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教学进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等,都将在教学进程环节中得到体现。

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2、知道“瘦骨嶙峋、筋疲力尽、噩梦、逆境、鞭策、忽然长逝”等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知道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进程与方法】1、连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知道词义的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浏览能力。

2、通过朗诵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浏览课文,体会格拉夫的良苦用心。

4、知道探险队员走出丛林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知道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知道四个人在体力不支、生存条件非常艰巨的情形下为何能活着走出丛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材分析】这个故事讲四个在丛林中探险时生命随时遭到要挟的人,为了实现一个许诺而历尽艰辛、团结一致,终究走出丛林获得生存的故事。

文章思路明晰,情节引人入胜。

在故事中,箱子是灵魂,使线索,它贯穿始终。

文章一开始便设置悬念,格拉夫与四个人诀别时留下一只奇妙的木箱,要求他们做出许诺——把箱子安全投递目的地,这样他们会得到丰富的回报。

奇妙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们认定只有齐心协力把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为了实现对格拉夫的许诺,这支奇妙的木箱成为四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纽带。

正是在这种信念安排下,他们团结协作,历尽艰辛,才使探险队终究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获得了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生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一、教学要求: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二、板书诗题,读题。

1.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2.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3.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4.指名答。

(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三、诗句赏析。

1.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

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XXX《师恩难忘》导学案研究目标]1.我能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我要研究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研究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预学案]1.自学生字词语。

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炊烟念叨教诲恍如滋润捅拄戛然而止娓娓动听⑵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念叨教诲滋润戛然恭敬⑶我会辨字组词。

畔()描()杖()滋()伴()瞄()仗()磁()2.朗读课文。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至少朗读五遍课文。

3.理解词语。

1)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炊烟歇脚念叨教诲恍如戛然而止娓娓动听恭恭敬敬2)我能把这些词语补充完整,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成语造句。

动听身()其境()然而止引人入()年近古()()()敬敬十年树木,()4.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知道让作者难以遗忘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我能用本人的话归纳综合出课文的主要内容:5.理解课文。

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导学案】1、自主探究:①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XXX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②默读第三段,我知道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XXX的教诲之恩。

③我还知道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④XXX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说几句话。

2、搜集资料。

我主要查阅收集著名作家XXX的有关资料,了解XXX生平轶事,阅读XXX作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端详 ( ) 窥探 ( ) 刹那
( )
写反义词:迟钝 ( )紧张()寂静 ( )
2、字形辨析。

藤()震()铜()距()
腾()振()筒()巨()
绍()焦()宗()判()
召()蕉()棕()叛()
3、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绘声绘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

2、拓展: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3、观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特点、习性。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写:鲍玲玲审阅:胡恒香《变色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学习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预习反馈]
1、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其中哪个特点写得最生动?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交流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合作探究]
读课文,讨论交流,完成练习
①“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 这句话巧妙地写出了变色龙的()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备课 (602)

五年级语文备课  (602)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主备:陈红蔚修编:岳卫兵学习内容2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1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解”、“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学情调查1.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枪棒款待衣裳理睬依草附木推辞较量白昼羞惭措手不及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谈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4.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引导: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昼、睬、沧、锭、抡”的读音。

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理睬较量推辞白昼羞惭措手不及依草附木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朗读课文(相机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引导: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2.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什么?3.小组讨论给课文分段,并简要地写下每一段的大意。

(二)展示交流: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2.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场面?3.谈谈各自分段的理由。

四、学习板块(三)(一)合作探究——初步感知人物性格学习引导: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然后再在小组内讨论。

(二)展示交流1.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2.朗读课文关键词句,品味人物特点。

五、达标检测1.课后第2题(描红)2.《学习手册》第一、二、三、四题。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导学案

3.《古诗两首》教学案宝城街道小学执笔人:王丽萍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贾岛和袁枚的简历以及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的作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预习内容:一、流利的朗读两首古诗。

二、我知道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诗人的名字)。

诗中写到的人物有、、。

2.《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诗人的名字)。

诗人看到了由、、、、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动的画面。

三、我不解通过对古诗的预习,你还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者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或标注在书上。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一首古诗)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读古诗,想象意境,有感情的诵读。

3.情景再现,演驿诗意。

(形式多样,可以合作,也可以单独,加动作朗读等)三、深入探究通过诵读、体会诗句,你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四、积累提高你知道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请写在下面:课堂检测一、解释红色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

句子意思: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立:句子意思:二、《所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牧童的心情怎样?你是从那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季节:,诗中的依据:;心情:,诗中的依据:。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文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文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文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文案1【知识与技能】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2.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 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4. 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内涵,使其懂得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

3让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事情的要领及合理的方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过程与方法】1、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说结合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3、指导朗读,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自然吸纳新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并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三幅书法作品透射出宋代书法大师的功力和水准。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

”板书:米芾学书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带给你了怎样的启示?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

