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现象成为终日日影,同样在一年中都没有日照的现象成为永久日影。
第三章:重点 1. 内扰,外扰,பைடு நூலகம்括什么
外扰: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 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 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邻室的温度。
15. 空气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6. 温湿度的关系, 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而相对湿度由于气温的日变化较大而变
化较大。
17.小区风场 (1)小区风场设计时要注意哪些东西
城市的主导风向 对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建筑进行布局,把大量产生污染物的企业 或建筑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游位置 (2)小区风场形成机理 建筑物对来流风的阻碍和聚积作用 小区内太阳辐射导致各表面存在温差而产生自然对流。 (3)不当的规划设计导致的风场问题: 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 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 夏季自然通风不良 风速太低导致气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出
A.自然条件: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 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云量 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较低。 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树皮,水
体的设置 B.人为影响(人为热):交通、家电、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 的认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是城市热岛 产生的原因。 (4)危害:
14.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 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 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 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水、地下 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以 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在供暖状态下,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换向阀将冷媒流动方向 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 凝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 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由风机盘管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 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 向室内供暖。
《建筑环境学》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建筑环境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与人体健康、可持续性 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学习建筑环境学的基本概 念,包括建筑生态学、室 内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
课程目标
掌握建筑设计中考虑人体 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 键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
深入研究建筑能源与可持 续性、城市化与建筑规划 以及建筑与气候变化等主 题。
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
1
室内空气质量
2
了解维护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提
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
建筑生态学
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噪音与震动控制
学习减少噪音和震动对人体健康和居 住质量的负面影响探索使用先进技术降低 建筑能耗的方法,例如 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 统。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研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 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建筑物生命周期分
析
评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 期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建设、使用和拆除阶段。
城市化与建筑规划
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环境变 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 响。
建筑规划原理
研究城市规划原则,包括用地 分配、建筑高度和道路布局等 方面。
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探索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推动城 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建筑与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影响建筑
了解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和建筑物运营的影响,如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
《建筑环境学》重点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
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
