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它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再到逐渐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汇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剖析,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史。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1:2.46的水平。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外储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固定汇率制度逐渐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外汇管制,并开始了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汇率制度,即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开设一个外汇交易市场,行使市场调节作用。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解决外汇供求不平衡、黑市交易盛行等问题。
然而,双轨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中国汇率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出了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托管币篮机制改为单一美元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汇率水平。
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升值,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75升值至6.0504,升值幅度接近30%。
然而,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了贬值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外汇干预、限制资本流出等。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保持平稳,但在2015年8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了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2%。
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在贬值的趋势,一度对美元贬值超过6.9元。
对于中国汇率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1950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详细图表

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关于外汇储备1、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4) 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况1、外汇储备的规模—般来说,外汇储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5亿美元。
此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
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达到43.32%,最低增长率也达到了18.68%0即使是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风暴侵袭的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仍然达到2.3992万亿美元,增加值为4532 亿美元,增长率为23.29%,相当于七国集团(G7)的1.93倍。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

图二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国家外汇 储备
(亿美元)
外债余额 (亿美元)
1050.29
314.32
42.7083
1398.9
348.61
33.1918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449.59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 23991.52 28473.38 31811.48
但是以上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大都是基于发达 国家的现实情况,对于我国来讲其适用性自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基于我 国的特殊国情,找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个因素,对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的研究,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 实际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选取合适的变量。采用代表经济总量的国内生产总值、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外债余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广义 货币供应量 M2 以及代表 2008 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虚拟变量 D1 等八个 变量,在对各个指标 1985 年--2011 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我 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具体影响。并尝试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提出建议。
现阶段对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对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王洋来源:《财讯》2018年第13期我国一直是外汇储备大国,然而从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首次出现下降,截止2017年初还再持续下降。
外汇储备的下降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再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历史变化及其现状;其次分析了导致外汇储备递减的原因;最后根据各国类似的经验及我国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策。
外汇储备热钱外汇管理引言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以29,9820400万美元首次跌破3亿美元,连续七个月下滑,同比去年减少约7%。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我国政府对贸易出口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对外贸易储备量也相应不断增加,尤其是2016中国加入特别提款后,各国投资者也在时刻关注我国经济动态,并且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然而外汇储备的下降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投资者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期,人民币贬值的呼声也开始增多,外汇规模缩水日益成为世界上的焦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历史变动1978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经历了五个阶段,根据有关资料1978年到2017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如下面表1所示。
(1)1978年-1989年,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约束之内,在此期间,中国处于摸索阶段,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贫乏阶段,该阶段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还非常稀少,是我国外汇储备最困难的时期。
(2)1990年-1993年,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由几乎零基础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到“百亿”大军。
(3)1994年-1997年,我国正步入“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率平均以30%的增幅。
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摆脱了外汇储备短缺时代。
(4)1998年-2000年,外汇储备增速出现短期回落,不过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还在轻微增长。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
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
关键字: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发展趋势发展趋势;;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1950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表一表一 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1950年-2011年)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年度 金额 1950 1.57 1951 0.45 1952 1.08 1953 0.90 1954 0.88 1955 1.80 1956 1.17 1957 1.23 1958 0.70 1959 1.05 1960 0.46 1961 0.89 1962 0.81 19631.191964 1.66 1965 1.051966 2.11 1967 2.15 1968 2.46 1969 4.83 1970 0.88 1971 0.37 1972 2.36 1973 -0.81 1974 0.00 1975 1.83 1976 5.81 1977 9.52 1978 1.67 1979 8.40 1980 -12.96 1981 27.08 1982 69.86 1983 89.01 1984 82.20 1985 26.44 1986 20.72 1987 29.23 1988 33.72 1989 55.50 1990 110.93 1991 217.12 1992 194.43 1993 211.99 1994 516.20 1995 735.97 1996 1050.29表二表二 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单位:亿美元1998 1449.59 1999 1546.75 2000 1655.74 2001 2121.65 2002 2864.07 2003 4032.51 2004 6099.32 2005 8188.72 2006 10663.44 2007 15282.49 2008 19460.30 2009 23991.52 2010 28473.38 201131811.48-5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自建国以来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
外汇储备减少原因是什么

