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产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待产护理常规

待产护理常规

待产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和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处理;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情况观察(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潜伏期2~4小时肛查一次,活跃期1~2小时肛查一次,经产妇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肛查可以了解宫口软硬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相应处理;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是血压,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隔4~6小时测血压一次,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4.胎儿情况检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即时清洗会阴;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有下列情况者需卧床:①胎膜已破者;②阴道流血者;③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④血压≥150/100mmhg者;⑤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鼓励孕妇自我放松,对潜伏期长、进展慢或疲乏的产妇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促进产程进展;7.饮食鼓励待产妇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及充足的水分,对进食差或呕吐者,以及产程延长者,遵医嘱予静脉补液;8.排尿与排便鼓励待产妇每2~4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即可清楚粪便,避免分娩时污染消毒区,又可刺激宫缩,促进产程进展,但以下情况禁灌肠: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先露部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过强估计1h内即将分娩、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等;9.心理护理加强沟通,缓解待产妇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利顺利分娩;10.疼痛管理评估待产妇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指导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行腰骶部按摩等,必要时协助医师行分娩镇痛;。

待产室工作制度

待产室工作制度

待产室工作制度
1.待产室应保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每日等离子空气消毒器消毒,消毒
水拖地两次,卫生做到一床一桌一抹布。

2.待产室内每日二十四小时应有人值班,如有待妇待产妇不得擅自离开待产室,
入室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洗手衣、帽子、更换鞋子。

3.热情接待孕妇,安置合适体位,记录入室时间,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做好
常规检查。

4.做好待产室孕妇晨晚间护理,并做好床头交班。

5.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并绘制产程图,做好待产记录。

6.初产妇宫口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开大3cm左右、宫缩较紧者送入产房,并与产
房助产士详细交班。

7.关心孕妇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保持会阴部清洁。

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分
娩时的阵痛,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

8. 认真执行各种产科疾病的护理常规,认真执行长、短期医嘱。

9. 待产室物品应由专人管理,固定放置,每天检查,随时补充,并定期清洁,
消毒备用。

10.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xx医院产科
2017.09.10修订。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正常孕产妇一般护理常规【产前护理常规】1.孕妇入院后应热情诚恳接待,介绍病房环境、住院规章制度及安全防范知识,介绍负责医师及护士,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产生信赖与安全感,并通知医师。

2.填写入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并记录。

体温37.5℃以上者,降至正常后连测3次。

3.尚未临产者,护送至病房床前,交于责任护士,采集护理资料,做好入院评估,实施护理措施。

临产者,护送至待产室待产。

4.协助孕妇更换衣裤,做好健康教育,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

指导孕妇饮食和休息,取左侧卧位。

5.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每日听胎心6~7次。

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关心体贴孕妇,执行保护性医疗。

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工作。

【健康教育】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有利于充足睡眠和休息,住院后不能随便外出,以确保母婴安全。

孕妇进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能量供应,预防便秘。

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的方法并说明其意义。

方法:早、中、晚饭后各测胎动1小时,正常胎动每小时3~4次;静卧于病床上,精力集中,从胎儿开始活动至结束这一过程为1次。

意义:能及时反映胎儿是否宫内缺氧。

向孕妇说明左侧卧位的意义: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4.说明用药的目的、作用,对胎儿无影响,消除产妇顾虑,取得配合。

5.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及方法。

【产后护理常规】1.休养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空气清新。

2.了解分娩情况,以便重点观察及护理。

3.产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

产妇入休养室后按压子宫,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以及血压、脉搏、呼吸等,于产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4.产后嘱其多饮水,2~4小时鼓励并督促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产后6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采取措施,帮助排尿。

