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桩基础1-完整版
三-1风水文化全文-桩基础-在线文档

I C、观水又称水抱 ,指周围的“池塘 、溪流、 海洋等环境 , 阳来一片 、阴来一线 ”
I D、点穴 就是决定人住的阳宅和阴宅的位 置 ,“吉穴 ”,砂环水抱层层周密
I 第一 ,房子不见光。
所谓不见光的房子 ,是指不管是白天 太阳有多好 , 能照到房内的阳光始终很少很 少 ,像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阴气加重 , 阴气 加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脾气不好 ,容易夫 妻之间产生矛盾 , 另一个也是最不利财。
I 在宋朝黄妙应所著《博山篇》“论龙 ”中说: 认得真龙 、真龙居中 、后又托的 、有送的 、 旁有护的 、有缠的 。托多 、送多、护多 、缠 多 、龙神大贵 、中贵 、小贵 、凭着可推。
I B、察砂 砂就是主山脉四周的小山 、在主 山脉的两侧有上砂与侍砂相拥抱 , 能遮挡住 外来恶风 ,增加小环境的气势。
4 、认为晋代 郭璞所著《葬书》 中首先提到的:“葬 者 ,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代聚之则不散 ,行之使者止 ,故谓之 风水 。”
(2)风水文化的内容
A、觅龙 寻到山脉还得看山之形势 ,远观 得势 、近观得形 、总的要求群峰起伏 、山势 奔驰为好 ,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
完整版建筑施工技术桩基础工程

h4——起锤所需的工作富余高度(1~2m)。 (3):打桩施工。
1)打桩顺序。 由于打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使先打的桩因受水平推挤而造成
偏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而后打入的桩因土体挤密, 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土深度,或造成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 大。因此,进行群桩打入施工时,为了保证打桩工程质量,防止 周围建筑物受土体挤压的影响,打桩前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桩 的规格、长短和桩架的移动方便等因素来正确选择打桩顺序。
桩架示意 1-柴油桩锤;2-立桩;3-回转平台; 整理课件 4-撑杆;5-司机室;6-平衡重;7-底盘
桩架在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桩的材料、材质和截面形状、尺 寸;是单节桩或多节桩,桩的连接形式与数量;施工场地条件、 作业环境和空间;选定的锤型、锤质量和尺寸;施工进度要求等。 桩架的高度H应满足: H≥h1+h2+h3+h4
桩现场就地预制。
整理课件
钢筋混凝土方桩 1-主筋;2-钢箍;3-钢筋网
3:桩的预制 预制桩在制作时,桩内应设纵向钢筋或预应力筋 (或丝)和横
向钢筋(或箍),以便承受桩在运输、起吊和下沉时产生的弯曲
应力和冲击力。
整理课件
预制时应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纵向主筋长度不够时,应采用对焊。 同一钢筋的两个接头距离应大于30倍主筋直径,但不小于 500mm,主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不应超过50%。 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0,混凝土的粗骨料应用粒径为5~ 40mm碎石或碎卵石,桩混凝土应用搅拌机拌制、机械振捣,由 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一次完成。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现场预制桩多采用叠浇法间隔制作,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不 得产生不均匀沉降。桩与桩之间应涂刷隔离剂,以保证桩起吊时 不互相粘结。桩的叠浇层数,应根据地面允许荷载和施工条件确 定,但不宜超过四层。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须在下层桩或邻桩 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后方可进行。 预制桩的质量,除要满足规范的允许偏差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 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该桩全部表面积的0.5%,且不得 过分集中;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其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 得大于0.25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一半;桩顶和桩 尖处不允许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 4:桩的起吊 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后才可以运输和沉桩。
专题三桩基础工程

1.打桩机具选择
打桩机主要包括桩锤、 桩架和动力装置3部分。
二、预制桩的制作
2.桩架的作用 • 桩架的作用就是吊桩就位,悬吊桩 锤,打桩时引导桩身方向。
• 桩身要求稳定性好,锤击准确,可 调整垂直度;机动性好,灵活性好, 工作效率高。
二、预制桩的制作
3.打桩前的准备 • 清除妨碍打桩施工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接通 电源、水源来进行打桩试验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
三、灌注桩的施工
3.成孔
潜水钻机成孔示意图
三、灌注桩的施工
4.安放钢筋骨架 • 钻孔达设计深度后,即可安装钢筋笼。 5.清孔 • 安放钢筋笼后,应立即清孔,即清除孔底沉渣、淤泥,以 减少桩基础的沉降量。清孔宜在钢筋笼下放后进行,否则 下方钢筋笼时会将孔壁土层刮落,影响清孔效果。
三、灌注桩的施工
三、灌注桩的施工
3)孔底隔层 表现:指孔底残留石渣过后,孔脚涌进泥沙或塌壁泥土落底。 主要原因:清孔不彻底,清孔后泥浆浓度减少或浇注混凝土、 安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造成塌孔落土。 处理方法:做好清孔工作,注意泥浆浓度及孔内水位变化, 施工时注意保护孔壁。
三、灌注桩的施工
4)夹泥或软弱夹层 表现:指桩身混凝土混进泥土或形成浮浆泡沫软弱夹层。 主要原因:浇注混凝土时孔壁坍塌或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高 度太小,泥浆被喷翻,掺入混凝土中。 处理方法:经常注意混凝土表面标高变化,保持导管下口埋 入混凝土下的高度,并应在钢筋笼下放孔内4h内浇注混 凝土。
专题三 桩基础工程
主要内容
•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起吊、对方、桩锤和桩架的 选择,沉桩方法、打桩顺序的确定,质量控制; • 2.钻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施工中常见 问题和处理方法。
桩基础施工知识一

