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 城市之路讲解词

合集下载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On the guide words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useum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重庆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2、篇章2: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3、篇章3: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4、篇章4: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5、篇章5: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6、篇章6: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20xx年7月,重庆市渝中区中国三峡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

在众多的藏品中,出土文物以巴蜀文化遗物,四川汉画像砖、画像、石陶俑,元末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睿陵遗物为驰名。

传世文物中,宋以来名家书画、历代名窑瓷器、明清紫砂、历代钱币、各代碑帖、玉器、竹木牙骨器、丝绸和西南民族文物等,均有较系统的收藏。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三峡博物馆!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博物馆。

一、引言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中国重庆市大渡口区九龙坡陶家镇,与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相邻。

博物馆于2005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馆内展区达到3万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

二、重庆三峡介绍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门户。

作为长江三峡的起点,重庆与三峡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峡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美的风景之一。

重庆三峡博物馆展示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是了解和研究三峡地区的重要场所。

三、馆内展览1. 自然风光展区自然风光展区分为长江、山水和动植物三部分。

长江部分展示了长江源头的壮丽景色和沿江的地貌特点,通过模型、影像和实物展示,让您感受到长江流域的壮丽奇观。

山水部分则展示了三峡的奇峰异景,通过仿真山体、雾霾、光影等展示手法,给您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动植物部分展示了长江三峡地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物种的模型、标本和图文介绍。

2. 人文历史展区人文历史展区分为古代史和现代史两部分。

在古代史展区,您可以了解到长江三峡地区的人类历史,以及早期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包括三峡古墓群、三国时期的巫山纪事、明代巴渝楼基址等。

现代史展区则展示了近现代以来三峡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峡移民、电站建设等重大事件。

3. 社会发展展区社会发展展区展示了长江三峡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通过模型、图片、实物等展示方式,让您了解到三峡地区的工业发展、农业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其中包括三峡工程的规模和建设成果、农村发展的改革成果和特色产业等。

四、馆内亮点1. 模型展示重庆三峡博物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了一系列精美的模型展示。

这些模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能够让游客更直观、彻底地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三峡博物馆的知识

三峡博物馆的知识

三峡博物馆的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三峡博物馆呀!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等你去打开,去发现里面的奇妙世界。

一走进三峡博物馆,你就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

那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不就像是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嘛!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看那精美的青铜器,上面的纹路就好像是岁月刻下的痕迹,多有意思啊!还有那些书画作品,一笔一划都透着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这不就跟咱写日记一样嘛,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说起来,这博物馆里的展品那可真是丰富多样得很呐!从远古时期的化石到近代的生活用品,啥都有。

你可以在这儿看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就好比说,你看到一件古代的农具,就能想象到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辛苦劳作的;看到一件华丽的服饰,就能猜到那时候的贵族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电影!而且哦,三峡博物馆的展览布置得特别用心。

不是那种死板板地把东西摆那儿就完事儿了,而是通过各种巧妙的设计和展示方式,让你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有时候啊,还会有一些互动的环节,让你能亲自去体验一下,这可太棒啦!就像你能亲自去摇一摇那古老的纺车,感受一下古代纺织的乐趣,那感觉,简直绝了!你说,这么好的地方,咱能不常来逛逛吗?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还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灵感呢!这可比在家玩手机有意思多了吧!咱得珍惜这样的机会呀,多来和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们亲近亲近。

总之呢,三峡博物馆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地方。

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是喜欢历史还是艺术,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所以呀,还等什么呢?赶紧去三峡博物馆开启你的奇妙之旅吧!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的,我保证!。

重庆三峡博物馆讲解

重庆三峡博物馆讲解

重庆三峡博物馆讲解哎,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重庆那地界儿的一个宝贝疙瘩——三峡博物馆。

这地儿,简直就是个历史文化的大宝库,走进去,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能让你瞬间感受到咱们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你刚迈进博物馆的大门,嘿,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迎面而来的第一展室,讲的就是三峡的历史变迁。