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琢、枉纠正生字读音。

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强化字的正确读音。

操作手法点:出错学生先读正确,线:再找3名学困生正确读音,学会生字,面: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互读或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他曾经跟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字三年没有进展,先生还拿戒尺指着他让他回家放牛,但他不甘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单元
导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2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
学习
目标
1.正确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了解作者孙友田,理清诗歌的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主
二次备课
当堂
检测
1、多音字组词:
恶è()背bèi ()载zǎi( )
wù()bēi()zài()
2、字形辨析。
纺()妨()圾()择()
防()访()极()泽()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单元
导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2
5.装满昆虫的衣袋
2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从法布尔的故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联系下文,想想为什么变色龙很难被发现?
(二)细读“端详变色龙”的部分,思考:
1.读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思考: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变色龙的。
(2)二人小组尝试复述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
2.读描写变色龙捕食的段落,讨论:
(1)第十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读完这一个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2.这样的反复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次备课
当堂
检测
一、仿写练习:
1.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动听的歌声,去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b、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照片、图画以及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体验,结合文中描写谈谈自己贴近自然的感受。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a、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A、听写词语: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B、字音辨析。

翠竹()沃野()浩瀚()胸襟()明媚()C、理解词语。

(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温馨:明媚:饱览:浩瀚:胸襟:沃野:[预习反馈]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1、初读诗歌,讨论交流:这首现代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为什么诗歌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3、诗歌中的“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和乐趣?4、本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当堂检测]1、字形辨析。

拔()敞()锦()撒()拨()蔽()绵()散()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片片云锦对()明媚的早晨对()挺拔的翠竹对()果园的丰收对()[预习作业]1、记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练笔:摘抄诗歌中的拟人句,尝试写几句。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指导背诵课文。

2、从本文中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来阅读其他诗歌。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预习反馈]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提示:注意读出感情)2、试背课文。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其中“打开”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与“课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一)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讨论交流:(1)细读第2节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它们是翠竹的(),松柏的(),()的丰收,()的耕耘。

(2)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的语气来读。

在重读的词语上做标记。

(3)细读第3节,它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鸣禽”、“野花”的()的特点和对少年朋友的()。

(4)抓住事物特点仿写:A、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小草的()梅花的()B、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森林的()河流的()(5)、“洋溢”的意思是(),请用“洋溢”写一句话:(二)仔细阅读课文4、5小节,讨论交流:(1)细读第4、5节。

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践体会“青山”、“绿水”、“天空”、“大地”的美好神奇。

用学过的成语诗歌来赞美一下:(2)、从青山、绿水所说的话中你一定感受到了自然发出的召唤,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3)、发挥想象,自然中还有哪些景物向我们发出召唤?[当堂检测]1、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

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2、课文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 ),其中的妙处是( )。

4、祖国()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去吧,去打开大自然()。

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让人们感受到()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

[知识积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我的收获] 佳句集锦:[课后作业]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2、仿写诗句,例: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小鸟说):(飞翔吧),(飞向),()!(沃野说):(吧),(),()!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 A:B:C:作业评价:(业面:业绩:《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他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品质。

、[课前预习]1、科学家卡片: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

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A、听写词语: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B、字音辨析。

栖(qīxī)囊(nāng rāng ) 察(chácá) 着迷(zháo zhe)C、理解词语。

(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笼罩:鸟栖虫居:穿梭:兴致勃勃:敏捷:满载而归:[预习反馈]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童年的哪些事情,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AB3、课文中“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共出现了几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堂检测]1、多音字组词:恶è( ) 背bèi () 载zǎi( )wù( )bēi()zài( )2、字形辨析。

纺()妨()圾()择()防()访()极()泽()3、填上合适的词,让表达更生动。

()地责备()的螺壳()鸭子()地捉住()的游鱼()蝴蝶()地观察()的蠕虫()贝壳[预习作业]1、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热爱自然,痴迷于科学研究的品质。

2、积累:画出文中精彩的句段,品味其中的妙处。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

3、3、了解文题的作用,学会透过典型事物,感受人物的心灵,把握人物品质。

[预习反馈]1、交流读文后画出的精彩句段,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其中“衣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从对“衣袋”这一事物的着重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法布尔高兴极了。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读了这段文字,从“掠”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地捉住它,说明()。

2、从( )、( )、( ) 这几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如果在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给他加上一个成语,应该是()。

3、画线的句子,应该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 )之情。

B、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1、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段落,思考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2、用画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词句。

从“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我们读懂了他对昆虫的()3、描写父母的语言态度极其严厉,反而更加体现出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当堂检测]1、本课记叙了()的故事。

从而激励我们(),全文的中心句是()。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

3、“着迷、痴迷、迷恋”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责怪、责骂、责备”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

4、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态、动作、语气,填上合适的词。

①、“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说。

②、父亲()说:“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玩!”③、母亲()说:“捡石子干什么?”④、法布尔()说:“我真不想把这些小玩意儿放进垃圾堆啊!”5、按要求写句子。

例:纺织娘在叫。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仿写:()比()还要(),()比()还要()。

[知识积累] 搜集有关“观察发现、执着探究”方面的名言警句,记诵积累。

1、2、[我的收获] 从法布尔身上,我们学到了:[课后作业]1、照样子写词语:甜滋滋:、、鼓鼓囊囊:、、鸟栖虫居:、、2、读完课文,法布尔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你敬佩?,请你写一段颁奖词:3、课后阅读《昆虫记》作业评价:(业面:业绩:《变色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课前预习]1、搜集变色龙的图片、资料。

变色龙的资料简介:变色龙大约有85中,亚洲南部的体长25厘米。

它体内有色素细跑,白天深,早晚浅。

它的舌头带粘性,很员的昆虫都可以被舌头尖黏住缩回口中吃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