30分钟后仍不能自行排尿,按医嘱行导尿术,间断2小时放尿。

5.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更换会阴垫。

产房护理工作制度

产房护理工作制度

产房护理工作制度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设昼夜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更换手术衣裤、拖鞋、带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2、产妇进产房后应专人陪护,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3、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接产时,台下配班人员不得擅离产房,应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的各种药品、敷料和器械.准确记录胎儿、胎盘娩出时间.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5、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8℃,湿度50%—60%.每季度做空气细菌培养,报告单留存备查.6、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由专人负责,产房应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器材、各种器械,物品定位放置、定量保管、陈设规范,各种消毒物品随时检查,按失效期顺序存放,消耗的药品及时整理、消毒及补充,急救器材定期维修、保养.7、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8、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和早吸吮,产后1小时内开奶.9、胎儿娩出后,抱给产妇辨认性别,用统一规格的新生儿记录单印脚印和产妇手拇指印,存入病案保存作鉴别.新生儿左手腕部应佩带统一制作的标志,并记录性别、母亲的姓名.并由巡回助产士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10、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宫缩、宫底高度、出血量、血压等情况,产后观察2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返回病房母婴同室.并与病房护士做好床边交接班.11、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处理.新生儿查对制度1、新生儿娩出后巡回助产士立即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核对母亲手圈信息并写上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2、接生者处理脐带后,显示婴儿臀部,使产妇认清性别.3、巡回助产士给新生儿磅体重、量身长,取手圈写上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后,立即系于新生儿左腕与左踝部男婴用蓝色手圈、女孩用红色手圈,取胸牌填写各项信息后系于新生儿被子外注意:母亲床号姓名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与接产者核对4、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后,包好被子放置与产妇靠近的婴儿复苏台上.5、送至病房前,巡回助产士再次核对手圈、母亲姓名、性别、新生儿分娩记录单.6、新生儿随产妇送至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接收新生儿,并按照新生儿记录单所注各项,与巡回助产士核对手圈、胸牌信息,然后安置于新生儿床上.产后观察制度1、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观察2小时,以接产者观察为主,各班合理调整.2、每30分钟按压子宫1次,观察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并记录,观察膀胱充盈情况,30分钟测血压、脉搏1次,注意产妇主诉.3、产后1小时内指导产妇完成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吸吮.4、完成产后健康宣教包括恶露观察、会阴切口的护理、产后小便等安全措施.5、如遇产后出血、高血压等需特殊治疗用药的产妇按医嘱延长观察时间,做好相应护理.6、产妇离开产房时,检查者测血压、脉搏、宫高,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新生儿脐带结扎点是否出血,核对新生儿性别、胸牌、腕带,检查整理病历送产妇回母婴同室病房.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1、非本区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待产室.凡参观进修、检查人员需经允许方可入室.2、工作人员入室时,需换鞋、穿产房工作服、戴帽.外出时必须穿外出衣及外出鞋.3、待产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晨晚均要开窗通风30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每日晚间用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毒1小时,消毒时注意关闭门窗.4、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待产床、门把手,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面2次.5、保持室内拖鞋清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产妇入室时,需更换专用室内拖鞋.6、待产床上的被服一人一用一更换,氧气湿化瓶在每个孕妇使用后要及时更换,每日集中送供应室消毒.7、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电子体温计定期清洁、消毒及保养,碘伏、酒精每周更换,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每月更换.8、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清洗、悬挂晾干备用,定期消毒.9、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10、对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及其他传染病人应送入隔离产房待产,所有物品应按传染病特殊消毒处理,并做好终末消毒.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非本区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产房.凡参观进修、检查人员需经允许方可入室.2、产房工作人员入室时,需换鞋、穿产房工作服、戴帽及口罩.外出时必须穿外出衣及外出鞋.3、产房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每日晚间用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毒1小时,消毒时注意关闭门窗.