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
乳品企业原料乳的验收与质量控制

正 常 牛 乳 颜 色 为乳 白 色 或 微 带 黄色 .不 得 含 有 肉 眼 可 见
的异 物 ,不 得 有 红 色 、 绿 色 或 其 它 异 色 。不 能 有 苦 、咸 、涩 的 滋 味 和 饲 料 、青 贮 、霉 等 其 它 异 常 气 味 。从 实 际 情 况 看 ,
( )青 贮 味 、 豆 腥 味 。 同奶 牛 的 饲 料 品 种 、饲 草 配 比有 1
关 ,有 时 可能 是 饲 草 腐 败 所 致 。
1 原料 乳验收过程 的质量控制
关 于 原 料 乳 的 验 收 标 准 , 国家 制 定 了 < 鲜 牛 乳 收 购 标 生
( )牛 舍 味 。 系 牛 场 卫 生 环 境 不 洁 或 奶 牛 体 内酮 体 类 物 2
11 滋 气 味 的 评 定 正 常 生 鲜 牛 乳 有 其 独 特 的 奶 香 味 。 .. 2 取 2 ̄0 0 5mL有 代 表 性 样 品 煮 沸 。使 得 牛 乳 有 足 够 的 气 味 挥 发 ,此 时 所 做 鉴 定 结 果 更 为 准 确 。 任 何 管 理 不 善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原 料 乳 产 生 异 味 ,造 成 产 品 口感 欠 缺 。 生 鲜 牛 乳 产 生 异
味 的 原 因 主要 有 :
产 出 好 的 产 品 ,如 果 说 寄 希 望 于 通 过 加 工 过 程 来 做 弥 补 ,其
能 力 是 相 当有 限 的 。 本 文 根 据 实 际 走 访 调 查 结 果 ,结 合 自身 的 实 际 工 作 经 验 ,对 乳 品 企 业 原 料 乳 的 验 收 和 质 量 控 制 进 行 了分 析 。
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一、乳中微生物及来源
(二)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1、乳房内微生物的污染
❖2、挤乳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3、挤乳后的细菌污染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二、鲜乳中微生物的变化
(一)鲜乳在室温贮藏中微生物的变化 ❖1、抑制期 ❖2、乳链球菌期 ❖3、乳酸杆菌期 ❖4、真菌期 ❖5、胨化菌期
图3-2 鲜乳中的微生物菌群变化曲线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一、乳中微生物及来源
(一)乳中的微生物种类 ❖3、原料乳中的乳酸菌 ❖(1)乳酸球菌 ❖ ①乳酸乳球菌 ❖ ②嗜热链球菌 ❖ ③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 ④粪肠球菌 ❖ ⑤肠膜明串珠菌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一、乳中微生物及来源
(一)乳中的微生物种类 ❖3、原料乳中的乳酸菌 ❖(2)乳酸杆菌 ❖ ①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 ❖ ②嗜酸乳杆菌 ❖ ③干酪乳杆菌
❖ 原料乳的几种污染来源包括: ❖ 手工挤奶对原料乳的污染; ❖ 水对原料奶的污染; ❖ 机械挤奶对原料乳的污染。
第二节 原料乳检验与验收 一、原料乳的质量要求
(二)原料乳的质量控制 ❖5. 原料乳的贮存与运输
❖ 挤奶结束后应尽快(2h内)将原料乳冷却至10℃以下。 原料乳在符合贮存温度的条件下贮存不得超过24h,过长 会使原料乳中的嗜冷菌大量繁殖,影响原料乳质量。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一、乳中微生物及来源
(一)乳中的微生物种类 ❖1、原料乳中的病原微生物
❖(1)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 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2)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具 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3)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又称沙培林
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 一、乳中微生物及来源
第二节 原料乳检验与验收 一、原料乳的质量要求
原料乳的验收检查和初步处理

酒精的稳定性越高 , 牛乳的热稳定性也愈好。此外 , 酒精试验
还可以检 出乳房炎乳 、 盐类不平衡及混入钙等异 常乳 。 14 热 稳 定 性 试 验 .