你瞅瞅那些老照片,还有复原的三峡风光,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想想当年,三峡大坝还没建起来的时候,那江水滔滔,山峦叠嶂,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境啊。

现在虽然三峡变了样,但那份儿美,那份儿韵,还是深深地刻在了咱们心里。

再往里走,就到了展示三峡文物的展区了。

这里头,可都是三峡地区出土的宝贝,有青铜器、陶器、玉器,还有古代的文字记录。

你瞅瞅那个青铜器,造型古朴,纹饰精美,一看就知道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还有那个陶器,虽然看起来简简单单,但那可是古人生活的写照啊。

看着这些文物,你就能想象到当年三峡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那叫一个生动,那叫一个亲切。

说到三峡的文物,就不能不提那些古代的文字记录了。

你瞅瞅那些石碑、竹简,上面刻的都是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有的记录了历史事件,有的则是诗词歌赋。

你读读那些诗句,就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那叫一个细腻,那叫一个丰富。

这些文字,就像是古人留给咱们的信,让咱们能够跨越时空,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当然啦,三峡博物馆里头,可不止这些文物和历史记录。

还有一些现代的展示手段,比如那个虚拟现实技术,就能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

你戴上那副眼镜,就能感觉自己像是在江上漂流,看着两岸的山峦起伏,江水滔滔,那叫一个刺激,那叫一个过瘾。

逛完了这些展区,你还可以去博物馆的休息区坐坐。

那里有一些关于三峡的书籍和资料,你可以随便翻阅。

要是累了,还可以喝上一杯热茶,听听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给你讲讲三峡的故事。

他们可是专业的,讲起来那叫一个生动有趣,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三峡博物馆就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儿。

你来了,就一定能收获满满。

三峡博物馆演讲稿三分钟

三峡博物馆演讲稿三分钟

三峡博物馆演讲稿三分钟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演讲,我的演讲主题是关于三峡博物馆的。

三峡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集陈列、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它是以三峡工程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展览,展示了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艺术。

同时,博物馆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三峡地区的历史遗产和文化,提高公众对三峡区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三峡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

它采用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自然、和谐、节约”的原则,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环保价值。

博物馆内部的展览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三峡自然地理展”、“三峡历史文化展”、“三峡人文艺术展”等。

这些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模型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三峡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历史。

特别是“三峡水利展”,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巨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历程和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精神。

除了展览,三峡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和互动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对三峡工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三峡博物馆还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院校和文化组织保持紧密联系。

通过展览交流、学术研讨和文化活动,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三峡博物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卓越文化和科技成就。

通过参观三峡博物馆,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三峡地区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创新创造的精神风貌。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的演讲,让大家对三峡博物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鼓励大家有机会亲自参观和体验这个独特的文化景点。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精选5篇】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精选5篇】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精选5篇】我们有机会领略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探索宏伟的山脉、美丽的湖泊、流动的河流等自然奇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精选篇1)亲爱的游客和朋友:大家好!我很高兴有机会为您服务。

我是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的导游。

我姓文。

你可以叫我小文。

在您访问重庆期间,我将尽力为您服务。

如果小文做错了,希望你能提出来让我改进;也希望大家能对我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增强我的信心。

祝大家旅途愉快,用餐愉快,旅途舒适。

谢谢大家!游客朋友们,现在,从朝天门出发,我们开始了三峡之旅。

大家都说:“不去三峡,长江也数不过来。

不游三峡,不知长江。

”在我们三峡之旅的开始,我想介绍一下长江三峡的总体情况。

当我们开始谈论长江三峡时,我们不得不谈论长江。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国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云南等11个省市,最后流入东海,全长63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重庆,全长约683公里。

当长江流经重庆奉节时,它冲破高山,奔流而下,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将要看到的雄伟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40大旅游景点”之首。

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中间的峡谷地带组成。

它西起重庆奉节白蒂,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横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四县,全长193公里。

