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挖空空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者:韩愈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一单元 韩愈散文 1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原文和译文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文:年、月、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品,祭告于十二郎灵前: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和嫂嫂。
哥哥才到中年,又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更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
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2单元自读文本祭十二郎文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
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活用作名词,视力 ④而视茫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东亦客也 .
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 记得 古义:______。 今义:记忆力。 ②明年丞相薨 .. 第二年 古义:________。 今义:下一年。 ③将成家而致汝 ..
安家 古义:______。 今义:成立家庭。
不断地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词
”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 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 打动人心。
3.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
【提示】 从第一个“呜呼”开始,作者由含着眼 泪的深沉倾诉,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至 “汝之子始十岁”一段之末,连用两个“呜呼哀哉”, 已经是号啕痛哭,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从”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声调急促,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 字,中间不能断开,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 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结尾“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使人感到祭文已完,作者仍然悲痛不已。正所谓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 面哭,一面读,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5)克 ③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 通“刻”。刀刻,雕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
《祭十二郎文》课件

…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 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 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 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
视:看望(晚辈)。 止:留居 明年:第二年 去:离开 是:这
省:探望、问候(长辈)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薨:去世 果:结果 取:接
古代那些关于“死亡”的别称
(1)天子、公卿之死:天子、太后死叫"崩";诸侯、 贵妃、公卿称"薨";大夫叫"卒";平民叫“死”。 (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涅檠、圆寂、坐化(佛);羽化、 仙游、仙逝(道)。 (4)一般人的死:长逝、谢世、殒命、捐生、就木、 溘逝等。
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
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 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 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 同志未做完 的事业。
…同志安息!
整体感知
此文与一般祭文的不同点在哪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吾年十九 ,始来京城。其后四年 ,而归视汝。 又四年 ,吾往河阳省坟墓 ,遇汝从嫂丧(sāng)来葬。 又二年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吾;止一岁 , 请归取其孥。明年 ,丞相薨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是年 ,吾佐戎徐州 ,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 又不果来。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韩愈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才)能衔.(怀着)哀致.(表达)诚,使建中远.(名作状,在远方)具时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知道)所怙.(依靠),惟.兄嫂是.依(惟.…是.…,文言中宾前的一种句式)。
中年..(名作状,正值中年)兄殁.(死)(于)南方(省略句),吾与汝俱.(都)幼,从.(跟随)嫂归.(送回)葬河阳。
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通“伶仃”)孤苦,未尝一日相.(动作偏指一方,你)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两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初次,才)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才)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嫂丧.(灵柩)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特点:状后),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接)其孥.(妻子儿女)。
明年..(古今异义,第二年),丞相薨.(去世)。
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接)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名作动,东边居住)亦客.(名作动,异乡做客)也,不可以久;图.(打算)久远者,莫如西.(名作状,向西)归,将成家..(古今异义,安家)而致.(使动,使...来)汝。
呜呼!孰谓.(料到)汝遽.(突然,匆忙)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古今异义:青年男子),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比喻微薄的俸禄)。
诚.(如果,果真)知其如此,...(客居京城谋生),以求斗斛之禄虽.(即使)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离开)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名作动,写信)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动作名,视力)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古今异义:牙齿松动)。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在某年某月某日,我叔父季父(以下简称季父)听闻你去世七天,才能够表达我的哀痛之情,让我向你十二郎的灵魂献上美味食物和诚挚的悼念:哀哉!我从小孤苦无依,长大后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有XXX是我唯一的依靠。
中年时,我的兄长在南方去世了,我和你还是孩子,跟着嫂子一起回到了河阳。
不久之后,我们又一起去江南谋生。
我们都是孤苦伶仃,从未分开过。
我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逝。
先辈们先后承继,先是孙子你,后是我。
两代人只有我一个人了,孤苦伶仃。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XXX两代,只有这一个了!”你当时还太小,可能已经不记得了。
而我虽然记得,但也不知道她的话有多么令人悲伤。
我十九岁时第一次来到京城。
四年后,我回来看望了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省探望坟墓,遇到了你从嫂子那里送来的灵柩。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XXX,你来看望我。
只有一年时间,我请你回去接你的家人。
明年,丞相去世了。
我离开了汴州,但你没有来。
那一年,我去徐州辅佐军务,派人去接你,但你还是没有来。
我想你在东边,也是个客人,不能长久留在那里。
我打算回到西边安家,让你来找我。
哀哉!谁知道你会这么突然离开我而去!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一直以为虽然暂时分别,最终还是会长久在一起。
所以我离开你,到京城谋生,只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
如果我知道你会这样,即使是万乘之公相,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