煮沸试验能有效地检出高酸度乳 。 5 1 取 — O毫升牛乳于试 管 中置 于沸水 中或酒精灯上加 热 5分钟 ,如果 加热煮沸时 有 絮状或凝 固现象 发生 , 则表示乳 已不新鲜 , 酸度 在 2 0吉尔涅 尔度以上 或其 中混有 高酸度乳 、 初乳等其他杂质 。
明牛乳的蛋白质稳定 , 牛乳的酸度符合原料乳的要求 。牛乳对
准规定 , 收合格 的乳应迅速 冷却至 462 贮存期间温度 不 验 - ', 1
得超过 1℃。 O
冷却 的方式有水 池冷却 、 表面冷却器 冷却 、 蛇管式冷热 2 用器冷却。前 1 种方式冷却效果较 慢 , 为加速冷却 , 还需经 常 进行搅拌并按照水温进行排水 和换 水 ,所以这种冷却方式耗 水 量大 、 效益低 。而后 2 方式可连续处理 , 种 效率高并可将乳
正 常乳 的密度是乳 中各种成 分密度 的平均值 ,当乳 中 比 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无脂干 物质 增多时 , 的密度会增高 , 乳 加水时密度 则降
低。
乳的密度通 常用乳汁密度计测定 , 表示方法以度数 ( oF) 来表示 , 正常乳为 3 。 0度 每加 1%的水约 降低 3度 。 的密度 0 乳 随温度而变化 , 1~ 5C, 在 0 2  ̄ 温度每增加或减少 , 比密度 则减少 或增 大 0 . 。因此 , 2度 当乳温达到 2  ̄后 , 0( 每提高 比密度 值应 2
迅速地 冷却到 5 ℃以下。
冷却后 的乳应尽可能保存在低 温处 , 以防止 温度升高 。如 果乳的温度降到 1 ℃, 3 保存 1 2小时 , 仍可保持乳的新鲜度 。 一 般来说 , 温度越低 , 保存时 间越 长。 生产 中冷却 后 的乳贮 存 在具 有 良好 绝 热性 能的贮 乳 槽
奶原料的验收

(一)原料乳检验1、乳样的采集和保存1.1乳样的采集采集乳样是检测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采取的乳样必须能代表整批乳的特点。
采样前必须用搅拌器在乳中充分搅拌,使乳均匀一致。
取样数量若只测定酸度和脂肪时取50ml即可。
采样时应采取两份平行乳样。
取样可采用直径10mm 镀镍金属管的采样管或玻璃管。
采样时应将采样管慢慢插入乳的容器底部,使在不同深度取样,然后用大拇指紧紧掩住采样管上端的开口,把带用乳汁的管从容器内抽出,将采得的检样注入带有瓶塞的干燥而清洁的玻璃瓶中贴上标签。
乳样采集法分为两种:个体乳样采集法和混装乳样采集法。
1.2乳样的保存采取的乳样如不能立即进行检查时,必须放入冰箱中保存或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以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保存方法有:低温保存法和添加防腐剂保存法,添加防腐剂保存法分为:重铬酸盐保存法、甲醛保存法、过氧化氢保存法。
2、乳的新鲜度测定2.1感官测定1. 色泽检定:将少量乳倒入白瓷皿中观察其颜色。
2. 气味鉴定:将少量乳加热后,闻其气味。
3. 滋味鉴定:取少量如用口尝之。
4 .组织状态鉴定:将少量乳倒入小烧杯内静置1h左右后,再小心将其倒入另一小烧杯内,仔细观察第一个小烧杯内底部有无沉淀和絮状物。
再取1滴乳于大拇指上,检查是否粘滑。
2.2滴定酸度的测定乳挤出后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分解乳糖产生乳酸,而使乳的酸度升高。
测定乳的酸度,可判定乳是否新鲜。
乳的滴定酸度常用吉尔涅尔度(°T)。
吉尔涅尔度(°T)是以中和100ml乳中的酸所消耗的0.1mol/L氢氧化钠的毫升数来表示。
消耗0.1mol/L氢氧化钠1毫升为1°T,即消耗0.1毫克当量氢氧化钠为1°T。
0.1N NaOH溶液的配制:NaOH 120g 加水100ml,溶解成饱和溶液,澄清后备用,取上述5.6ml澄清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乳样10ml于150ml三角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和0.5ml 0.5%酚酞液,摇匀,用0.1N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在1min内不消失为止。
