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
★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
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 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 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 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 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 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标准》 的有关内容。
二、《标准》的主要修订 内容及变化
1.《标准》名称的变化
■ 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 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 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 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
■ 义务教育与高中《标准》的分离。根据教
■ 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
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谈到了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体力活动,生活方式
2.前言部分的变化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一方面突破了“只应用体育手段发展体能”的传统观
念,建立了体育手段与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相结合, 共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新的体能发展观。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体育锻炼是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日常生活的 每一次有意识的骨骼肌收缩(体力活动)都与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息息相关,从而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视野。
■ 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 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 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 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基 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 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 读与修改。
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 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 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 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 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 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 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 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 意识和习惯。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 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 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 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 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
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 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 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 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十分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 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 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
(一)《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二的正、确课方程向标准修订 从革广方泛向征是求正意确见的的,调是查得的修结到果大基 订来多本 内看数原 容学200生则 及1年和、 变开体始育主 化的教要新师一拥护轮的体。育因课此程,改
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 程理念和框架结构。
■ 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机会,向一线体 育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 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 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稿。
■ 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 集了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量信息; 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 酌地对《标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 《标准》修订的送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
发展体能和掌握技能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在体现《课标》多元目标的 基础上,有所侧重
《课标》制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 运动参与是关于正确与积极参与体育学 习与活动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运动技 能是关于体育文化、科学锻炼与娱乐的 知识,以及正确进行运动的方法;身体 健康是关于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 行为,提高体能水平;心理健康与社会 适应是关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内化为自 己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四者 紧密相关,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在
★ 在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
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 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
■ 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变化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修订稿将实验稿中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改变成“课程设计思 路” 。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作了 一些修订,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 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方面。
■ 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对所有学科《标准》 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 一次开会。在这一次会议中,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以很高 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
■ 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审议组专家两次对 《标准》进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 《标准》。
2.坚持《标准》是法规
性的指导性文件(性质)
■ 《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 向性的带有法规性的指导性文 件,既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 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 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 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标准》是依法制定的带有 规定性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 教材、进行教学组织管理、开 展教学活动和衡量义务教育质 量的基本依据。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
规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
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
订的第一稿。
一、课程标准的
修订过程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 组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 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所有学科的《标准》都
去掉对“课程价值”描述,增加对课程性质的说明。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 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 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 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 述。
3.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
■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2011版》将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删去了实验稿中的 “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标题,而是直接阐述课程目标以及各个学习方 面的目标,并在课程目标中加上“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 “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课程目标的描述。
■ 《标准2011版》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 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 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学习目标时,应充分体现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包 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 面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程特 有的教学目标,如发展体能、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和健 康知识等)与相关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其他课程 兼有的教学目标,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之间关系 的理解和把握。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小结:目标意识应渗透在体育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教学的是全有过意程识之、中有计划的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过
程。
《课标》系统全面制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每一位体育老师 应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科学地、创造性地设 置水平学习目标、学年(学期)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 学习目标。
具体解读:关于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标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把准课程编 制工作的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 和组织,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与方法,增强体能; 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 和来自百度文库新能力; 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 的习惯;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是保障全体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达到的 基本标准,贯彻起来不是随意 的。而应创造性地、努力贯彻 执行,在保证全体学生在体育 与健康方面达到国家基本能标 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不 平衡等差异,发展好的地区可 以提高标准,发展还不太好的 地区经过努力达到标准。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 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 对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 方面的目标,修订稿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其次是描 述重点采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并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 学生应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
■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 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课标2011版》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 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体,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 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有所侧重。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 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 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 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 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 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 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
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 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这对于教学中的兴趣至上的片面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