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废水污水处理精品PPT课件

由空气压缩机送到空气罐中的空气通过射流装置被带入溶气罐,在 0.35Mpa压力下被强制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气水,送到气浮槽中。在突然释 放的情况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形成大量的微气泡群,同泵送过来的 并经加药后正在絮凝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充分接触,并在缓慢上升过程中吸附 在絮集好的悬浮物中,使其密度下降而浮至水面,达到去除SS和CODcr的目 的。
4.2斜板隔油池
工作原理: 斜板隔油池是根据“浅层沉淀”原理而设计。隔油效果好 ,工艺布置紧凑合理、结构严密,体积仅为普通平流式隔 油池的一半。
4.3链板式刮油刮泥机
链板式刮油刮泥机适用于平流隔油池中回收浮油、排 除池底污泥,是初步净化水质的一机两用的专用设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气浮设备 5.1一元化气浮机
2、沉砂排泥设备 2.1旋流沉砂池除砂机
用途:旋流沉砂池除砂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站)中的预 处理,用于处沉池前,格栅后,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无机颗 粒。
2.2 桥式吸砂器
工作原理: 吸砂机在沉砂池
面上钢轨来回行走, 吸砂系统将池底的 砂水混合物吸出, 排入砂水分离器进 行砂水分离。另外, 吸砂机还可以根据 用户要求设置撇渣 板,将水面上的浮 渣刮至池末端的渣 槽中。
COD及BOD在预处理阶段去除60%—90%。
6 曝气设备 6 .1倒伞表面曝气机 当倒伞型叶轮 旋转时,在离 心力的作用下, 水体沿直立叶 片被提升,然 后呈低抛射线 状向外甩出, 造成水跃与空 气混合、进行充氧。 叶轮旋转时,叶片后侧成低压区,吸入空气充氧。 叶轮旋 转时产生离心推流作用,不断地提水和输水,使曝气池内形成环流,更新气液接 触面,进一步进行氧传递。 有些倒伞形叶轮上钻有吸气孔,可以提高叶轮的充 氧量。倒伞叶轮表面曝气机适用于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处理。具有构造 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充氧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
4.2斜板隔油池
工作原理: 斜板隔油池是根据“浅层沉淀”原理而设计。隔油效果好 ,工艺布置紧凑合理、结构严密,体积仅为普通平流式隔 油池的一半。
4.3链板式刮油刮泥机
链板式刮油刮泥机适用于平流隔油池中回收浮油、排 除池底污泥,是初步净化水质的一机两用的专用设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气浮设备 5.1一元化气浮机
2、沉砂排泥设备 2.1旋流沉砂池除砂机
用途:旋流沉砂池除砂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站)中的预 处理,用于处沉池前,格栅后,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无机颗 粒。
2.2 桥式吸砂器
工作原理: 吸砂机在沉砂池
面上钢轨来回行走, 吸砂系统将池底的 砂水混合物吸出, 排入砂水分离器进 行砂水分离。另外, 吸砂机还可以根据 用户要求设置撇渣 板,将水面上的浮 渣刮至池末端的渣 槽中。
COD及BOD在预处理阶段去除60%—90%。
6 曝气设备 6 .1倒伞表面曝气机 当倒伞型叶轮 旋转时,在离 心力的作用下, 水体沿直立叶 片被提升,然 后呈低抛射线 状向外甩出, 造成水跃与空 气混合、进行充氧。 叶轮旋转时,叶片后侧成低压区,吸入空气充氧。 叶轮旋 转时产生离心推流作用,不断地提水和输水,使曝气池内形成环流,更新气液接 触面,进一步进行氧传递。 有些倒伞形叶轮上钻有吸气孔,可以提高叶轮的充 氧量。倒伞叶轮表面曝气机适用于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处理。具有构造 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充氧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
污水处理技术PPT课件

SBR每一个工作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 可根据污水水质、排放规律与出水要求等进行调整。还可根据实 际情况省去某个阶段(例如闲置阶段),或者把反应阶段与进水 阶段合并,即进水一开始即进行曝气,可一直持续到反应阶段
5
一、SBR工艺原理
结束。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也可曝气与搅拌交(此时不曝气) 交替运行,控制十分灵活、方便。
底物浓度梯度大,厌氧缺氧状态 并存
流态与连续式不同
刘永凇
对活性污泥膨胀有抑制作用 对冲击负荷有抵抗能力
厌氧好氧状态的交替出现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
出水水质好
沉淀性能好,可以脱氮
对冲击负荷适应性强
流量变化可通过周期调节来适应
污泥沉降性能好
存在有机物的浓度梯度
张志仁
污泥处理系统简便
14
200
180
反应器相对大小
160
140
120
100
fm ax
以传统活性
污 泥 法 为 100%
80
0
1
2
3
4
5
6
周 期 数 (n)
图5-1 周期数对于SBR反应器池容的影响 (假设HRT=24h,沉淀和滗水时间为2.0h)
2) 可以防止污泥膨胀; 3) 反应效率高,特别对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性能好;
4) 可以除磷脱氮等等。 5) 工艺简单,如可省去二沉池,不需污泥回流等;
9