原料乳的检验与接收

• 未冷却的乳其微生物增加迅速,而冷却 乳则增加缓慢。6~12h微生物还有减少 的趋势,这是因为低温和乳中自身抗菌 物质——乳烃素(拉克特宁,Lactenin) 使细菌的繁育受到抑制。
二、原料乳的接收
原料乳的质量好坏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关 键,只有优质原料乳才能保证优质的产品。为 了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原料乳应立即进行净化、 冷却等处理。
(一)过滤与净化
过滤:牧场在没有严格遵守卫生条件下挤乳时, 乳容易被大量饲料、垫草、牛毛等污染,因此挤 下的乳必须及时进行过滤。所谓过滤就是将液体 微粒的混合物,通过多孔质的材料(过滤材料) 将其分开的操作。
Ⅰ
≤50
Ⅱ
≤100
Ⅲ
≤200
Ⅳ
≤400
≥4h ≥2.5h ≥1.5h ≥40min
• 此外,许多乳品收购单位还规定下述情 况之一者不得收购:
产犊前15d内的末乳和产犊后7d内的初乳; 牛乳颜色有变化、呈红色、绿色或显著
黄色者;
牛乳中有肉眼可见杂质者;
牛乳中有凝块或絮状沉淀者;
牛乳中有畜舍味、苦味、霉味、臭味、涩 味、煮沸味及其他异味者;
(1)微波干燥法测定总干物质
通过微波干燥牛奶,并自动称量、记录乳总 干物质的重量,测定速度快,测定准确,便于指 导生产。
(2)红外线牛奶全成分测定
通过红外线分光光度计,自动测出牛奶中的 脂肪、蛋白质、乳糖三种成份。红外线通过牛奶 后,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的不同浓度, 减弱了红外线的波长,通过红外线波长的减弱率 反应出三种成份的含量。该法测定速度快,但设 备造价较高。
酒精试验过程中,两种液体必须等量混 合,两种液体的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 混合时化合热会使温度升高5~8℃,否 则会使检验的误差明显增大。
6.3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

• ②稀释倾注平板法 • 平板培养计数是取样稀释后,接种于 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计数,测 定样品的细菌总数。该法测定样品中 的活菌数,需要时间较长。
• ③直接镜检法(费里德氏法) 利用显微镜 直接观察确定鲜乳中微生物数量的一种方法。 取一定量的乳样,在载玻片上涂抹一定的面 积,经过干燥、染色,镜检观察细菌数,根 据显微镜视野面积,推断出鲜乳中的细菌总 数,而非活菌数。 • 直接镜检比平板培养法更能迅速判断结果,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还能推断细菌数增多 的原因。
• (3)抗生素残留量检验 • 牧场用抗生素治疗乳牛的各种疾病,特别是 乳房炎,有时用抗生素直接注射乳房部位进 行治疗。经抗生素治疗过的乳牛,其乳中在 一定时期内仍残存抗生素。对抗生素有过敏 体质的人饮用该乳后,会发生过敏反应,也 会使某些菌株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我国规 定乳牛最后一次使用抗生素后5天内的乳不 得收购。
• (4)煮沸试验 • 牛乳的酸度越高,其稳定性越差。 在 加热的条件下高酸度易产生乳蛋白质 的凝固。因此,用煮沸试验来验证原 料乳中蛋白质的稳定性,判断其酸度 高低,测定原料乳在超高温杀菌中的 稳定性。
• (5)乳成分的测定 • 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乳品检 测方法出现了很多高效率的检验仪器。 如采用光学法来测定乳脂肪、乳蛋白、 乳糖及总干物质,并已开发使用各种 微波仪器。
第三节 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
