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一、引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以中医为特色,融合中西医理论与技术的医疗机构。
对于这样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中西医结合的特点,综合评估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医疗质量水平。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提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分类1.医疗质量指标-医院的科研成果发表情况及科研项目承担情况-主要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估2.医院管理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评估-医疗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评估-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评估-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管理的效率评估3.市场竞争指标-医院服务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医院服务质量的声誉和知名度-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情况-医院对患者的吸引力和留存率三、具体指标及评价方法1.医疗质量指标-医院的科研成果发表情况及科研项目承担情况:评估医院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包括发表SCI论文数量、参与科研项目数量等。
-主要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通过统计各类疾病的治疗成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医院的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医院内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
-医疗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估:评估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技术创新成果等。
2.医院管理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评估:评估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包括临床路径制定的合理性、执行的效果等。
-医疗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评估:评估医院内部医疗服务流程的规范化程度,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的流程是否规范和标准。
-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评估:评估医院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包括内科、外科、中医科、西医科等的协作情况。
-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管理的效率评估:评估医院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管理的效率,包括财务收支平衡、员工的岗位分工与配置等。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适用)

3.2.2能够体现为失能、75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和取药的四优先服务,并按流程为老年患者提供服务(2分)
查看服务窗口和信息系统能否实现对高龄老年人的四优先服务(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和优先取药)
3.2.3为老年患者提供辅具、用品用具和其他便利等服务(1分)
查看门急诊或病区是否提供助行器械等辅具,了解辅具管理人员是否充分认识辅具适配的意义和作用
查看工作记录和网络后台数据
3.3老年专科服务(10分)
3.3.1开展老年护理、康复服务,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4分)
查看文件资料和相关工作记录
3.3.2为社区或居家老人提供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2分)
查看工作记录
3.3.3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专科服务,如至少提供营养咨询、安宁疗护等服务(4分)
开展死亡教育,有相关的宣传材料和活动记录;有安宁疗护服务的病房或病床
3.老年友善服务(二)(40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用)
条 目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3.1基本医疗服务(14分)
3.1.1建立方便老年患者的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三优先服务,即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并按流程为老年患者提供服务,建立失能、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4分)
现场查看就医服务流程
察看三优先的服务情况
查看家庭病床建立的相关资料
考察老年患者绿色通道情况
3.1.2可提供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服务,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分)
查看现场和业务记录
3.1.3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院、家庭病床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分)
查看相关制度与业务记录
3.1.4为老年人规范开展上门服务工作,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分)
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全新

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全新目标:1.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2.提升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3.提高科室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4.加强科室的人员培训和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考核指标:1.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医生的沟通与交流、医疗技术水平、护理质量等方面。
2.医疗技术水平评估:科室医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医疗技术水平的评估结果。
3.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包括科室工作人员的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等方面。
4.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评估:科室内部工作协调性、行政事务处理的效率、临床工作的流程和规范性等方面。
绩效目标:1.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科室医生平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次数每年达到5次。
3.科室疾病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率达到80%以上,病死率和复发率降低到10%以下。
4.科室内部行政事务处理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临床工作流程规范化指标达到90%以上。
考核方法:1.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组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患者对各项服务的满意度百分比。
根据满意度百分比评估对应的得分。
2.医疗技术水平评估: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考核,包括对医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记录和学术交流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
3.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通过临床数据统计,评估科室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治疗的成功率以及病死率和复发率。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
4.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评估:定期对科室的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进行评估,包括行政事务处理时间,临床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等。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
考核结果分为几个等级,根据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1.优秀等级:达到或超过绩效目标的科室,给予奖金激励和表彰。
2.良好等级:未达到绩效目标但有明显进步的科室,给予激励和改进建议。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附件6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总体说明:
一、本细则适用于三级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民营中西医结合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
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
第二章队伍建设(85分)
5
注: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指经2年以上中医药院校教育,或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批准的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学习培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
第七章文化建设(30分)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40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附件 1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年版)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人员配备合理。
二、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参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经过 2 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优势病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医院加强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一、地市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和业务等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及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中医类别医师和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附件1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得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得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得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得考核与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人员配备合理。
二、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与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与科室命名规范。
二、参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与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得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与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系统培训得临床类别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理念与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优势病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与急危重症得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医院加强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得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与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与使用一定数量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一、地市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与业务等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与发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及提高临床疗效得具体措施。
1.临床科室综合考核表(重点专科)