1、SBR反应器的理论分析 1) 流态理论; 2) 理想沉淀理论; 3) 推流反应器理论; 4) 选择性准则; 5) 微生物环境的多样性; 6) 提供了时空上的可操作性。 以上的特点,从另一方面分类可以分为: a) SBR反应器的流态特点,如上面的1)、2)、3)和4); b) 生态特点(5); c) 结构特点(6)。
5
一、SBR工艺原理
结束。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也可曝气与搅拌交(此时不曝气) 交替运行,控制十分灵活、方便。
底物浓度梯度大,厌氧缺氧状态 并存
流态与连续式不同
刘永凇
对活性污泥膨胀有抑制作用 对冲击负荷有抵抗能力
厌氧好氧状态的交替出现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
出水水质好
沉淀性能好,可以脱氮
对冲击负荷适应性强
流量变化可通过周期调节来适应
污泥沉降性能好
存在有机物的浓度梯度
张志仁
污泥处理系统简便
14
200
180
反应器相对大小
160
140
120
100
fm ax
以传统活性
污 泥 法 为 100%
80
0
1
2
3
4
5
6
周 期 数 (n)
图5-1 周期数对于SBR反应器池容的影响 (假设HRT=24h,沉淀和滗水时间为2.0h)
2) 可以防止污泥膨胀; 3) 反应效率高,特别对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性能好;
4) 可以除磷脱氮等等。 5) 工艺简单,如可省去二沉池,不需污泥回流等;
9
1、SBR反应器的理论分析 1) 流态理论; 2) 理想沉淀理论; 3) 推流反应器理论; 4) 选择性准则; 5) 微生物环境的多样性; 6) 提供了时空上的可操作性。 以上的特点,从另一方面分类可以分为: a) SBR反应器的流态特点,如上面的1)、2)、3)和4); b) 生态特点(5); c) 结构特点(6)。
污水处理简介PPT课件

05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通过控制反应器内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实现生物反应和泥水分 离。SBR具有工艺简单、灵活性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污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膜的过滤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细菌 等分离出来。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 便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能够减少污水对水体的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保障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 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01
02
03
技术难度
不同地区、不同水质需要 不同的处理技术,技术难 度较大。
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和减排
污水提升泵站的节能
污水提升泵站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能 耗之一,通过优化泵站运行方式、选 用高效低能耗水泵等措施,可以有效 降低污水提升泵站的能耗。
污泥处理的节能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厂的另一大能耗, 通过优化污泥处理工艺、选用节能设 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泥处理的 能耗。
污水处理后水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04
污水处理厂和设施
污水处理厂的组成和功能
污水处理厂的组成
污水处理厂通常由预处理、生物处理、后处理和污泥处理等 部分组成。
污水处理厂的功能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 、磷等污染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
废水处理ppt课件

第一节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一级处理与深度处理的区别 一级处理: (1)在常规处理之后增加的一项处理工艺 (2)去除某种特定的污染物(如磷、氮等) 深度处理: (3)以废水回收和再次复用为目的, (4)在对废水常规处理后,水质要求更高。
第一节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二、污泥 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泥,不加以妥 善处理,就会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污泥的含水率很高,不便于远距离运输和使用 污泥浓缩和脱水主要采用物理方法,有时辅以化 学方法。经脱水后的污泥,根据污泥成分不同可 采用不同的处置和利用方法,如填埋、焚烧、制 作建筑材料或用作肥料等。有机性污泥经消化后 产生的甲烷气还可以用作能源。
第一节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3、一级处理 一种净化要求较高的处理,主要是去除二级处理 所未能除去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 的有机物和磷、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 溶性无机物等。 一级处理所使用的方法很多,如过滤、活性炭吸 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以及 生物法脱氮除磷等。 一级处理后,BOD5可从20~30mg/L降至5mg/L 以下,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磷、氮。
