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乙肝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乙肝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乙肝知识的讲座,这场讲座让我对乙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预防乙肝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场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对乙肝的基本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乙肝,全称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数可自愈,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乙肝。

其次,讲座强调了乙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此外,讲座还提到了以下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含有病毒的物品。

2. 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密切接触,如性接触、血液接触等。

3.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再次,讲座揭示了乙肝的危害。

乙肝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此外,乙肝病毒感染者还可能对他人造成感染风险。

因此,了解乙肝的危害,有助于我们更加重视预防和治疗。

最后,讲座让我认识到,关注乙肝防治工作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应共同努力,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总之,这场乙肝知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讲座,我不仅了解了乙肝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危害,还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乙肝防治工作,积极参与预防措施,为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将把这次讲座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乙肝,共同抵御乙肝的威胁。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讲座
汇报人:XXX 202X-XX-XX
contents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 病毒性肝炎的误区与澄清 • 总结与展望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 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控 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包括接种 疫苗、避免不安全注射和输血、注意 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要 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 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手段,应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接种。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 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不洁 、未煮熟或半生的食物,以降 低感染甲型和戊型肝炎的风险 。
个人卫生
勤洗手,注意口腔、鼻腔、眼 睛等部位的卫生,避免与他人 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或肝癌。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昏迷等症状,甚至危 及生命。
0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 肝炎,建议儿童和易感人 群接种。

《乙肝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课件

《乙肝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课件

a
18 18
什么是母婴传播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 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a
19 19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诞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时之内完成 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诞生后第1、6个月注射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a
15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a
16 16
什么是血பைடு நூலகம்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 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
11
一、肝脏的位置
• 肝脏是消化系的最大腺体器官,是一个“化工厂”人所 吃的一切食物都要在肝脏消化、“加工”
a
22
二、什么是乙肝及其组成
• 乙肝(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DANE颗 粒):DNA、逆转录酶
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很快被机体 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
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更多;常伴 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 侵入的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

乙肝宣传活动总结(3篇)

乙肝宣传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乙肝,即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乙肝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乙肝依然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普及乙肝防治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乙肝宣传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背景1. 乙肝的危害性:乙肝病毒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 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3. 乙肝的防治现状:我国已将乙肝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了解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 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乙肝的传播风险。

3. 推动乙肝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国乙肝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四、活动内容1. 乙肝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乙肝知识讲座,普及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乙肝宣传展览: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乙肝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关注度。

3. 乙肝宣传手册发放:免费发放乙肝宣传手册,让更多人了解乙肝防治知识。

4. 乙肝疫苗接种宣传:宣传乙肝疫苗接种政策,提高接种率。

5. 乙肝患者关爱活动:组织乙肝患者交流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6. 社区宣传:深入社区,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控意识。

五、活动效果1. 提高了公众对乙肝的认识:通过本次活动,使更多人了解了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了公众的防控意识。

2. 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活动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了乙肝的传播风险。

3. 推动了乙肝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次活动得到了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乙肝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4. 提高了乙肝疫苗接种率:活动期间,宣传乙肝疫苗接种政策,使更多新生儿得到及时接种,降低了乙肝的传播风险。

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讲座7

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讲座7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七期2018年7月肝炎防治知识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

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

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乙肝宣传日是为了增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而设立的宣传活动。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它可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以下是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1. 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感染。

-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只有约1%的感染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 乙肝可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注射时不洁的器具等传播。

- 性接触: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

-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体传给新生儿,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 共用物品传播:如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

3.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婴儿出生后即应接种,并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 避免血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及其他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输血和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如减少性伴侣的数量,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 母婴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应接受医生指导下的积极治疗,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保持个人卫生:不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指甲钳等。

4. 乙肝的早期识别- 乙肝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5.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时进行复查。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病毒复制,减少肝损害。

6. 社会支持与参与- 患者和家属应加入相关乙肝患者支持组织或社区服务机构,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

-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乙肝疫苗普及和确保患者的权益。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

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

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

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

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

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错误。

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错误。

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错误。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错误。

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课件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课件
乙肝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 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如何提供支持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五章
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接种的目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新生儿、儿童、高危人群
乙肝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选择正规疫苗、按照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提高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乙肝防治工作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乙肝患者的权益 保障:探讨乙肝 患者的权益保障 措施,包括政策 法规、社会支持、 个人意识等方面。
乙肝患者的心理 支持:介绍乙肝 患者的心理支持 情况,包括心理 疏导、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等方面 的措施。
乙肝患者的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乙肝患者心理援助 的重要性
乙肝患者常见的心 理问题
乙肝患者心理援助 的方法和途径
乙肝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减轻 肝脏炎症
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抗病毒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肝治疗: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肝 纤维化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 治疗措施
乙肝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介 绍乙肝药物治 疗的种类、作 用机制、适应
症和副作用
乙肝患者社会支持 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PPT课件的主要内容回顾
乙肝的流行 乙肝的传播 乙肝的临床 乙肝的预防 乙肝的预后
病学
途径
表现
和治疗
和转归望
乙肝防治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乙肝防治工作的政策与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八期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7月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韩家跃时间:2014年7月26日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

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

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

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

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

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
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即未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注意事项
凡是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不管是“大三阳”“小三阳”肝功正常,腹部B超无异常者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我国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约1.2亿,携带者占1/4,也就是3000万,这种人群在社会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待遇,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值得我们关注。

众所周知,乙肝病毒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元凶。

为什么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发病,又不能将它清除呢?因为人体内存在免疫耐受。

在中国,母婴垂直感染是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绝大多数携带者是从婴幼儿时期感染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对它没有识别和清除的能力,于是病毒就潜伏下来,在人体的肝细胞内生存,这种专门针对一种病原体的免疫缺陷叫做免疫耐受。

这时人体免疫系统不对病毒所在的细胞进行攻击,二者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尽管检测HBV—DNA定量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正常,人体没有任何症状。

进入青状年后,HBV携带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成熟了,有可能对包含HBV的细胞发起攻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这时人体就有可能发病了。

在HBV携带人群中,有的免疫功能增强,能将病毒彻底清除,于是自愈,还有的一生也不发病。

肝功正常的HBV携带者不需要治疗。

HBV携带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检查:HBV携带者虽然没有任何症状,肝功正常,但仍要注意生活有规律,不
要过度劳累。

3-6个月去正规医院检查肝功,七项指标及腹部B超,如果有乏力,纳
差等症状,应及时来院诊治;
●不能献血;
●口杯专用,做到分餐饮食,禁大量饮酒;
●牙刷、洗具、毛巾独用;
●分娩及人流注意防护:HBV携带者不管男女均可以结婚、生育。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
毒重要的传染途径之一。

分娩后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的口腔及咽部的内容物,并于24
小时内给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按要求用药);
●外伤出血要妥善处理。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自我护理
●禁绝酒类饮品
●出现任何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
●使用保肝/降酶药或保健品之前要征得医生的同意
●切莫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擅自停药
●正确处理治疗的不良反应,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对于疗效最大化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