外汇储备减少原因是什么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而如果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突然间减少那肯定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下面就让店铺带你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外汇储备减少原因是什么吧。
外汇储备减少的原因咱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八月末,外汇储备为31851.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较七月的32010.5亿美元减少159亿美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咱们国家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在2014年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总额约三分之一。
2014年12月外汇储备约3.84万亿美元,2015年8月外汇储备约为3.56万亿美元,2015年12月末外汇储备约为3.33万亿美元,2015年累计减少外汇储备约5126.6万亿美元。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外汇部分,即一个国家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地,外汇储备就是外汇计价的资产。
数据显示,2016年1月咱们国家外汇储备为3.23万亿美元,2月份为3.20万亿美元,3月为3.21万亿美元,4月份为3.219万亿美元,5月份为3.19万亿美元,6月份为3.20万亿美元。
尽管2014年9月份以来,外汇储备一直下降,但是2016年以来外汇储备数据发展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3.2万亿美元左右,虽然呈现递减趋势,但是幅度较小。
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比较多,央行外汇市场的调节,外汇储备资产价格波动,美元贬值或升值,其它国家货币汇率变动,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外汇储备规模减少或增加。
2016年7月至8月两个月外汇储备减少,八月外汇储备为3.18万亿美元,七月份为3.20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一)对外投资。
据商务部,2016年1至5月,咱们国家投资者对全球151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792亿元,同比增长约61%,对外投资去年同期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投资目的地国家有东盟、欧盟、澳洲、美国、俄罗斯、日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
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
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1950年-2011年)
单位:亿美元
表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
单位:亿美元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
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
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
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
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
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
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有力地推动了出口,资本流入平稳增长。
到1991年外汇储备激增四倍,从56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
经历过几十年的大起大落,在1994年1月推出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并轨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项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到1996年,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00多亿增加到1050亿。
1998年,受1997年8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外汇储备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到年底达到1449。
59亿美元,仅此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加入了国际市场至此,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连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增加,集中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
30多年来,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资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适时的各项政策,都为外汇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似乎过快,但是这却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
所以很多人认为外汇储备
还处于合理水平。
同时,我国还面对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人民币升值能够明显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有效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抑制国内替代品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价格总水平。
但在升值过程中,央行不进行干预,很容易对人民币浮动区间产生冲击,进而对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有外汇储备支撑,就可以在市场大幅波动时进行必要的调节。
1997年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东南亚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之时,因外汇储备不足,无力抵御国际热钱的冲击,最终酿成重大金融危机。
鉴于这一教训,日本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然而,时至今日,“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的观点开始占据主流。
众所周知,外汇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购买外国国债,2008年9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850亿美元。
自此,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然而持续的增长所带来的危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中就已经看见。
当时大量日本投资者将日元换成美元,购买美国的债券和股票,然而1985年的《广场协议》扭转了美元升值的局面,西方各国大规模的抛售美元,美元大幅度贬值,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画下了句点。
2011年度中国外汇储备总储备额达到31811。
48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这已经是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了。
我们将闲置的巨额外汇储备,用去购买低收益的美国国债,支援美国的经济建设,美国人不但不领情,反而通过美元贬值,让中国承担了较大的外汇储备贬值风险。
同时,由于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央行不得不调整政策,埋下了通货膨胀隐患,限制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空间,削弱了宏观调控的能力。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外汇储备到底要增加到何时?
也有人表示“我们3万多亿外汇并不是很多的。
”储备增长主要是因为结售汇制,以及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手中一有外汇马上卖掉,而不愿意持有,集中到中央银行手中,这才使得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假如人民币汇率能保持稳定,不再继续升值的话,民间有持汇的愿望,随着企业和个人持汇愿望的增加,外汇储备自然就会下降。
但是,在表二中我们也看见了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虽达31811。
48亿元,却是中国外汇储备1998年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很多人表示外汇储备总体趋势还是会有所上升,但是增加的步伐肯定会比过去放缓一些。
他们认为这是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调整让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开始回流发达国家的原因。
特别是近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利差的缩小、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预期的削弱甚至逆转、资产价格溢价预期的下降,正在不断加剧短
期国际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国家。
短期来看,这或许可以稍微缓解激烈增长带来的“人心惶惶”。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经济实力削弱的表现吗?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一定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简单的结论:
1.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978年以前的外汇储备;1983年外汇留成制度;1989-1990年,两次下调汇率;1994年1月外汇体制改革——并轨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之后的持续增长。
2.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处于激烈的持续增长状态,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处于合理水平。
这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也是我国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巨大支撑,也就是说,人民币即使升值,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对此产生的压力和冲击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储备过多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支持其经济发展,然而美国却不断给我们施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我国风险。
日本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同时也因为《广场协议》而衰退。
4.近年来出现了外汇储备增长额下降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是长期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结语:正因为此,我们的眼光必须投向国际。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发现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能带动新一轮产业繁荣周期,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美国也正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促进资本回流。
中国依靠资源廉价、利润丰厚吸引全球资本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如何能够再次吸引资本?笔者认为,要靠快速提高的人力资本、快速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成长的市场容量,要靠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项目和更加公平的投资环境来造就经济的新优势。
同时也应鼓励民间机构和非国有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以便随着国内储蓄的流出形成双向流动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有利于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中国处理外汇储备问题的科学思路应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参考文献:
1.袁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胡晓炼;戴满勇中国外汇储备_50年巨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经营管理之路[J] 中国外汇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