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zhong

合集下载

电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于电厂汽轮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汽轮机组件的基本参数计算和性能分析方法。

设计要求如下:1.根据所给出的汽轮机参数和性能数据,进行基本的参数计算和分析,如:功率、效率、压力、温度等;2.进行汽轮机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分析,包括负荷率、滑动压比、热耗率和环保指标等;3.针对汽轮机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性能调整和优化,提高汽轮机的效率和稳定性;4.给出汽轮机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汽轮机基本参数计算和分析在汽轮机运行中,其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参数往往来自于汽轮机的设计理论或实测数据。

本次课程设计,在基本参数计算和分析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1. 热力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汽轮机的工作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传递实质上是一个热力学过程。

因此,掌握汽轮机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比热、比容、比重、压缩系数等。

1.2. 各部件基本参数计算汽轮机由多种不同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对汽轮机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汽轮机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部件来计算出相应的参数,如:叶轮的出口角度和出口速度、叶轮的平均直径、叶片数等。

每个部件的参数计算要通过公式和实测数据来进行。

2. 汽轮机工况下性能分析在汽轮机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工况,这些工况对于汽轮机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性能分析方面,需要考虑多种工况下汽轮机的性能表现。

2.1. 负荷率和滑动压比汽轮机的负荷率是指汽轮机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而滑动比则是指汽轮机进、出口的压力比。

这两个参数对于汽轮机成本、热效率和环保指标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在性能分析中进行考虑。

2.2. 热耗率和环保指标汽轮机的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吸收的热量与输出功率之比,而环保指标则是指汽轮机对环境的影响。

在汽轮机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参数,以提高汽轮机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一、引言在进行汽轮机课设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我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篇综述中,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基于一台某型号汽轮发电机组的设备,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对汽轮机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测试与分析。

具体的步骤包括:汽轮发电机组的性能参数测量,汽轮机的热力性能分析,汽轮机的运行规律探究以及汽轮机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等。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1. 设备准备在开始实施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全部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

这些设备包括汽轮机本体、发电机、冷却系统、燃料系统、控制系统等。

2. 性能参数测量对汽轮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是我们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通过测量汽轮机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可以获得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能特点。

3. 热力性能分析在获得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热力性能分析。

通过绘制汽轮机的热力循环图、计算汽轮机的热效率、机械效率、总效率等参数,可以评估汽轮机在热力方面的性能。

4. 运行规律探究在进行汽轮机的运行规律探究时,我们需要对汽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通过改变汽轮机的负荷、压力等参数,观察和记录汽轮机的运行情况,可以研究汽轮机的运行规律和运行特性。

5.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汽轮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根据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对汽轮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使用合适的仪表和控制器,优化汽轮机的控制参数,可以提高汽轮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心得体会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结合实践和理论,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加深了对汽轮机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理解。

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变工况课程设计

汽轮机变工况课程设计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目的及任务汽轮机课程设计是对在汽轮机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总结、巩固和加深,要求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及变工况下热力计算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针对200MW 或300MW 汽轮机额定功率的50%、55%、60%、65%、70%、75%、80%、85%、90%、95%工况,首先计算并绘制出调节级特性曲线、而对调节级进行变工况热力计算,再对其余压力级进行变工况热力计算,同时求出各级的内功率、相对内效率等全部特征参数,并与设计工况作对比分析。

二、内容及要求1、变工况进汽量估算过程。

2、做出所有压力级变工况计算的汇总表,并把调节级、以及其它级中任一级的详细热力计算过程书面写出。

3、绘出整机中各级热力过程线,同时绘出各级速度三角形。

三、设计步骤3.1 汽轮机变工况进汽量D 0的初步估算D 0=3600P e m /()mac t ri g m h D ηηη∆+∆(kg/h ) 式中,P e 为变工况功率(kW )。