埋置护筒时注意事项:
back
(1) 护筒平面位置应埋设正确,偏差不宜大于 50mm; (2) 护筒顶标高应高出地下水位和施工最高水位 1.5~2.0m。在无水地层钻孔,因护壁顶部设有溢浆 口,因此筒顶也应高出地面0.2~0.3m; (3) 护筒底应低于施工最低水位(一般低于 0.1~0.3m即可)。深水下沉埋设的护筒应沿导向架借 自重、射水、震动或锤击等方法将护筒下沉至稳定 深度;入土深度:粘性土应达到0.5~lm,砂性土则 3~4m; (4)下埋式及上埋式护筒挖坑不宜太大(一般比护 筒直径大1.0~0.60m),护筒四周应夯填密实的粘土, 护筒底应埋置在稳定的粘土层中,否则也应换填粘 土并夯密实,其厚度一般为0.50m。
制备泥浆
泥浆作用:
(1)在孔内产生较大的悬浮液压力,可防止坍孔; (2)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 的活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 将孔内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 (3)泥浆比重大,具有浮渣作用,利于钻渣的排出。 因此在钻孔过程中,孔内应保持一定稠度的泥浆,一般 比重以1.1~1.3为宜,在冲击钻进大卵石层时可用1.4以上 ,粘度为10~25s,含砂率小于6%。在较好的粘土层中 钻孔,也可灌入清水,使钻孔时孔内自造泥浆,达到固 壁效果。调制泥浆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5。
back
back
挖孔灌注桩
施工方法:
依靠人工(用部分机械配合)或机械在地基中挖出桩孔 ,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所形成桩。
特点:
受设备限制,施工简单。挖孔桩桩径较大,一般大 于1.4m;为确保施工安全,挖孔深度不宜太深。能直接 检验孔壁和孔底土质以保证桩的质量。为增大桩底支承 力,可用开挖办法扩大桩底。
适用:
桩基础1

原由
桩侧和桩端阻力的大 小以及它们分担荷载 的比例有很大差异
(二)按使用功能分类 • 当上部结构完工后,承台下部的桩不但要承受上部结 当上部结构完工后, 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 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还担负着由于风和震动作用 引起的水平和力矩,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引起的水平和力矩,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d≤250mm; )小桩: ; (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 )中等直径桩: < < (3)大直径桩: d≥800mm )大直径桩:
三、桩的施工工艺简介
(一)预制桩 在工厂(或者现场)预制成桩以后再运至现场, 在工厂(或者现场)预制成桩以后再运至现场,在设计桩 位处以沉桩机械沉至地基土中设计深度的施工方法的桩 (1)钢筋混凝土桩 1、预制桩种类 (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 (3)钢桩 (1)锤击式 2、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2)静压式 (3)振动式
第四章 桩基础
4.1 概述 4.2 桩基础的类型 4.3 桩的承载力 4.4 桩基础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桩基础 桩基) (桩基) 桩体 低桩承台 连接桩顶 的承台
当承台底面 低于地下地 面以下时 当承台底面 高于地面时
相应基础
低承台桩基础
高桩承台
相应基础
高承台桩基础
低承台桩基础
高承台桩基础
一、桩基设计原则
(2)粘性土中单桩竖向承载力:
对于超固结、非灵敏性土(CD)
' ' Qu = u p ∑ σ Vi K si tan φai li + σ Vb ( N q − 1) Ab
桩的竖向承载力——按抗剪强度指标
(3)无粘性土中单桩竖向承载力:
三桩基础计算(350)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3,自重(包括压重)F1=350.0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1055.25kN.m,塔吊起重高度H=90.00m,塔身宽度B=1.60m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承台边长Lc=11.76m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0.60m,桩间距a=10.20m,承台厚度Hc=1.20m基础埋深D=0.00m,承台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350.0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1.2×(F1+F2)=492.00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1055.25=1477.35kN.m三. 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2×410.00=492.00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0×1.732×Bc×Bc×Hc/4+20.0×1.732×Bc×Bc ×D/4)=2155.78kN;M x,M 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492.00+2155.78)/3+(1477.35×10.20×1.732 / 3)/[(10.20×1.732/3)2+2×(10.20×1.732/6)2]=1049.83kN没有抗拔力!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2.2条)其中 M x,M y──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x1,y1──单桩相对承台计算轴的XY方向距离(m);N 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i1=N i-G/n。
桩基础三打桩施工技术方案

