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乙肝的危害和预防

合集下载

预防乙肝有哪些常见措施

预防乙肝有哪些常见措施

预防乙肝有哪些常见措施预防乙肝有哪些常见措施乙肝病毒可以在肝脏的持续复制,从而使病情发生恶化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因此有效的治疗乙肝可以帮助延缓肝硬化避免肝癌的形成。

在我国,肝硬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惊人,每天可产生10的12次方到10的13次方个“后代”。

所以要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

预防乙肝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1.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分钟;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小三阳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存在传染性的。

家庭预防:1、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我们如果想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就可以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2、家庭预防乙肝的传染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与携带者或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成正比。

所以,乙肝家庭预防除了要切断乙肝传播途径外,长期有效地控制携带者或患者的病情才是最好。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患者的病毒水平。

“药物+控制传染途径”这一策略是我们家庭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

3、定期消毒预防乙肝乙肝病毒属于耐热的病毒,在31度到32度之间,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生存六个月;65度可以达到一个小时;95度可以达到三分钟。

所以说乙肝病毒是一个很耐热的病毒,在低温下,负20度可以存活15年,乙肝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还是比较顽强的。

如果想要消毒的话就对餐具、桌子用5%的.次氯酸擦洗。

这样对乙肝预防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温馨提示:做好乙肝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日常多吃一些对肝脏有益的食物,如芹菜、蕃茄、香菇、大蒜、海参等,可以帮助可以促进肝脏机能,对肝病有很好的效果,避免一些油炸、由刺激性的食物,忌食腌制食品。

学校卫生乙肝防控措施

学校卫生乙肝防控措施

学校卫生乙肝防控措施在学校环境中,乙肝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卫生乙肝防控措施,以保障校园的健康与安全。

一、加强乙肝知识普及教育学校应该开展乙肝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乙肝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乙肝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意识。

二、建立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乙肝防控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明确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校应设置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协调学校卫生工作,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三、加强校园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此保持学校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计划,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共用物品。

四、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个人卫生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此外,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卫生纸等卫生用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身体检查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患有乙肝等传染病的学生,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便于做好防控工作。

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食堂应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此外,学校还应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生冷食物、不购买野味等,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

七、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参与防控工作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沟通,告知他们乙肝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并鼓励家庭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和身体检查。