=1353 W/㎡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学探究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了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室内设计等方面,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结合建筑与环境的实际案例,对建筑环境学进行阐述。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建筑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筑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效益。
建筑的布局、高度和类型对城市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一个城市的建筑物高度,种类,位置对居民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安全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建筑的风水和民俗等因素也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安全感。
2. 建筑与环境保护建筑环境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环境保护。
建筑需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
建筑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是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筑师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废物的数量。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选用环保材料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的木材来代替石材,这不仅能减少消耗资源,还能减少碳排放。
3. 建筑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建筑环境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建筑物与自然相互作用,使得景观更加美丽,增加城市的生态气息。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和周围环境的装饰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在建筑物内部的视野和外部的视野都要被充分考虑。
案例分析下面将分别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三个方面来举例说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 城市规划: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个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
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集中展现了历史的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的融合。
从远处来看,外滩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建筑师在设计上考虑到了人性化,提高了游客的舒适度感受,教育了人们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由于外滩在江边上建造,因此建筑师还要确保建筑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和水位上升的情况都能够保持安全和结构稳定。
《建筑环境学》第四章-课件-

①辐射 ②对流 ③
蒸发
Vo,Io,do,o
★空气状态参数
变化的途径:
Pqw
QWG
tw
①对流
②空气直接 混合
Pqn 热,湿,尘源
Vi,Ii,di,i
③蒸墙体发传热/湿性能——影响内/外扰对室内空气环境的作4用-4
4.1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因素
4.1.1 太阳辐射与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建筑表面的辐射作用
ρ、α、τ——墙体表面反射率、吸收率、透射率
( τ =0: 非透明体;<1: 半透明体)
αs——表面的太阳吸收率
4-19
4.1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因素
4.1.2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αout
表面辐射特性:
对流 辐射
以外墙为例:
对流放热系数: w c f(N,R u e)
辐射放热系数:
w C r 1[2 1 T ( w )4 0 (T 1 0 a) i 4 0 ] r1/ 0 2 tw ( ta)i r 4 1 2 C 0 11 2 (1 T 2 m )3 0
并联作用→表面换热
qn n(n tn) n nc nr
串联作用 qwqqnq
4-21
4.1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因素
4.1.2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稳定传热量计算
➢多层均质墙体
θw
q
twtn
1w
di
i
1n
K0(twtn)
tw
tn
θn
twtn
twtn
Rw Ri Rn R0
K0、R0——墙体总传热系数,总传热热阻R0=1/K0, K≈f(墙体材质)——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等
《建筑环境学》课件

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
要点一
重要性
要点二
措施
建筑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公众对建筑 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有助于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 和民主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 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建筑环境设计和评价,发挥 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布局、 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公共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还需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居住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总结词
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环境学应用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现代建筑环境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智能化、绿色化,未来将更加注重 生态、健康、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