第一节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二)按处理程度分类 按处理程度划分 废水处理
三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一级处理
第一节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1、三级处理: 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 物质。 大多采用物理方法,有时也采用化学方法。 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污水,只能除去少量的 BOD,还须进行二级处理, 针对二级处理而言,三级处理又成为预处 理。
第二节 废水的物理法处理
(二)设施 过滤介质有格栅、筛网、滤布、粒状滤料 及微孔管等,可根据废水中悬浮固体颗粒 的大小和性质来决定选用。 不论何种污水,在送入水泵和水处理主体 构筑物之前,均需设置格栅以拦截较大杂 物;设置筛网以截留较细悬浮物。
污水处理讲座ppt课件

▪ 3、厌氧氨氧化
▪ 机理: 厌氧条件下,以NO3− 或NO2−为电子受体,将氨转化为N2
▪ 要点: 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菌的存在
进水 NH4+
SHARON (活性污泥)
NH4+ →NO2−
NH4+ +NO2−
ANAMMOX (生物膜)
NH4+ +NO2− →N2
出水
▪ 4、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
▪ 机理: 控制溶解氧,使硝化过程仅进行到NH4+氧化为NO2−阶段, 由NO2−氧化与未反应的NH4+形成N2。
▪ 要点: 低溶解氧浓度下实现维持NO2−的积累
▪ 5、好氧反氨化
▪ 现象: 某些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过程中,氨转化为氮气的过程不需 要按化学计量式消耗电子供体。
▪ 机理: 涉及到的微生物目前尚不太清楚。
▪ 工艺的改良
▪ A+A2/O工艺——解决A1段DO问题; ▪ ……
▪ 工艺改良示例:CCFP工艺
▪ 机理:
水处理工艺——与氧化沟工艺相结合;
水流动力学——独特的弯道水力条件(主流,二次流,边壁 湍流扩散),混合传质作用更佳;
流
回
反应动力学——同时硝化反硝化……
出水至二沉池
液
孔
▪ 特点:
合
水
兼具两种工艺的特点;
混孔
过
节约能耗。
水
过
推流器
推流器 搅拌器
A1 A2
O
进水及污泥回流
第四章 污水深度处理方法的 工艺原理与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概述
▪ 深度处理目的:一般指污水回用
▪ 深度处理对象:有机物,悬浮物,离子……
污水处理培训ppt课件

物理处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 浮物、油脂等污染物,包括沉
淀、过滤等方法。
化学处理法
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溶 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方 法。
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 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 物,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 法等。
工艺流程
污水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 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与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置。
02
污水预处理技术
格栅拦截与清理
格栅拦截
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格栅 ,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 物和漂浮物,保护后续处 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清理方式
定期或连续清理格栅截留 物,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清 理方式,确保格栅通畅。
格栅类型
根据处理需求,选择不同 材质和结构的格栅,如钢 制格栅、塑料格栅等。
调节池均质均量
06
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知识
设备运行参数监控及调整策略
关键参数实时监测
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关键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进出水流量 、水质指标、设备运行状态等。
参数异常预警与处理
建立参数异常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调整策略制定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优化设备运行参 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常见故障识别与排除方法分享
常见故障类型
介绍污水处理设备常见 的故障类型,如机械故 障、电气故障、自控系 统故障等。
故障识别方法
分享故障识别的经验和 方法,包括观察、听取 、测量等多种手段,帮 助操作人员快速准确地 识别故障。