未开展难点分析工作,每个病种扣2分;未定期评价,每个病种扣1分。
考核指标
分值
扣分细则
得分
11、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
5
无计划与措施,不得分;无明确继承人,扣3分;无跟师记录,扣3分。
12、临床应用的专科中药制剂品种≥3种
5
每少一种扣一分。
13、急危值处置
5
是否及时处置。处置不及时每例扣1分;登记是否齐全,不合规每例扣1分;签名是否齐全,不齐全每例扣1分。
无规划,不得分;不完整,扣1分
4、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
2
无计划,每少一年扣1分;不完整或与发展规划不相符,扣1分。
5、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2
无措施,不得分;未落实,每项扣1分。
6、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3个以上)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5无Βιβλιοθήκη 案,不得分,低于3个病种诊疗方案,每少一个病种,扣3分;病历中无体现,每个病种扣2分。
17、业务创新能力
2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至少一项)。无不得分。
18、各种登记本
10
是否齐全;登记内容是否完整规范,酌情扣分。
合计
100
备注:除第16项外,其余每个项目扣分以扣完为止。
7、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6
未执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2分,无临床路径表单,每份病历扣1分。
8、医师掌握本科室诊疗方案和常见病临床路径
5
科室负责人未掌握本科室诊疗方案和常见病临床路径,扣3分,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扣2分。
9、第一诊断用药的一致性
10
不一致0分。
10、分析、提出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并有明确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医疗规章制度学习1次/月、熟悉核心制度
无学习记录减1分。抽考核心制度不熟悉每项减1分。
7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发现未按制度执行每例减1分。
8
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环节病历和现场检查,未做到减2分/每例。
9
病人知情同意制度
发生知情不完善投诉的减1分。每份病历不完善减0.1分。
7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率≥80%
每降低10%减0.1分。
8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符合医院要求
缺一项减0.1分。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目标(20分)
1
病案甲级率≥85%
每降1%减0.1分。
2
无丙级病历(环节病历和终末病历)
发现每份减3分。
3
出院病历3日病案归档率≥90%
3日不及时归档减0.1分/每份
4
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被考核科室考核总分考核部门:医务科年月日
一、科室管理工作目标(30分)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与评分方法
减分原因
减分
1
不良医疗事件及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在科室记录本登记并报告医务科,如0.2分/件;病人投诉或被检发现扣0.5分/件。2
严格执行医保、新农合政策规定。
15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90%
每降1%减0.1分。
16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有1份减0.5分。
17
掌握本科室常见病(重点病)3个诊疗方案
不熟悉减0.5分/个/人。
18
本科常见病(重点病)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未执行本科诊疗方案,每份病历减0.5分。
19
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8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内科系统≤45%,外科系统≤40%,妇产科≤30%,儿科≤45%,手术室≤21%
比率超过0.1分,低于0.1%加0.15分。实行四舍五入计百分比,不足0.1%不计。
19
病床使用率≥85%
每降低10%减0.1。
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临床疗效指标(25分)
1
门诊中药处方比率≥40%
中医病历四要素齐全,缺一项减0.1分。
20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病历或处方记录格式及书写不符合一份减0.1分。
考核人签字:考核日期:
10
住院病历抗生素处方比率≤60%
每降1%减0.1分。
11
抗菌药物治疗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30%
每降1%减0.1分。
12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物比率≤30%
每降1%减0.1分。
13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0%
每降1%减0.1分。
14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0%
每降1%减0.1分。
14
查对制度
发现查对差错一次减0.5分。
15
交接班制度
查交接班记录本,缺一天减1分,记录一次不规范减0.1分。
16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急查标本不及时送检减0.5分/例,“危急值”登记不完整减0.5分/例,“危急值”处理不符合要求减0.5/例。
17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出现手术部位未做标识、核查不签名等减0.1分/次。
特殊检查、治疗、自费药品未签知情同意书;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处方超长超量开具等情况,每份病历或每张处方减0.1分;发现虚拟病人或挂床病人每人次减2分。
3
发生一般纠纷
科室存在缺陷引起的,发生一次减2分。
4
发生医疗事故
一级减20分,二级减15分,三级10分,四级减5分。
5
科室业务讲座至少1次/月
10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违反制度每例减2分
11
输血制度
不规范书写相关输血文书一处减0.1分,无输血指征减1分。
12
疑难、危重病历、死亡病历、大中型术前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每例减2分;记录不规范减0.5分/例,讨论中无中医内容见0.5分。
13
会诊制度
平诊或急会诊未及时到位,一次减1分,会诊记录不规范减0.5分/次。
入院诊断符合率≥90%
每降1%减0.1分。
5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每降1%减0.1分。
6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90%
每降1%减0.1分。
7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5%
每降1%减0.1分。
8
CT、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每降1%减0.1分。
9
门诊抗生素处方比率≤20%
每降1%减0.1分。
每降1%减0.1分。
2
门诊中药处方饮片处方比率≥20%
每降1%减0.1分。
3
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总人次≥30%
每降1%减0.1分。
4
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7%
每降低1%减0.1分。
5
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0%
每降10%减0.1分。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
住院病历每降1%减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