它以“曲塘熊雄、武侠秀秀、西陵凶险”而闻名。

杜甫的'诗“水皆成千,曲塘争一”,讲的是长江三峡第一峡——曲塘峡。

瞿塘峡西起重庆奉节白蒂,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

它是三峡中最短的,但也是最壮丽的。

第二个峡谷是巫峡。

武侠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关渡口,全长45公里。

它以其深邃的美丽而闻名。

被千古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永远琥珀》称赞。

最后一个峡谷是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湖北秭归香溪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0公里。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介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介绍

水利工程下的历史文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

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今后将挂两块牌子。

它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

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

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人群的行为运动)。

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

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

从东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厅山石状)中升起的红日,显出勃勃生机。

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

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

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三峡博物馆。

作为一位导游,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既庄重又饱含文化与历史的场所。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三峡博物馆的背景。

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落成于2005年,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路9号,是国内首个集极富文化内涵的三峡特色展览、科普教育、文物保护与研究、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进入正题,现将从展区、文物、科技、文化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展区方面,博物馆共设置有五个展厅——“三峡地区自然环境展厅”、“三峡人文历史展厅”、“三峡移民故事展厅”、“三峡工业文化展厅”和“三峡水利工程展厅”。

每个展厅都配有丰富详尽的展板资料、相应的主题小品、灯光等辅助装置。

展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切实地展现了三峡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不同展厅形态各异,展品丰富,入口鉴赏性强,展陈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充盈在整个博物馆之中。

文物方面,三峡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三峡地区历史文物和艺术宝藏,并对文物进行了精心保护和修复,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重庆、蜀汉文化和三峡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如:以千年古镇奉节为代表的巫山文化、又译为“圣女”“女娲”“九天之女”的夔女文化这些皆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缩影,三峡博物馆将这些珍贵文物全面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科技方面,三峡博物馆利用现代化互动手段,将观众引入到当时历史的场景当中。

在三峡博物馆,你可以看到电子地图、数字地貌、全息技术演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了解工业、文化、军事等方面与三峡相关的知识。

例如,“三峡电站全景展示系统”可以为何物流方面的防洪、商务,工业等多个视角做出详尽的讲解。

同时,“三峡工业文化展厅”展出的模拟设备模拟出工业的生产与管理,增进了游客对三峡工业的了解,博物馆的这些科技手段既有趣又具有知识性。

文化方面,博物馆通过集中展示的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和文化艺术以及三峡大坝区生态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示出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态的发展变迁等多方面的内容,博物馆法定展出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引言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特别是19世纪以来,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坚强崛起:从一个地区商贸中心,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古代的区域性军政要塞,正努力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从反抗殖民冲击、推翻封建帝制、历经抗战烽火、荣膺西南首府的英雄城市,发展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一个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国际性名城。

由于重庆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重庆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从城市变迁、商贸金融、工业崛起、英雄城市等方面展示了重庆城市近代化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条历史之路,这条路不仅是对重庆昨天的顾念,也祈盼重庆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一单元城市变迁重庆周朝时为巴国国都。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设巴郡。

在此后漫长的古代时期,重庆一直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重庆的近代化是从它成为通商口岸开始的。

1890年3月,中英在北京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英国取得了在重庆开埠通商的权利。

1891年正式开埠后,重庆成为长江东西贸易主干道的起点和长江上游商品的集散中心。

重庆随着经济的繁荣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是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10年,市政机构的演变经历了商埠办事处、市政公所、商埠督办公署、市政厅、市政府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1929年2月,重庆正式建市,这标志着重庆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在城市管理方面已经向系统化管理发展。

市政机构的逐步完备,有力地促进了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1939年5月5日,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直隶行政院;1940年9月6日,又将重庆定为陪都。

抗战期间,重庆不仅政治地位提升,由于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400多家工厂、100万以上人员陆续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重庆城市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重庆古城的城垣、城门全用大条石构筑而成,保存至今的通远门和东水门古城门、古城墙遗址,雄风依旧,古韵犹存。