家长则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乙型肝炎的危害及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的危害及疫苗预防
析 ,发 病 顺 位 及 死 因顺 位 分 析 ,人 群 分 布 、地 区 分 布 及 时 间 分 布特征分析 , 合描述 了山西省法 定报告传染病 的流行特征及 综 可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J 从 1 年 的 报 告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可 看 出 。 0 城乡差别是很严 重的 ,城市 的报 告发病率 高于 农村 ,其原 因可 能与城乡之 间经济 发展不平衡 、文化水平 、生活 习惯 以人群 的 保健意识 、就 医观 念的不 同有很 大的关系 。无 论城 市或 乡村传 染病的报告发病率 男女之间都存在着 一定差异 ,均 以男性发病 率为高 ,可能与 不同性别人群 的活动 方式 、职业及 生理解剖特 点有很大 的关系 。 发病年龄分布特征 来看 ,以少年 儿童 ( ~ 从 O 1 )发病 率较 高 ,特 别是 1 9 5岁 9 3年 5岁年 龄组报 告发病 率
2 001 :1 ,3
5 汪金 ,等 . 跨世 纪传染 病动 向与对 策. 医学综述, 0 1 7 4 2 0 , : 6 丛黎 明. 新发 现 的传 染病和 防制对 策. 江预 防 医学, 0 1 浙 20,
1 :2 3
7 曾光 , 论 我 国现 阶段 卫生 防病工作 的重点 . 等. 中华流行病 学 杂志 , 9 8 9 1 0 1 8 , : 6 8 陈宁庆. 1 纪我 国疾病 的控制 问题 . 2世 中华 流行 病学杂志 ,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 2 1 6 3 5 1 6 ;R 8 .
病毒性 乙型肝炎是 由乙型肝 炎病毒 引起的疾病 ,具有传染 第二位 ,在 乙肝高发区总死亡人中,估 计有 3 ] %的死因归于与 性强, 发病率高的特点 , 呈世界性分布 , 我国是高流行区之 一。由 HV 染 有 关 的疾 病 , 且 每年 有 7 万 人死 于与 H V感染 有 关 的肝 B感 5 B 于其具有 “ 健康 ”带毒和慢性化过程的特点,在人群中不易被控 癌 。预 测 1 8 9 5年在 乙肝 高 发 区 出生 的 12 亿 婴 儿 中将 有 10 .2 3 万 制而 蔓延成世界性传播的疾病“,是世界范畴的社会性公共卫生 人 死 于 与 乙 肝 有 关 的 疾 病 。 ] 问题 。 ’ 3 乙型肝 炎 的传 播 途 径 1 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 3 1母 婴 传 播 。 . 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非洲流行甚广,我 国和东 ① 宫 内传播 :H V可经卵子带给下一代 ,并且母血 、羊水 B 南 亚 地 区均 为 高 发 区 。据 估 计 ,全 世 界现 有 乙 型肝 炎 病 毒 (B ) 等含有大量的 H V H V B 。部分胎儿在宫 内感染后处于一 种 “ 潜隐状 的携 带 者 3 5亿 ,其 中我 国约 为 1 2 [。 . . 亿 2 _ 态” ,仅仅表现 为肝胎 H V N B D A阳性 ,用常规 的血清学方法监测 我 国 为 乙肝 高 发 区 ,其 病 毒 感染 率 随年 龄 而增 高 。据 不 到 H V感染 的标 志,胎儿 出生后 ,随着组织细 胞发育成熟 , B 19  ̄ 19 年全 国肝 炎 血清 流行 病 学 调 查结 果 , B 感 染 率 为 5. 潜伏的 H V开始大量复制和表达 ,在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感染指 9 2 95 HV 7 B 6 ,乙肝 携 带 者 为 9 8 ,69 人 已感 染 过 HV % .% . 亿 B ,其 中 12 人 为 标 。 .亿 6 携 带 者 _ 。 故 我 国将 乙 型 肝 炎 列 为 防 治 重 点 。 3 ②分娩过程 中感 染 :母体 阴道分泌物 中含有大量 H V B ,在 2 乙型 肝 炎 的严 重 危 害 分 娩 过 程 中可 感 染 给 新 生 儿 。 感染 H V后 ,除可 以引起 急性肝 炎外,还可 以导致慢性活 B ③ 产 后感 染 :在哺 乳喂养 过程 中 ,母亲 和婴儿 的 密切接 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HV B 携带者中3% 5 将进展 触 ,通 过乳汁 、唾液 污染 ,将 H BV传 播给婴 儿。母 婴传播后 为慢 活 肝 ,这 3%的慢 活肝 患 者 中 有 6% 演 变 为肝 硬 化 。18 9 %可成慢性携带者 。 5 8将 93 5 年 2月 WO 明确提 出 , 0 的肝 细 胞癌 的病 因是 由乙 肝病 毒 引起 H就 89 6 3 2性传播 ,H V可经唾液 、阴道分泌物 、精液等传 播 。 . B 的 ] 。在全球所有肿瘤成因 中,由H V引起 者仅 次于烟 草, 占 目前,除 了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 中得到证 实外,还从 乙 B

乙肝防控知识

乙肝防控知识

乙肝防控知识
1.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们应
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按照推荐的接种计划进行补种。

2. 避免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乙肝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此应避免与可能染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如避
免共用针头、注射器或其他潜在感染源的物品。

3. 安全性行为:性接触是乙肝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
乙肝的传播,应使用安全套,并避免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发生不安
全性行为。