每日用消毒液拖地面2次.4、保持室内拖鞋清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产妇入室时,需更换专用室内拖鞋.5、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每天每班检查有效时间;专人负责每周1次的全区消毒物品检查.产房的器械、产包等物品一用一灭菌.6、碘伏、酒精每周更换,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每月更换.7、接生前按规范行外科手消毒,洗手用物一用一灭菌.8、接生时按规范操作,处理新生儿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9、接生后应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更换产床产垫.10、新生儿的吸痰管一人一用,新生儿喉镜叶片使用后,送供应室统一消毒后保存,复苏囊及面罩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1、每班消毒新生儿抢救台、吸引瓶内胆;氧气湿化瓶在每个孕妇使用后要及时更换,每日集中送供应室消毒.12、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13、产房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清洗、悬挂晾干备用,定期消毒.14、每季度对产房空气消毒效果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并保留结果;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5cfu/cm2.15、对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及其他传染病人应在隔离产房分娩,所有物品应按传染病特殊消毒处理,并做好终末消毒.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进入隔离产房必须换专用鞋、衣、帽、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2、隔离产房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常规每日用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毒1小时,每台分娩结束均需行空气消毒.每日至少用消毒液拖地二次.3、助产时按规范操作,胎儿娩出后必须更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4、每台分娩结束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所有桌面、治疗车、婴儿秤、无影灯、吸痰器表面及产床并拖地.5、隔离产房一切物品单独使用,分娩后所有用过的被服、器械等均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后分别送洗,所有用物尽量选择一次性物品,集中固定一个污物桶,污物桶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污物后封口贴上标识转运.6、非产房用品或未消毒之物品器械不得带入隔离产房,室内用物亦不得挪用.7、隔离产房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使用后立即消毒,清洗、悬挂晾干备用.8、每季度对产房空气消毒效果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并保留结果;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5cfu/cm2.产房交接班制度1、建立产房交班本,交班者将当班分娩人数、急诊剖宫产人数、危急重产妇、待产妇情况、特殊药、物品使用情况交代书写清楚.2、晨间由夜班护士报告晚夜间产房治疗、分娩情况.3、交班者清理治疗车、整理待产室、分娩室环境后方可交接.4、白、晚、夜班助产士交接班时,仔细清点贵重物品、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器械等.接班者先阅读产妇病历,再与交班者认真进行床边交接班,接班者听完胎心,交班者方可离开.5、每日白班点物者补充日常物品数量,准备好剖宫产物品.急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1、产房的急救药品要加强管理,实行四定:定人员管理、定基数保存用后及时补足、定位置存放,定时间检查,发现过期失效或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及时补充,保证抢救药品随时有用.值班人员每日检查、管理人员每周检查、护士长每周督查一次.2、产房的急救设备实行五定管理: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急救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及随意挪动位置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借时应经有关领导批准.3、急救仪器保持清洁,所有仪器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损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理,保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4、产房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陪伴分娩守则与管理制度陪伴分娩室陪伴人员守则1、陪伴分娩室可允许孕妇的1名健康家属陪伴分娩,陪伴者可由孕妇的丈夫、母亲或有分娩经验的家属或朋友担任.2、陪伴者须严格遵守分娩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以保证母婴的安全.入室须更衣、换鞋,不得随意出入产房或在产房其他地方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孕妇及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3、在陪伴过程中,陪伴者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听从医护人员安排,协助医护人员减轻孕妇的恐惧与焦虑心情,减轻孕妇的痛苦.4、室内物品不得带离本室,离室前必须物归原处,如有损害须赔偿,不得在产房内吸烟饮酒.5、陪伴至孕妇分娩后2h,陪伴者与新生儿、产妇一同离开陪伴分娩室,转至产后病房.陪伴分娩室管理制度1、非产房工作人员及非陪伴家属不得随意进入陪伴分娩室.2、进入陪伴分娩室家属应先由孕妇或家属提出申请,同意后才能进入分娩室陪伴.3、陪伴者入产房时须换鞋、更衣、戴帽.4、产房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孕妇及其家属,向他们进行分娩及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并帮助孕妇树立分娩及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5、陪伴者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照顾孕妇.6、陪伴者应遵守产房工作管理制度及清洁、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和安静.7、分娩结束后,更换床上用品,并及时对室内进行清洁消毒.。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执行入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监测并记录胎心2次/日.3、根据医嘱吸氧3升/分,2次/日,测血压。

