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20200925132533)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20200925132533)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形式(如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特色(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文化形态(有古今地域之别)■文化性质(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文化的定义和组成部分p∙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 特有”二字)•文化素养非天生,而是在教育和实践中形成■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p.7•含义(.... 转化为物质力量...... )p.9•表现(……不仅表现……而且表现……)■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科技、人才、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国内)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参政意识和能力, 推动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国际)文化渗透加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在文化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基本特点、对我们的要求•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赏析的意J义)《•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p∙18下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无穷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L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要求)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传承⅛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民族节日:蕴涵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功能+地位)•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四单元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影响•文化生活喜与忧原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要求)•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当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新特点■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对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地位、要求5. 科学技术的地位,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6. 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高中政治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材图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材图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第走进文化生活—赭财迷闊味馳郴艷轴讹J 黠H 翻孵文脳IF 阀起鄭除在妬生活HmH中逸择<■ UikfflS微试题1.【2014重庆】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

”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这些公益广告( )① 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 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思维导图】 文化市解大妹黜議勉雄邸新夠艄靴紿細【训变化文斛场师歸州辎蒯壯 文加如播纵色如的\ 文优怖Imm戈卿场帥帰删嚟椭娜也侧人翩i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f-—-KlAAift1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广大人略反瞅跡袖狮站为人“ 丁默饷刑乐躺狀主殳文北 , 删会肢mi2. 【2013重庆卷】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 最美孝心”等"最美 ”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 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 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 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 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3. 【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 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 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 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 .①④C.②③D.③④方法;讥札先进文化打大众文代不列*!•知除工 】滋蚁体於宦文化坨巖方向说址钳没 空魏椎出量獎承列“目挖H 真善盖,丽了传8E 优为丈传递帀能忖结论选I 和391.4%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4. 【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 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框架图
1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重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内涵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有意识形态性质)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点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文化的作2文化对社用会的影响(一)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文化与综合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人教版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总结(思维导图)

人教版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总结(思维导图)

创新
h
6
第6课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
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各民族对
中华文化
的贡献
民族
文化
h
7
第7课
中华民 族精神
民 族 精 神 与 弘 扬
弘扬民 族精神
民族 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及其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丰富
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荣辱观的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两种修养的关系
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如何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加强核心体系建设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h
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11
关于文化的几个相关概念
先进文化: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 化而言。 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而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 联系: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本质上都是一个立足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造。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思想运动的影响
h
5
第5课
文化创新 的源泉 和作用
文 化 创 新
文化创新 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传承

政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9江苏卷22)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 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 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 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近年来在电影电视剧等方面,涌现了一批优 秀文化作品,如《生死抉择》、《激情燃烧的岁 月》、《千手观音》、《士兵出击》、《奋斗》 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同时一些电视剧的 热播和炒作成为我国文化生活中十分惹人注目的 现象,比如金庸武侠剧、韩剧、青春偶像剧等。 尽管这些电视剧为一些专家学者斥为幼稚和可笑 与浅薄、庸俗,但是仍为一些青少年学生所追捧。 对此你作和评论?


3.(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 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 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 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 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 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 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解析】文化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繁荣
一、考点目标
1、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民文化 生活的影响 2、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 在原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8《走进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8《走进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8《走进文化生活》第一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8《走进文化生活》复习学案:4.8 走进文化生活(必修3)【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二、考向动态1.关注文化生活中的“三俗”现象,加强文化管理和引导。

2.正确对待“草根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基础知识梳理】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生产设备、文化载体、传播工具,使文化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丰富活跃。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
第走进文化生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重庆】“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3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3.【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

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10分)
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2分)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分)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2分)
【解题思路】本题以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为素材创设情境,富有人文气息。

解题时抓住怎样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思考,文化建设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对象,提高居民素质为文化消费提供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