排除方法与步骤
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 提供详细的排除方法和 步骤,指导操作人员及 时有效地处理故障,恢 复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 浮物、油脂等污染物,包括沉
淀、过滤等方法。
化学处理法
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溶 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方 法。
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 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 物,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 法等。
工艺流程
污水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 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与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置。
02
污水预处理技术
格栅拦截与清理
格栅拦截
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格栅 ,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 物和漂浮物,保护后续处 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清理方式
定期或连续清理格栅截留 物,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清 理方式,确保格栅通畅。
格栅类型
根据处理需求,选择不同 材质和结构的格栅,如钢 制格栅、塑料格栅等。
调节池均质均量
06
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知识
设备运行参数监控及调整策略
关键参数实时监测
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关键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进出水流量 、水质指标、设备运行状态等。
参数异常预警与处理
建立参数异常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调整策略制定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优化设备运行参 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常见故障识别与排除方法分享
常见故障类型
介绍污水处理设备常见 的故障类型,如机械故 障、电气故障、自控系 统故障等。
故障识别方法
分享故障识别的经验和 方法,包括观察、听取 、测量等多种手段,帮 助操作人员快速准确地 识别故障。
排除方法与步骤
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 提供详细的排除方法和 步骤,指导操作人员及 时有效地处理故障,恢 复设备正常运行。
废水的化学处理1-PPT课件

第三章 废水的化学处理
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借助化学反应来去 除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控制污 染的目的。
第一节 中和法 第三节 氧化与还原法 第五节 消毒 第二节 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 电解法
你知道吗
习题:
1、何谓离心分离?磁分离?
2、何谓离心分离因素?
3、按离心力产生方式不同,离心分离设备分为有 种类型。 4、试述中和方法选择时的原则。 和 两
1、酸性废水中和法
A、药剂中和法中和反应
石灰可以中和不同的酸性废水,在采用石
灰乳时,中和反应式如下:
H2SO4+Ca(OH)2=CaSO4+2H2O
2HNO3+Ca(OH)2=Ca(NO3)2+2H2O
2HCl+Ca(OH)2=CaCl2+2H2O 2H3PO4+3Ca(OH)2=Ca3(PO4)2+6H2O
酸性中和剂的单位消耗量,
参见P478——表12-4。
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aO,一般呈块状,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
淡灰色或淡黄色。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消 石灰,消石灰也叫熟石灰,它的主要成分是 Ca(OH)2。 白云石的主要成份为CaCO3和MgCO3。
基本原理
1.强酸强碱互相中和时,由于生成的强酸强 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溶液的pH值等于7。 2.中和的一方为弱酸或弱碱,由于生成的盐
其容积应按1.5—2.0h的废水量考虑。
1、酸性废水中和法
⑵ 药剂中和法 石灰作中和剂能够处理任何质多的酸
性废水。
最常采用的是石灰乳法。石灰不仅能够中和酸,同 时还可以与废水中的金属盐类(如铁盐、铅盐、锌盐、 铜盐等)生成沉淀。 计算中和药剂的投量时,应增加与重金属化合产生 沉淀的含量。
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借助化学反应来去 除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控制污 染的目的。
第一节 中和法 第三节 氧化与还原法 第五节 消毒 第二节 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 电解法
你知道吗
习题:
1、何谓离心分离?磁分离?