△h t mac 为汽轮机整机理想比焓降,对于本设计采用中间再热的汽轮机,中压缸入口状态点应按再热后温度计算。

m 为考虑回热抽汽进汽量增大的系数,其与回热级数、给水温度及机组参数和容量有关,通常取m =1.15-1.25,对于本设计200MW 、300MW 汽轮机,取m =1.19-1.22。

△D 为考虑前轴封及阀杆漏汽以保证发出经济功率的蒸汽裕量,通常△D =(3-5)%D 0(kg/h )。

机组的整机相对内效率ηri 、发电机效率ηg 和机械效率ηm 的选取,参考同类型、同容量的汽轮发电机组。

由于整机相对内效率ηri 取决于汽轮机内部各项损失,这些损失又与蒸汽流量及通流部分的几何参数有关,因此只能初步估计(ηri ),求出进汽量后进行变工况试算,试算完成后再进行校核。

表1 汽轮发电机组的各种效率范围注:变工况条件下,表中ηri 为效率上限值。

3.2 调节级通用特性曲线绘制首先根据已知的p 0、t 0,确定蒸汽通过主汽门及配汽机构的压力损失。

汔轮机课程设计

汔轮机课程设计

汔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蒸汽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各部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蒸汽机在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

3. 学生能够解释蒸汽机的热效率、功率等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优缺点,并进行简单的设计与改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蒸汽机的启动、运行及停止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蒸汽机的功率、热效率等相关参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蒸汽机的历史地位,培养对科技进步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关注蒸汽机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优缺点,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课程,通过蒸汽机这一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应用。

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对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阐述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

2. 学生能够完成蒸汽机相关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结论。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展示蒸汽机的改进方案,提高热效率和功率。

4. 学生能够撰写关于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展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蒸汽的形成与性质- 蒸汽机的热力学原理- 蒸汽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作用2. 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及历史地位- 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应用- 蒸汽机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蒸汽机的历史演变及改进3. 蒸汽机的性能参数- 热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蒸汽机性能的影响因素- 蒸汽机性能的改进方法4. 蒸汽机实验操作- 蒸汽机的组装与调试- 蒸汽机的启动、运行与停止-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5. 蒸汽机设计与改进- 蒸汽机设计与改进原则- 小组讨论与设计实践- 改进方案的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第二课时: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及历史地位第三课时:蒸汽机的性能参数第四课时:蒸汽机实验操作(分组实验)第五课时:蒸汽机设计与改进(小组讨论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热力学基础第一节:热与温度第二节:热传递与能量守恒第二章:蒸汽机及其应用第一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第二节: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应用第三章:蒸汽机的性能与改进第一节:蒸汽机的性能参数第二节:蒸汽机的改进方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级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理解级与级之间的关系和能量转换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多级汽轮机的设计方法,包括气动设计、热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多级汽轮机的运行特性和性能指标,如效率、功率、流量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级汽轮机设计计算和方案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多级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承担相应的设计和汇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能源动力工程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投身工程建设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在面对工程问题时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强化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轮机原理和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级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与能量转换- 多级汽轮机的级数与组合方式- 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 多级汽轮机设计方法- 气动设计原理及叶片造型- 热力设计方法及热力参数优化- 结构设计原理及强度分析3. 多级汽轮机性能分析- 效率、功率、流量等性能指标计算- 汽轮机运行特性曲线分析- 影响性能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4. 多级汽轮机设计实践- 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 CAD软件在汽轮机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5. 课程项目与汇报- 团队合作完成多级汽轮机设计项目- 项目汇报与成果展示- 设计过程中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周:多级汽轮机原理与结构学习3-4周:多级汽轮机设计方法学习5-6周:多级汽轮机性能分析学习7-8周:多级汽轮机设计实践与项目实施9周:课程项目汇报与总结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汽轮机原理与设计》第3、4、5、6章,涵盖多级汽轮机原理、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为课程教学提供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支持。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学习汽轮机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汽轮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 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轮机系统优化设计及节能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选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对汽轮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汽轮机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2. 汽轮机设计与计算:讲解汽轮机设计原则、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 汽轮机设计原则及流程;- 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 汽轮机气动计算方法;- 汽轮机强度计算方法。