02
建筑环境学的核心概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建筑环境与人类健康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空气质量、 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都有显著影响。
06
案例研究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国内外优秀建筑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这些案例在建筑环境设计方 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规划和管理来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建筑设计与环境影响:研究建筑设计对人体舒适度、室内空气质量、自然光照、采光和通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建筑物能源效率:研究如何通过建筑材料选择、外墙构造、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优化,使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考虑可持续性,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实现长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4. 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5. 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如何应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来优化建筑环境,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环境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知识,创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环境学-第4章_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厚 大 衣 , 长 袖 衬 衫 , 保 暖 内
衣 , 长 内 裤
1.34
厚 三 件 套 西 衣 服 , 长 内 衣 裤 1.5
厚 毛 衣
0.37
厚 长 大 衣
0.63
厚 裤 子
0.32
工 作 服
0.2
夹 克
0.4
13
服装的热阻Icl
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 会降低服装的热阻。 Icl = 0.504 Icl + 0.00281Vwalk – 0.24
食物分解氧化热量 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
维持体温基本恒定! 代谢率(Metabolic Rate):
人体新陈代谢反应过程 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2
人体的热平衡
热平衡方程 M W C R E S = 0
皮肤表面积 AD = 0.202 mb 0.425 H 0.725
身高1.78m 体重65kg AD为1.8m2
to
hr tr hr
hcta hc
9
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象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 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 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k
k
tr
(Fnjtnj)/ Fnj
j1
j1
=
10
热质交换系数的确定
对流换热系数:专门针对人体的实验数据
受迫对流
hc= C v n
潜热散热量 Eres = 0.0173 M (5.867 Pa ) W/m2
24
人体的辐射散热
人体与外界的辐射换热方程
R fclfeff(Tc4lTr4)
0.8 0.4 0.7
0.78 0.72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辐射不均匀性(过高的辐射不均匀性会使室内人员感到
不舒适)
向量辐射温度:室内 两部分的平均壁面温度 差:Tv = Fpc ( Tc – T ) 向量辐射温度超过 10℃,人就感到不舒适
Tc
Tc-Tr (K)
a c
a
T Tr 辐射吊顶的位置、尺寸、 表面温度与舒适性的关系
36
辐射吹风感:房间内局 部低温辐射导致人体所
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进食后代谢率增加,蛋 白质代谢率高,糖和脂肪类代谢率低。
17
基础代谢率(BMR ,Basal Metabolic Rate) 定义: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 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
在18~25℃之间测定的代谢
率:46 W/m2
6~10%
BMR变化范围:10~15%。超 过20%为病态。
22
热感觉的影响因素:
冷热刺激的存在
刺激的延续时间
人体原有的热状态
5℃
变热
感觉热
感觉冷
23
热感觉的适应性
温度的变化(℃)
28
30
适应温度(℃)
32
34
36
38
40
24
核心温度对热感觉的影响
温暖
中性 皮肤温度作用
热! 核心温度作用
结论:热感觉最初取决于皮肤温度,而后 取决于核心温度。
与服装热阻的近似关系(用 于估算) fcl = 1.0 + 0.3 Icl
16
3.人体的能量代谢
(1)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
人体的能量代谢影响因素多:
肌肉活动强度:绝对的影响 环境温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谢率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少年高于老人 神经紧张程度:紧张则代谢率高
参考文献:H. Hensel, Thermoreception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1
21
四、热感觉
研究方法:心理学 定义:人对周围环境“冷”“热”的主观描 述。 特点:尽管人描述环境的冷热,实际上只能 感觉到自己皮肤下神经末梢的温度。所以 “冷”“热”与感受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不 是完全客观的。 ―中性”的定义:人体处于热平衡,体温恒 定,不冷不热,人用于体温调节消耗的能量 最小。
20
人体各部位冷点和热点分布密度 (个/cm2)
部位 前额 鼻子 嘴唇 脸部其他部位 胸部 腹部 后背 上臂 前臂 冷点 5.4-8.0 8.0 16.0-19.0 8.4-9.0 9.0-10.2 8.0-12.5 7.8 5.0-6.5 6.0-7.5 0.3-0.4 1.7 0.3 1.0 热点 部位 手背 手掌 手指背 手指肚 大腿 小腿 脚背 脚底 冷点 7.4 1.0-5.0 7.0-9.0 2.0-4.0 4.4-5.2 4.3-5.7 5.6 3.4 热点 0.5 0.4 1.7 1.6 0.4
不希望的局部降温
面对冷表面的平均辐射 温度比其它部分部分的
平均辐射温度低 8K 以
上,将使人感到不舒适
8K
37
辐射不对称性与满意率的关系
38
其它因素:Fanger 的实验结论 人种:非洲人比北欧人喜欢热环境吗?