2、何谓离心分离因素?
3、按离心力产生方式不同,离心分离设备分为有 种类型。 4、试述中和方法选择时的原则。 和 两
1、酸性废水中和法
A、药剂中和法中和反应
石灰可以中和不同的酸性废水,在采用石
灰乳时,中和反应式如下:
H2SO4+Ca(OH)2=CaSO4+2H2O
2HNO3+Ca(OH)2=Ca(NO3)2+2H2O
2HCl+Ca(OH)2=CaCl2+2H2O 2H3PO4+3Ca(OH)2=Ca3(PO4)2+6H2O
酸性中和剂的单位消耗量,
参见P478——表12-4。
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aO,一般呈块状,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
淡灰色或淡黄色。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消 石灰,消石灰也叫熟石灰,它的主要成分是 Ca(OH)2。 白云石的主要成份为CaCO3和MgCO3。
基本原理
1.强酸强碱互相中和时,由于生成的强酸强 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溶液的pH值等于7。 2.中和的一方为弱酸或弱碱,由于生成的盐
其容积应按1.5—2.0h的废水量考虑。
1、酸性废水中和法
⑵ 药剂中和法 石灰作中和剂能够处理任何质多的酸
性废水。
最常采用的是石灰乳法。石灰不仅能够中和酸,同 时还可以与废水中的金属盐类(如铁盐、铅盐、锌盐、 铜盐等)生成沉淀。 计算中和药剂的投量时,应增加与重金属化合产生 沉淀的含量。
废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共 51张)

2009年以来,国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 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快 速增长。今后一段时间,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工业废水治理行 业作为朝阳产业,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华清佰利公司前途光明
污水处理率的提升和环保产业投入的加大带来投资机会,从事污水处 理的企业将被关注,华清佰利公司顺势而为,的污染物质,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物与有机 物;按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无机物 包括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有机 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尿素及脂肪。
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 指数、病毒及细菌总数。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食 料,污水中的生物以细菌与病菌为主。
常见基本概念
气浮
气浮法是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其附着在 悬浮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它浮 在水面,从而获得固、液分离的方法。产生微气泡的方式有 曝气和溶气等。
混凝
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 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物能互相聚合, 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这个方法称为混凝沉淀。在给 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一般单位mg/L。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 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 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即称为化学需氧量,用CODcr表示, 一般可简写成COD。
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 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化学需氧量越 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华清佰利公司前途光明
污水处理率的提升和环保产业投入的加大带来投资机会,从事污水处 理的企业将被关注,华清佰利公司顺势而为,的污染物质,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物与有机 物;按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无机物 包括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有机 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尿素及脂肪。
