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文选读
公文选读名词解释汇总

公文选读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编先秦至秦第一章上奏文种1、上书——由先秦“书”文种的上行用途演化成的分支文种,并作为“奏”前身的残留状态在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非正规上奏文种。
2、奏——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
3、疏——由奏的别称、各类上奏文种的泛称,逐渐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于向皇帝陈述政见的上奏文种。
4、奏状(表状)——在汉代是奏的别称,演化至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5、奏本——明、清两朝正式设置,由臣下进于皇帝的上奏文种。
6、题本——明清时期在京衙门及地方官员因奏报政事而使用的主要上奏文种。
7、奏折——清朝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
8、议——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
9、表——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上奏文种。
10、章——古代臣下向君主表示谢贺的公文文种。
“章”字义同“彰”、“显明”的意思。
即向君主明白表述心中谢忱。
11、启——晋代大臣上于皇帝的公文。
唐代以后逐渐定型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
第二章君命文种1、策——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
2、册——古代皇帝用于特别重大人事和祭祀活动的君命文种。
3、制——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4、诏——封建社会初期所设置的公文文种。
是皇帝主要用于指挥庶政的君命文种。
密诏——由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
往往不采用正常的传递途径,不举行颁给仪式。
亲诏——由皇帝亲自拟稿的诏书。
手诏——由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亦称“诏记”、“手记”即“手诏”。
5、玺书——秦始皇以后,皇帝之印称玺。
有皇帝之印的诏书称玺书。
6、批答——唐朝至清初,由皇帝采纳或赞同、赞赏臣下所上章疏的内容,所做出的答复性君命文种。
7、圣旨——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名称。
8、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凭证。
《公文选读》单选题汇总

《公文选读》单选题汇总1.1.某一公文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特征,可视为前文种时期1.2.“奏”这一古代公文文种,其设置是在秦始皇时期1.3.《谏造大像疏》文中之“里陌动有经坊,阗阒皆立精舍”是用的对偶结合夸张格。
1.4.《奏孝子刘敦儒状》中,“或冻于积雪之下,或曝于赫日之中”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
1.5.《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内容特色除条理清晰外,还有就是叙事实在1.6.《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表意特色是繁约得体、虑事缜密和把握分寸1.7.“表”设置于秦汉时期,以后历代相沿,与整个封建时代相始终。
1.8.“启”作为大臣上书于皇帝的公文是始于晋代1.9.“启”作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是唐代以后。
1.10.“笺”作为上行文种始见于东汉1.11.“笺”是带有书札性质的上行文,到南北朝以后,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2.1.“策”正式确立为公文文种是在汉代。
2.2.“制”正式确立为文种是在秦代。
2.3.“制”作为文种的废除是在民国时期。
2.4.诏书末称用语朝代不同用法也不同,请指出下列几种诏书末称哪一种是明代的故兹诏示,咸使闻知2.5.把圣旨作为皇帝表达旨意的君命文种是在元朝。
3.1.《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一文中的“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用的修辞方法是借代。
3.2.《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一文采用的行文方式是逐级行文。
3.3.唐代,政府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称为度牒。
3.4.明清时期,上行之牒称为牒呈。
3.5.状作为一种文种,始设于汉代。
3.6.西汉诏书的颁发者,一般是丞相府。
3.7.古人避讳的对象,主要是尊长之名。
3.8.唐代用于举发、参劾贪墨官员的状,称劾状。
3.9.唐代,记载某人生前事迹,用行状。
3.10.我国西汉武帝之前,用作通行关津凭证文书的是传。
