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力知识点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
g=mg,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电压和电阻:
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电源的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
2V。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3. 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压面积的比值。

-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2.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

- 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3. 大气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 大气压的变化: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力的计算和浮沉条件。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阻力。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 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3. 斜面- 斜面的定义:倾斜的平面。

- 斜面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下面列举了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2. 光的反射: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镜面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折射率,折射定律。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和条件,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组成颜色。

6. 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7. 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欧姆定律。

8.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

9. 电的热效应:电能的转化,电阻中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和计算。

10. 电磁铁和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简单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1. 电池和电源:原电池和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源的种类和应用。

12. 静电:静电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1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14. 电子学: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主要包括了质量、力、杠杆、简单机械和光的传播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质量1.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2.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3. 质量的测量方法有平均法、秤法、弹簧秤法等。

二、力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发生状态变化的原因。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4. 力的作用效果有拉力、压力、推力、摩擦力等。

三、杠杆1. 杠杆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力的平衡和增大的机械装置。

2. 杠杆原理:力的乘法定律和力的平衡定律。

3. 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4. 杠杆的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力的和为零。

四、简单机械1. 简单机械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简单机械包括斜面、轮轴、滑轮和螺旋等。

3. 斜面可以减小力的大小,但需要增加力所作的距离。

4. 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增大力的大小。

五、光的传播1.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光源发出的。

2.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

3.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法线上的点是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的交点。

4.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和入射角、折射率和波长有关。

5.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的传播方式,也是光学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以上是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来观察、验证这些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21、力22、弹力33.重力3第八章运动和力51.牛顿第一定律52、二力平衡63、摩擦力:7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浮力131.浮力132、阿基米德原理14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4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61.功162、功率(P)163.动能和势能174、机械能及其转化1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91.杠杆192.滑轮203、机械效率η22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