• 原料乳送到工厂后,必须根据指标 规定,及时进行质量检验,按质论 价分别处理。 一、原料乳的质量标准 我国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 1986)中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 微生物指标有明确的规定,该标准 适合于收购生鲜牛乳检验和评级。
• •
(一) 感官指标
•
正常牛乳呈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 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 绿色或其他异色。不能有苦味、咸 味、涩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 等异常味。
原料乳的验收和检测

感观检测其他方法
• 1、看挂瓶,新鲜牛奶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用手摇动奶瓶,质量好
的牛奶在奶瓶上部空处挂有一层薄薄的乳汁缓慢的向下流动,一般叫 挂瓶,若不挂瓶或挂的很少并很快流下,说明牛奶稀薄可能掺了水, 若瓶上挂有微小的颗粒可能掺有淀粉类食物,或牛奶酸度过高发生质 量变化。
• 2、看下沉,把一滴牛奶滴入一碗清水中,牛奶立即下沉到水底的是
酒精试验法
酒精试验目的
此法可检验出鲜乳 的酸度,以及盐类 平衡不良乳、初乳、 末乳及因细菌作用 而产生凝乳酶的乳 和乳房炎乳等。
因微生物引起乳中 酸度变化,所以可 鉴别原料奶的新鲜
度
滴定法测酸度现场收购时受到实验室条件限制,故常采 用酒精试验
当乳的酸度增高时,酪蛋白
胶粒带有的负电荷被[H+]中和。
方法
指标
按GB/T 5409检验 (盖勃法)
≥3.2
按GB/T5413.1检 验(凯氏定氮)
≥3.0
按GB/T 5409检验 ≥8.3 (总固形物-脂肪)
按GB/T 5409检验 (滴定法)
≤18.0
按GB/T 5413.30检 验(减量法)
≤4.0
按GB/T 5409检验 (密度计)
1.028~1.032
呈乳白色或稍带微 黄色,不得有红、 绿等异色
组 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织 无沉淀,无凝块, 形 无肉眼可见杂质和 态 其他异物
嗅觉检验
定义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嗅觉器官而引起的反映 评价食品的方法
成分 挥发性脂肪酸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乙醛、 丙酮
温度 特性
香味随温度的高低而异,乳经加热后香味 强烈,冷却后减弱,温度过高则产生焦糖 味。
进行快速鉴别实验,用这种方法决定 是否拒收质量差的牛奶。如果奶样立 即开始变色,则认为该牛奶不宜于人 的饮用。
原奶验收标准

原奶的验收摘要只有用优质的原料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乳制品;因此,原料奶的验收是生产各种乳制品的首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原奶验收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在操作过程中一些易出现的问题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乳验收检验前言乳是多种分子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渐渐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品之一。
要想生产出优质的乳制品,必须选用优质的原料乳。
因此,原料乳送到奶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处理,不得有微生物混合在原料乳中。
下面就实习过程中原料乳的选择及验收过程做以下论述。
一、原料乳验收的工艺流程及选择、验收的技术要求1、原奶的技术要求1.1原奶的选择:原奶收购后符合《GB6914—86》的标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原奶的检验和评级,收购的原奶以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挤出的常乳,制造优质的乳制品,必须选用优质的原料乳,原料乳送到奶站必须检验和处理,认真的清洗奶站,不得有微生物和杂质混合在原料乳中。