二、产后护理产后护理1、产后小时督促产妇饮水〉500毫升,产后2—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用诱导促排尿,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尿管,饮食易消化促进泌乳的营养丰富的。

2、产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一次,注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4、及时更衣,床单元整洁5、正常分娩后30分钟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第二节母乳喂养护理1、帮助婴儿在产后30分钟内完成早吸吮,与母亲皮肤早接触不少于30分钟2、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哺乳方法与婴儿含接姿势.4、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5、每次喂奶前母亲需洗净双手及清洁乳头,切记用肥皂或酒精清洗奶头,以防干燥或皲裂。

6、发现产妇乳头乳头扁平或凹陷、乳胀、乳头皲裂等问题,并提供指导及治疗。

7、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及早退奶,并指导进行人工喂养。

第三节剖宫产护理术前护理1、观察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铺麻醉床、协助做术前化验检查.3、备齐新生儿用物、新生儿抢救药品与复苏器械,并备好宫缩剂。

术后护理1、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根据麻醉方式执行麻醉护理常规2、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术后测血压(30分钟×4次)至血压平稳,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

5、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6、按医嘱给药。

第四节妊娠期高血压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血压,记出入量及尿量2、听取产妇主诉(有无头痛和头晕、眼花、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3、观察应用硫酸镁后有无中毒反应护理措施1、执行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尽量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3、根据医嘱给予吸氧、解痉、镇静、降压药物.4、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

产房护理常规

产房护理常规

产房护理常规(新)一、第一产程护理常规【定义或简介】第一产程又称宫口扩张期,从规律性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初产妇平均需要11-12 小时,经产妇平均需要6-8 小时。

【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规律性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安慰助产士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向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如言语或身体接触;安慰并耐心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轻柔或按压腰骶部。

3、活动或休息宫缩不全且未破膜者,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

如胎位异常如臀位、阴道流血、胎膜早破、用镇静药后、宫口扩张3cm 以上应卧床休息。

4、补充液体和热量鼓励和帮助产妇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份,必要时静脉补液支持,以维持产妇的体力。

5、排尿和排便应鼓励产妇每2-4 小时排尿一次。

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导尿;及时排出大便。

6、观察宫缩产程中应连续定时观察并记录宫缩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及节律性,并注意子宫形态,有无压痛,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一般需连续观察3 次子宫收缩。

7、胎心监护在宫缩间歇每30 分钟测胎心一次,有异常者持续胎心监护,并立即吸氧,左侧卧位,同时通知医师。

8、观察产程进展初产妇在潜伏期每2-3 小时做一次肛诊检查,活跃期每1-2 小时一次,同时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临床表现适当增减检查次数。

如果肛查不清、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 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可在严密消毒下行阴道检查。

9、破膜及羊水的观察一旦破膜立即听胎心并记录胎心率、破膜时间、羊水量及性状,必要时持续胎心监护,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10、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开大4cm时待产床推入产房做好接产准备。

【健康指导】1 、正常分娩过程2、缓解宫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法、分娩法。

3、胎心监护的配合。

4、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

医院产科待产妇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产科待产妇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产科待产妇患者护理常规产科待产妇患者护理常规是指在医院产科部门对待产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措施。

下面将结合产科待产妇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从入院准备、疼痛管理、体位和活动、饮食、心理护理等方面介绍医院产科待产妇患者护理的常规操作。

###一、入院准备1.接触患者:产科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和生育史等情况,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安排住院床位:为待产妇患者安排舒适、安全的住院床位,保证患者的隐私和休息。