3.11.过所开始使用于西汉武帝时。
3.12.不可以用申文的是平行衙署之间。
历代文书选读讲解与练习示例

•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 教、令这类文体的传统格式是 • 板滞而严谨, • 《求贤令》是教令的一般写作格式
• 《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教令体现曹操对教 • 令文体的突破与创新。
• 在此“令”中,却力排众议,解剖自己,抒写心迹,表明抱负, 挥洒自如地写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做法,曹操的这篇教令无疑是一种 突破和创新。
• 《戊午上高宗封事》(一般) • 《戊午上高宗封事》作者:南宋 胡铨 • 翻译文中经典句: •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 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人知天下,以祖宗之位为 金人藩臣之位乎? • 《戊午上高宗封事》产生的背景: • 南宋高宗时,宰相秦桧与朝臣决策,向金人乞和, 派王伦使金,引来金氏,称“诏谕江南”,把南宋看成 是金国属下的一个地区,把高宗看成是金国的臣下 , 南宋朝野一时都很激愤,认为不应屈辱求和。胡铨便上 了这篇封事,陈述和议的卖国实质,揭露了秦桧的卖国 罪行,要求高宗立斩秦桧、王伦、孙近等。
《论按察官吏札子》 • 《论按察官吏札子》作者——北宋 欧阳修 • 翻译文中经典句:因循积弊,冗滥者多, • 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 • 《论按察官吏札子》产生的背景: •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唐宋著名的八大家之 一。他出身较寒微,对百姓疾苦、社会种种弊 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居官时,曾多次上疏皇 帝,陈述改革时政的主张。
•
“盟约”是表示信诺的的盟约文书,在 社会集团和国家之间结盟时使用。 • 誓辞和盟约的主要区别在于: • “誓辞”作为最早的公文之一,或在 统治者上层,或在战前主帅告诫将士时使 用,以达到动员、约束和统一大家行动的 目的。 • “盟约”或“盟誓”则是古代社会集团、 邦国之间订立同盟所用。
• 《汤誓》的出处: • 出自《尚书》, •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言体文件 • 汇编,又称《书经》。 • 《汤誓》的背景、内容:
公文选读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编先秦至秦第一章上奏文种1、上书——由先秦“书”文种的上行用途演化成的分支文种,并作为“奏”前身的残留状态在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非正规上奏文种。
2、奏——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
3、疏——由奏的别称、各类上奏文种的泛称,逐渐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于向皇帝陈述政见的上奏文种。
4、奏状(表状)——在汉代是奏的别称,演化至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5、奏本——明、清两朝正式设置,由臣下进于皇帝的上奏文种。
6、题本——明清时期在京衙门及地方官员因奏报政事而使用的主要上奏文种。
7、奏折——清朝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
8、议——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
9、表——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上奏文种。
10、章——古代臣下向君主表示谢贺的公文文种。
“章”字义同“彰”、“显明”的意思。
即向君主明白表述心中谢忱。
11、启——晋代大臣上于皇帝的公文。
唐代以后逐渐定型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
第二章君命文种1、策——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
2、册——古代皇帝用于特别重大人事和祭祀活动的君命文种。
3、制——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4、诏——封建社会初期所设置的公文文种。
是皇帝主要用于指挥庶政的君命文种。
5、密诏——由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
往往不采用正常的传递途径,不举行颁给仪式。
6、亲诏——由皇帝亲自拟稿的诏书。
手诏——由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亦称“诏记”、“手记”即“手诏”。
6、玺书——秦始皇以后,皇帝之印称玺。
有皇帝之印的诏书称玺书。
7、批答——唐朝至清初,由皇帝采纳或赞同、赞赏臣下所上章疏的内容,所做出的答复性君命文种。
圣旨——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名称。
8、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凭证。
《历代文书选读》20类文种最新分类

根据内容分为:1.