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 指数、病毒及细菌总数。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食 料,污水中的生物以细菌与病菌为主。
常见基本概念
气浮
气浮法是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其附着在 悬浮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它浮 在水面,从而获得固、液分离的方法。产生微气泡的方式有 曝气和溶气等。
混凝
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 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物能互相聚合, 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这个方法称为混凝沉淀。在给 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一般单位mg/L。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 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 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即称为化学需氧量,用CODcr表示, 一般可简写成COD。
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 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化学需氧量越 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作业情况
姓名 金蕾 程雅芳 邵世云 廖建华 葛晓东 李寿辉 陈鹏 温丽丽 夏莲珠 刘欣 叶鹏 孙玉霞 许楠 徐冰晔 刘小峰 张宇 曾明 于雪娜 鞠文学
成绩 良 优 良 良 良
良 良 优 中 中 优 优 良 良 良 良 优 良
存在缺点
第二题没解完 没交
第二题没解完 第二题有错误 第二题有错误
第二题没解完
• 单位体积的平均生物膜量可近似表示为:C1/Dm
其中m是经验常数,表示生物膜分布的指标。通常假设 分布均匀,因此,m=0,C=1。
• Schulze-Velz方程,求得BOD去除率:
St S0
exp[
KD (Q / A)
n
]
K:经验速率常数,(m/d)n/m S0, St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BOD,
• 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ET
E (T 20) 20
= 1.053 T: C
• Schulze方程:滴滤池中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与滤 池深度成正比,而与水力负荷成反比:
t
CD (Q / A)n
C:单位体积的平均生物膜量 D:滤池深度,m Q:水力负荷 A:废水接触的滤池面积 n:与滤池介质有关的经验常数
• 微生物与有机物完全混合,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为食物而 生长。当微生物随空气的搅拌而混合在一起时,单个微 生物就会凝聚而形成微生物团块(生物絮体),称谓活 性污泥。
• 实际上,废水不断流入曝气池,空气被注入池中以使活 性污泥和废水混合,并向微生物提供氧气以去除有机物。
• 滴滤池按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分类。水力负荷为每天每 平 方 米 滤 池 表 面 积 所 承 受 的 废 水 体 积 ( m3/d•m2 ) ; 有 机负荷定义为每天每立方米滤池所承受的BOD5质量数 [kg/d • m3]。
• 滴滤池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将部分出水返回滤池,称为回 流。回流水与进水的比例称为回流率。对于石头介质, 回流的作用主要有:
4.7.1 概述 • 二级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一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
性BOD及悬浮固体。进行传统的好氧二级生物处理 的条件是: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与有机物之间 接触良好;有提供充足的氧和维持其它需要的设 施。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满足这些条件。其 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滴滤池法;活性污泥法和氧 化塘法。另一种应用原理同于滴滤池法和活性污 泥法的方法:生物转盘法。
• 用Schulze-Velz方程计算出水BOD5:
St S0
exp[
KD (Q / A)
n
]
• 将各数据代入方程之中,得到出水BOD5=16.8mg/L。
4.7.3 活性污泥法
• 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 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 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
