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预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乙型肝炎的预防

[关键词] 乙型肝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乙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同时引起多处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那么如何预防乙肝的传播呢?

1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共三针,按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的出生后12h内剂量应大于等于100u,同时不同部位接种10us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6个月可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对hbsag 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管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次数,对三针免疫程序、无应管者可再接种三针并于第二次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的远期保护

率要达93.6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管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小于10u/l可给予加强免疫。

2 hbv垂直传播的预防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针对垂直传播的预防,需要采取多种干绕阻断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免疫失败,具体方法:(1)实施孕期、产对、产后、hbig被动免疫。与hbv疫苗主动免疫联合阻断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携带hbv的宫内感染,使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95%以上,是目前效果最好好的保护措施。(2)通过婚前、孕前进行hbv标志物检测、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hbv阴性的情况下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按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成功率约95%,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hbsag 阳性的男性,其配偶进行配偶进行hbv疫苗接种可减少配偶hbv感染。

3 献血员、器官捐献者的管理国内一项调查显示hbsag阴性献血员hbv-dna阳性检出1.44%。窗口年期病毒变异,隐匿性hbv感染以及检测试剂盒的敏度和特异性等因素均可导致hbv漏检,因此有必要提高对献血员抗原抗体检测手段。对器官捐献者,除了对其器官组织hbv抗原抗体的严格筛查外,还应重视隐匿性hbv感染的可能,防止受体获得hbv的隐匿性感染,加上术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而诱发活动性hbv感染,导致移植肝损伤。

4 传播途径预防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窥镜及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液体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对公共场所和饮食服务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坚决遏止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活动。

5 医务人员自身的保护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业中有感染hbv的可能,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者皮肤,长期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尤其是从事手术操作有关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操作时,均应戴手套,动作要慢,防止误伤。对医务人员实施hbv疫苗接种等积极的保护措施,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