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特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案例分析等。
(2) 开展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家庭常见的材料,设计并开展生物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探究食物的消化等。
(3) 参观生物博物馆: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生物博物馆,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
(4) 完成生物项目研究:鼓励学生结合兴趣和实际,选择一个生物项目进行研究,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习性等。
3. 生物特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特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生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特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生物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f.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g.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2.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a. 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营养)
b. 生物能进行______。(呼吸)
A. 生活需要营养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废物 D. 能发光
人教版-1.1.1 生物的特征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观察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图片的特征,归纳概括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能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说明。
(科学思维)2.在观察不同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态的活动中,能利用观察进行分析、比较,掌握科学观察的特征和要求,理解其作为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挥的作用。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初中生物学的第一个学习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即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能够辨别生物与非生物,同时掌握观察法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丰富的资料与案例让其观察比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地球、海洋、草原、森林、云彩的图片,分析地球家园的容貌,阐明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美丽的地球家园,从而引入本单元的学习,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吗?你是运用什么方法判断的呢?设计意图:以地球与学生身边的生物导入,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自主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对观察法形成初步感知。
(二)以法布尔《昆虫记》为例阐明观察法师:向学生呈现法布尔撰写《昆虫记》时的科学史资料:法布尔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外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饲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然后提问:法布尔采用了什么科学方法?生:法布尔使用了观察法。
师:法布尔是随意进行观察的吗?他主要观察了哪些内容?观察完之后就结束了吗?生:法布尔观察了昆虫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加以思考整理成笔记。
师:讲授观察法的概念、特征,呈现观察记录表格,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点课型新课1、察看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差别。
教课目的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点。
教课要点生物的基本特点。
教课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教课方法创建情形——察看思虑——剖析议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课准备视频资料、 PPT 课件主备教师黄智海使用教师教课时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看 P1 图片或课件】思虑白色的是什么?蓝色的是什么?绿色的是什么?【阅读 P1 资料】板书: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看课件】看图说出以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虑】你能说出这些生物共同的特点吗 ?你又如何将两种不一样的生物划分分开?科学方法 :察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资料】 P2 察看1、什么是察看?2、察看能够如何进行 ?3、察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看图说出以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虑】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如何差别生物与非生物?学生议论,让学生回答,不判断是确板书 :第一节生物的特点【进述】什么是生物?或许你会说,能生长的东西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也能从小长到大,它是生物吗 ?或许你还说,能自主运动就是生物。
树木花草不可以挪动地点,为何说它是生物 ?【播放视频】生物的特点。
并阅读P4--P7播放视频,并指引学生依据书上供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议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讲话人。
小组研究议论结束后,可研究议论其余组的题。
待各组达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最后能够安排本小组同学增补讲话,尔后其余小组同学再讲话增补(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能够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议论和研究)。
小结并板书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身世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生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7、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巧学妙记】生物的七大特点(一需一有一构和四能)一需:需要营养。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讲授: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学校岢岚二中班级 205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科目生物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I、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II、教学重点:生物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III、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力用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清生物和非生物。
IV、课前准备 :生物特征的相关图片~与生物特征相关的资料。
V、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 1 -(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2、明确任务,1)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 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科生物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该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观察法的技能训练等三个方面。
在“引言”部分将“认识生物的特征”作为重点内容展开,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生物,以此为依据有利于后面认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生物,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虽然刚刚接触生物学,但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里,他们对“什么是生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还不能用生物学语言进行表达。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练习用生物学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的特征。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练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在具体事例分析过程中练习用生物学语言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求知欲,使之成为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习方向【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教学资源】PPT,视频:机器人弹琴,生石花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课前展示图片:无意识观察图片通过活动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授新课观察生物与非生物考一考大家的无意识观察能力提问:刚才屏幕上出现了哪些物体?再次展示图片讲述:通过刚才的对比,说明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十分重要,生物的学习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科学观察。
讲述:科学方法——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问:老师把这些物体分成两类,你知道这两类物体有什么不同吗?树草鸟花蒲公英人房子灯篱笆座椅篱笆小结:树草鸟花蒲公英人——生物房子灯篱笆座椅篱笆——非生物提问:回答仔细观察,补充未提及物体明确科学观察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下列描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防风固沙 B.滴水穿石C.大雁南飞 D.潮涨潮落2.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和动物共有的是()A.可以运动 B.光合作用C.捕食 D.呼吸3.花生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下列对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5.“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生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地反映了天气的变化规律。
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理法6.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繁殖D.要呼吸7.请将下列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
8.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称。
(2)请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生长B.生物能运动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繁殖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11.下列各项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分析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12.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一)什么是观察
师:可我们需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生物呢?
学生:通过看,观察。
师:对,我们要研究生物的奥秘,经常要用观察的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那观察一般需要哪些器材,又有什么要求呢?请大家阅读第2页的文字来找出答案。
出示课件总结,并说明可借助工具,也可直接用眼睛观察。
下面就让我们用观察,讨论,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生物的特征。
(激发兴趣,通过质疑引起下文,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活动情境中)(二)什么是生物
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出哪些是生物?(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下面请你以某一生物为例来说明你认为它是生物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对,生物实际上就是有生命的物体,而在生物学中把有生命的物体划分为三类:动物、植物、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与之相反,没有生命的物体就叫非生物。
请大家仔细观察在我们的教师里有哪些生物与非生物。
生:仔细观察环顾四周说出生物有:老师,学生,细菌和真菌非生物有:黑板,粉笔,书,桌子,凳子,空气,笔,电脑等。
教师:我们本节主要来学习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那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有生命的呢?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人就是生物,下面就以人为例来得出所有生物的特征,请大家仔细想想,人有什么特征,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证明人是有生命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人需要吃饭,喝水。
人能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人能排废物(排汗,排尿,排便)人能从小长大,能生儿育女。
人面对外界不同的情境,能做出不同的反应。
人有寿命,会生老病死。
人是由细胞组成。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就以我们人的特征为例,来看一下其它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是否也具有和人一样的特征,如果其它生物也具有,说明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各抒己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特征
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
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
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
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
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生物? 哪些非生物?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在观察图片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教师与学生- -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起讨论时,教师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节课教师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存在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
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