4.7.2 滴滤池法
• 滴滤池是由石头、条板或塑料材料(介质)构成 的滤床。废水由上向下流过滤床。最常设计的是 1~3m深的简单砾石床。利用旋转布水器将水分散 到石头表面。滤床直径可高达60m。
• 废水滴流进入滤床时,微生物生长于石头表面形 成一层固定生物膜。废水经过生物膜时其中的有 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从而被去除。
• 回流因子等于: 1 R F (1 0.1R)2
式中R-回流率,Qr/Q;Qr-回流液流量;Q-废水流量。 • 二级滤池的处理效率为:
E2
1VF
E2-经过第一级滤池,在20C下 的BOD5去除部分,包括回流和 沉淀;
E1-一级滤池BOD5去除部分; Ce-一级出水中BOD5浓度。
第二题没解完
作业问题
• 计算所得到的亏氧值是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条件、运用经验或理论公式 “计算出来的”,即在此排污条件下其理论亏氧值是多少?当此计算值 比饱和溶解氧还高时,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 力,污染会十分严重。此时的DO值可以认为是“零”。
第四章 废水处理
4.7 二级处理单元过程
(1)使废水再次接触微生物,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 除率;
(2)减少24小时内的负荷变化;
(3)提高进水DO;
(4)改善滤床表面分布;
(5)防止在夜间废水流入量很低时滤床上生物膜干化 或微生物死亡。
• 回流也应用于塑料介质滴滤池中,以提供微生物生存所 需的润湿率。一般使水力负荷提高到最低润湿率以上时 并不会增加BOD5的去除率。最小润湿率通常在25~60m/d 范围内。
• 滴滤池并不是简单的过滤装置。砾石直径为 5~100mm,它们之间的空隙太大无法截留固体物质。 它们有巨大的表面积供微生物附着,通过利用水 中有机物质使微生物在介质上生长并形成生物膜, 以去除有机物。
• 过度生长的微生物会从石头表面脱落,并从其缝 间洗出,因此滴滤池出水需要经过沉淀池以将这 些固体去除。这种沉淀池称为二沉池或最终沉淀 池,以区别于一级处理的初沉池。
mg/L
• 不同温度下,K值可以用下列公式校正: KT K 20 (T 20)
• Example: 试求一直径35.0m,深1.5m滴滤池的出水BOD5。 设水力负荷为150.0mg/L,速率常数为2.3(m/d)n/m,且 n=0.67。
• Solution:首先计算滴滤池面积: • A=(35.0)2/4=962.11m2 • 水力负荷:Q/A=1900/962.11=1.97m3/(d•m2)
• 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生长很快,已致于堵塞 石头间的缝隙,造成溢流或整个系统失败。此外, 因滤床中的空隙体积有限,限制了空气的流通和 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供应量,使滴滤池的处理量受 到限制。
• 其它材料(如塑料波纹板,90m2/m3)已被广泛用 做滤床的介质,以克服石头比表面积较小的缺点。 一般石头滤池只有3m深,塑料介质滤池可达12m。
• 二级滴滤池可以改善滴滤池性能,使一级出水中的污染 物有更多时间接触微生物,从而使处理效果更好。
• 在单级滤池或二级滤池系统中,废水经过第一级滤池的
效率为:
NRC
E1
1
1 4.12( QCin
)0.5
VF
公式 式中E1-经过第一级滤池,在20C下的BOD5去除部分,
包括回流和沉淀;Q-废水流量,m3/s;Cin-进水BOD5, mg/L。;V-滤池体积,m3;F-回流因子。
姓名 金蕾 程雅芳 邵世云 廖建华 葛晓东 李寿辉 陈鹏 温丽丽 夏莲珠 刘欣 叶鹏 孙玉霞 许楠 徐冰晔 刘小峰 张宇 曾明 于雪娜 鞠文学
成绩 良 优 良 良 良
良 良 优 中 中 优 优 良 良 良 良 优 良
存在缺点
第二题没解完 没交
第二题没解完 第二题有错误 第二题有错误
第二题没解完
• 单位体积的平均生物膜量可近似表示为:C1/Dm
其中m是经验常数,表示生物膜分布的指标。通常假设 分布均匀,因此,m=0,C=1。
• Schulze-Velz方程,求得BOD去除率:
St S0
exp[
KD (Q / A)
n
]
K:经验速率常数,(m/d)n/m S0, St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BOD,
• 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ET
E (T 20) 20
= 1.053 T: C
• Schulze方程:滴滤池中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与滤 池深度成正比,而与水力负荷成反比:
t
CD (Q / A)n
C:单位体积的平均生物膜量 D:滤池深度,m Q:水力负荷 A:废水接触的滤池面积 n:与滤池介质有关的经验常数
• 微生物与有机物完全混合,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为食物而 生长。当微生物随空气的搅拌而混合在一起时,单个微 生物就会凝聚而形成微生物团块(生物絮体),称谓活 性污泥。
• 实际上,废水不断流入曝气池,空气被注入池中以使活 性污泥和废水混合,并向微生物提供氧气以去除有机物。
