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省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

397,400,401,401,403,406,407,410,412,415,416,422,430 (I)完成所附的茎叶图 (II)用茎叶图处理现有的数据,有什么优点? (III)通过观察茎叶图,对品种 A 与 B 的亩产量及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写出统计结论。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12)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入结果是_______.
(13)从长度分别为 2、3、4、5 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 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
(1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和 F 分别是边 CD 和 BC 的中点,或 A C = A E + A F ,
已知椭圆 x 2 y 2 1 (a>b>0)的离心率为 3 ,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半轴长半径的
a2 b2
3
圆与直线 y=x+2 相切,
(I)
求 a 与 b;
(II)
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和 F 2 ,直线 l 1 过 F 2 且与 x 轴垂直,动直线 l 2 与
y
轴垂直, l 2 交 l 1 与点 p..求线段 P F 1 垂直平分线与 l 2 的交点 M 的轨迹方程,并 指明曲线类型。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Hale Waihona Puke 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 a n 为等差数列, a 1 + a 3 + a 5 =105, a2 a4 a6=99,则 a 2 0 等于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的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务必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 债务收入B. 红利收入C. 劳动收入D. 资本收入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A.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C.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3.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安徽卷)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安徽卷)测试题2019.91,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2,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页。
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

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宣城中学历史教研组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立意:考查历史主干知识。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能力目标: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纵向演变过程。
特点:凸显安徽省自主命题地方特色,史地结合。
启示:重视地图教学,进行小专题归纳。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解析】:立意:全球化下依然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荀子、董仲舒、黄宗羲思想。
能力目标:再认再现思想家的主张,理解其思想内涵。
特点:小切入点,考查古文的理解能力。
文史结合。
启示: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家思想的内涵,进行小专题归纳。
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答案:B【解析】:立意:设置新情境考查美术史。
考点:中国古代主要的画家。
能力目标:历史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
特点:以图表的形式考查文化史,开拓思路,颇具新意。
启示: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史中的美术史。
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答案:B【解析】:立意:考查新课课标增加的内容,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清末民国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75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扩内需。
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B.400C.520D.7764.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
政府的做法履行了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②健全社保障体系的职能③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含答案)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3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3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2009年安徽卷

2009年安徽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解析)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解析】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解析】D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4.(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C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5.(2009北京文综高考)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
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
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
属于
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换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会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
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
“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服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12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4分)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14分)
【参考答案】
12.A 13.C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D 21.C 22.A 35、(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
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
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
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
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
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6、(1)南宋:市舶司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
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
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