4. 母婴传播的预防: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时,可能通过分娩
过程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应接受乙肝病毒
筛查,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

5. 维持良好的卫生惯:勤洗手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并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刮胡
刀等。

6. 注意乙肝症状:乙肝病毒潜伏期长,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明
显的症状。

然而,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乙肝
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7. 提高乙肝意识:教育公众关于乙肝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是非常
重要的。

提高社会对乙肝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乙肝的传播。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乙肝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避免血液和
体液的直接接触、进行安全性行为、防止母婴传播、维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关注乙肝症状并提高乙肝意识。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
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主题班会关于乙肝

主题班会关于乙肝

主题班会关于乙肝一、引言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关于乙肝的主题班会。

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

通过此次班会,我们希望加深大家对乙肝的认识,提高预防乙肝的意识,共同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乙肝基础知识介绍乙肝,又称“战胜疾病三剑客”之一,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

它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

病毒携带者可患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后者常常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

三、乙肝的危害乙肝不仅能导致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还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经济负担。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受到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

四、乙肝的预防与控制1.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拒绝乙肝病毒入侵。

2. 注意个人卫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3. 减少感染风险: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接触有乙肝感染风险的人、不与有乙肝的人共用牙刷、剃刀及其他个人用具等。

4. 定期体检:对于有乙肝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相关检测以及肝功能检查。

5.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大家普及乙肝知识和防控措施,增强大家的预防乙肝意识。

五、乙肝的社会影响乙肝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员工管理方面会关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份,甚至会因此而歧视、辞退患者。

这种做法不仅违法,还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和社会偏见。

六、乙肝患者的照顾与支持对于乙肝患者,我们应该给予理解与关爱,共同构筑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

倡导正确的态度和相关政策,为乙肝患者提供支持与保护,推动对乙肝的全面认知。

七、总结与展望乙肝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乙肝的认识,遵循预防与控制措施,掌握正确的态度和支持乙肝患者。

让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守护健康,构筑乙肝防线!感谢大家的聆听!本次主题班会已经完毕,谢谢大家!。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摘要:近年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个严重的公共卫⽣问题,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肝患者百万⼈左右。

⾯对⼄肝病毒感染蔓延的局⾯,各国进⾏了⼤量研究以求从根源治疗⼄肝。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类依旧未找到有效治疗慢性⼄肝的⽅法。

⼄肝防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探寻⼄肝活动的规律特点、把握⼄肝防治的宏观态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通过综述的⽅式对⼄肝的感染以及防治⽅⾯进⾏了分析。

关键词:⼄肝病毒;流⾏病学;⼄肝表⾯标志物;⼄肝疫苗⼄型肝炎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趋势。

慢性⼄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最为⼴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肝患者。

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1]。

⼄肝的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卫⽣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给患者的⼼理和家庭带来了负⾯影响,造成了⽣活质量下降。

因此,解决⼄肝防治的难题,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国家对⼄肝的防⽌研究⼒度加⼤。

进⼊免疫时代以来,免疫预防控制⼄肝在世界各国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1 ⼄肝病毒感染1.1 ⼄肝病毒简介及其基因型分布⼄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肝病毒,是⼀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引起⼄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的病原体,其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约为3.2kb,在负链DNA核⽢酸序列为模板转录的RNA 上含有四个ORF,分别称为S、C、P、X区[2]。

⼄型肝炎是⾎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1988年OKAMOTO[3]⾸先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的标准将其分为A、B、C、D4种基因型,随后⼜根据这⼀标准将HBV基因型增加到8种(即A~H),每个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存在基因型之间的重组现象。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增强防治意识,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

它通常具有3—6个月的疾病潜伏期。

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又被称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母婴传播。

包括分娩时的垂直传播与生活中与宝宝密切接触引起的水平传播。

第二种,血液传播。

主要出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等暴露职业人群和使用了未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的人群。

