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6、 预防压疮,见压疮护理常规。
四﹑压疮护理常规
1.压疮的预防 要求做到“七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代。“二保持”,即保持床褥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避免”即避免拖﹑拉﹑推﹑擦动作。
(1)使用Braden计分表进行预测评分:凡使用Braden计分表进行预测评分≤12
9、 预防压疮,见压疮护理常规。
10、 预防泌尿道感染,见瘫痪护理常规。
11、 长期昏迷患者应每日2次给予肢体被动活动,预防肢体畸形、挛缩、足下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条件的可穿弹力袜和下肢梯度加压治疗仪。
12、 给予高营养饮食,按规范做好鼻、胃管护理。昏迷病人不能井口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鼻饲、肠内营养等。3天未解大便者,可按医嘱给缓泻剂或小剂量不保留灌肠。必要时抠出粪便。
4、 加强肺部护理,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并刺激患者漱口或予吸痰。患者平卧时,应将头转向一侧。口中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时,应及时吸出。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盖于口鼻部以湿润空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栏,必要时用保护带约束,以防坠床。昏迷患者一般不用热水袋,若要用,水温必须低于50℃,并外裹包布防止烫伤。
5、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按时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并注意保暖使患者舒适。
6、 密切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其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及时更换衣被,并注意保暖。
7、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8、 T>38摄氏度测体温4/日,T>39摄氏度测体温1/4H,连续3天。
9、 体温下降期注意保暖。
3、 预防肺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咯痰。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

护理常规_精品文档

护理常规_精品文档
措施; •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8
三级护理
指征
•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9
护理要点
• (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护理常规
.
1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 1.分级护理 • 2.体温、脉搏 • 3.呼吸 • 4.体重 • 5.留取标本 • 6.病情观察 • 7.携带食品检查
2
特级护理
指征
•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 患者;
• (二)重症监护患者; •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
作用
免疫增强剂,刺激增强免疫 功能,促进创面组织修复
清创后消毒剂,降低创面细 菌数,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使伤口保持湿润,促进坏死 组织自溶,加速伤口愈合
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毛细血 管再生,改善局部血循,加 速创面愈合 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祛腐 生肌收敛
抗生素局部用药,防止创面
感染
40
41
42
促进褥疮愈合的物理疗法
12
6、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7、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守护照料或 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加用护栏, 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由于发热引 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 静剂。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 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 给予氧气吸入。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1.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心情舒畅,限制食盐和摄入高脂高糖食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定期复查血压指标。

2.冠心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血脂和血压指标,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支气管哮喘: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定期参加锻炼,按时服用药物,如吸入器使用等。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落实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定时清洁口腔、鼻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控制感染源,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胃溃疡:饮食要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经常进食,防止空腹,避免劳累和紧张、精神刺激等,定期复查胃镜,按时服药。

2.腹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期检查大便性状和颜色,注意清洁卫生,特别是饮食、饮水的卫生,定期缓解便秘,保持肛周清洁。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尿路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阴道和外阴干燥清洁,避免肥皂、洗涤液等对阴道和外阴粘膜的刺激,保持规律排尿,大量饮水,避免尿滞留。

2.肾炎:提供适当的休息环境,保持尿液通畅,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避免接触感染源,限制蛋白质摄入,注意饮食搭配。

五、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当锻炼关节,通过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和消肿,定期复查血沉、CRP等指标,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调整饮食,注意保暖。

2.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当休息,避免日晒,保持良好心情,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感染,定期复查炎症指标等。

综上所述,对于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搭配,避免刺激性物质的接触等。

护士需要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完整word版)护理常规

(完整word版)护理常规

患者入院护理一、入院护理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带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填写病历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一览表卡片、床头卡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包括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并用“入院须知”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并存入病历,“入院须知”具体内容交病人或家属保存。

5.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患者安全协议书内容,包括防滑到、防跌伤、防意外、防烫伤、防乱服药、防坠床及请假规定,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名存入病历。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按要求书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7.坠床、跌倒、压疮高危患者做好评估并加强宣教指导,在病人床头置相应的提示牌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巡视。

8.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指甲、胡须等,做清洁、修剪处理。

9.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护理,协助完成各种检查及检验。

10.通知营养科为患者准备膳食。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2.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3.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求。

4.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

5.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一、出院护理1.护士接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2.撤销各种卡片,停止一切医嘱,并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内写明出院,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3.查看出院发票,将出院小结交给患者或家属,根据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饮食、服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等。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第五章麻醉护理常规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第三节低温麻醉护理常规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章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第四章五官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 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 对急诊及危重病人, 应根据病情, 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1)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 送到指定床位。

(2)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 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3)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4)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5)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2、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 测T、P、R、BP、身高、体重, 做好相应记录。

3、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 并及时执行医嘱。

4、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 拟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并实施, 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5、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 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 如果发生病情变化, 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因时制宜护理, 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 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6、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 做好辨证施护。

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 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急诊科六大病种护理常规

急诊科六大病种护理常规

目录急诊科六个重点病种的护理常规1、心衰护理常规2、心肌梗死护理常规3、农药中毒护理常规4、脑卒中护理常规5、颅脑外伤护理常规6、急性创伤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病情:(1)生命体征监测(2)症状和体征:有无咳嗽、咳痰;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吸费力;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2.自理能力护理要点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休息,卧床休息等,协助取舒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取端坐呼吸,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2、遵医嘱给予输氧。

(2-4L/分)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饱餐,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情况控制摄水量。