要求细菌总数小于50万/ml,不得含有青霉素,残留清洗液和消毒剂等阻碍发酵剂正常发酵的物质;牛乳总固形不低于11.5%,含脂率不低于3.2%。
1.2原奶的标准化要求:将合格的原料乳预升温至40℃,标准化处理要求含脂率≥3.5%。
2、原奶验收的工艺流程奶车→称重(采样检验)→泵奶→收奶槽→双联过滤器→净乳→冷却→奶仓二、操作要点1、奶车:从奶站把奶送到乳品厂的车。
1.1奶车内温度<10℃1.2检查奶车出奶管口有无奶垢。
1.3奶车是否经过清洗,彻底消毒。
2、称重:称出奶的净重,然后采样检验是否合格,加工厂的收购人员应用清洁的打耙器将奶车里的鲜牛奶搅拌均匀(上下搅拌50频次①)。
取样500ml,对原料奶进行检测,作酒精试验,煮沸试验,酸度试验及一些掺假试验。
试验结果出来后进行综合评定,达不到标准的原料奶退回。
原料乳检验的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理化指标2.2.1酒精实验:取2ml升的洒精加2ml的原奶于试管中,充分摇匀,看是否有絮片贴在管壁上,如有呈阳性,拒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质化乳的特点
• (二)良好的风味
均质化牛乳具有新鲜牛乳的芳香气味。同 非均质化牛乳相比较,均质化以后的牛乳 防止了由于铜的催化作用而产生的臭味, 这是因为均质作用增大了脂肪表面积所致。 均质后的牛乳脂肪球表面积增大了,但磷 脂和铜含量几乎不变,故膜中铜与磷脂之 比近平恒定,但其浓度大致与脂肪表面积 成反比,因此铜与磷脂间的接触将减少, 从而降低了脂肪的氧化作用。
三、加热强度
• 加热强度指加热的持续时间和温度。根据微生物
的杀死和酶的钝化将热处理划分不同强度, 一般分预热杀菌、低温巴氏杀菌、高温巴氏杀 菌和灭菌四种强度。 1.预热杀菌 这是一种低于低温巴氏杀菌的热 处.理,通常为60~69℃,15~20s。其目的在 于杀死细菌,尤其是嗜冷菌。因为有些细菌能产 生耐热的脂酶和蛋白酶,这些酶可以使乳制品变 质。加热处理除了能杀死许多活菌外,对乳的成 分和理化特性几乎无任何影响。
均质化乳的特点
• (-)均一性
脂肪球数目的增加,增加了光线在牛乳中 折射和反射的机会,使得均质乳的颜色更 白。均质后的脂肪球直径大小在2微米以下, 均匀分布在乳中,防止了脂肪上浮,不易 形成稀奶油层,所以脂肪就不易附着在贮 乳罐的内壁和盖上。均质后除脂肪均匀分 布在牛乳中以外,其他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 D也呈均匀分布,促进了乳脂肪在人体内的 吸收和同化作用。
3.乳的热凝固
酪蛋白不像球蛋白那样容易加热变性。但在非常强烈的 热处理条件下,它也能发生凝聚,尤其在胶束内部。如 果凝聚大量出现,则形成可见的凝胶体,出现这种现象 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作热凝固时间(HCT)。乳的热凝固 主要发生在浓缩乳的加工。 乳的热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最重要的因素是pH, 乳的初始pH对热凝固时间有相当大的影响,即出越低, 发生凝固的温度越低,反之则相反。凝聚往往不可逆, 即pH增加不能使形成的凝聚物再分散。
均质化乳的特点
• (三)泡沫
均质后脂肪球数目增加了,并且酪蛋白附 着在脂肪球表面,结果使得悬浮物总体积 增加,所以均质乳的粘度比本均质乳的粘 度大。当混入空气时,脱脂乳生成很多泡 沫。当脱脂乳在高压下均质并在搅打发泡 前浓缩时,则泡沫更多。
均质化乳的缺点
均质化乳有以下一些缺点: ①均质化牛乳不能被有效地分离。 ②均质化牛乳对阳光敏感,它一见光立即带有腐 蚀性的金属味道(日晒味道),这与乳脂肪无关, 而与乳中的乳浆相有关。 ③均质化牛乳的蛋白质热稳定性降低。故在灭菌 乳生产中,均质最好在最后进行,否则高温灭菌 时蛋白质有凝结的危险,从而会导致牛乳在包装 中的蛋白质沉淀。
2.除菌
• 细菌特别是芽孢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离心
