电压,正中最大咬合时颞肌后束以及咬肌活动均减小。

前牙反患者咀嚼活动的不协调还表现在咀嚼期中静止期和放电期的节律变动较大,从而造成了咀嚼节律的紊乱。

(2)咀嚼效能减低: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前牙反患者的咀嚼效率约为正常者的1/2。

此外,食物咽下之前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时间也比正常者多。

(3)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前牙反患者中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并不多见,一些患者关节X线片上虽表现出髁突前移,但临床症状却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下颌前突前牙呈浅覆盖的患者,由于浅覆盖关系限制了下颌向前发育的强烈趋势,髁突位置被迫后移,容易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并发症】前牙反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

并且随患者的生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下颌前突前牙呈浅覆盖的患者,由于浅覆盖关系限制了下颌向前发育的强烈趋势,髁突位置被迫后移,容易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X线头影测量,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

【诊断】诊断分类:1.按牙型分类(图1)(1)安氏分类:Angle根据磨牙关系将磨牙关系中性的前牙反列为Ⅰ类错,将磨牙关系近中的前牙反列为Ⅲ类错。

L ischer将前者称为Ⅰ类3型错,而Salzman却将两者统称为Ⅲ类错。

(2)毛氏分类:在毛燮均错分类法中,前牙反列为两类,即后牙近中、前牙反(Ⅱ)和后牙中性、前牙反(Ⅱ)。

安氏和毛氏分类都是根据上下牙列的牙关系,而不涉及颌骨-颅面位置关系。

2.按骨骼型分类 根据骨骼型,前牙反可分为两种类型(图2)。

(1)骨骼Ⅰ型:A NB角≥0(2)骨骼Ⅲ型:A NB角<0一般情况下牙型和骨型是一致的,但骨型与牙型不一致的病例却并非少见。

3.按致病机制分类(1)牙源性(牙性):由于牙齿萌出、替换过程中的障碍,上下切牙的位置异常,造成单纯前牙反。

这种前牙反,磨牙关系多为中性,颌骨颜面基本正常,矫治容易,预后良好。

(2)功能性(肌能性):根据M o y ers,凡:①后天获得;②神经-肌肉参与;③下颌向前移位所形成的安氏Ⅲ类错称为功能性Ⅲ类错或假性Ⅲ类错,其所伴有的下颌前突症状称为功能性或假性下颌前突。

咬合干扰和早接触是诱发功能性前牙反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口腔不良习惯、不正确哺乳、扁桃体肥大等引起的下颌位置前伸形成的前牙反和下颌前突也属于此种功能性错之列。

功能性前牙反,磨牙关系多为轻度近中,一般反覆盖较小,反覆较深,下颌骨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但位置前移,显示出轻度的下颌前突和Ⅲ类骨面型。

下颌可以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下颌后退或处于姿势位时,侧面形较正中时改善。

功能性前牙反的治疗反应较好,预后较佳。

(3)骨骼性(骨性):由于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表现为下颌发育过度、上颌发育不足、近中磨牙关系、前牙反、Ⅲ类骨面型显著、下颌前突且不能后退。

骨性前牙反又称为真性Ⅲ类错或真性下颌前突,矫治难度较大,有的需要配合外科手术。

功能性反患者常常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骼异常,骨骼性反病例也可以表现出一些功能因素。

由于这两种因素常常同时存在,临床严格地鉴别诊断功能性反和骨性反往往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替牙期),我们所称之为“功能性”或“骨骼性”反的病例往往是指患者的反以某种因素为主要特征。

【鉴别诊断】1.骨性前牙反的诊断 一般来说,骨性前牙反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1)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

(2)A NB角小于0°,Ⅲ类骨面形(恒牙期);或A NB角小于2°(替牙期)。

(3)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

2.功能性前牙反的诊断(1)检查下颌关闭道,确定牙位与肌位的不协调,发现可能存在的干扰或早接触。

(2)嘱患者尽可能后退下颌,看是否可达到或接近上下前牙对刃关系。

若能达到切对切,则前牙反有明显的功能因素。

(3)年龄较小的患者,因、关节及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同时理解力较差,常常需用蜡记录肌位。

(4)X线头影测量:分别拍摄牙尖交错位和姿势位两张X线片,将两张X线片重叠,再测量两张X线片下中切牙切点(Ⅰ)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

根据日本学者神山研究,当牙位与肌位一致时,此角平均为76.6°(图3);若下颌关闭过程中有向前的移位,此角将明显减小,是为功能性前牙反。

3.骨性前牙反的颅面类型:(1)矢状类型:根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对300例临床病例(不包括唇腭裂)上、下颌矢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1,图4),恒牙期前牙反包括六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46%)、上颌后缩下颌正常型(21%)、上下颌均正常型(15%)和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13%),其他两种类型所占比例甚少。

这些数字可以代表骨性前牙反的矢状基本类型和比例。

(2)垂直类型:骨性前牙反根据面部垂直关系可以分为3型(图5)。

高角型:下颌平面陡、下颌角大、前牙反覆盖较小、开或开倾向。

低角型:下颌平面平、下颌角正常或较小、前牙反覆盖较大、反覆较深。

适中型:下颌平面角适中,前牙反覆反覆盖适中。

根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资料(表2),恒牙期骨性前牙反中颅面垂直发育正常者占52%,高角型占40%,低角型占8%。

4.正畸与外科正畸病例的鉴别 影响鉴别诊断的因素很多。

从患者方面看包括:骨骼不调的严重程度、软组织外观、与咬合功能、本人的意愿等;医师方面包括:能力、医疗技术水平、经验及观念喜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