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调整

中国国际储备及调整姓名:杨丹学号:201284370106 班级:10接贸1班内容摘要:通过对1995年-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数据的调查,运用外汇储备水平,储备/进口比例法,机会成本说,货币供应量决定论,储备/外债比例关系,影响国际储备总量的因素六种方法得出一致结论,国际储备规模过量。
并从7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并结合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的特点与各储备所占的比例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在内部结构,自身结构,储备币种,成本与收益均存在不平衡,结合国情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国际储备规模国际储备结构外汇储备一、中国国际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及依据(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当今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中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形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 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
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
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
截至2012 年6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24万亿美元。
表1 中国近几年外汇储备总表(1995—2012年)单位:万亿美元年份外汇储备(亿元)外汇储备增长率(%)1995 0.07 42.571996 0.11 42.701997 0.13 33.191998 0.14 3.621999 0.15 6.702000 0.17 7.042001 0.21 28.152002 0.29 34.992003 0.40 40.802004 0.61 51.252005 0.82 34.262006 1.07 30.222007 1.53 43.322008 1.95 27.342009 2.40 23.2820102.85 18.68 20113.18 11.72 2012 3.24 3.89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约占国际储备的95%,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储备增长迅速,且规模大。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 . .. . .一、关于外汇储藏1、外汇储藏的定义外汇储藏〔Foreign E*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藏资产中的外汇局部,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归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藏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藏的主要用途外汇储藏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藏的主要形式外汇储藏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藏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藏的功能外汇储藏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藏现况1、外汇储藏的规模一般来说,外汇储藏可以表达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藏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藏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藏年均35亿美元。
此后,我国外汇储藏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
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藏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 .专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藏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到达43.32%,最低增长率也到达了18.68%。
中国国际储备分析

中国国际储备分析一、中国国际储备构成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构成。
其中自有储备由黄金、外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构成,占中国国际储备大多数,所以将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
二、2007-2011年中国国际储备变动趋势从以上图看出,中国国际储备量还在不断地增加当中,但是增加速率有所减缓。
三、引起国际储备变动的原因分析因中国外汇占国际储备资产90%以上,因此将以中国外汇储备为例来分析国际储备变动的原因。
1.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是形成巨额外汇储备的重要原因我国广阔的市场潜力,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加入WTO后投资环境的改善,对外资来华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我国金融项目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
2. 政策、体制在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1994年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二是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家又实行“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宽进严出政策。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像“两免三减半”等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3. 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大量涌入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美元存款利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境内机构和个人纷纷将所持美元资产兑换成人民币,同时大量投机资金受到利益驱动伪装成经常项目交易进入我国,期待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
四、国际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中国外汇占国际储备资产90%以上,因此将以外汇储备为例来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1. 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巨额外汇的存在,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
而我国拥有巨额外汇,这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良好,企业对外信誉好,很受外商信赖。
2. 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无疑是吸引外商投资和对外融资的一个重要条件,表现在一是增强外商对中国经济信心。
二是从外债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充足,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
3.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浅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和管理政策建议

浅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和管理政策建议前言外汇储备是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货币资产,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增长和优化。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始终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截止2021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为3.22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
分析其结构可以发现,外汇储备主要由外汇、金融衍生品和其他投资组成。
其中,外汇占据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约占80%以上,金融衍生品占比约为10%,其他投资占比较小。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国外贸结构发生了变化,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我国外贸形势不断发生变化,这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风险也在逐步增加,这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研究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收支、金融市场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
其中,GDP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对外汇储备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稳定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有助于促进外汇储备的增长,反之则会对外汇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潜在风险虽然外汇储备是我国货币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外汇储备管理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其中,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主要的三种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市场风险包括金融市场变化和利率风险等;信用风险是对外汇储备所投资的相关方信用状况的评估。
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建议为了保护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合理增长,我们提出一些管理政策建议:1.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的建设。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T-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T-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彭玉镏;康文茹【摘要】笔者基于2000年3月至2017年5月间的月度数据,参考Stavarek (2010)外汇市场压力(EMP)模型,对人民币EMP(外汇市场压力)进行测算,并根据Nakajima (2013)的门限参数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LT-TVP-VAR模型)分析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汇率市场预期、GDP增速、通货膨胀对EMP 的影响.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对EMP影响不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对EMP有反向拉动作用,GDP增速、汇率市场预期对EMP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受阻,利率调控人民币汇率作用有限,应深化利率市场化,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准备条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有重要影响;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汇率预期对汇率有短期冲击效应,应加强预期管理,防止非理性预期的过度冲击.【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9页(P33-41)【关键词】外汇市场压力(EMP);LT-TVP-VAR模型;汇率预期;货币政策【作者】彭玉镏;康文茹【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2一、引言自2015年“8·11”汇改至2016年年底,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贬值,CNH与CNY的汇差一度达到1 500个基点,外汇储备跌至接近3万亿,资本大量外流,央行为了控制单边大幅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5年12发布CEFTS(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大了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对短期资本流出进行强监管;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引入“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虽然这次人民币单边大幅贬值已经得到了根本控制,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因此分析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汇率预期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可以用来衡量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经验指标及指标参考值