3. 汽轮机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优化原则及节能技术,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 汽轮机系统优化原则;- 节能技术及其在汽轮机中的应用。

4. 汽轮机零部件设计:分析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汽轮机叶片设计;- 汽轮机转子设计;- 汽轮机静子设计。

5. 汽轮机设计实例及仿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汽轮机设计及仿真分析,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掌握汽轮机工作循环的类型,了解其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掌握汽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性能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绘制简单的热力循环图。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汽轮机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汽轮机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兴趣,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为祖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主要部件及功能- 汽轮机分类及特点2. 汽轮机工作循环- 热力循环基本概念- 汽轮机典型热力循环分析- 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 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 主要性能参数介绍- 性能计算方法- 性能优化途径4. 汽轮机模拟与优化- 汽轮机性能模拟软件介绍- 模拟软件操作方法- 性能优化案例分析5. 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 汽轮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汽轮机常见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原理与结构第二周:汽轮机工作循环第三周: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四周:汽轮机模拟与优化第五周: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相关,涵盖教材中关于汽轮机的基本理论、性能分析及应用实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汽轮机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课程设计第一部分:设计题目与任务题目:汽轮机热力计算与设计根据给定的汽轮机原始参数来进行汽轮机热力计算与设计:1、分析与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汽轮机的容量、进汽参数、转速、排汽压力或冷却水温度、回热加热级数及给水温度、供热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压力等;2、分析并选择汽轮机的型式、配汽机构形式、通流部分形状及有关参数;3、拟订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线和原则性回热系统,进行汽耗率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4、根据汽轮机运行特性、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型式、比烩降、叶型及尺寸等:5、根据通流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点要求,确定压力级即非调节级的级数和排汽口数,并进行各级比焙降分配;6、对各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实际的热力过程线;7、根据各级热力计算的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以符合实际热力过程线的要求,并修正回热系统的热平衡计算;8、根据需要修正汽轮机热力计算结果.第二部分:设计要求1)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2)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均有高的可靠性;3)在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汽轮机的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成本低廉、安装和维修方便及零部件通用化、系列标准化等因素。

第三部分:设计内容一、汽轮机热力计算与设计原始参数主蒸汽压力3.43Mpa,主蒸汽温度435℃;冷却水温度20℃,给水温度160℃; 额定功率e P :23MW,调节级速比a x :0.24 二、汽轮机设计基本参数确定1、汽轮机容量 额定功率e P :23MW2、进气参数汽轮机初压P 0=3.43Mpa 汽轮机初温t0=435℃ 3、汽轮机转速n=3000rad/min 4、排气压力汽轮机排气压力Pc=0.005Mpa 冷却水温tc1= 20℃ 5、回热级数及给水温度给水温度tfw=160℃ 回热级数Z=3级 三、选型、配汽及流通部分的设计计算1、汽轮机型号由排气压力和冷却水温可知汽轮机为:凝气式汽轮机。

型号:N23-3.43/435 2、配汽方式汽轮机的配汽机构又称调节方式,与机组的运行要求密切相关。

通常的喷嘴配汽、节流配汽、变压配汽以及旁通配汽四种方式。

喷嘴配汽是国产汽轮机的主要配汽方式,由已知参数以及设计要求选用喷嘴配汽方式。

四、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和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回热系统热平衡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1、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1)进排汽机构及连接管道的各项损失蒸汽流过各阀门及连接管道时,会产生节流损失和压力损失。

下表列出这些损失通常的取值范围。

表(1)汽轮机各阀门及连接管道中节流损失和压力估取范围图(1)进排汽机构损失的热力过程曲线(2)、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根据经验,对一般非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可近似地按下图所示方法拟定近似热力过程曲线,计算过程如下:由已知的新汽参数p0、t,可得汽轮机进汽状态点0,并查得初比焓h=3305KJ/kg。