机,即除菌机,在高离心力和高温下分离 除去。在73℃左右时,处理两次会使菌数 减少三个数量级,可得到芽抱数量很少的 乳,但有少部分乳固体进入杂质中。
3.标准化
根据产品规格或产品标准要求,乳制品的 成分需要标准化。标准化主要包括脂肪含 量、蛋白质含量及其他一些成分。 经过标准化的乳,通过抽检或用连续测定 方法确定要标准化的成分的含量。必要时 通过添加稀奶油、脱脂乳、水等来进行调 整。
畜产品加工学
资料由168养殖网、生猪价格网提供
第三节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
原料乳送到工厂必须根据指标规定,即时 进行质量检验,按质论价分别处理。 1.感官检验 2.酒精检验
原料乳验收
• 3.滴定酸度 滴定酸度就是用相应的碱中
和鲜乳中的酸性物质,根据碱的用量确定 鲜乳的酸度和热稳定性。 • 4.比重 比重是常作为评定鲜乳成分是否 正常的一个指标,但不能只凭这一项来判 断,必须再通过脂肪,风味的检验,可判 断鲜乳是否经过脱脂或加水。
2.综合变化
加热过程中乳起初变得稍微白一些,随着加热强 度的增加,颜色变为棕色;黏度增加;风味改变; 营养价值降低,如维生素损失、赖氨酸效价降低; 促进一些菌生长,抑制另一些菌生长;浓缩乳的 热凝固和稠化趋势会降低;凝乳能力降低;乳脂 上浮趋势降低;自动氧化趋势降低在均质或复原 过程中形成的脂肪球表面层物质组成受均质前加 热强度的影响,例如形成均质团的趋势有所增加。
三、加热强度
• 2.低温巴氏杀菌 这种杀菌是采用63℃、
30min或72℃、15~20s加热。这种杀菌方 法可钝化乳中的碱性磷酸酶,杀死乳中所 有病原菌、酵母和霉菌以及大部分细菌, 但不能杀死生长缓慢的某些种微生物。此 外,低温巴氏杀菌可使一些酶钝化、乳的 风味改变,但不使乳清蛋白变性和发生冷 凝聚,不损害抑菌特性。
原料乳验收
• 5.细菌数、体细胞数、抗生物质检验一般
现场收购鲜奶不做细菌检验,但在加工以 前,必须检查细菌总数,体细胞数,以确 定原料乳的质量和等级。如果是加工发酵 制品的原料乳,必须做抗生物质检查。 (l)细菌检查细菌检查方法很多,有美蓝 还原试验、细菌总数测定、直接镜检等方 法。
原料乳验收
(2)细胞数检验正常乳中的体细胞,多数来源于 上皮组织的单核细胞,如有明显的多核细胞出现, 可判断为异常乳。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法(同 细菌检验)或加利福尼亚细胞数测定法(GMT 法)。GMT法是根据细胞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 细胞在遇到表面活性剂时,会收缩凝固。细胞越 多,凝集状态越强,出现的凝集片越多。
第二节 乳的热处理
所有液体乳和乳制品的生产都需要热处理。 这种处理主要目的在于杀死微生物、使酶 失活和产生一些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决定于热处理的强度,即加热温 度和受热时间。但热处理也会带来不好的 变化,例如褐变、风味变化、营养物质损 失、菌抑制剂失活和对凝乳力的损害,因 此必须谨慎使用热处理。
一、热处理目的
均质化乳的缺点
④均质化牛乳对解脂酶的侵袭很敏感。众 所周知的活化作用是均质或剧烈的搅拌造 成的,这种活化作用可能是因为增高了底 物的易变性所致。均质后新形成的脂肪球 表面层不同于其天然膜,对脂肪分解作用 缺少保护作用,所以均质化的牛乳很容易 受解脂酶的侵袭。
二、加热引起的变化
(8)蛋白质与乳糖之间发生的反应,主要是美拉德 反应,使得赖氨酸效价降低; (9)蛋白中的二硫键断裂,游离流基的形成,使氧 化还原电位降低; (10)蛋白质发生的其他化学反应; (11)酪蛋白胶束发生聚集,最终会导致凝固; (12)脂肪球膜发生变化; (13)甘油酯水解; (14)由脂肪形成内酯和甲基酮; (15)一些维生素损失。
二、分离
(5)温度 温度会影响黏度、脂肪球密度, 并对脂肪球直径稍微有些影响。这些变量 一起成为一个有效的因素。如果乳要在低 温下如4℃分离,需要使用特殊构造的分离 机,经分离机得到的脱脂乳脂肪含量多数 在 0.07%~0.1%。
二、分离