图为展厅中仿原大制作的重庆东水门。

明清府城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重庆城由秦朝张仪筑造,三国时期李严扩建。

公元1240年彭大雅再筑重庆城,明代洪武年间,戴鼎在旧城基础上,筑城门十七个,九开八闭,象征九宫八卦之形状,从此,重庆逐渐成为川东地区军政中心。

重庆古城,经历了3000多年的沧桑变化,而今只留下部分地名和残存的遗迹。

展览中陈列的有关古城的照片和历史资料,均为明代戴鼎所筑之城。

晚清重庆城市沙盘晚清重庆城市沙盘,以晚清重庆綦江人刘子如所绘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为依据制作。

在九开八闭十七门的重庆古城中,街巷纵横交织,会馆钟楼、衙署楼台错落其间。

此时的重庆不仅是川东兵备道的所在地,也是长江上游最为发达繁华的商业都会。

《全图》绘制时,重庆已经开埠,图内可见帝国主义轮船、兵舰游弋两江;各列强在重庆设立领事馆;被帝国主义控制的重庆海关、邮政局;清朝政府设立在重庆的统治机构——巴县衙门、重庆府、川东道。

晚清开埠1891年3月,重庆被迫开埠,这是重庆由一个封建城池向近代城市演变的新起点。

开埠后,伴随着列强相继在重庆设立领事馆、租界地,外国军舰游弋川江,教堂、学校、医院、书局也随之兴起,并有西式洋房、商业场、电灯公司、电影院、报社出现。

“洋”字号企业、商店林立。

重庆开埠标志着重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开端,同时也是重庆近代化的起点。

魁星阁魁星阁始建于清代,据《重庆府志》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知府张光鏻在文庙内建尊经、魁星二阁;雍正九年(1731年),巴县令朱介珪重新之。

嘉庆十六年(1881年),知县叶文馥修魁星阁。

该阁为八角飞檐三层斗拱楼阁,位于今天解放碑颐之时大酒楼前街道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该阁为危险建筑,被拆除。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重庆开埠后,各国商人纷至沓来。

同时,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在重庆驻军。

如今我们还能在重庆看到的“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就是见证。

展厅内陈列的两块碑是当年法国“OLAY”号军舰不同时期的两位指挥官的墓碑,他们都死于军事演习。

重庆建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重庆蜀军政府成立,辖川东57州县,成为全川第一个省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重庆政治、经济的深刻演变,为重庆建市准备了条件。

1921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成立,为重庆酝酿设市之始。

1927年,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1929年2月15日,市政厅改为市政府,重庆市正式宣告成立。

潘文华为第一任重庆市长。

重庆建市后,拆城垣、开新区、修公路、建码头,旧城区突破城墙封闭向沿江发展。

1933年,重庆市政府正式划定了新市区范围,形成了旧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格局,从而奠定了重庆作为一个近代城市的初步规模。

南区、中区、北区马路的修建,更使重庆城市的面貌有了巨大改观。

市政建设的初步实施,使重庆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并为重庆向近代化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重庆在陪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战时首都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战斗,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之目的。

”重庆即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

12月1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定重庆为陪都。

随着国家机关、工矿企业、文化机构、金融机构的纷纷内迁,重庆从一个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跃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一个商业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中心城市;从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上升为一座国际反法西斯名城。

西南大区1949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决定,由邓小平任第一书记,刘伯承任第二书记,贺龙任第三书记。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直接管理全西南党的各级地方组织,成为西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领导核心。

1949年12月22日西南大区正式成立,贺龙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重庆为大区直辖市,1953年,重庆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大区撤销,重庆成为四川省直辖市。

1952年川西、川北、川东和川南地区合并成立统一的四川省。

重庆继续保持了两年中央直辖市的地位, 直到1954年西南军政委员会被撤销。

照片正中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使用过的国徽。

成渝铁路是川汉铁路其中的一段。

1911年,清政府将川汉铁路“筑路权”出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保路运动”由此爆发。

清政府对保路运动的疯狂镇压,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成渝铁路也因此停工。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决定复工修建,又因战事紧张、经费困难停工。

重庆解放初期,修筑成渝铁路对恢复和发展经济有极大的关系。

党中央顺从民意,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着手,掀起了西南大地的建设高潮。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52年7月1日,成都至重庆500多公里的铁路全线通车。