去年,XXX去世了。
我给你写信说:“我还不到四十岁,视力模糊,头发斑白,牙齿松动。
想起我的父亲和哥哥们,他们都健康而早逝。
像我这样虚弱的人,能活多久呢?我不能离开你,你也不愿意来,恐怕我会在不久之后去世,而你会承受无穷无尽的悲伤!”谁知道年轻的人去世,老年人却还活着;强壮的人夭折,病弱的人却能够长寿。
很遗憾,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
但是,有一些段落存在问题,需要删除。
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哀哉!我们应该尊重神灵,向他们献上祭品。
在古代,人们相信神灵能够保佑他们,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祭十二郎文》课件4(简介、解题、注音、翻译)

文章主旨
主题概括
祭文的主题是对韩老成的深切悼念和对其一生的回顾,同时也表达了韩愈对家族 亲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主旨分析
文章通过回忆韩老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展现了韩老成的善良、忠厚和才华 ,同时也表达了韩愈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文章结构
结构概述
祭文的结构清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介绍了祭文的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回 忆了韩老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结尾部分则表达了对韩老成的怀念和祝福。
注
以上仅为示例,实际内容 需要根据原文进行具体分 析和翻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异读字注音
食
shí (食物) sì (食不果腹)
邪
yé (邪恶) xié (邪恶势力)
乘
chéng (乘法) shèng (史乘)
04
翻译
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
对原文进行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 容,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 思路。
示例段落
首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离世的 悲痛之情,并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 。
创作背景
唐代的家族观念
唐代重视家族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 关系十分密切。韩愈与十二郎的关系 超越了普通的家族关系,具有深厚的 感情基础。
十二郎的去世
十二郎的突然去世给韩愈带来了巨大 的悲痛,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 篇祭文。
作品影响
祭文的典范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祭文的典范之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恤:xù
生字注音
尚:shàng
曷:hé
几何:hé jǐ
生字注音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 )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 )哀致.( )诚,
使.( )建中远具
..( )时羞.( )之奠.( ),告.( )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 ),及.( )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
.....( )。
中年,兄殁.(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 )又与汝就.食.( )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 )汝,在子惟.( )吾。
两世.( )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 )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 )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 )来葬。
又二年,吾佐.( )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 )
吾。
止.( )一岁,请归取.( )其孥.( )。
明年
..( ),丞相薨.( )。
吾去.( )汴州,汝不果.( )来。
是年,吾佐戎
..( )徐州,使.( )取汝者始.( )行,吾又罢.( )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 )亦客.( )
也,不可以久。
图.( )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
..( )而致.( )汝。
呜呼!孰谓
..( ),以为虽暂相别,..( )汝遽.(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 )。
诚.( )
..( )京师,以.( )求斗斛之禄
知其如此,虽.( )万乘.( )之公相,吾不以.( )一日辍.( )汝而就.( )也。
去年,孟东野往.( )。
吾书.( )与.( )汝曰:“吾年未四十,而.( )
视茫茫,而.( )发苍苍,而.( )齿牙动摇
..( )。
念.( )诸父与诸兄,皆
康强而.( )早逝。
如.( )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
恐旦暮
..( )少者殁而...( )死,而汝抱无涯.( )之戚.( )也!”孰谓
( )长者存,强者夭.( )而.( )病者全.( )乎!
呜呼!其.( )信然邪?其.( )梦邪?其.( )传之非其.( )真邪?信.( )也,吾兄之.( )盛德而.( )夭.( )其嗣.( )乎?汝之.( )
纯明
..( )而.( )不克.( )蒙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 )夭殁,长者、衰者而.( )存全乎?未可以为信.( )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
耿兰之报,何为
..(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 )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 )业.( )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难测,而.( )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 )者不可推.( ),而.( )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
..(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 )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 )脱而
落矣。
毛血
..( )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 )日益衰,志气
..( )日益微,几何
( )有知,其.( )几何
..( )离;其.( )无知,悲不几时,而.( )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 )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
可冀.( )其成立
..(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
..( )而.( )剧。
”吾曰:“是.( )
疾.( )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
..( )忧.( )也。
呜呼!
..( )以为
其.( )竟以.( )此而.( )殒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 )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
盖.( )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 )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 )言月日。
东野与.
( )吾书,乃.( )问使者,使者妄称
..( )以.( )应之.( )耳。
其.( )然乎?其.( )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 )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 )有食,可守.( )以.
( )待终丧
..( ),则待终丧而取.( )以.( )来.( );如不能守以终
丧,则遂.( )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 )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
..( )以.( )共居,殁不能
抚汝以尽哀,敛.( )不凭.( )其棺,窆.( )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 )使汝夭;不孝不慈,而.( )不能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 )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 )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
为.( )之,其.( )又何尤
..( )!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 )!自
今已往,吾其.( )无意
..( )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 )待
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 )情不可终,汝其.( )知也邪!其.( )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 )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