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3

合集下载

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含答案

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

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表明( )A。

唐代四民界限模糊 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C。

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5。

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 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6.《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原创】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含答案

【原创】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含答案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0《历史》必修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

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C.多极化局面形成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冬2.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3.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4.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是()A.欧盟B.上海合作组织C.东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不包括( )A.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C.发达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D.辉煌灿烂的文化6.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是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日益凸显7.某同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搜集的史料包括“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等。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来袭啦!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有哪些呢?大家都知道吗?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

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水平2.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__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从这一角度来说,官府主共是为了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B.加强君主__C.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保护小农经济3.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4.下图是1978~2023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

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__”的结束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5.1958年__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C、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D、__认为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6.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出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山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

山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此题共12各小题,每题4分,计48分。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国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地区间长途贩运贸易特别兴盛④外商贸易崩溃了中国朝贡贸易系统A.①③ B. ②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没法鉴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平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所以,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需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类政策()A.利于日本抢劫中国战略资源B .加快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C.有益于市场繁华和民生改良D .限制利润吻合控制资本思想3.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以下说法能反响宗教改革期间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令人的原罪获取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令人获救”4.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亲近相关。

对以以下图信息解读,解析正确的选项是()A.a处表示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进了投资率的上涨B.a处的高投资率造成了公民经济比率的失调C.b处的高投资率的降落源于党和政府对公民经济的调整D.b处表示公民经济结构趋于均衡5.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拥有很多长处,这些长处是任何一个财产阶级国家,即即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财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

”这一制度不可以能( )A.增强政府关于经济的绝对领导B.创始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C.成立相对独立的公民经济系统D.保证公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6.阅读右图所示资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期间②全国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取提高④三联合教育系统初步形成()A.①②③山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古罗马的西塞罗宣称:“真切的法律是宽泛流传于全部人中的、永久不变的、与本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

【原创】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1

【原创】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1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形成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是( )A.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B.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C.是地主阶级中学习西方的先驱,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正付诸实践,实际作用不大2.“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3.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4.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

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5.贾思勰在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6.沂南汉墓作为东汉晚期的墓葬,在画像内容设计时,将众多古圣先贤搬进坟墓,和亡灵做伴,并警示后人。

在墓葬四面墙上,设置了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其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周公辅成王”B.“蔺相如完璧归赵”C.“荆轲刺秦王”D.“岳母刺字”7.“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他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

【原创】新课标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原创】新课标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0《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民主科学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5.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

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

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8.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2016年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8《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2016年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8《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8《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2014年12月俄罗斯陷入卢布危机。

当年,该国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C.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2.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

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这从根本上说()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4.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5.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一一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6.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2016年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2016年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暑假作业1《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3.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4.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 A.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6.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8.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A.①③ B. 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4.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密切相关。

对下图信息解读,分析正确的是()A.a处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了投资率的上升B.a处的高投资率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b处的高投资率的下降源于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b处表明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5.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

”这一制度不可能( ) A.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领导 B.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C.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6.阅读右图所示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②全国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④三结合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古罗马的西塞罗宣称:“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一切人中的、永恒不变的、与天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C.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8.张卫良在《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中说:“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英国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西部港口城市的崛起和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新工业的诞生。

”这表明( )A.殖民扩张促使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B.产业资本崛起需要商业资本的推动C.三角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D.工业的开展拉动了殖民地经济发展9.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11.1958年,《人民日报》在春节前发表社论《打破常规过春节》:“每逢春节前后,总要发生生产企业中出勤率或多或少较低和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

一切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上述材料推断( )A.建国初期交通建设比较滞后B.企业全力完成一五计划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国家号召革新社会风俗12.哲学家迪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他于1630年代旅居某个城市时,称赞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翼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这个城市是( )A.巴黎B.日内瓦C.阿姆斯特丹D.伦敦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节内容后所做的读书笔记的部分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笔记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以及理由需观点正确,并符合历史事实)。

14.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

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

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

太平军兴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

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材料二清政府利用20世纪初进行的“新政”,开始了财政方面的改革。

1903年,清政府设立财政处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准备在统一税权,主要是海关税和常关税方面做些工作。

同年,清政府将户部改为度支部,负责统管全国财政,统一设立中央统管下的度支公所和财政公所,向各省派驻监理官……。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

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

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 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1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晚清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

(14分)【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历史》必修一、二、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答案】A【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所学,早在汉代的时候,丝绸就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商品,清代的时候,朝贡贸易体系依然存在,故含有②、④项的应排除,即排除B、C、D三项;①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2.【答案】A【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1943年”及地点“上海”。

依据所学,这时的上海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汪伪政权的统治之下,其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服务的。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3.【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故C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言论,反映的是教权至上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也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

所以应选C。

4.【答案】B【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后由于国家对经济建设的规律把握不清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并且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应选B。

5.【答案】D【KS5U解析】考查斯大林模式特点。

材料中主要论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该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故D项在这一制度下没有保障,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6.【答案】A【KS5U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知是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此时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故①②正确;材料中“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说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故③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故④错误。

所以应选A。

7.【答案】D【KS5U解析】考查罗马法。

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广泛性,依据所学,万民法是使用于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与题意相符,故应选D。

8.【答案】B【KS5U解析】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题干材料“英国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西部港口城市的崛起和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新工业的诞生”可知,英国通过殖民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B。

9.【答案】B【KS5U解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20世纪30年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生产严重过剩,不得不将产品出口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10.【答案】C【KS5U解析】考查近代以来的宪政。

分析选项,A错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1875年;B错在美国宪法的制定机构,它是由制宪议会制定的;D错在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评价,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故应选C。

11.【答案】A【KS5U解析】考查新中国交通状况。

从材料中“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可分析出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故应选A。

12.【答案】C【KS5U解析】考查宗教改革。

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加尔文改革,瑞士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而选项中的日内瓦正是当时宗教改革的中心,故C 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C。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答案】可对笔记进行增、删、合并或者结构调整;只要建议合理、结合笔记、紧扣太平天国运动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