由前所得,设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ΔP0=0.04P=0.04*3.43=0.1372Mpa,得调节级前压力P0'= P- ΔP=3.43-0.1372=3.2928MPa,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

过1点作等比熵线向下交于Px线于2点,查得h 2t =2129KJ/kg ,整机的理想比焓降()'mac t h ∆=3305–2129 = 1176KJ/kg 。

由上估计进汽量后得到的相对内效率ηri =85%,有效比焓降Δh t mac =(Δh t mac )'ηri =999.6KJ/kg ,排汽比焓h z =h 0 –Δh t mac = 3305-999.6 = 2305.4 KJ/kg , 在h-s 图上得排汽点Z 。

用直线连接1、Z 两点,在中间'3点处沿等压线下移21~25KJ/kg 得3点,用光滑连接1、3、Z 点,得该机设计工况下的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如图(2)所示:图(2) 23MW 凝汽式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2、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一般凝汽式汽轮机的总蒸汽流量0D 可由下式估算:()D m h P D mgrimac te∆+∆=ηηη'06.3 (t/h )式中:e P —汽轮机的设计功率,按额定功率计算,取23MW ; ()'mac t h ∆—通流部分的理想比焓降,1176KJ/kg ; ri η —汽轮机通流部分相对内效率的初步估算值 0.85;g η —机组的发电机效率 ;m η —机组的机械效率 ;∆D —考虑阀杆漏气和前轴封漏汽及保证在处参数下降或背压升高时仍能发出设计功率的蒸汽余量,通常取=3%左右,t/hm —考虑回热抽汽引起进汽量增大的系数,它与回热级数、给水温度、汽轮机容量及参数有关,通常取m=1.08~1.25, 取m=1.20 ΔD =2.30t/h m η=0.99 g η=0.98则=+⨯⨯⨯⨯⨯=30.220.198.099.085.01176230006.30D 104.75t/h调节抽汽式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式,要考虑到调节抽汽工况及纯凝汽工况。

一般高压部分的进汽量及几何尺寸以调节抽汽工况作为设计工况进行计算,低压部分的进汽量及几何下以纯凝汽工况作为设计工况进行计算。

3、回热系统的热平衡初步计算 (1)回热抽汽压力的确定 1)除氧器工作压力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与除氧效果关系不大,一般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实用条件来确定。

通常在中低参数机组中采用大气式除氧器。

大气式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一般选择略高于大气压力,取0.118MP 。

对应饱和水温度ted ’=104.25℃,供给除氧器的回热抽汽压力一般比除氧器的工作压力高0.2到0.3MPa 。

2)抽汽管中压力损失e p ∆在进行热力设计时,要求e p ∆不超过抽汽压力的10%,通常取e p ∆=(0.04~0.08)e p ,级间抽汽时取较大值,高中压排汽时取较小值。

3)表面式加热器出口传热端差δt由于金属表面的传热阻力,表面式加热器的给水出口水温2w t 与回热抽汽在加热器中凝结的饱和水温'e t 间存在温差δt='e t -2w t 称为加热器的出口端差,又称上端差,经济上合理的端差需通过综合的技术比较确定。

一般无蒸汽冷却段的加热器取δt=3~6℃ 4)水温的确定根据给水温度160℃,可得加热器H l 给水出口温度为160℃,且饱和水温度ted ’=104.25℃,根据等温升分配原则得出加热器H 2 的出口水温度为104.25+0.5*(160-104.25)=132.125℃,同理求得其他。

5)回热抽汽压力的确定在确定了给水温度fw t 、回热抽汽级数fw z 、上端差δt 和抽汽管道压损e p ∆等参数后,可以根据除氧器的工作压力,确定除氧器前的低压加热器数和除氧器后的高压加热器数,同时确定各级加热器的比焓升w h ∆或温升w t ∆。

