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2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所以,要想练好基本功,不能光说不练,要付诸实际行动,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窦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这除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还有她课前的精心备课。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4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非常幸运,初识窦桂梅老师是在定海听《秋天的怀念》,她那一句句的“好好活”感人肺腑,激情四射的话语回荡在耳边,她的课触及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
再识她是在杭州千人万课的《牛郎织女》中,这么一篇冗长的民间小说就在窦老师的读读聊聊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时我感觉到窦老师不仅有激情,还饱含着幽默感。
留在最近印象中的是在宁波新经典大讲坛中的有关朗读的讲座,回忆起她重诵《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话语,让人语惊四座,一时间就觉得是情景再现。
今日捧起她的力作《回到教育的原点》进行咀嚼,真是受益匪浅呀!读到“秀”中方能“眉目清”这一篇章时,让我感受颇深。
记得上个学期,学校推出了骨干教师挂牌课,不善于听数学课的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每次听完数学课,总是唏嘘不已,感叹数学课的轻松自在和脉络清晰,总在思考:什么时候能把数学课和语文课中和一下,或者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的味道。
窦老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尽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丰富性,甚至“模糊性”,但是教学环节是否也尽量要简单,思路也尽量要简约。
真实、简约、扎实正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实效,课堂无论怎么改,都要让学生听得“懂”,落得“实”,教学的效果必须看得见。
如果把自己的课拍成录像,去细细回味,发现真是“惨不忍睹”:首先语言拖沓,口头禅不断,有时不放心学生的回答,总是把学生正确的回答重复了多遍。
(这好像是语文老师的通病),其实这样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会拖延了教学的时间。
其次,课堂调控能力一向是我的弱点,课要么是前紧后松,要么是前松后紧,遇到学生冷场的时候,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冒冷汗,遇到不能处理的地方便只有空堂几十秒的份了。
再次,是无目的的教学,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都需要有目的地去做,但是曾几何时,我是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实施,究竟是让学生怎么做或者要学会什么,连自己也不得而知。
记得我初次设计《搭石》教案时,把字词的教学和理解放在在第一课时,然后把课文的纯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需要花五、六分钟左右来讲解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然后再重点讲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体现,最后再讲一讲这搭石体现了乡村人们的什么品质。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之欧阳歌谷创编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一)欧阳歌谷(2021.02.01)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窦桂梅是我们当今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并不是专科出身的老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荣耀,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课堂是灵动的,充实的,朴实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向往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窦老师的课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打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
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
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看了本书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
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
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
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
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
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
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
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之欧阳数创编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一)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窦桂梅是我们当今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并不是专科出身的老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荣耀,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课堂是灵动的,充实的,朴实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向往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窦老师的课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打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
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
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看了本书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
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
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
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
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
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
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
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精品】

《回到教育的原点:朱永新最新教育随笔选》为朱永新的最新教育随笔选,收录了“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为什么阅读很重要”和“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三部分内容。
下面是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回到教育的原点》一文谈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暑假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
其实在好几年前,参加铭师教研活动中,我就听过几次窦桂梅老师的课,被她对教学的激情、对教学的睿智、细腻所折服,课外也很积极地找她的书籍来读,读过她的《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书籍。
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泛的青年教师服庸为榜样和引路人,她一度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回到教育的原点》在这本书里窦桂梅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了大量的实际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大方面阐述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读完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是第四部分"写好方块字,教育要做什么"。
窦老师从"主要问题在那儿"、"语文老师该怎么做"进行了分析。
对于日常的写字教学,学生的写字由语文老师负责,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
窦老师说"要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当要做的,要强调小学生写好汉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开展的写字工程,陈杏林校长的书法讲座,到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学生的书写卷面的得分情况(书写卷面分满分2分,我班平均分不到1.5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适当边指导板书示范,引导学生都要把字写好,这样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发展和弘扬下去。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_教育心得体会_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朱永新最新教育随笔选》为朱永新的最新教育随笔选,收录了“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为什么阅读很重要”和“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三部分内容。
下面是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的,欢迎阅读。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5篇

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5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篇1)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所以,要想练好基本功,不能光说不练,要付诸实际行动,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十年前,在“千岛之春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我听了当时还是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的窦桂梅老师上的一节《秋天的怀念》,当场就感动得泪眼婆娑,回去之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向名师靠拢,学习他们的刻苦钻研、不断反思精神,要努力让自己也变得优秀起来。
一直以来,窦老师就是我的偶像,我经常拜读她的的课例和论文,把她的经验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收藏了她的博客,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经常到那里吸点灵气,欣赏她清新质朴的文笔,学习她超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感受她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个暑假,利用休息时间,我又认真拜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窦老师从回到素养、回到课堂、回到制度、回到教育四方面阐述回到教育的原点,全方位阐述了她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与学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尤其是课例部分,生动地体现了她的教学魅力,让我读了以后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真的是受益匪浅。
窦老师用她的一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她一直笔耕不辍,合上这本书后书以后,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我与窦老师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怎样才能缩短差距?