即位诏 2.遗诏 3. 古代帝王下达给臣属或者告示天下的 上古时代:统称命。三代时:训、诰
哀诏 根据下达的情 公文。诏就是告的意思,即诏告百官 、誓命。战国:命、令。秦:改命为
势:1.密诏 2. 口 之书。
制、改令为诏。
诏 3. 血诏
原用散文,魏晋时期改用骈体 文,唐代以后骈散并用。
于宋代。
。清代使用札文最普遍。
“奏”始于秦朝,秦始皇出于尊君抑
群臣上述君主的专用文书。“奏”是 臣的需要,将“书”改为“奏”。“
进的意思,“疏”是分条陈述。
疏”始于汉代,由于都是上述君主的
专用文书统称为“奏疏”。
用于上陈的简牍,包括笺,笺记等。 佐僚向上司陈述意见,百姓向州郡上 书,主于言事进志,与奏疏相类。
向朝廷上奏的→称为“
札子”。朝廷和官府发
布的下行文→称为“御
礼”“省札” 明白公允,诚恳笃厚为本,以辨
析事理,疏通事义为首。格式要
求十分严格,行文必须以“臣某 言”或者“臣冒死上言”开头,
臣属→君主
用“死罪死罪”结尾。讲求“典
雅“。
下属→上司(与奏疏不
同的是,奏疏只限于臣
属向君王,奏记范围相
对广。)
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 僚想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感情。
、讼理、弹劾等。唐代以后,表的进 言议事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代替,仅 用于陈谢、庆贺之类。明代,凡举行
庆典臣僚都要照例进贺“表”(用于
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
。清代完全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粉
饰太平的礼仪文书。
一般开头,“臣某言”,末尾“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死罪死罪”,最后落“某臣上” 臣僚→君主 。写作文辞力求清丽,内容丰 富,真情假意,变化很多。
值得研读的古代公文

称经 典 , 亦 影 响 后 世 。虽 非 公 文 . 亦 值
得一i 史
{ 了 { 敛 自已的人头落地
此f f } J { j 典故 ,
如今 中央 要求 开 短会 , 写短 文 , 我
f " 1 1 , I - : 妨 好 好 学 习研 读一 下 古 代 公 文 . 从
借- 说今是 个好办法 、如唐 代韩愈 的 《 沦佛骨 表》 外篇便 引J 1 t : t ' L 予《 论讲・ 雍
值得研读的古代公文
口张懿 鸣
盖 民法 、 刑 法各 部 f j 法 、要用 有 限 的 也》 I { 】 的活: “ 务 K之 义. 墩 冲 而远 之 .
却大. 用现代 的眼 光看 . 诸 亮作 为
蜀 ‘ 总理 ” . 这 既 是 一 份 合 格 的 形 势 分
忻报 . 又是 一篇对政 事施 行的 请示 . 更 址 一 篇 打 怙 议 沦 结 合 的 优 荚 散 文 文l } I 开篇赞 荚刈备n Y j J l j 绩, 引 卜表缘 …; 转 而委婉地 劝导刘弹 继 承和发扬
刘 的 优 良传 统 , 广 外 吉路 , 多 纳 良言 ,
町i f l f 矣 ” 借孔簪 人的 水劝涑皇帝 ,
即 使 皇帝 心 【 { 1 悦 . 也 小女 公 开反 刈 孔
语 规定 l 【 { J 这 么多的法律关系 , 不得不
佩H 6 { 人 往 公 艾 写 作 方 面 下 的 功 夫
盗抵 罪” . 只片 J l 0 个 就将 简单的 一 i条 带有法律意 义的 入关 主张公诸大下 . 语
‘
A
朗 I r 】 .经 I I [ 1 卡 } 1 传, 便 路 人
皆 , 省去 r大 最宜 传 发动 的 人 力财 力一再 如 葛亮的 篇《 I q J 师表》 , 个文 仪8 0 0余 《 } f J 师 表》 篇幅虽 , 信息
公文写作必看古文

在公文写作中,引用古文可以让公文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以下是一些适合公文写作的古文推荐:《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言行的汇编。
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引用《孟子》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法,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礼仪、宗教等诸多方面。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引用《礼记》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研究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理论和方法。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引用《荀子》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左传》《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对《春秋》的解释性著作。
全书以“礼”为中心内容,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引用《左传》中的典故或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总之,在公文写作中引用古文可以让公文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古文必须与公文内容相关联,并且使用得当,不能过度引用或滥用。
古代公文名篇

古代公文名篇1.《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注释:•溟漠:渺茫,难以捉摸。
•器质:指人的才能、度量和品质等。
•屯邅困踬:形容处境艰难困苦,受挫失意。
屯邅,艰难;困踬,受挫。
•窜斥流离: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四处流浪。
•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传说中古代高士许由隐居的地方,这里指欧阳修的英灵将像许由一样永留世间,不随肉体消亡。