成渝铁路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二单元山城漫步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的首府、秦王朝的巴郡,但直到1891年开埠前后,它仍不过是一个方圆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5万的封建城邑。

近代,地处内陆的重庆比沿海一些城市的发展滞后了一些。

但是,利用区位与地理上的优势,把握历史给予的一次又一次机遇,重庆城仍于殖民的冲击和陪都的战火中,逐步完成了自己城市近代化的历程。

油腊铺油腊铺是老重庆生活中最常见的铺子之一。

主要经营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酱油、麸醋、豆瓣、甜酱、花椒、胡椒、盐、腊肉、酒、白糖、黄糖等,兼卖香油纸烛、洋火、洋烟等。

成立于1936年的“人道美”便是当年重庆著名的油腊铺。

火锅店火锅最初起源于朝天门一带,当时的码头工人将一些没人要的动物内脏或头、蹄,加入辣椒、老姜一起煮着吃,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真正的重庆毛肚火锅出现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前后。

有两个姓马的回民兄弟,突发奇想,廉价收购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开了一家小餐馆。

他们用牛油、辣椒、花椒等佐料熬成一锅汤,将毛肚漂白洗净,去梗,作为主要菜品,顾客来了,点一份毛肚,给一碟芝麻酱和蒜泥的调和,且烫且吃。

据说,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和得名。

抗战时期,国府西迁,火锅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段,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各人的口味,菜品也由单一的牛杂,转为增加了生鱼片、活鲫鱼、鸭杂、鳝鱼、血旺等,素菜也更丰富。

“云龙火锅”、“一四一”、“夜光杯”等老字号十分著名,一些外来的达官贵人、名人雅士一到重庆都要道这些火锅店中品尝。

“日暮长街吃火锅,家家扶得醉人归”便是对当时人们吃火锅的盛况的真实写照。

黄桷树漫步山城,随处可见一种树冠庞大、枝干精壮、根系发达的树,这就是重庆的市树——黄桷树。

山城的老百姓都喜欢在树下歇脚乘凉,因此,树下也是小贩们做生意的好去处。

比如卖担担面的、卖麻糖的等等。

担担面是山城人民的经济小吃,每到傍晚小贩就挑着一副担担,沿街叫卖,“担担面”的名字由此而来。

麻糖就是麦芽糖,因为切开来卖的时候,成片的麦芽糖上,总会出现许多气孔,让人想到麻子的脸,于是,幽默的重庆人就把它叫麻糖。

棉花店弹棉花是一门传统手工艺,每到秋冬季节,人们就会把当年收获的新棉送到棉花店,打成被子,也有人因为棉被盖得久了,汗渍堆积,失去了弹性,将被子送来弹弹,让被子松暖一些。

清代以来,重庆棉花、棉纱的交易市场被称为“棉花街”,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打铁铺铁器业又称红炉业,分大小炉。

大炉制作耙、锄、铲、刀等主要生产工具;小炉则只制作钉、扣等生活用具。

民国初年,重庆市内开设多家铁器铺,尤以江北最多且集中,形成当时著名的“打铁街”。

老药铺重庆是著名的药材产地和集散地,药材种类繁多,尤以黄连、白术、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天麻、元胡等闻名。

重庆经营中药的药商分成许多帮,其中川帮药商开设的中药铺主要有咀片铺、择药铺、字号、药栈。

药铺柜台后面那一列百多个抽屉的大药柜里放满了各种药材,分门别类。

一般常用的药都会放在容易拿取的抽屉里,而名贵的,较少用的药就放在两旁和较高的位置。

柜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坛子里则是各种成药。

竹器铺重庆盛产竹,几乎家家都使用竹器工具,竹器铺应运而生。

在这里人们可以买到包括枕席、围席、竹篮、竹椅、竹凳、竹扇、背篓、蒸笼等许多生产、生活用具。

清代以来,重庆就有了专销竹器的竹器街及专销竹筷的筷子街。

花轿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熟悉的轿子,莫过于办喜事时的迎亲花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