我觉得我与窦老师的差距,首先是文化底蕴上的差距。
《回到教育的原点》中窦老师提到的第一点就是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
窦老师指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我们要专心行走于课堂间,尽心沉淀于课堂后。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
她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读儿童经典、读文学社可经典、读经典教育书。
每一次听窦桂梅、王崧舟、管建刚、虞大明等名师的课或报告,我们都会感到这些名师的教学语言妙趣横生,幽默顺畅,自然亲切。
在惊叹他们口才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比之下,我们普通老师的文化底蕴就显得极其薄弱、肤浅。
这也许是我们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差距。
每次听这些名师的报告,我们都这样的感受: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那么透彻,他们的理念那么前卫、先进,他们对教学的思考
那么深入,这也是我们感到自叹不如的。
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以他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第三是探索教育教学艺术上的差距。
每次听名师的课尤其是听这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名师的课每一次都有不同,都有新的突破。
比如,10年以前听窦桂梅老师上《秋天的怀念》,几乎全场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为之动容,我在听课后还去新华书店买了本文作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以后在杭州我又听了她上的《清贫乐.村居》,讲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东北长大的窦老师竟能学着用吴越方言唱歌;后来在上海又听了她的绘本教学《我爸爸》,感觉四十多岁的她越来越可爱;近来在她的博客拜读了她新的教学设计《丑小鸭》,她尊重原著,以点带面的阅读辅导方法又让我受益非浅。
可以这么说为了教学艺术她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研究,探索。
正是她的这种对教学艺术的孜孜以求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才使得她的教学推陈出新,精益求精。
这也是她课堂教学精彩不断的原因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力,教育品质与知识结构,教学反思能力等诸多方面。
认真思考以后,我给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了努力方向: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考力
窦老师的教学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其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把握。
我认为要学习和领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国外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准确把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认识,逐渐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储备力量。
二、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品质与知识结构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
我还记得大气深邃的窦桂梅老师在我们学校讲座时问我们:“当冰心和巩丽都80多岁的时候,你们认为谁更吸引人?”她用自己丑小鸭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品质与知识结构,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总觉得自己不够大气,课堂总是拘泥于一些琐碎的节点,总担心教学内容不能完成,也担心自己驾驭不
好,课总也不敢放开,没有足够的自信。
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厚积不够,也就无法薄发了。
反思自己,因为教了语文,就重文轻理,因为当了教师,就丢了许多爱好,这些轻视的和丢失的其实正是课堂提升不可或缺的。
三、经常反思,不断检验
1、从课的整体结构上反思。
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材理解正确、教材处理恰当、教学过程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另外就要看教师的基本功与教学艺术如何了。
2、从是否注重学生思维活动方面反思。
我们决不能跪着教书,以“能应付考试就行”为目的,面对学生的定向思维熟视无睹,满足于浅尝辄止。
我们应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反思课堂的“情、趣、活”。
我从课堂教学的“情、趣、活”三方面着手进行反思,争取每课有反思,每月有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窦桂梅老师,她是小学教育阵地上的大师,她的激情投入,她的执著追求,她的卓绝睿智,她的深刻思索,她的勇敢探索都令我折服。
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就让我用窦老师的话自勉: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教育、对孩子的良心,我想,我们会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