3.安抚患者情绪:待产妇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等情绪,产科护士应通过交谈、温暖的话语和细心的关心来安抚患者情绪,使其感到安心和放松。

###二、疼痛管理1.评估疼痛程度:护士要及时询问待产妇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并记录好疼痛程度的变化。

2.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法,如分娩镇痛药物、针刺疗法等,并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疼痛缓解后的护理:护士要及时观察待产妇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并记录好相关信息,如疼痛程度的变化、疼痛缓解药物的使用及副作用等。

###三、体位和活动1.促进自然分娩:对于待产妇患者而言,采取适当的体位可以帮助促进宫缩和分娩进程。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如躺卧位、坐位、站位等。

2.促进活动:待产妇患者在分娩前需要适当进行活动,以增加产道通畅,并帮助胎儿下降。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走动、踏步等,并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饮食1.水分补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汗和失水,护士应提供充足的水分并鼓励患者补充液体。

2.饮食选择:待产妇患者在分娩前需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护士应提供符合患者口味和需要的合适的饮食,如流质食物、易消化的食物等。

3.禁食禁水:根据医嘱和分娩进展情况,待产妇患者在分娩前需要禁食禁水一段时间。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做产前检查。

无灌肠禁忌症的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3.做胎心监测一次,并按规定监测记录胎心音。

4.根据医嘱吸氧、测血压等。

健康教育1.告诉孕妇分娩先兆。

2.教会并督促孕妇自数胎动3次/日,每次1小时,左侧卧位,在产前病房或待产室,有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护士。

3.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充分休息,做好迎接分娩的准备。

(二)产后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产妇面色、血压、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

2.观察产妇乳房泌乳、母乳喂养、会阴切口、恶露的量、色及气味。

3.观察产妇饮食及活动量、思想情绪。

护理措施1.产后2小时给饮水>500ml、补充能量。

产后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可诱导促排尿,无效时汇报值班医生给予导尿并留置尿管定期开放。

2.产后4小时内每半小时按压宫底一次,注意阴道出血量并记录。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有水肿式会阴肿胀者遵医嘱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4.保持床单元整洁,必要时更换产垫。

5.正常分娩半小时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母婴分离时要教会正确的挤奶方法(除非有医学指征)。

6.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抚触。

7.新生儿出生后无医学指征即接种乙肝疫苗5mg于右臂三角肌,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0.1ml于左臂三角肌。

健康教育1.告之产妇产后4h内排尿的重要性,使其配合。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做好会阴部清洁、乳房护理、合理营养、适量活动。

3.指导新生儿一般护理。

(三)产后出院指导1.哺乳期应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汤类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坚持母乳喂养。

2.劳逸结合,适当活动,有利于子宫复旧。

3.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通风,勤换衣服,每日刷牙,注意外阴清洁,汗多时可用温水淋浴,产后1个月内不宜盆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产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和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
行骨盆外测量。

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处理。

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情况观察
(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

(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

潜伏期2~4小时肛查一次,活跃期1~2小时肛查一次,经产妇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

肛查可以了解宫口软硬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相应处理。

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是血压,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隔4~6小时测血压一次,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4.胎儿情况检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

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即时清洗会阴。

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有下列情况者需卧床:①胎膜已破者;②阴道流血者;③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④血压≥150/100mmhg者;⑤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

鼓励孕妇自我放松,对潜伏期长、进展慢或疲乏的产妇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促进产程进展。

7.饮食鼓励待产妇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及充足的水分,对进食差或呕吐者,以及产程延长者,遵医嘱予静脉补液。

8.排尿与排便鼓励待产妇每2~4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即可清楚粪便,避免分娩时污染消毒区,又可刺激宫缩,促进产程进展,但以下情况禁灌肠: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先露部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过强估计1h内即将分娩、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等。

9.心理护理加强沟通,缓解待产妇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利顺利分娩。

10.疼痛管理评估待产妇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指导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行腰骶部按摩等,必要时协助医师行分娩镇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