• 滴滤池按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分类。水力负荷为每天每 平 方 米 滤 池 表 面 积 所 承 受 的 废 水 体 积 ( m3/d•m2 ) ; 有 机负荷定义为每天每立方米滤池所承受的BOD5质量数 [kg/d • m3]。
• 滴滤池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将部分出水返回滤池,称为回 流。回流水与进水的比例称为回流率。对于石头介质, 回流的作用主要有:
4.7.1 概述 • 二级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一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
性BOD及悬浮固体。进行传统的好氧二级生物处理 的条件是: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与有机物之间 接触良好;有提供充足的氧和维持其它需要的设 施。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满足这些条件。其 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滴滤池法;活性污泥法和氧 化塘法。另一种应用原理同于滴滤池法和活性污 泥法的方法:生物转盘法。
• 用Schulze-Velz方程计算出水BOD5:
St S0
exp[
KD (Q / A)
n
]
• 将各数据代入方程之中,得到出水BOD5=16.8mg/L。
4.7.3 活性污泥法
• 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 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 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
4.7.2 滴滤池法
• 滴滤池是由石头、条板或塑料材料(介质)构成 的滤床。废水由上向下流过滤床。最常设计的是 1~3m深的简单砾石床。利用旋转布水器将水分散 到石头表面。滤床直径可高达60m。
• 废水滴流进入滤床时,微生物生长于石头表面形 成一层固定生物膜。废水经过生物膜时其中的有 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从而被去除。
• 回流因子等于: 1 R F (1 0.1R)2
式中R-回流率,Qr/Q;Qr-回流液流量;Q-废水流量。 • 二级滤池的处理效率为:
E2
1VF
E2-经过第一级滤池,在20C下 的BOD5去除部分,包括回流和 沉淀;
E1-一级滤池BOD5去除部分; Ce-一级出水中BOD5浓度。
第二题没解完
作业问题
• 计算所得到的亏氧值是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条件、运用经验或理论公式 “计算出来的”,即在此排污条件下其理论亏氧值是多少?当此计算值 比饱和溶解氧还高时,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 力,污染会十分严重。此时的DO值可以认为是“零”。
第四章 废水处理
4.7 二级处理单元过程
(1)使废水再次接触微生物,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 除率;
(2)减少24小时内的负荷变化;
(3)提高进水DO;
(4)改善滤床表面分布;
(5)防止在夜间废水流入量很低时滤床上生物膜干化 或微生物死亡。
• 回流也应用于塑料介质滴滤池中,以提供微生物生存所 需的润湿率。一般使水力负荷提高到最低润湿率以上时 并不会增加BOD5的去除率。最小润湿率通常在25~60m/d 范围内。
• 滴滤池并不是简单的过滤装置。砾石直径为 5~100mm,它们之间的空隙太大无法截留固体物质。 它们有巨大的表面积供微生物附着,通过利用水 中有机物质使微生物在介质上生长并形成生物膜, 以去除有机物。
• 过度生长的微生物会从石头表面脱落,并从其缝 间洗出,因此滴滤池出水需要经过沉淀池以将这 些固体去除。这种沉淀池称为二沉池或最终沉淀 池,以区别于一级处理的初沉池。
mg/L
• 不同温度下,K值可以用下列公式校正: KT K 20 (T 20)
• Example: 试求一直径35.0m,深1.5m滴滤池的出水BOD5。 设水力负荷为150.0mg/L,速率常数为2.3(m/d)n/m,且 n=0.67。
• Solution:首先计算滴滤池面积: • A=(35.0)2/4=962.11m2 • 水力负荷:Q/A=1900/962.11=1.97m3/(d•m2)
• 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生长很快,已致于堵塞 石头间的缝隙,造成溢流或整个系统失败。此外, 因滤床中的空隙体积有限,限制了空气的流通和 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供应量,使滴滤池的处理量受 到限制。
• 其它材料(如塑料波纹板,90m2/m3)已被广泛用 做滤床的介质,以克服石头比表面积较小的缺点。 一般石头滤池只有3m深,塑料介质滤池可达12m。
• 二级滴滤池可以改善滴滤池性能,使一级出水中的污染 物有更多时间接触微生物,从而使处理效果更好。
• 在单级滤池或二级滤池系统中,废水经过第一级滤池的
效率为:
NRC
E1
1
1 4.12( QCin
)0.5
VF
公式 式中E1-经过第一级滤池,在20C下的BOD5去除部分,
包括回流和沉淀;Q-废水流量,m3/s;Cin-进水BOD5, mg/L。;V-滤池体积,m3;F-回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