这样,各级加热器的给水出口水温2w t 也就确定了。

根据上端差δt 可确定各级加热器内的疏水温度'e t ,即'e t =2w t +δt 。

从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中可查得'e t 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个加热器的工作压力'e p 。

考虑回热抽汽管中的压力损失,可求出汽轮机得抽汽压力e p ,即e p ='e p +e p ∆。

'e p =0.96e p 在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中分别找出个抽汽点得比焓值e h 。

所得近似回热加热曲线抽汽点如下图:图(3)近似回热加热曲线抽汽点参数图表(2)23MW 凝汽式汽轮机加热器汽水参数(2)、各级加热器回热抽汽量计算1)1H 高压加热器给水量:D fw =D 0-ΔD l +ΔD ej =104.75-1+0.5=104.25t/h 式中 ΔD l ——高压端轴封漏汽量, 取1t/h ; ΔD ej ——射汽漏汽器耗汽量, 取0.5t/h ;加热器的热平衡方程:Δde1*(he1-he1’)*ηh=Dfw*(hw2-hw1) 式中:ηh ——加热器效率,一般取ηh=0.98(下同) 该级回热抽汽量为: 21'11()()fw w w el e e hD h h D h h η-∆=-=104.25×(638.28-441.01)/(2785.76-653.91) ×0.98=9.84t/h2)d H (除氧器) 除氧器为混合式加热器图(4)分别列出除氧器的热平衡方程是与质量平衡式:''11()ed ed el l e cw w fw edD h D D h D h D h ∆+∆+∆+= 1cw l ed el fw D D D D D +∆+∆+∆=代入数据解得: 抽汽量ed D ∆=16.46t/h 凝结水量Dcw=77.05t/h 3)H 2 低压加热器凝汽器压力为0.0048MP a 时,对应的的凝结水饱和温度t c =32.1486℃。

凝结水流经抽汽冷却器的温升可根据冷却器的热平衡求得。

H 2低压加热器凝结水进口水温t w1=32.1486+3=35.148℃,对应的比焓值为134.661KJ/kg H 2的计算抽汽量为Δ2e D = D cw (h w2 – h w1 )/0.98(h e2 -'e h )=77.05×(290.73-134.661)/(2629.54-437.01)×0.98 =5.59t/h4、流经汽轮机各级机组的蒸汽两级及其内功率计算调节级: 024.367D = 104.75t/h0020()24.367(33053050)17263.6 3.6i D h h P -⨯-===6279.18kw (调节级后压力为1.226MPa ,比焓值2h =3089.2kJ/kg 。

待调节级型式选定及热力计算后求得,第一次估算时,可估取调节级理想比焓降及级效率后在h-s 图的近似热力过程曲线上查得)第一级组:1024.367123.367l D D D =-∆=-=104.75-1=103.75t/hP i1=D 1(h l -h e1)/3.6=103.75×(3089.2-2785.76)/3.6=8744.97kw 第二级组:D 2=D 1-ΔD el =103.75-9.84=93.91t/hP i2=D 2(h e1-h ed )/3.6=93.91×(2785.76-2653.63)/3.6=3446.76 kw 第三级组:D 3=D 2-ΔD ed =93.91-16.46=77.45t/hP i3=D 3(h ed -h 2)/3.6=77.45×(2653.63-2629.54)/3.6 =518.27 kw 第四级组:D 4=D 3-ΔD e3=77.45-5.59=71.86 t/hP i4=D 4(h 2-h z )/3.6=71.86×(2629.54-2305.4)/3.6=6470.19 kw整机内功率:Pi=ΣPi=6279.18+8744.97+3446.76+518.27+6470.19=25459.37kw 5、计算汽轮机装置的热经济性机械损失 ΔP m =P i (1-ηm )= 25459.37×(1-0.99)=254.5937 kw 轴端功率 P a =P i -ΔP m =25459.37-509.1874=25204.7763kw 发电机功率 P e =P a ηg =25204.7763×0.98=24700.68 kw 符合设计工况P e =23000kw 的要求,原估计的蒸汽量D 0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