第三种,性传播。

常见于存在多个性伴侣与高危性行为的人群。

乙肝有哪些危害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感染乙肝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低热。

同时逐渐出现食欲不佳、厌食油腻、肚子胀和恶心、消化功能不好以及呕吐等多种症状。

随着乙肝病情的延长与加重,患者的肝脏功能会严重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出现肝掌、蜘蛛症和黄疸症状。

2.对他人的危害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传染他人,损害他人健康。

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与性接触传播,损害孩子与伴侣健康。

如何科学治疗乙肝确诊乙肝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尚未研究出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积极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灭与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有效延缓肝细胞纤维化,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现阶段医学上对乙肝的治疗主要采用一些抗病毒措施,建议患者通过正规医院医生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与随诊。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的预防目前主要分成三级,各级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一级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

这也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指甲刀等私人物品。

尽量少接触公用生活用品。

(3)切断血源传播。

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2.二级预防家庭中存在乙肝患者、需要经常接触他人血液、免疫功能较差、出现疑似肝炎症状的乙肝易感人群,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以及男同性恋等高风险人群,都需要主动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范本了解乙肝,预防乙肝,共筑健康一、乙肝病毒的基本知识:1. 乙肝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肝炎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

2.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预防乙肝的重要性:1. 乙肝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2. 预防乙肝的关键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风险行为和保持卫生。

三、乙肝疫苗接种:1.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在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接种。

2. 乙肝疫苗是安全的,而且是多次接种的,以建立充分的免疫保护。

四、避免高风险行为:1. 避免与感染乙肝的人分享注射器、针头和其他注射设备。

2. 使用安全性别行为,如使用避孕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五、母婴传播的防范:1. 孕妇在怀孕期间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2.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计划。

六、定期检测和医疗护理:1. 定期接受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2. 如有乙肝感染,及时就医,按医师建议接受治疗。

七、乙肝的社会影响:1. 引起公众对乙肝的关注,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2. 提供支持和理解给受感染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八、行动计划:1. 鼓励公众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儿童和新生儿。

2. 推广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群体。

3. 提供信息和资源,以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了解。

4. 鼓励政府、卫生机构和社区组织共同努力,推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无需筛查乙肝五项
刘崇柏主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组织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
结语
谢谢大家!
▪ 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 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 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致命性的肝脏疾病, 系感染乙肝病毒所引起,是世界上最常见的 传染病之一。
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病史
缓解
稳定
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疾病进展 非代偿性肝硬化
未确诊乙肝患者
潜在的携带者
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
不利于中国乙肝的控制
乙肝病毒的横向传播不容忽视
时 间 人数
男生
女生
HBsAg+(%) 人数 HBsAg+(%)
人数
合计 HBsAg+(%)
入学时 2344 366(15.61) 2126 207(9.74)
4470 573(12.82)
毕业时 2344 416(17.75) 2126 242(11.38) 4470 658(14.72)
人是如何感染乙肝的?
预防
传染源更隐匿
体 检 取 消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eep://. 2.中华医学会发布《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2005年
实际上,更多人的权利被剥夺
失去了健康的保障
失去了早期获得干预、 防止疾病进展的权利
无乙肝保护性 抗体的人群
广东某大学学生在校3年HBsAg阳性率比较
李珍,等.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56-257
乙肝5项全阴者更危险
大学生06新生HBsAg、抗-HBs的检测结果
庞学书等.河北某高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3.
30~50 年
Adapted from Feitelson, Lab Invest 1994
图 黄疸
图 瘀点(腹部)
图 瘀斑(手)
腹水
图 脐疝
图 腹壁静脉曲张
乙肝是怎样感染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 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 • 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 • 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高校乙肝的危害和预防
慢性HBV携带率分布
慢性HBsAg 携带率:
<2% - 低 2-7% - 中 ≥8% - 高
全球HBV携带者的分布
总数: 200,000,000
其他
华人 150,000,000
什么是肝炎?
•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 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 一组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