(6)乳的脂肪含量 脂肪含量越高,所分离 得到的脱脂乳中脂肪含量越高。 (7)分离机的正确操作 要求没有震动, 没有泄漏等。分离机结构对分离结果影响 很大,因为它决定持续时间和有效半径的 范围。
1.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热处理主要杀死如结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病原菌, 及进入乳中的潜在病原菌、腐败菌,其中很多菌 耐高温。 2.延长保质期主要杀死腐败菌和它们的芽抱及 灭活乳中天然存在的或由微生物分泌的酶。故理 抑制了脂肪自身氧化带来的化学变质,“凝乳素” 失活可避免脂肪迅速分离。
三、加热强度
• 3.高温巴氏杀菌
采用70~75℃,20min或 85℃,5~20s加热,可以破坏乳过氧化物酶的活 性。然而,生产中有时采用更高温度,一直到 100℃,使除芽孢外所有细菌生长体都被杀死; 大部分的酶都被钝化,但乳蛋白酶(胞质素)和 某些细菌蛋白酶与脂酶不被钝化或不完全被钝化; 大部分抑菌特性被破坏;部分乳清蛋白发生变性, 产生明显的蒸煮味,使奶油产生瓦斯味。除了损 失维生素C之外,营养价值没有重大变化。
三、加热强度
4.UHT(超高温瞬时灭菌) UHT的处理条 件为130~150℃,0.5~4.0s。用这种方法 处理时,乳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灭,是一 种比较理想的灭菌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包装后的成品,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 变质,有长寿乳之称。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又可按物料与加热介质接触与否分为直接 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
一、热处理目的
• 3.形成产品的特性
①乳蒸发前加热可提高炼乳杀菌期间的凝固稳定 性; ②失活细菌抑制剂如免疫球蛋白和乳过氧化氢酶 系统来提高发酵剂菌的生长; ③获得酸乳的理想酸度; ④促进乳在酸化过程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凝集。
二、加热引起的变化
• 1.物理、化学变化
(1)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除去; (2)胶体磷酸盐增加,而Ca减少; (3)产生乳糖的同分异构体如异构化乳糖和乳糖的降解 物,如乳酸等有机酸; (4)酪蛋白中的磷酸根、磷脂降解而无机磷增加; (5)乳的pH降低,并且滴定酸度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 依赖于条件的变化;大部分的乳清蛋白变性由此导致不 溶; (6)许多酶被钝化;
原料乳验收
(3)抗生物质残留量检验抗生物质残留量检 验是验收发酵乳制品原料乳的必检指标。 TTC 6.乳成分的测定
第四章 乳制品的常规加工处理
第一节 乳的离心
一、离心的目的
• 分离的目的主要是得到稀奶油或甜酪乳、
分离出乳清或甜奶油、乳或乳制品进行标 准化以得到要求的脂肪含量。 另一个目的是清除乳中杂质和体细胞等。 离心分离也用于除去细菌及其芽孢。
二、分离
1.影响稀奶油分离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因素如 下: (1)离心加速度 (2)脂肪球移动距离 分离盘将分离机中 的空间分成许多部分,隔开的空间间距。 (3)分离的时间 它受分离机中产生分 离作用的那部分的容量和流速的影响。
二、分离
(4)脂肪球的大小分布 根据分离机的构造、 操作条件、乳的性质,通过离心而保持不 分离的脂肪球的临界直径约0.7pm。所以, 小脂肪球存在的量对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45℃时,通常分离乳中脂肪含量为0.04 %~0.05%。
第三节乳的均质
• 均质的目的是防止脂肪上浮分层、减少酪
蛋白微粒沉淀、改善原料或产品的流变学 特性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