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颖水,源出登封西南,流经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曾退居颍州。
湄,水边。
•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等级和
保密期限
份
号
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红色反线
签发人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
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公章)、附注七项。
公文标题
公
主送机关
文
正
附件
文
仿
宋 体 公文生效标识 (落款、公章)
公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 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 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反线等部分组成。
这些要素可分成三大部分:眉首、主体、版 记。
眉首 主体 版记
(一)眉首 ▲即红色反线(包括红色反线)以上的部分。包括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古往今来人 们在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书。
是应用文中最重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
广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狭义:(党政机关)
文
公务文书
书
私人文书
法定文书
事务文书
礼仪文书
专用文书
文件
科技文书
财经文书
法律文书
知识拓展:公文的历史沿革
(二)公文的发展
1、秦代,公文从文类到体式都得以充公的发展。李 斯等人为了提高公文的办事效率和可靠程度,还制定了现 在仍在沿用的“抬头”、“用印”等制度,还标志着公文 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
2、汉代的公文体式主要有书、议、策、论、疏、诏、 制、敕、章、奏、表,等等。
3、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无论是从写作实 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明显的发展进步。主要代表人 物首推曹操、曹丕子。
(一)按效力分类 规范性和非规范性
(二)按使用范围划分 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三)按性质作用来划分
法规性:如命令、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 指挥性:命令、决定、决议、批示、批复、意见 知照性:公告、通告、通知、通报、公报、函、简报 报请性:报告、请示 记录性:会议纪要、会议记录
▲(四)按行文关系划分
空 一 行
公
章
的
位
置 ( 三 )
空 一 行
附注是对公文的使用方法、传达 范围、名词术语等的说明。如:
此件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 此件可自行翻印 此件至X月X日自行公开
使用仿宋体字。
主题词又称关键词,由代表该公文内 容特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起关键 作用的3至5个词语构成,一般不能超 过5个。相互之间空一格隔开。
来自于公文制发机关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问:下级机关必须绝对执行上级的公文?
(七)时效性
有效:特定的时间期限内 无效:过了特定的时间期限,或被新的公文取代
三、公文的作用
一、规范和约凭证作用 六、档案和史料作用
四、公文的分类
▲川政办[2010]37号 表示: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所发出的 第37号文件。
▲上海市明辉电缆公司2010年所发 出的第16号文件,写为:
沪明缆司[2010]16号
几种错误的发文字号写法: 1、粤政(2009)15号 2、粤政(2009)015号 3、川政办[2010]第37号 4、川政办发[2010]37号
省广播局和省电视台;省民政厅和省残联
※※六、请示规则
《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 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 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办法》第二十二条还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 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 ‘意见’和‘报告’。”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2、不完整式标题: ➢ 事由+文种:
关于举行阅兵式的通知 ➢3、发文机关+文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4、仅用文种:主要是公告性的公文, 泛行文:如:公 告
主送机关:行文的对象,也就是 承办或受理这一公文的收文机关。
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之外的其他 需要知晓该公文的机关 。可以是上 级、下级、不相隶属机关。相互 之间用逗号隔开。
非规范性(事务性)
格式
规范/法定格式(包括文头、正文、文尾) 约定格式
注:公文的体式是一体的。
(三)法定性 1、公文作者是法定的。
(使用主体是单位。) 问:公文的执笔者,即为公文的作者?
2、公文的受文者往往是确定的。
(四)程序性
问:公文必须用印才能生效吗?
公文必须履行规范的程序方为合法有效。
(五)政治性 (六)权威性
思考:1、某文件的份号为:02,表示什么? 2、千位数文件中的第5份,其份号应写为?