桩基础三打桩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准备工作1.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确定桩基础的位置和数量。
2.选用合适的打桩机械设备,如振动锤、冲击锤等。
3.测量施工现场的地基情况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准备好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和材料,如起重机、堆料场等。
二、施工步骤1.建立工地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桩的类型和规格。
3.使用振动锤对钢模桩进行下压打入,或使用冲击锤对预埋桩进行冲入,确保桩顶与地面平齐。
4.钢模桩使用振动锤打桩时,要注意控制振动力和频率,以避免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5.预埋桩进行冲入时,要控制冲击力和冲击次数,确保桩的稳固性和承载力。
6.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检查桩的竖直度和偏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7.桩打入到规定的深度后,进行桩顶修整和打磨,使桩顶平整牢固。
8.确保桩与地基之间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可以采用注浆或回填土进行灌浆充实。
9.完成桩基础施工后,进行桩基础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桩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三、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桩的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
2.对每一根桩进行质量检查,检查桩的外观和内部质量,如存在缺陷或损坏的情况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进行桩基础的开裂检测,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桩基础进行检测,确保桩基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对桩基础进行承载力试验,采用静载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验证桩基础的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
四、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采取防尘、防噪声措施。
2.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周围居民和交通的影响。
五、安全措施1.对施工现场进行周围防护,确保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范,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
3.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4.定期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桩基础 三、打桩施工技术方案(完整版)

三、打桩施工技术方案1、施工技术重点和所采取的措施1.1重点一:送桩深度深,技术要求高1.1.1、情况分析:根据招标图纸,本工程西航站楼主楼部分PHC管桩送桩的深度一般在8-10米左右,送桩是沉桩施工中最后一道工序,对于如此超深送桩可能会有如下问题:由于“送桩杆”和桩存在不连续面,会使桩锤锤击能量衰减损失,打击效率低下,还会发生偏心锤击和桩体的倾斜。
“送桩杆”与桩的断面存在间隙或差异,会使桩顶受到过大的打击应力,使桩顶破碎,还会造成桩的局部弯曲1.1.2、应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专门设计并投入8套专用送桩器,送桩器的形式采用套筒式,长度12m,送桩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应考虑能尽量减小上拨时的阻力,送桩器应与管桩直径相适应,桩帽宜套入桩顶30~40厘米。
必须保证“送桩杆”与桩身的纵向轴线保持一致。
送桩时,需用两台互为正交的经纬仪观测控制送桩的垂直度。
送桩杆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硬木衬垫,防止桩顶击碎。
衬垫需经常更换,送桩杆与桩顶接触面要保持密贴。
控制送桩深度时,不要加上硬木衬垫的厚度。
为确保周边桩基施工桩位不受影响,送桩达到深度后,送桩杆不要急于拔出,可先将送桩杆拔松动后,待相邻桩入土深度达到拟送桩深度,再将送桩杆拔出,并立即回填。
1.2重点二:施工场地大、条件复杂,总体部署难度大1.2.1、情况分析:本工程场地宽广,目前经过业主和总包近半年的辛勤工作,场地内大部分三通一平的工作已完成,但由于本场地原貌比较复杂,仍然有一些河道、桥梁及动拆迁工作需和桩基施工同步进行(详见下表),这样就使本桩基施工局部外部条件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工程部署时必须综合考虑。
1.2.2、应对措施:1.2.2.1 合理安排施工道路运输道路的部署原则是主要利用原有585弄、710弄、770弄及场内原有道路,根据横沥港回填情况,局部布置施工便道,但不影响飞行区施工。
在跨横沥港时需经过横泾港桥以及尹更浪桥(该两座桥我司在编制本方案时,已进行了详细排摸,并进行了模拟载重实验,详见本章1.1.3、桥梁情况及分析),在河道完全回填完毕周边施工道路成型后该两座桥再行拆除,同时在施工现场分阶段(横沥港回填前后)增设施工临时便道近1500m,采用压实路基后上铺设60cm厚建筑垃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