可以用来衡量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经验指标及指标参考值
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经验指标及其参考值
在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时,可以参考以下经验指标:
1. 贸易支付能力:通过对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比率(储备进口比率)进行评估。
该比率的参考值通常为3个月,意味着外汇储备应足以支付3个月的进口额。
2. 外债偿付能力:通过对外汇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率(外债偿付比率)进行评估。
该比率的参考值通常为20-30%,意味着外汇储备应足以覆盖外债偿付需求。
3. 经济增长需求:经济增长会带来外汇收入的增长,因此外汇储备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汇率稳定:汇率稳定通常与外汇储备规模密切相关。
通过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比率(储备货币比率)进行评估,该比率的参考值通常为50-100%。
总体而言,这些经验指标可以为衡量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提供参考,但实际情况可能因国家而异。
在确定外汇储备规模时,应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并考虑国家特定条件和政策目标。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不断攀升,2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形势不景气,但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年增加量均超过4千亿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1316亿美元。
近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有密切关系,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一是增大了外汇储备安全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外汇储备无法规避的两种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最为严重,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
美国央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1次降低利率。
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自28年1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1年期国库券利率持续走低,截至28年12月22日,收益率降到.39%。
截至28年1月,美元对人民币已贬值高达9.5%,当时我国外汇储备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仅此汇率风险一项损失就已高达13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不论是美国国债价值下跌抑或是美元汇率大幅贬值,都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是加大了外汇储备成本。
超额外汇储备的存在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成本,有研究表明,向国外进行国债投资比向国内发放贷款所获得利息要少,向国外商业银行借款的利率又比一般的存款利率要高,要多支付利息。
超额外汇的巨额存在所造成的少收的利息和多付的利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以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管理当前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要积极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的措施。
具体说来一是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二是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三是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1.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哲学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控制也不能有一个固定数量的额度,而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外汇规模。
我国国际储备状况与趋势分析

我国国际储备状况与趋势分析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3,991.52亿美元。
下面就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做具体分析。
1、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外汇储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建国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还是非常小的,如1950年只有1.57亿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力鼓励出口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好转,到1990年底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在此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快速而稳定增长的阶段。
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2月份增长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接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创出新高。
2006年10月底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
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46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
2009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突破20,000亿美元。
图1描述了1990~2009年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2000年到200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2%。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2007年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为43%,2008年下滑到27%,2009年为23%。
2、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自1992年起定期发布外汇储备余额的相关数据,但对外汇储备的构成不予公布,因此只能通过国外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已有的研究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美元的比重较大,欧元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
2003年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国内学者李振勤推测,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大致为美元70%,欧元15%,日元10%、英镑5%。
到2004年,美元比例有所下降,大约为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子分析
研究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子及其安全系数,运用EVIEWS6.0和EXCEL软件对外汇储备及其三个影响因子: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进行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安全系数越来越低。
最后,提出我国应该减少美元外汇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建议。
标签:外汇储备;多元回归;影响因子;安全系数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猛:2006年2月底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10月超过万亿美元大关;2007、2008年增长均超过4000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19460.3亿美元,接近两万亿美元大关。
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相当于2008年我国GDP的约4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长速度快、数量多,对我国经济发展兼具积极和消极作用。
外汇储备在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国际信誉、有效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但是,外汇储备过多会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一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研究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要先确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子,然后从这些确定的影响因子入手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2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4%,其中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货物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达到1342亿美元。
这大大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额。
由于相关系数较高,本文用进出口总额来代表贸易顺差额。
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77.94亿美元,2003、2004年分别为184.22、270.45亿美元,表明从2002年开始,大量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引起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吸引国外投资者到我国进行投资,这些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
因此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实际利用外资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三个原因。
3 模型检验
3.1 经济检验
由EVIEWS回归结果得到,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当年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实际利用外资每增长1%,外汇储备分别平均增长1.374%、0.0019%,0.0008%,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我国长期以来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外汇收入逐年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外热钱涌入;实际利用外资增加会导致我国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因此它们都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起了促进作用。
3.2 显著性检验
3.2.1 拟合优度
5 外汇储备安全系数分析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增加国内货币供给,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变化,降低宏观调控能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等。
我国应该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采取适当措施,以缓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地位,美元外汇储备逐年上升,且规模较大。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逐年缩水,这将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和安全系数。
下面以1990年的人民币汇率为基期,随后的年份为报告期来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率,以此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系数。
由图4可以看出,与基期相比,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价值每年都在缩水。
从1991年到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率逐年上升,到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率达到峰值445%。
1994年以后,外汇储备缩水率虽有所下降,但是一直到2005年都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
2005年以后缩水率保持在25%以上,这说明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账面价值逐年上升且外汇储备规模大,其实际价值其实是逐渐减少的。
从199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缩水幅度比较大,一直处于10%以上,这表明我们用不断升值的人民币购买了大量在未来会不断贬值的美元。
这削弱了我国外汇储备防范风险的作用,对我国来说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安全的。
5.2 安全系数分析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外汇储备安全系数大多数在60%以下,极少数在80%以上,这表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度不高。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系数近几年来有所上升但其数值仍然在80%以下,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例如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数量,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来增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大量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及人民币发行的大增,被动的大规模基础货币的投放使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本国货币的独立发行权。
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6 总结
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实际利用外资的增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扩大、增长速度过快。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给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带来压力,同时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而人民币不断升值降低了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使我国外汇储备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不利于我国经济安全,因此我国应采取更多合理措施来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
参考文献
[1]姜伟.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赵胤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
[3]周畅.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分析及规模控制建议[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16.
[4]陈享光,孙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76-81.
[5]王冬.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因素主成分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
[6]唐雪凡.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