热舒适感觉一样,只是热带人对热环境有较强 适应力,寒带人对冷环境有较强适应力。
29
影响热舒适的因素
空气湿度
垂直温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与吹风感
年龄、性别、季节、人种 辐射不均匀性
30
空气湿度
中性-热环境中,为什么潮湿的空气使人不舒服? 答:空气的湿度的增加不能改变出汗量,但单位 面积的蒸发量下降会导致蒸发换热的表面积增大, 增加了人体的湿表面积,改变人体的润湿度,增 加黏着性,导致热不舒适性。 空气湿度对人体排汗量有影响吗? 答:没有。只要皮肤没有完全润湿,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 会减少人体的实际散热量,人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
服装吸收部分汗液,只有 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 肤。使得需要更大蒸发量 才能在皮肤表面上形成同 样的散热量,因此服装的 存在增加了皮肤的蒸发换 热热阻。
15
(4)服装的表面积 服装的面积系数 fcl 定义:人体着装后的实 际表面积 Acl 和人体裸身 表面积AD 之比。有实验 数据。
表达式:fcl = Acl / AD
18
(2) 人体的机械效率
η=W/M
(3) 人体蒸发散热量E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Esk Emax=( Psk-Pa)/[ Ie,cl+1/(fcl he)] =he′(Psk-Pa) ●人体的呼吸散热散湿量 显热散热: Cres=0.0014M(34-ta) W/㎡ 潜热散热: Eres=0.0173M(5.867-Pa) W/㎡ (4) 人体与外界的辐射换热量R
Icl (clo)
0.36 0.57 0.61 0.96 1.34 1.5 0.37 0.63 0.32 0.2 0.4
12
●服装热阻的影响因素
(1)椅子对热阻的影响
椅子给人增加0.15 clo以下热阻 Icl = 0.748 Ach – 0.1
(2)行走对热阻的影响 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会降低 服装的热阻。 Icl = 0.504 Icl + 0.00281Vwalk – 0.24
S——人体蓄热率,W/㎡ (式中各项均以人体 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
6
S=0,表明人体正常; S>0,表明体温上升,人体不舒适; 当体温≥45℃,人死亡 ;
S<0,
表明在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增多。 当体温<36℃,称体温过低; 当体温<28℃,有生命危险; 当体温<20℃,一般不能复苏
25
热感觉的测量:问卷调查
Bedford ¹ ASHRAE µ Æ µ ±¶ Í Ä ß ã ê È ´ Ï ê È ±Ê ±¶ 7 6 5 4 3 2 1 ý ·Å ¹ ¸ Ö ¯ Í « ¯ Í Ì Å ¹ î È Ê Ä ¯ Í Á Ë æ Ê µ Å ¹ æ £ ² ä º © Ê Ê ¨º À ² È £ î È Ê Ä ¸ ì Á Ë æ Ê µ Á ¿ « ¸ ì Ì Á ¿ ý ·Á ¿ ¸ Ö ¸ ì ASHRAE È · ¾ ±¶ Ð õ ê È 7 6 5 4 3 2 1 È Å ¯ Ô ¯ É Å ý £ Õ ³ Ô ¸ É Á Á ¸ À ä
5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
MWCRES=0
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 形式散发的热量,W/㎡ ;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 的热量,W/㎡ ;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 W/㎡ ;
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热环境吗?
不是,只是老年人活动量小。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热环境吗?
不是,只是女性喜欢穿较轻薄的衣服。
10
1clo定义为:一个静坐者 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 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 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感到
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热阻。
11
若已知单件服装热阻,则 Icl = 0.161+0.835 Iclu,i
类型
短袖衬衣,短裤 长裤,短袖衬衫 长裤,长袖衬衫 长裤,长袖衬衫加短外衣 厚大衣,长袖衬衫,保暖内 衣,长内裤 厚三件套西衣服, 长内衣裤 厚毛衣 厚长大衣 厚裤子 工作服 夹克
故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改变。 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增加空气湿度会减
少人体散热量吗? 答:不会。
31
垂直温差 尽管受试者处于热中性状态,头足温差仍然使人感
到不舒适。
28℃
20℃
32
33
ASHRAE Handbook:地板温度和不满意度的关系
34
气流与吹风( draught)
定义:人体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温 但在“中性-热”环境下吹风往往是愉快 的 其它不舒适的原因
局部压力干扰、烦扰感、粘膜不适感
冷颤出现是人体感觉不舒适的原因 人头顶上的自然对流速度是 0.25 m/s,所以是人体对风 速可以觉察到的阈值,往往用来确定室内风速的设计标 准。 当空气流速≤0.5 m/s,麦金太尔(1979)等研究者的 实验表明,只要把空气温度调整得合适(提高空气 温度),就可以使空气的流动几乎觉察不到。
Tr
4
4 ( Fnj jTnj ) j 1
k
0
反映了环境空气温度ta和平均辐射温度 的 综合作用。
hr tr hcta to hr hc
9
3.服装的作用
服装的作用:保温和阻碍湿扩散 服装的热阻Icl
一般指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
单位m2.K/W和clo,其中1clo = 0.155 m2.K/W
7
2. 关于热湿环境的术语
平均辐射温度 t r 或 Tr 定义: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 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 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tr
(F
j 1
k
nj nj
t )
=
8
近似式: tr ( Fnj tnj )
j 1
k
准确的应该是四次方: 操作温度to:
R=fclfeff (T4cl-T4r)
(5) 不同环境条件和活动强度下,人体的散热和散湿 量
19
二、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
20世纪初发现人的皮肤 上存在对冷敏感的区域 “冷点”和对热敏感的区 域“热点”
50mV
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明 显多于热点 为什么人对冷更敏感? 答: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明显多于热 点,冷感受器位于贴近皮肤表面下 0.17mm的生发层中,热感受器位于皮 肤表面下0.3-0.6m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