4、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辅佐用,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的量。

5、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定期称体重。

6、水中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穿宽松棉质衣裤,预防压疮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吗,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应避孕。

2、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度。

3、遵医嘱正确服药,以免因不恰当的停药而诱发心衰;服用洋地黄者要详细交代病人及家属识别不良反应,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4、定期复诊,出现胸闷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就诊。

2009年10月份制定2011年11月第一次修订 2016年08月第二次修订病情观察1、病情(1)生命体征(2)症状和体征:胸痛发作的特征,剧烈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方式、有物伴随症状。

(3)自理能力(4)既往史护理要点1、心电监测,做好记录,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各种抢救器材和药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休息及活动原则:急性期要绝对卧床,给予氧气吸入,限制探视,保持环境安静,日常生活由他人协助完成,病情稳定后逐步活动。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针灸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摆放正确体卧床休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通知医生接诊处置。

2、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制度,签订有关告知书。

3、基础护理落实到位,保持病区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39℃以上者,每4h日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每日询问记录24h二便一次。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遵医嘱认真执行。

5、每周测量体重及血压一次并记录。

6、24h内完成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48h内完成全护理病历。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按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动态调整并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及措施,宣教相关疾病养生保健知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做好记做好记录。

9、做好各项治疗前的解释告知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疾病护理常规中风病1、疾病名称:中风病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大脑,导致脉痹阻溢于脑,发为中风病。

其病本虚标实,急症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等表实症状突出。

2、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临床根据症候特点分为以下各型:(1)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为中经络。

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护理常规
1、按入院护理常规护理。

2、按级别护理。

3、新入院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三天正常者改为每日一次,高热在39.5C以上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按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6、入院时测血压一次,磅体重一次,以后每周磅体重一次(重病卧床的应在体温单体重栏内“卧床”)。

7、入院后按医嘱送验血样本,留次清晨第一次小便送验常规,三天内送大便常规。

8、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适当体位。

对危重病人应常帮助变换体位,必要时加用软垫保护受压部位,以防止褥疮。

9、做好基础护理,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10、随时备好抢救用品,遇病情突变,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按各系统危重病人常规护理。

11、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12、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操作检查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

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

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

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

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

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

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心电监护情况,患者神志、瞳孔,引流状况等。

(二)护理要点
1.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相关护理措施。

2.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检测,心电监护和神志、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做好安全管理:
(1)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

对昏迷、神志不清及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等。

(2)启动危重病人坠床、跌倒、管道滑脱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

(3)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5.做好生活护理
(1)加强基础护理。

(2)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6.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7.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措施,做好记录。

8.心理护理: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加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麻疹、瘀斑、黄染等。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二)护理要点
1.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瞻望、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4.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施行物理降温。

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6℃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或采用冷盐水灌肠。

如果患者出现颤抖,应停止降温。

5.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降温。

对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6.高热期间,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7.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

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

体温骤降时,应给予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8.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9.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4.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

5.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要点
1.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鼻饲后30min内保持此体位,防止食物反流。

2.食物温度与速度:温度以38-40℃为宜,分次推注量为200ML,10—20分钟缓慢注入鼻饲管内,7-8次/天,间隔时间为2h,夜间可适当延长。

胃肠泵鼻饲者,遵医嘱从少量低速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所需能量。

3.食物质量:鼻饲饮食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流质,做到量少、质高,不宜过稠,营养液由低浓度开始。

4.预防并发症:鼻饲前吸尽痰液,鼻饲后30min内一般不要吸痰,防止诱发呕吐和误吸。

5.口腔及鼻腔清洁护理每日2次,鼻饲前后温水20-30ml冲洗胃管,保持胃管通畅,鼻饲期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经常按摩脸颊部,指导吞咽动作.教会带管出院者家属鼻饲管护理方法。

6.鼻饲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胃内潴留量,有无食物反流、呕吐。

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有无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有无电解质、血糖及常见营养指征变化。

恶心呕吐的护理常规
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在化疗副反应中患者是最害怕的。

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和体重减轻,加重心肺负担,可能使患者拒绝有效的化疗。

化疗药物引起病人呕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疗药物直接刺激呕吐中枢或刺激肠道的嗜铬细胞释放5-HT。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伴随的症状等。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脱水表现,腹部体征,
3.了解患者呕吐物或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4.剧烈、频繁呕吐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护理要点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分为三种:
①急性恶心、呕吐:24小时以内发生的恶心、呕吐,多发生于静脉用药后1~2小时,特别是多见于初次化疗者。

②迟发性恶心、呕吐:24小时以后至第5-7天所发生的呕吐。

③预期性恶心、呕吐:常见于以往化疗期间呕吐控制不好的患者,属于条件反射,甚至化疗结束后恶心、呕吐仍会持续很久,发展为迟发性的呕吐。

1.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做解释,减轻顾虑,提供心理支持。

2.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药物辅助治疗。

3.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无异味,减少不良刺激。

4.患者发生呕吐时应给予扶住,递给容器、漱口水等,帮助取舒适卧位,保持床单位及衣物整洁。

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时采集标本送检。

5.严格记录出入水量,以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查血、电解质,补液。

6.化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鼓励进食,多饮水,24小时保证2500ml以上。

7.若营养严重失调,并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三)健康指导
1.选择碱性食物、固体食物或酸味食物有助于控制恶心症状。

2.少量多餐,避免进食易产气、辛辣食物、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高热量的饮食,多喝水。

3.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异味增进舒适。

4.逐渐增加运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