包括两个部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中间用实心星号隔开。书写格式为:
紧急程度一般分为特急、急件、 一般。
紧急程度为特急、急件的公文需 要在眉首右上角标明,一般文件省略 此项、不用标注。
格式为:
特急 急件
▲两个字中间需要空一格。
附件
正文结束后另起一段、首空两格,然后将 附件名称写出,跟正文一样用仿宋体字。 每行只写一个附件的名称。
如果只有一个附件,写为: 附件:2009年先进工作者名单
如果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附件,前面需要 加序号,写为:
附件:1、2009年先进工作者名单 2、2010年工作计划
注意,格式图中的“(一份)”不出现在 正式的公文中,只作为提醒,正式的文件 中需要省略。
根据以上规定及《条例》第十四条的有关规定,请示规则 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
–(1)一文一事; (2)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3)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4)不直接送领导个人。 –(5)请示事项不得夹带在报告中; –(6)涉及多个部门的请示事项应协商一致; –(7)不越级请示。
七、抄送规则
以职权范围为依据
练习: 湖南省人才培训中心2007年第62号文件的发文字
号应该怎么写?
签发人
签发人三个字和冒号为仿宋体, 签发人的姓名用楷体。
与前面的发文字号处在同一行, 中间空两格,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共同居中。
有的文件可以不写签发人,那么 发文字号单独居中。
上行文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
公文标题
➢1、完整式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其所属的上级机关的行文,如 请示、报告。
2、平行文: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行文, 如议案、函、会议纪要。
3、下行文:上级机关向其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命令、 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等。
4、“通行文”/“范行文”:如意见、会议纪要
(五)按收发方式划分
收文和发文
▲(六)按保密级别划分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公文文种的练习:
1、下列文种中,属于下行文的是: A.请示 B.通报 C.函 D.报告
2、D县棉纺二厂向D县棉纺一厂发出关于举办技术革新 成果展的公文,应使用的文种是( )。
A.通告 B.通知 C.决定 D.函
3、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向中国银行申请核准中国银行 长沙市新外滩支行等20家机构保险代理资格,应使用的公文 文种是 ( )。
主题词三个字和后面的冒号使用黑体3 号字,居左顶格。 冒号后面的3至5个 主题词使用3号宋体字,加粗。
一、“必要”和“效用”规则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文应当确有
必要,注重效用。”
二、按隶属关系行文
隶属关系归属情况主要包括:
(1)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如: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
(2)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如:省农业厅——市农业局
上下级关系(用上 行文、下行文)
(3)平级关系
如:省劳动厅与省林业厅
(4)非隶属关系
发文机关标识
表明此文件由什么单位发出,由发 文机关名称+文件二字组成。红色, 宋体,居中。
红色反线
是眉首与主体部分的分界线,比版 记部分的黑色反线略粗。
发文字号
格式为:发文机关简称[年份]序号, 仿宋体。表示该机关该年中所发出 的第几号文件。
▲粤政[2009]15号 表示:广东省 人民政府2009年所发出的第15号文 件。
A.函 B.通报 C. 议案 D.请示
一、行文关系
一、行文关系: 发文与收文单位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上下级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直接垂直关系) (二)隶属关系(强调领导与间接被领导) (三)平行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四)不相隶属关系
二、行文方向: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通行文(范行文)
(一)一般,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二)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应写明主送机
关和抄送机关; (三)向上级的请示,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
关; (四)特殊情况,可越级,但必须抄送越过的直接
上级机关。
判断题
1.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部门可以联合行文。× 2.广东省人民政府驻佛山市办事处向佛山市人民
政府行文用函。 √ 3.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一份请示尽可能安排多一
(一)公文的产生 公文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最早的文章。 1、“甲骨文”是埋在地下的殷代王室的档案,大部
分都是公务文书。 2、“钟鼎文”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制度法令,有
的记载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还有的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 动,多数属于公文的范畴。
3、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春秋末年经孔子整 理修改),所收录的文章多数也是公文。
1、秘密:
三级密制:秘密、机密、绝密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2、普通(平件):内部文件和公布文件
▲(七)按办理时限(紧急程度)分
特急:(需要标明)一天之内 紧急
急件:(需要标明)二到三天内 常规 一般:(无需标明)正常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